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80年代的永久自行车275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露宿世家采挖百草良方


永久自行车最好最贵的是永久13,锰钢,重量轻又结实,七十年代买了一辆,大约188元或198元,记不准了。永久17,175元。八十年代初,价格也不会超过200。

当时一般人工资四五十元,要四五个月工资买一辆。现在不值钱了,永久,风凰,超市见过,价格四五百元,上海一般工资四五千元,可买十辆。

现在工业品,相对工资而言,便宜多了。又如电脑,八十年代中期,联想286,一万二,单位买的,我负责进的货。那时,一年工资不到一千,十年工资才能买台电脑。


有话少说


永久自行车这么贵的吗?

我记得我叔84年还是85年那会儿,刚提干,为了挣面子,咬着牙搞了辆自行车。不过好像不是永久牌儿,是凤凰牌儿,28大直杠。花了不到200吧(具体一百六还是一百八不是太确定)!差不多小半年的工资都交代出去了,为此家里两个月没开荤,周末都跑我们家来打牙祭。

虽然肉疼,但是脸上有光啊,天天就宝贝他那自行车,回来就得擦。我们想去骑着玩玩儿,根本不可能。要么就只能坐横杠上,跟着出去兜兜风。

其实我也跟着沾光,要是碰到夏天放学,正好我叔顺路能接我,那坐在自行车上,别提有多神气了。而且还能够蹭我叔一毛钱买两支盐水冰棍儿,傍晚吹着小风,河边儿溜一圈儿,那简直美滋滋。只叹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虽然经常屁股被咯得生疼,有时候还不小心把脚给卡轮儿上了,但还是趋之若鹜啊。

这些说出来,许多人估计不理解,不就是一辆破自行车吗?有啥臭显摆的。

但事实上,这个绝对不夸张,在那个时代,自行车的稀有程度不亚于现在的百万级豪车。乃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我叔当年能买自行车,也就是时代开放了,沾了光。要再往前面数两年,他根本就没资格。在刚开始有大金鹿那个年代,自行车是指标类商品,你的公社大队书记级别以上的同志才有资格配;后来条件放宽了一点,普通人可以买。但不是花钱就行,你的有票。就好比粮食有粮票、布匹有布票、肉类有肉票;买自行车这类工业产品你得要有“工业票”(工业券)。这玩意儿稀有程度非常高,我爸那时候一年就两张。而一辆自行车,少说也得五张。也就是说,当时想要买辆自行车,你至少都得先攒个两三年的票。

所以,在那个年代,一辆自行车,足以满足你的虚荣心。

没办法,八十年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绝对非常的陌生。

那时候的物价是以分算,以毛算。我记得最清楚得就是5分钱的馒头、3分钱的油条,对了还有五分钱的盐水冰棍。咱们今天馒头少说也得一块一个吧,单单以这个位参照物,物价就翻了20倍。对了,还有我爸当年最爱抽的上海烟,5毛一盒;这绝对是好烟了,像我叔抽的什么红樱、天平,那都是两毛一盒。当然,像什么红塔山、中华、大重九甚至于骆驼牌儿这些,那就贵了,是按元算的,而且一般地方还买不着。别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给大人买烟这种事儿,你们谁没干过?我家隔壁就杂货店,如数家珍好不好?此外我上学用的文具,一个作业本5分钱、一支铅笔是3分钱。不过我一般买带橡皮的,得要5分钱。同桌那时候经常蹭我橡皮。

至于菜价、米价这些普通的生活用品价格,同样几分钱一斤,顶多一毛左右。每年年底我们家要囤白萝卜,因为量大,所以便宜,一分钱一斤。

这些主要是因为我们那个时代的收入水平低,一个挑夫,幸幸苦苦一整天,跋山涉水走几十里路,不过两块的工资。学校的老师,一个月工资也就50块左右。

如果仅仅以工资对照来看,80年代的275元,至少也得翻上一百倍,快3万块了。

当然,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便宜。物以稀为贵,像彩电、冰箱、洗衣机包括自行车这些都挺贵的。

