03.06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公孫勝,為什麼沒有參加南征方臘?

李易陽風水命理


公孫勝幫宋江剿寇成功,之後又送佛送到西,把宋江送回京城。此時的宋江,得意正濃,正想大展拳腳。公孫勝卻說要回家孝敬師父、老孃,過清靜無為的日子。宋江也找不出回絕公孫勝的理由,就辦了分手酒宴,公孫勝就此隱退江湖。

對此,公孫勝,不知遭受多少白眼,這人神經病吧,這樣的好事都不要。是非對錯,沒有看到最後,還是不要先下結論為好。

公孫勝是一個相當冷靜、理智的人,他知道眾兄弟的事業正處於如日中天的階段,可這些都是曇花一現,繁華只是一剎那的事,醒後,發現是黃粱一夢。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秦可卿的夢中語,用來警醒賈府的子孫。公孫勝入道門這麼多年,肯定把這句話翻來覆去的誦讀,嚼出不一樣的味來。

108人接受招安,並不是風平浪靜,而是危機四伏,朝廷一邊讓蔡京、高俅等用大棒鞭打眾好漢,一邊又讓宿元景給好漢們糖吃,什麼都算到了。

這還沒有最後放棄梁山好漢,因為他們還有用,遼國、田虎王慶、方臘,還對朝廷虎視眈眈。宋江等吃完點心後,就得上路了,把這幾個調皮搗蛋的傢伙一舉殲滅。

現在要去吃最強大的一方,方臘,吃完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宋江等好漢,也要成為朝廷的下一頓飯菜了。公孫勝看出裡面的道兒,可他沒有秦可卿的高度,勸王熙鳳早做打算,事到臨頭,那就太晚了。公孫勝知道就是用十頭牛,也把宋江拉不回來。宋江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人。

公孫勝不是不到黃河不死心的人,他把損失算進去了。他只想做個局外人,潔身自好,不想被潑髒水。徵方臘,梁山好漢跟賈府一樣,一敗塗地。公孫勝及早抽身,如茜雪、小紅,功德圓滿。

公孫勝的離開,跟什麼宋江的狠、毒,沒半毛關係。公孫勝想活命,如此而已。公孫勝錯了麼?他的這一生存哲學,可是千百年來,文人最喜歡用的,被當成最寶貴的財富。多少文人因此而笑到最後。






小白經典影集社


公孫勝是個道人,道號一清,一加入晁蓋的搶劫集團就坐上了第三把交椅。上梁山後,林沖火併了王倫,大家在重新排定座次的時候,林沖讓完了晁蓋、吳用,接著就讓公孫勝,並且說以上三人,“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後來山寨上來了一個宋江(晁蓋死後來了一個盧俊義),公孫勝坐上了第四把交椅,但實際地位作用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也就是說,公孫勝始終處於管理決策層,是核心領導層的一員。

為什麼公孫勝不選擇南征方臘?

答案實際上很簡單,因為羅振仁知道這個秘密,暗示宋江,建議他不要攻擊方拉,否則就沒有好的結局。那時,涼山軍隊徵收了廖,當他在漳州時,宋江渴望參觀二仙山,因為他渴望羅的真名。後來,宋江要求羅振仁指出迷宮,羅振仁送他8句話。

忠誠度較低且忠誠度較低。你顏公,月亮很明亮。在冬天的初期,鵝正在飛翔。梧桐楚薇,關祿也一樣。

前四句話意味著忠誠的人很少,而且徵雲(雲燕),但就像月光一樣,虛偽是不正確的(月亮本身不發光,只反映太陽的光芒) )。這是為了警告宋江你是一個忠誠而忠誠的人。畢竟,它只是少數。裁決法院不會接受。您建立的聲譽無法保留。

最後四個字意味著每年冬天,鵝都會分開,從無棣開始到楚末,你會成名。

但最後四句話有另一種含義。所謂的“開始”就是“黨”;所謂的“冬天”就是“蠟”,“冬天的開始”是“黨遇蠟”,即方臘,而紅豔的比喻是兄弟。因此,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當你遇到方拉時,你和你的兄弟將被陰陽分開,生與死將分開。


新加坡負十四


說到這個公孫勝其實在《水滸傳》裡面還是非常厲害的,感覺是那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雖然公孫勝厲害是厲害,智謀也高,但是最後他竟然沒有參加征討方臘,難道是他不夠仗義嗎?下面讓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公孫勝的性格和志向使然

