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80年代的永久自行車275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露宿世家採挖百草良方


永久自行車最好最貴的是永久13,錳鋼,重量輕又結實,七十年代買了一輛,大約188元或198元,記不準了。永久17,175元。八十年代初,價格也不會超過200。

當時一般人工資四五十元,要四五個月工資買一輛。現在不值錢了,永久,風凰,超市見過,價格四五百元,上海一般工資四五千元,可買十輛。

現在工業品,相對工資而言,便宜多了。又如電腦,八十年代中期,聯想286,一萬二,單位買的,我負責進的貨。那時,一年工資不到一千,十年工資才能買臺電腦。


有話少說


永久自行車這麼貴的嗎?

我記得我叔84年還是85年那會兒,剛提幹,為了掙面子,咬著牙搞了輛自行車。不過好像不是永久牌兒,是鳳凰牌兒,28大直槓。花了不到200吧(具體一百六還是一百八不是太確定)!差不多小半年的工資都交代出去了,為此家裡兩個月沒開葷,週末都跑我們家來打牙祭。

雖然肉疼,但是臉上有光啊,天天就寶貝他那自行車,回來就得擦。我們想去騎著玩玩兒,根本不可能。要麼就只能坐橫槓上,跟著出去兜兜風。

其實我也跟著沾光,要是碰到夏天放學,正好我叔順路能接我,那坐在自行車上,別提有多神氣了。而且還能夠蹭我叔一毛錢買兩支鹽水冰棍兒,傍晚吹著小風,河邊兒溜一圈兒,那簡直美滋滋。只嘆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啊!雖然經常屁股被咯得生疼,有時候還不小心把腳給卡輪兒上了,但還是趨之若鶩啊。

這些說出來,許多人估計不理解,不就是一輛破自行車嗎?有啥臭顯擺的。

但事實上,這個絕對不誇張,在那個時代,自行車的稀有程度不亞於現在的百萬級豪車。乃是身份與財富的象徵。

我叔當年能買自行車,也就是時代開放了,沾了光。要再往前面數兩年,他根本就沒資格。在剛開始有大金鹿那個年代,自行車是指標類商品,你的公社大隊書記級別以上的同志才有資格配;後來條件放寬了一點,普通人可以買。但不是花錢就行,你的有票。就好比糧食有糧票、布匹有布票、肉類有肉票;買自行車這類工業產品你得要有“工業票”(工業券)。這玩意兒稀有程度非常高,我爸那時候一年就兩張。而一輛自行車,少說也得五張。也就是說,當時想要買輛自行車,你至少都得先攢個兩三年的票。

所以,在那個年代,一輛自行車,足以滿足你的虛榮心。

沒辦法,八十年代,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絕對非常的陌生。

那時候的物價是以分算,以毛算。我記得最清楚得就是5分錢的饅頭、3分錢的油條,對了還有五分錢的鹽水冰棍。咱們今天饅頭少說也得一塊一個吧,單單以這個位參照物,物價就翻了20倍。對了,還有我爸當年最愛抽的上海煙,5毛一盒;這絕對是好煙了,像我叔抽的什麼紅櫻、天平,那都是兩毛一盒。當然,像什麼紅塔山、中華、大重九甚至於駱駝牌兒這些,那就貴了,是按元算的,而且一般地方還買不著。別問我為什麼這麼清楚,給大人買菸這種事兒,你們誰沒幹過?我家隔壁就雜貨店,如數家珍好不好?此外我上學用的文具,一個作業本5分錢、一支鉛筆是3分錢。不過我一般買帶橡皮的,得要5分錢。同桌那時候經常蹭我橡皮。

至於菜價、米價這些普通的生活用品價格,同樣幾分錢一斤,頂多一毛左右。每年年底我們家要囤白蘿蔔,因為量大,所以便宜,一分錢一斤。

這些主要是因為我們那個時代的收入水平低,一個挑夫,倖幸苦苦一整天,跋山涉水走幾十里路,不過兩塊的工資。學校的老師,一個月工資也就50塊左右。

如果僅僅以工資對照來看,80年代的275元,至少也得翻上一百倍,快3萬塊了。

當然,那個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便宜。物以稀為貴,像彩電、冰箱、洗衣機包括自行車這些都挺貴的。

