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慧律法师: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慧律法师: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人人本具的佛性,圆满如同太虚空。我们的心性是具足了体大、相大、用大,我们原本的那一颗心,是圆满无缺的、是真善美的。由于我们的取舍心太强了,好的就取、厌恶的就舍,执着分别不断,所以与本性不相应。“如”就是相应。

我们常说:个性决定命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有智慧心,就发展无明,自己还不知道,有时候讲话冲伤了人都没有觉察。心灵如果有病,我们的前途就会坎坷,甚至不知道日子怎么过。我们学佛的人是智慧决定命运,这句话很重要。我们要知道,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你如果受到一些委屈,觉得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这个就是观念,不要这样去想,凡事都有因果,冥冥当中都有一个定数。如果你今天不如意,冷静下来检讨一下,我们的心会慢慢健康,生命就会光明。我们的心性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问题是出在内心横生分别,比如在一个团体里面,没他的事,他却意见很多,横生分别与取舍,这就使当领导的很辛苦。我们要了解: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知见立知就是清净自性本来无一物,在缘起所建立的观念上,加上一层执着,这个叫作立知,我们就死在那个观念里。清净心本来就有正知见,再加一个观念,同时去执着它,也叫作头上安头。譬如说你对那个人不满,或者是贪着五欲六尘,这个就是知见立知。如果你能够记取修行的根本——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那你所过的日子就不一样,该做的工作要认真做好,不能自私。

我们的烦恼是因为各人的看法不一样,如果大家不稍微忍一下,日子没有一天会安宁。正因为我们取舍的观念太强,圆满的清净自性就没办法开采出来,于是就情生智隔。禅宗讲动念即乖,与法不相应。你想要明本心见本性,第一,要学会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第二,我绝对不去看众生的过失。第三,告诉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是因为自己对境界建立了观念,不顺心,日子就不好过。如果你有机会冷静一下,十年后再回顾十年前,就会哈哈大笑:十年前我为什么这么笨?还笨给一个人!十年前后,你的看法差距会很大。因此,当你碰到逆境的时候冷静一下,世间还有更美好的事在等着你,这就是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