出征討伐方臘前公孫勝謹遵師囑辭別大夥,沒有參與徵方臘之戰,也沒有去邀功而是主動脫離眾好漢的第一人,這是公孫勝的過人之處。公孫勝先後兩次脫離梁山!第一次理由是: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這是出於孝字為先無可厚非。

第二次理由更是牽強:謹遵師命,歸山修道。在我看來這些無非是找個緣由,離開宋江隊伍,離開戰爭的是非之地。公孫勝一生剛正不阿,劫富濟貧,淡泊名利,喜歡雲遊四海,過閒雲野鶴般生活。

二、公孫勝師父羅真人的叮囑

書中有介紹,“入雲龍”公孫勝有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道法,且多次運用道法助宋江等人一臂之力,他的師父半仙羅真人更是仙骨道風,多次預言到了後面會發生的事情。羅真人想必已知此去征討方臘兇險至極,自然不會讓愛徒前往,其中利害關係恐怕早已告訴公孫勝了。

羅真人信奉“苦惱是最好的老師” 的人生哲學,培養出了見首不見尾的公孫勝,公孫勝下山到梁山經歷了磨難,取得了實習經驗,完成了師父的“作業”,為最終修成正果打下了基礎!






阿祥看劇


文人金聖嘆甚至說過,“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可見《水滸傳》其中情節之奇妙,古今皆稱讚。然而在決定梁山命運的徵方臘之戰中,公孫勝沒有參加哪。

我認為公孫勝不參見徵方臘之戰有兩點原因

1.前文鋪墊,在攻打高唐州時,太守高廉精通妖術,眾好漢不可敵,只得去向正在二仙山學法的公孫勝求救。其師傅紫虛觀羅真人法力高超對於眾人的求救不以為然並說道;“吾弟子已脫火炕,學煉長生,何得再慕此境?”可見在羅真人眼裡梁山是火坑,或者這俗世就是一個火坑,但礙於發現徒弟因為思念山下兄弟的安危已經心亂如麻,只得放人,且定下規矩“逢幽而止,遇汴而還。”看來羅真人對於梁山眾人的未來已經看透。

2.就是公孫勝的存在過於突兀,且能力太過bug,可以說只要有公孫勝在遇山移山,遇水渡水。徵方臘是《水滸》悲涼結局的重要環節假使公孫勝還在水滸經典結尾不復存在。還有一點公孫勝對於宋江沒有好感。

十分突兀的人物角色公孫勝

公孫勝家有老母,且也有授業恩師,卻在雲遊人間時幫助晁蓋劫“生辰綱”落草為寇,似乎毫無理由,只得相信是看中了晁蓋的人格魅力,或者就是想證明自己能力要大幹一場,然而卻在宋江到來後,以回家看母親為由,離開了梁山。很多人分析是因為公孫勝看透了宋江的野心,大概也是如此。

《水滸》想要把公孫勝描寫成,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戰千里之外的張良角色,卻把公孫勝描寫成了梁山裡法師的存在,文有吳用,武有林沖等,只有遇見不好解決的妖魔外道,才體現出公孫勝的厲害,不得不說,這種人設很是奇怪。所以如果公孫勝長期存在,必然會有人設混亂的情況。因為智多星吳用輔佐宋江,神機軍師朱武輔佐盧俊義。各有分工。公孫勝的存在屬實尷尬。

武力值太高,可以說是梁山好漢中無敵的存在,假使全程都在,則《水滸》或許變成神魔誌異。

我們看看公孫勝在擊破高廉時《水滸》的描寫,並沒有描寫公孫勝多厲害,但看他擊敗的敵人高廉有多厲害就可得知。


高廉見回了風,急取銅牌,把劍敲動,向那神兵隊裡捲起一陣黃沙,就中軍走出一群猛獸,但見:狻猊舞爪,獅子搖頭。 閃金獬豸逞威雄,奮錦貌貅施勇猛。 豺狼作對吐獠牙,直奔雄兵;虎豹成群,張開巨口,來齧劣馬。 帶刺野豬衝陣入,捲毛惡犬撞人來。 如龍大蟒撲天飛,吞象頑蛇鑽地落。把梁山一眾好漢是難住了,智多星也沒有辦法對待妖術。

此時梁山陣容是由宋江,吳用親自帶領的還有著林沖、秦明、花榮、朱仝、雷橫、李逵、李俊、張順、楊雄、石秀等陣容強大、猛將眾多的梁山人馬。卻被一個高廉攔住陣腳。在公孫勝出場後

