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曹应旺:毛泽东的自信观

摘要: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是高度重视自信。毛泽东思想的魅力之一,也是高度重视自信。

自信是向上心。有了自信,才有前进的动力。人无自信,什么事也做不成。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是高度自信。毛泽东思想的魅力之一,是高度重视自信。

自信,洋溢在毛泽东的作品中。学生时期,他咏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万里长征的磨砺中,他咏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到达陕北后的东征中,他咏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建国后,回顾浴血奋斗的历史,瞻望光辉灿烂的未来,他咏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土地革命时期,他写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告诉有悲观失望情绪的人,中国革命必能成功。抗日战争时期,他写出《论持久战》,纠正速胜论的错误,驳倒亡国论的谬言,阐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依仗美国援助和开始时的军事优势,挑起了内战。毛泽东依据政治、经济、军事原因,坚定地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毛泽东要求刚进学校的小学生们坚定信心,这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要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坚定信心,这就是他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们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蒂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他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他还告诫干部们:“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中国为什么要坚定自信?这是因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使一部分人丢失了自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

这是因为自己的条件、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拼搏是第一位的。自己怕苦怕死怕吃亏,就不可能把革命建设改革搞成功。这就是毛泽东哲学著作所表达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自己不努力,那就会靠墙墙要倒,靠壁壁要歪,靠不住。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打铁必须自身硬。”

中国为什么能坚定自信?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个能力,来自“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这个能力,来自“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这个能力,来自我们中国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详情请见《当代贵州》2018年第1期)

曹应旺:毛泽东的自信观

曹应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担任《陈云传》副主编,参加撰写《邓小平传》,著有《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抗战时期的毛泽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