我家在我叔买车的同一年买的电视,黑白国产的,14寸,花了块400块。据说进口的更贵,如果是彩电。像我家那么大尺寸的差不多得一千。而冰箱洗衣机这些也都是几百上千的奢侈品。

当然这些不是太重要,对于当时的大部分人来说,日常的生活支出才是最重要的。


白话历史君


问:80年代的永久自行车275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八十年代的自行车沒有二百七十五元,应该是一百七十五元,八十年代末的物价危机才达到和超过了这个价格。

七九年底,我结婚时家里有一辆自己攒的独流焊铅皮水管架子的大笨车,俗称"大铁驴″,那是一百三十块钱攒的。又去天津买洋车,我们这里沒有永久,只有一厂的飞鸽和二厂的红旗,飞鸽一百七,红旗一百六,考虑兜里的钱,就买了辆红旗,这辆红旗在村里就相当于现在的奥迪。

题主问的是那时二百七十五的永久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这应该是两笔帐。

一笔帐是,那时家庭没有汽车,自驾出行就是自行车,这永久就相当于现在的奔驰宝马,如果是四五十万的奔驰宝马,那永久就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十万。

另一笔是那时的二百七十五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元,按工资说那时的工薪阶层是三四十元,现在的工薪阶层是四五千元。按四十比五千的比例是一百二十五倍,二百七十五元的一百二十五倍就是三万四千多元。

那时买一辆永久花的二百七十五钱,就相当于现在花了三万四千块钱。

可那时的永久是一百七十五元,按工资算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万二千块钱。

帐,就是这么个帐。


生产队长老杨


八十年代初永久自行车为168元辆,截重型178元,上海凤凰牌单车价格180元辆。

八十年初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技术学徒工21元,岀师后36.5元月,普工为36元。

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人要买辆自行车,最节约要一年半时间才能买得起。

对于当时275元相当于值现在多少费用,应该是现在除了吃住等生活消费用,每月存2000元存两年时间,275大约值4万元左右吧,150倍。


九坪爱巢


80年代“永久"牌自行车275元?没听说过有这么贵呀!那是改开以后的黑市价了。

我们家最早买的一辆“永久"自行车是1973年,价格158元,凭票购买,到1983年我自己买了一辆“永久”26型轻便车,价176元,那时工厂里面的学徒工月工资有22元,一级工是31.5元,二级工38元,我那时工资已有59元,85年结婚,老婆工资收入比我略多点,在同期周围相当的同事朋友们当中,我们还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时请木匠打一套家具花了不到300元,旅行结婚,在南京,苏州,杭州,上海游玩了近半个月花了一千元。

那时家中置办家电有19吋黑白电视机价420元,冰箱具体价格不记得了,冼衣机388元,缝纫机115元,还有一台双卡立体收录机288元。至88年又买了一台21吋厦华彩电价1428元。这些东西花费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积攒置办下的,基本没靠父母。

那时的物价还算相对便宜,一个3口之家一个月有六七十元基本生活足够了。至于说到275元相当现再多少钱,这个也不太好计算,如饮食,那时米才一二毛钱一斤,肉一块七八毛一斤,鸡蛋一块钱能买15个,现再翻了多少番?而自行车,家电却涨幅没那么大,加上住房,就医,读书等,就实再不好记算了!这么说吧,我两夫妻当年月收入共130几元,275正好是我们两个月的工资收入,那么现再和我们当时相当情况的家庭比较,应该在月收入过万差不多。也就是说那时的275元相当于现再的2万元,但现再的生活压力要远大过那时!


wang_H


八十年代的永久自行车根本不是275元/辆,而是169元/辆,当年县办煤矿工人的平均月工资69元/月左右。凭良心地说,当年的物价比现在的稍微偏高,但是属于全国审计局和物价局统一指定物价,例商品户口大米的早米0.138元/斤,晚米0.142元/斤,洪都肥皂0.56元/条,作业本0.09元/2本,食盐0.155元/斤,煤油0.36元/斤,柒油0.28元/斤,国家排价供用猪肉0.74元/斤,猪头.、猪脚、猪大肠折半价,茶油0.98元/斤,莱油0.79元/斤……虽说看上去物价比较便宜,但相对当时农村主要劳动力平均每天收入来说也并非便宜,当时农民收入凭不同地区的收入不同而定,一般在0.90元——1.50元/天左右,当时农民大部分付食品自供自足,不过当时任何商品货中价实。现在物价看似较高,但相比当年还是较为实惠,不过现在商品真假混乱而难以便别……