高廉在馬上見了大怒, 急去馬鞍鞽前,取下那面聚獸銅牌,把劍去擊。 那裡敲得三下, 只見神兵隊裡捲起一陣黃砂來,罩的天昏地暗,日色無光。 喊聲起處,豺狼虎豹,怪獸毒蟲,就這黃砂內卷將出來。 眾軍恰待都走,公孫勝在馬上,早掣出那一把松文古定劍來,指著敵軍,口中唸唸有詞,喝聲道:“疾! ”只見一道金光射去,那夥怪獸毒蟲, 都就黃砂中亂紛紛墜於陣前。 眾軍人看時,卻都是白紙剪的虎豹走獸,黃砂盡皆蕩散不起…

在看看其他戰役

1.攻打芒碭山時,公孫勝擺下八陣圖,擒獲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降服混世魔王樊瑞

2.二敗高俅時,公孫勝作法祭風,協助劉唐火燒官軍戰船。

3.征討遼國時,公孫勝在幽州青石峪破除統軍賀重寶的妖法。 後又以五雷天罡正法,協助宋軍大破太乙混天象陣。

4.討田虎時,公孫勝與關勝、呼延灼一同鎮守衛州。 後在五龍山與喬道清鬥法,先用法術操縱兵器在空中打鬥,又召喚出神獸相鬥。喬道清盡皆不敵,大敗而逃,遁入百穀嶺。

5.討王慶時,盧俊義在南豐之戰中大戰金劍先生李助,卻不敵李助的劍術。這時,公孫勝隨中軍殺到,以法術使李助手中劍脫手落地。

可見公孫勝的法力在《水滸》裡已經屬於不和諧的存在,而公孫勝又十分清楚宋江的為人,他要用兄弟們的命換自己的一世忠名。所謂替天行道,早已經變味。

所以在梁山眾人即將前往汴京領命,去征討方臘時,公孫勝就以師命為由退夥,回到二仙山繼續修道。就結局來看是十分睿智的選擇。


闡釋君


應該是故事情節需要,我對公孫勝沒去討方臘這個章節有印象。看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慘烈的結局就是征討方臘,去時103好漢回來活著的僅38人。出征時,金大堅、皇甫端被徽宗留下御前差用,蕭讓被太師留府中代為執筆,樂和被王都尉調走,正兒八經自己脫離梁山隊伍唯一之人就是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其人及能力、性格

公孫勝——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先生”,清風道骨,相貌堂堂,穿短袍,背古劍,自幼跟隨道家高僧羅真人習武,十八般武藝皆通,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梁山上穩坐第四把交椅,被宋江譽為軍師,每每在作戰中發揮奇用,是梁山上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公孫勝的離開有其自身原因也有當時的大環境。

公孫勝上梁山是劫了生辰綱後,當時的情況梁山伯是唯一的棲息地。公孫勝在梁山上先是幫助晁蓋滅了王倫,後劫江州法場救出宋江,為盤踞水泊梁山完成開創基業邁出的的第一步。其後助梁山好漢攻打高唐州,用羅真人所教“五雷天心正法”大破高廉妖術救出柴進,幫史進攻打芒碭山,破樊瑞的妖法並收服樊瑞歸梁山所用。梁山受招安後,公孫勝遵師誨,匡扶正義,替天行道,隨宋江平田虎,勝王慶,破大遼。功成名就後在發兵徵方臘前夕急流勇退,回蘇州潛心修道侍奉老母。

師傅的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出征討方臘前公孫勝謹遵師囑辭別大夥,沒有參與徵方臘之戰,也沒有去邀功而主動脫離眾好漢的第一人,這是公孫勝的過人之處。

公孫勝先後兩次脫離梁山!第一次理由是: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這是出於孝字為先無可厚非。第二次理由更是牽強:謹遵師命,歸山修道。在我看來這些無非是找個緣由,離開宋江隊伍,離開戰爭的是非之地。公孫勝一生剛正不阿,劫富濟貧,淡泊名利,喜歡雲遊四海,過閒雲野鶴般生活。第二次的離開可以說是公孫勝最明智的選擇,也可以說是道法高超的公孫勝算出來的,從而選擇退避三舍,不理人間事事。

水滸傳中公孫勝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物,處世坦然,清心寡慾,頭腦清醒,大局觀很強,心很善良,有一顆為百姓著想的胸懷。還有著一個清醒的頭腦,在當時朝政爾虞訛詐腐敗下,他能安詳平穩的過完一生,靠的就是他的超凡見識和急流勇退的決心。