我家在我叔買車的同一年買的電視,黑白國產的,14寸,花了塊400塊。據說進口的更貴,如果是彩電。像我家那麼大尺寸的差不多得一千。而冰箱洗衣機這些也都是幾百上千的奢侈品。

當然這些不是太重要,對於當時的大部分人來說,日常的生活支出才是最重要的。


白話歷史君


問:80年代的永久自行車275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八十年代的自行車沒有二百七十五元,應該是一百七十五元,八十年代末的物價危機才達到和超過了這個價格。

七九年底,我結婚時家裡有一輛自己攢的獨流焊鉛皮水管架子的大笨車,俗稱"大鐵驢″,那是一百三十塊錢攢的。又去天津買洋車,我們這裡沒有永久,只有一廠的飛鴿和二廠的紅旗,飛鴿一百七,紅旗一百六,考慮兜裡的錢,就買了輛紅旗,這輛紅旗在村裡就相當於現在的奧迪。

題主問的是那時二百七十五的永久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這應該是兩筆帳。

一筆帳是,那時家庭沒有汽車,自駕出行就是自行車,這永久就相當於現在的奔馳寶馬,如果是四五十萬的奔馳寶馬,那永久就相當於現在的四五十萬。

另一筆是那時的二百七十五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元,按工資說那時的工薪階層是三四十元,現在的工薪階層是四五千元。按四十比五千的比例是一百二十五倍,二百七十五元的一百二十五倍就是三萬四千多元。

那時買一輛永久花的二百七十五錢,就相當於現在花了三萬四千塊錢。

可那時的永久是一百七十五元,按工資算就相當於現在的兩萬二千塊錢。

帳,就是這麼個帳。


生產隊長老楊


八十年代初永久自行車為168元輛,截重型178元,上海鳳凰牌單車價格180元輛。

八十年初剛參加工作的工資技術學徒工21元,岀師後36.5元月,普工為36元。

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人要買輛自行車,最節約要一年半時間才能買得起。

對於當時275元相當於值現在多少費用,應該是現在除了吃住等生活消費用,每月存2000元存兩年時間,275大約值4萬元左右吧,150倍。


九坪愛巢


80年代“永久"牌自行車275元?沒聽說過有這麼貴呀!那是改開以後的黑市價了。

我們家最早買的一輛“永久"自行車是1973年,價格158元,憑票購買,到1983年我自己買了一輛“永久”26型輕便車,價176元,那時工廠裡面的學徒工月工資有22元,一級工是31.5元,二級工38元,我那時工資已有59元,85年結婚,老婆工資收入比我略多點,在同期周圍相當的同事朋友們當中,我們還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時請木匠打一套傢俱花了不到300元,旅行結婚,在南京,蘇州,杭州,上海遊玩了近半個月花了一千元。

那時家中置辦家電有19吋黑白電視機價420元,冰箱具體價格不記得了,冼衣機388元,縫紉機115元,還有一臺雙卡立體收錄機288元。至88年又買了一臺21吋廈華彩電價1428元。這些東西花費基本都是我們自己積攢置辦下的,基本沒靠父母。

那時的物價還算相對便宜,一個3口之家一個月有六七十元基本生活足夠了。至於說到275元相當現再多少錢,這個也不太好計算,如飲食,那時米才一二毛錢一斤,肉一塊七八毛一斤,雞蛋一塊錢能買15個,現再翻了多少番?而自行車,家電卻漲幅沒那麼大,加上住房,就醫,讀書等,就實再不好記算了!這麼說吧,我兩夫妻當年月收入共130幾元,275正好是我們兩個月的工資收入,那麼現再和我們當時相當情況的家庭比較,應該在月收入過萬差不多。也就是說那時的275元相當於現再的2萬元,但現再的生活壓力要遠大過那時!


wang_H


八十年代的永久自行車根本不是275元/輛,而是169元/輛,當年縣辦煤礦工人的平均月工資69元/月左右。憑良心地說,當年的物價比現在的稍微偏高,但是屬於全國審計局和物價局統一指定物價,例商品戶口大米的早米0.138元/斤,晚米0.142元/斤,洪都肥皂0.56元/條,作業本0.09元/2本,食鹽0.155元/斤,煤油0.36元/斤,柒油0.28元/斤,國家排價供用豬肉0.74元/斤,豬頭.、豬腳、豬大腸折半價,茶油0.98元/斤,萊油0.79元/斤……雖說看上去物價比較便宜,但相對當時農村主要勞動力平均每天收入來說也並非便宜,當時農民收入憑不同地區的收入不同而定,一般在0.90元——1.50元/天左右,當時農民大部分付食品自供自足,不過當時任何商品貨中價實。現在物價看似較高,但相比當年還是較為實惠,不過現在商品真假混亂而難以便別……