大海心怀3


粗略的拿当时的生活价值和现代的对比,当时一辆275元的永久自行车大概需要普通居民大半年甚至更多的收入才能买得起,折算到现在的工资水平,大概就是两三万的样子。但是当时买自行车是限制数量,保证品质的,买自行车需要车票,所以真实的价值恐怕还要更多。

我的父亲80年代在三线小城市的工厂工作,他是一个普通工人,当时一个月30多块钱,加上劳务费,一个月有将近40元钱,但这一个月40多块钱,除了养活我们一家四口之外,还能攒下来一些。

在当时买一辆自行车是一件很潮流的事儿,也是一个家庭挣钱和财富的象征,我妈说当时最羡慕的就是每年过年前后,我们村外出打工地小伙回来后开心的骑着新买来的自行车,大二八自行车上载着一家人的场景,别提多幸福了。

那个时候,大二八自行车的实用性很受人们喜欢,往往一家人坐到前梁上,后座上的都有,沿街叫卖的小贩也都把货物挂在自行车上。

不过当时的自行车可不是说买就能买的,大多数时候还需要自行车票,由于自行车限量供应,无形之中提高了自行车的价值。

我妈结婚的时候,我爸没有自行车票,最后只买了缝纫机和手电筒,把我妈郁闷了好多年。

在80年代能够骑一辆自行车上路,真的是一件很潮流的事儿。

回到当时的物价上,我妈说当时一斤猪肉才3毛钱,一度电才7分钱,我爸上中学那会,一顿饭1毛5分钱就吃得饱饱的。

现在呢,一顿饭,最便宜的也得10块钱才能吃饱,一斤猪肉也都在十几元之上了,自行车更是随处可见,丢了也不心疼,而结婚得三大件早就变成了房子、车子、票子。按照80年代我爸爸得工资,需要不吃不喝攒7个月才能买得起一辆275元得永久牌自行车。再加上当时自行车得附加价值,折算到现在,少说也要30000元左右才能买得起。


李阿冰


折算成工资货币。1986年,第一次工资普调,当时有单位编制的正式工转正工资是每月54元。自行车275元每辆,相当于5个月的工资。现在有单位编制刚参加工作的正式工工资是1920元,津贴是780元,合计2700元(约计数),5个月是13500元。也可以说是80年一辆永久自行车275元,相当于现在13500元。不知提问者是否认可呢。


景陽鍾


80年代除了永久自行车,有名的还有凤凰、飞鸽、红旗等牌子的自行车,价格都在180左右吧?如果以这个价格来推算现在值多少钱,当时的二级工月工资三十多不到四十,需要四、五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辆自行车。现在青年员工在不同地方、不同工种工资也不相同,若平均按3000元算,一辆自行车要一万多近两万了。

自行车当时的地位与今天的小轿车相似,一般人家买不起的。我小时候,父亲骑的是单位配的“公车”,一辆28加重的永久自行车。每当父亲午睡时,我就和姐妹们一起悄悄地把自行车推出去学骑,由于个子小,都是以“掏腿”的姿势学会的,就是把腿从自行车大梁下的空间里伸过去,才能登到另一侧的脚蹬子。

后来条件好一些了,就买了一辆凤凰牌26大链盒自行车,可把一家人高兴坏了,每天把车子擦的干净、明亮,就这还不放心,又买了一种胶带,把车子所有的支撑部位都缠的严严实实,把车子打扮的花花绿绿的。呵呵,简直成了全家人的心肝宝贝了!


醉眼朦胧看天下


我记得1984年我爸在庐山做建筑工程,赚了点钱,然后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解放牌(卡车)永久28自行车、一卡车布匹和一卡车飞马香烟到镇上卖,永久牌自行车当时卖180还是200(具体不记得了),货紧俏,两三天就卖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