結束: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何嘗不是這樣,如能做到大徹大悟,隨遇而安,看破紅塵,這是何等的境界!只可惜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智者少之又少。


金彬全


“入雲龍”公孫勝在《水滸傳》三十六天罡星裡為“天閒星”,寓意很明確,忙裡偷閒,偶爾客串,本質工作是道人“一清先生”,梁山需要時就現身“賣藝”(破解高廉巫術、助宋江平遼、收復喬道清),不需要時連影子都見不到,他“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神秘莫測一點不誇張。

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他是“預言帝”羅真人的弟子,上梁山可謂“掛職鍛鍊”,關鍵時刻他的神仙師父指引他全身而退。

01 公孫勝師父羅真人的神奇預測之功

能提前預知李逵行兇。為破高廉妖術,宋江派戴宗、李逵去請公孫勝。羅真人不肯放徒弟出山,“李逵獨劈羅真人”,卻是葫蘆裝扮的,羅真人原地“復活”,讓李逵驚掉下巴。

為宋江預測前程分毫不差。“……吳頭楚尾,官祿同歸。” 羅暗示宋江寫反詩始於吳地江州(今九江),死於楚州,一切煙消雲散。

師父羅真人已對宋江南征方臘後的悲慘結局瞭然於胸,能不提前對徒弟公孫勝有所安排嗎?!

02 公孫勝入梁山是羅真人為了讓他經驗升級

以羅真人的預知能力,公孫勝參與生辰綱事件他不可能不知曉,只能解釋為公孫勝像《西遊記》唐僧師徒那樣,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

公孫勝初見晁蓋時說“今有十萬貫金珠寶貝,專送與保正作進見之禮”,說明公孫勝是送禮的不是要禮的;晁蓋健在時就離去,也間接說明公孫勝不是慕晁蓋之名而來;上山為了享受江湖逍遙?那他半途下山服侍老母和師父又說不通了。

無他,“入雲龍”公孫勝受師父派遣“掛職鍛鍊”耳。

03 結語

神仙級別的羅真人,信奉“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的人生哲學,培養出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下山,不為名不為利,在梁山泊“掛職鍛鍊” ,取得了實習經驗,為最終修成正果打好基礎。


童童讀史


看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慘烈的結局就是征討方臘,去時103好漢回來活著的僅38人。出征時,金大堅、皇甫端被徽宗留下御前差用,蕭讓被太師留府中代為執筆,樂和被王都尉調走,正兒八經自己脫離梁山隊伍唯一之人就是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上梁山是劫了生辰綱後,當時的情況梁山是唯一的棲息地。公孫勝隨隊參加征討大遼、田虎、王慶的戰役。但在梁山徵方臘前夕,公孫勝以“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為由,毅然離開了梁山。其實公孫勝不離開梁山也是有名無實,他老四的位置其實早已被架空。

宋江軍團中宋江是主帥,吳用是參謀;盧俊義軍團這邊,盧俊義是主帥,朱武是參謀。公孫勝即沒有作戰指揮權,又不能當軍師,他當然不能夠滿意這樣的分配了。為什麼朝廷一直選擇留下樑山好漢,沒有找機會和藉口打殺,完全是因為對於朝廷而言,還有比他們危險性更高的存在,例如遼國,例如田虎王慶,再例如方臘!而在最後要去出兵方臘最後一關時,公孫勝的退出是明智的,因為他知道,這一戰,一定是有去無回的。他知道這是朝廷為了解決所有後患,包括他們梁山好漢!

他本想勸宋江的,可是朝夕相處下來,他也太明白宋江是有多固執和一意孤行。征討王慶後,宋江又徵方臘,果然鴻雁分飛,梁山108將生死分離。 可見,羅真人早已暗示過宋江,不可去征討方臘,否則眾兄弟就會死傷慘重,所剩無幾。








爆米花剪輯


公孫勝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自幼聰慧,拜入道門,學習了很多神奇的本領,雖然不是第一批加入梁山的人,但是在梁山他卻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物,有著一般人沒有的本事。公孫勝在梁山擔任機密軍師,和吳用相輔相成,幫助宋江打了很多的勝戰。公孫勝是梁山在奇門之術中唯一的依靠,很多關於奇門之術的戰鬥,都要靠公孫勝來打。公孫勝先後兩次離開梁山,第一次是回家照顧母親,第二次卻是真正地離開了。公孫勝淡泊名利,對於建功立業沒有太大的渴望,招安之後不久就回到家鄉,潛心修行。

 

那公孫勝為什麼不去南征方臘呢?