大海心懷3


粗略的拿當時的生活價值和現代的對比,當時一輛275元的永久自行車大概需要普通居民大半年甚至更多的收入才能買得起,折算到現在的工資水平,大概就是兩三萬的樣子。但是當時買自行車是限制數量,保證品質的,買自行車需要車票,所以真實的價值恐怕還要更多。

我的父親80年代在三線小城市的工廠工作,他是一個普通工人,當時一個月30多塊錢,加上勞務費,一個月有將近40元錢,但這一個月40多塊錢,除了養活我們一家四口之外,還能攢下來一些。

在當時買一輛自行車是一件很潮流的事兒,也是一個家庭掙錢和財富的象徵,我媽說當時最羨慕的就是每年過年前後,我們村外出打工地小夥回來後開心的騎著新買來的自行車,大二八自行車上載著一家人的場景,別提多幸福了。

那個時候,大二八自行車的實用性很受人們喜歡,往往一家人坐到前樑上,後座上的都有,沿街叫賣的小販也都把貨物掛在自行車上。

不過當時的自行車可不是說買就能買的,大多數時候還需要自行車票,由於自行車限量供應,無形之中提高了自行車的價值。

我媽結婚的時候,我爸沒有自行車票,最後只買了縫紉機和手電筒,把我媽鬱悶了好多年。

在80年代能夠騎一輛自行車上路,真的是一件很潮流的事兒。

回到當時的物價上,我媽說當時一斤豬肉才3毛錢,一度電才7分錢,我爸上中學那會,一頓飯1毛5分錢就吃得飽飽的。

現在呢,一頓飯,最便宜的也得10塊錢才能吃飽,一斤豬肉也都在十幾元之上了,自行車更是隨處可見,丟了也不心疼,而結婚得三大件早就變成了房子、車子、票子。按照80年代我爸爸得工資,需要不吃不喝攢7個月才能買得起一輛275元得永久牌自行車。再加上當時自行車得附加價值,折算到現在,少說也要30000元左右才能買得起。


李阿冰


折算成工資貨幣。1986年,第一次工資普調,當時有單位編制的正式工轉正工資是每月54元。自行車275元每輛,相當於5個月的工資。現在有單位編制剛參加工作的正式工工資是1920元,津貼是780元,合計2700元(約計數),5個月是13500元。也可以說是80年一輛永久自行車275元,相當於現在13500元。不知提問者是否認可呢。


景陽鍾


80年代除了永久自行車,有名的還有鳳凰、飛鴿、紅旗等牌子的自行車,價格都在180左右吧?如果以這個價格來推算現在值多少錢,當時的二級工月工資三十多不到四十,需要四、五個月的工資才能買一輛自行車。現在青年員工在不同地方、不同工種工資也不相同,若平均按3000元算,一輛自行車要一萬多近兩萬了。

自行車當時的地位與今天的小轎車相似,一般人家買不起的。我小時候,父親騎的是單位配的“公車”,一輛28加重的永久自行車。每當父親午睡時,我就和姐妹們一起悄悄地把自行車推出去學騎,由於個子小,都是以“掏腿”的姿勢學會的,就是把腿從自行車大梁下的空間裡伸過去,才能登到另一側的腳蹬子。

後來條件好一些了,就買了一輛鳳凰牌26大鏈盒自行車,可把一家人高興壞了,每天把車子擦的乾淨、明亮,就這還不放心,又買了一種膠帶,把車子所有的支撐部位都纏的嚴嚴實實,把車子打扮的花花綠綠的。呵呵,簡直成了全家人的心肝寶貝了!


醉眼朦朧看天下


我記得1984年我爸在廬山做建築工程,賺了點錢,然後用賺來的錢買了一解放牌(卡車)永久28自行車、一卡車布匹和一卡車飛馬香菸到鎮上賣,永久牌自行車當時賣180還是200(具體不記得了),貨緊俏,兩三天就賣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