第一,公孫勝梁山四哥的地位已被架空,他自認為已沒有繼續留下的必要;

第二,宋江的政治路線與公孫勝的革命理想相差太大;

第三,徵遼成功,梁山集團威望達到頂峰,正處在鼎盛期,公孫勝此時隱退正是時機;

第四,羅真人敏銳的意識到出征方臘困難重重,為不讓徒弟公孫勝冒險,故執意將其留在身邊。

公孫勝在梁山排名第四,屬於核心領導階層的人物。要上梁山時,羅真人給了公孫勝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遵照師傅囑咐,幫助宋江平定田虎、王慶,大破田虎部下術士喬道清。公孫勝是水滸裡道法最高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還可日行千里。但是在打方臘之前和宋江辭別了,還拉走了道法第二高的喬道清。只留給了宋江一個水平一般的混世魔王樊瑞。

後面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宋江打方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打到最後,所帶來的將領十去其七。假若公孫勝等人沒走,仍舊和宋江去打方臘,那麼宋江還會死那麼多人嗎?因為少了一個馬蹄鐵,而少了一個騎兵,因為少了一個騎兵,而輸了那場戰役,因為輸了那場戰役,因而那個國家滅亡。





溪源影視


入雲龍公孫勝,道號一清,薊州人氏。當年在東溪村與晁蓋、阮氏三雄等人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之後,便入夥梁山。在梁山大聚義的時候,好漢中排名第四,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其地位僅在宋江、吳用等人之下,可以說是梁山集團中,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



公孫勝自幼信奉道教,喜歡玄學。拜在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門下,學得一身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人稱“入雲龍”。

公孫勝為人喜好行俠仗義,一生中的經歷很具有傳奇的色彩,但耐人尋味的是,正當梁山事業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選擇離開了梁山,這是為什麼呢?



公孫勝第一次離開梁山,是在李逵下山探母的時候,公孫勝便趁勢提出回家看望老母親。名義上是看望母親,可根本就沒有迴歸的意思,此後宋江派戴宗下山找公孫勝,可一直沒找到。

直到攻打高唐州時,高廉用法術擋住了梁山大軍,梁山眾好漢一籌莫展,無奈之下,宋江便派戴宗李逵再次去請公孫勝。公孫勝果然不負重望,與高廉鬥法取勝,助梁山攻下高唐州。之後公孫又勝屢立奇功,可以說哪裡有邪魔外道,哪裡就有公孫勝,並且從未失手。這也是梁山108將連續徵遼、平田虎、捉王慶三大戰役中,未折一人的關鍵原因。

可為什麼這麼一個如此重要的人物,卻在徵方臘前退出了梁山集團呢?

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公孫勝是聽從了師傅羅真人的叮囑,羅真人在戴宗與李逵請公孫勝時就曾經說過:“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意思是徵遼時到了幽州要停下,進了汴京時,就要回家了。

這代表了羅真人對戰爭的理解:戰爭不是為了殺伐,而是為了和平,與遼國之戰,是為保國,而不是侵略,所以到幽州就可以停下了。而徵遼、平定田虎王慶後,來到汴梁,舉行慶功宴,公孫勝就可以回家了,也藉此了結了兄弟之間的一番因果。



那羅真人為什麼不讓公孫勝繼續助宋江徵方臘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羅真人知曉天機,並暗示過宋江,勸他不要攻打方臘,否則一定沒有好下場。當時梁山大軍徵遼,在薊州時,宋江因為渴慕羅真人大名,遂和公孫勝一起去二仙山拜訪。後來,宋江懇請羅真人指點迷津,羅真人送了他八句話:

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

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

前四句意思是:忠義之人是很少的,徵遼之功,不過如月亮的光芒一樣,虛偽不真。這是告誡宋江,您這樣的忠義之輩,終究只是少數,不會被奸臣把控的朝廷所容,您立下的功名,並不能保全自身。

後四句表面意思是:每逢冬季到來,鴻雁就會分開,在吳地開始,在楚地結束,就能獲得功名。 但是後四句還有一層含義。所謂“始”,就是“方”;所謂“冬”,就是“臘”,“始逢冬”就是“方遇到臘”,也就是方臘,而鴻雁比喻兄弟。所以這兩句話意思就是,碰到方臘,你和眾兄弟就會陰陽兩隔,生死分離了。




吳頭,是指宋江在江州題寫反詩為開始;楚尾,是指徵討完楚王王慶位結束。征討王慶結束後,就會獲得功名利祿。可惜,征討王慶後,宋江又徵方臘,果然鴻雁分飛,梁山108將生死分離。 可見,羅真人早已暗示過宋江,不可去征討方臘,否則眾兄弟就會死傷慘重,所剩無幾。

而宋江一心只想著建功立業,並沒領悟其中的意思,但公孫勝顯然看透了,所以他才會選擇離開宋江。就此問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感謝您順手關注點贊。


李易陽風水命理


公孫勝是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的真傳弟子,本應跟著羅真人安心修道,但卻因為劫生辰綱,七星聚義,之後事洩被迫上了梁山。

羅真人給公孫勝的偈語雖是“遇幽而止,遇汴而還”,只是給了公孫勝迴歸修道正途的時限,也給了公孫勝擺脫塵世羈絆的一個藉口。但其實,公孫勝從未想過會有墮入梁山的一天。

公孫勝為何要傳消息給晁蓋等人劫奪生辰綱?

公孫勝開篇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小道是薊州人氏,自幼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人但呼為公孫勝大郎。因為學得一家道術,亦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貧道做入雲龍。

公孫勝自幼愛好舞槍弄棒,被稱為大郎,看來在鄉里也是個霸道禍害,不是個省油的燈,之後送到羅真人處學道,估計也是家裡的無奈之舉。

再看公孫勝拜會晁蓋,因莊客阻攔,打倒了十幾個,見到晁蓋還怒火未消。

以上就是水滸開篇的公孫勝,好鬥、不怕事、脾氣暴躁,哪裡是一個道人,聽說了生辰綱這檔子事,就急忙來只是聽說的晁蓋這險中求富貴。

這時的公孫勝應該還是修道未久,天地不怕的莽漢一個,所以,才會弄出這檔子事。

公孫勝為何要下山去高唐州輔助宋江?

公孫勝只想求富貴,沒想到成了落草盜匪,抓住機會,公孫勝哪能不走,本打算隱姓埋名就此奉養老母,跟著羅真人修行學道去了。

沒想到找來個戴宗挖地三尺,把個公孫勝藏無可藏,避無可避,而且還帶來個天殺的李逵,敢對羅真人下殺手。

公孫勝畢竟還是生辰綱通緝上榜人員,他也知道吳用等人的手法,你不出山,什麼手段都能使得出來,羅真人是清修高人,老母也需要有個安靜的生活環境,為了避免連累到真人和老母,公孫勝只能妥協出山,而羅真人也只能讓公孫勝控制好自己,及時回山。

招安後,公孫勝為何不馬上要求回山?

宋江一心詔安,但一波三折,高俅、蔡京和童貫等人的阻撓和破壞,直到第三次宋江想辦法上達徽宗,宿太尉出面,才得以成功。

招安雖成,但封賞卻因為阻撓未成,變數還是非常大,宋江等人希望徵遼建功,求得真正的封賜。

這時候公孫勝提出回山,一個宋江肯定不答應,另外,萬一有變數,公孫勝還是不能置身事外,所以,參與到宋江的徵遼,也就是公孫勝不得已的選擇了。

公孫勝徵方臘前提出回山,為何宋江會同意?

公孫勝一直有退意,宋江是清楚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強人所難,確實也不是徵遼成功後宋江的風格。

而且,公孫勝在宋江打下薊州後,順勢安排宋江等人拜訪羅真人,也是公孫勝在給自己回山之事鋪墊,宋江哪能不知。

徵遼建功後,雖然高俅等人還是阻撓對宋江等人的封賜,但畢竟已是功勳在身,高俅等人沒法把梁山這麼多好漢分而治之,也是很有顧忌,而且,正好徵方臘這事有被宋江等人爭取到,這時候,多公孫勝一個不多,少一個也不少,再加上羅真人之前的要求,和公孫勝的執意,宋江只能放公孫勝回山。

另公孫勝畢竟是一道人,功名利祿,這時已經看的很輕,在繼續參與徵方臘的殺伐,確實也難為他,而且,宋江其實對徵方臘和之後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也很沒把握,既然公孫勝有了好的歸宿,宋江又何必擋路呢。

公孫勝因年輕氣盛,誤墮盜寇,但也因此輔助宋江建立了徵遼大功,人格上也已成熟醒悟,功成名就,洗脫盜寇罪名後急流勇退,才是公孫勝找到的人生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