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唐高宗李治是什么心态看着儿子被武则天杀死袖手旁观?

美国观察室


与武则天有关而死去的高宗儿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李治儿子非武则天儿子,一类是李治与武则天共同的儿子。

第一类儿子中,主要以李忠为代表。李忠是李治的庶长子。虽然是庶长子,但那时候唐太宗还活着,非常高兴,当时就给乖孙子李忠办了一个庆功宴,在宴会上,这位老人家还忍不住跳起舞来,可见他有多么喜欢。

(李治与武则天,影视配图)

后来,唐太宗去世,李治当皇帝后的第一年,立刻把李忠立为太子。李忠被立为太子,除了因为唐太宗喜欢外,李治的皇后王皇后一直没有生育,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体现主动权,极力劝说李治立李忠为太子,也起了很大作用。

后来武则天搬倒王皇后,并让李治废李忠而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李忠被废以后,整天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特别迷信。有时候,为防备被暗杀,还会穿女人衣服。然而这些行为,恰恰成为武则天让他死的把柄,

这个废太子的死,是李治亲自下令赐死的,虽然武则天起到了绝对的作用。但是,没有李治下令,李忠也不会死。所以,这个孩子的死,不能说李治袖手旁观。

第二类儿子,也就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子,以李弘和李贤为代表。这两个儿子,都曾先后被李治立为太子。后来都死得很莫名其妙。

(李弘,影视配图)

历史上记载,李弘是猝死。但是,包括《新唐书》和《唐会要》都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一个传言被史书记载下来,只能代表史书作者的观点,并不是证据。

也就是说,李弘的真实死因,李治是不清楚的,也当然不能说他袖手旁观,等着武则天把他这个儿子整死。

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后来被废,流放外地,最后被逼迫自杀。在废太子的过程中,李治是知道和参与的。不过李贤被逼自杀的时候,李治已经去世。也就是说,李贤的死,不是李治袖手旁观,而是他已经不知道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治在处理几个儿子的问题上,他确实是认为他的儿子们不忠不孝,因此要给予贬斥,严重叛乱的,还会处死。这在整个封建社会帝王与儿子们的关系中,其实是很正常的。

不过,也可以看出,李治晚年的时候,确实非常听武则天的,相信武则天说的那些话。之所以会这样,一是李治从当太子的时候,就是武则天的小迷弟,被武则天俘获。二是李治有目眩病,头晕脑胀是经常的事。头晕脑胀的人,他就不可能有个平常心对待外界的事情。所以,他常常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武则天确实政事能力非常出色,李治要经常仰仗她来做事,所以难免就会依顺她。

(武则天画像)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当一个人生在帝王之家的时候,他的情感,和我们常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他考虑的只有政治,只有自己帝位的巩固。如果对他帝位有威胁,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亲兄弟,要杀也是毫不留情的。这也是生在帝王家的人的悲哀。


张生全精彩历史


武则天害死的李治儿子都是太子人选,为自己肃清障碍。

唐高宗庶长子李忠,生母地位卑微,少年便养在膝下无子的王皇后身边,王皇后一心拥立李忠为太子,将来继承大统,自己有个依靠。王皇后宫斗失败后被废,李忠的太子之位被武则天长子李弘取而代之,降为梁王,同年被变为房州刺史。之后李治患有风疾,将朝政大事交给武后处理,李忠担心被害,常常扮女装防止刺杀,李治知道后将其幽禁。九年后,遭到许敬宗等人诬陷谋反,被高宗赐死。虽是武后陷害,但高宗不是袖手旁观,正是他下令赐死的。

长子李弘是武则天的贵人,当年唐太宗去世,武则天被发往感业寺出家,度过了一段人生低潮期。后来唐高宗来感业寺祈福,二人重遇,怀上了李弘,武则天因此得以回宫并获封二品昭仪,开始了女皇的斗争之路。

武则天废掉原太子李忠后,立李弘为太子。李弘的性格不像武则天,他个性温和、菩萨心肠,做事讲究原则,秉承正义,敢于较真,不随波逐流。敢为母亲的死对头萧淑妃的女儿求情。

23岁那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与合璧宫中。现在有说法是因为李弘不配合武则天做傀儡,被武则天害死的,但没有证据佐证,不排除是仇恨武则天的文人污蔑之笔。其实,现代人突发心血管、脑梗类疾病猝死都很正常,别说医学落后的唐朝了。

不管真相如何,唐高宗肯定是坚定认为儿子是猝死的,是天灾不是人祸。就算真是武则天的阴谋,也会避开高宗的耳目,做的天衣无缝。

李弘去世后,武则天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不久后唐高宗命太子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招贤纳士,贤名远扬,深得唐高宗欣赏,然而与武后的关系却日趋紧张。

后来,武则天以造反之名将李贤变为贬为庶人,幽禁于长安,李贤心腹大臣皆遭牵连。李治虽偏爱李贤,有心赦免,但无奈武则天坚持只能作罢。数年后李贤被流放巴州。

唐高宗去世以后,中宗李显继位,一个月后武后废其改立睿宗李旦,把持朝政。不久后,派人到巴州逼死李贤。

正是目睹了母亲对哥哥李贤的残忍,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之后的几十年都生活的战战兢兢。

李治并没有袖手旁观看着武后诛杀儿子,李治生前武后害人都是背地里下手,真正下狠手的时候李治已经去世了。

古代人的儿女多,看的便不那么重要,尤其是帝王家,父子兄弟的感情很淡薄,它们之间更重视君臣之礼,皇帝老子生气杀儿子的事情都正常。李治又是武则天忠实的粉丝,我觉得就算他明知道武则天对儿子下黑手,也会选择默认。


史论纵横


高宗后期,由于高宗常年患上了风疾,不能理事,在政事上开始依赖皇后武则天,武则天也通过这些慢慢走上前台,管理朝政。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共有四个皇子,其中长子为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在武则天夺取皇后之位的过程中,李弘的出生为武则天夺取皇后之位立下了重要功勋,王皇后无子而武昭仪有子成为了武则天成功废王立武的重要砝码。

然而随着太子李弘的渐渐长大,他与武则天矛盾也开始公开化,李弘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正直朝臣,形成了太子党,太子党的行成对武则天实现个人野心有不小的阻碍作用,然而可惜的是太子李弘自幼多病,在上元二年病逝洛阳。

唐高宗旋即立二子李贤为太子,李贤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为《后汉书》做注释。现在流行的《后汉书》都是李贤做的注释,李贤立为太子后,反对武则天干政,与武则天发生矛盾,后武则天将李贤毒杀,有传闻李贤非武则天之子,乃武则天侄。

在武则天杀害自己孩子这件事上,唐高宗是无能为力的,晚年唐高宗多患风疾,长期卧病在床,不能理事,虽然说他对后期武则天专权的苗头有所察觉 甚至想废掉武则天,但是软弱的性格加上多病的身体限制了唐高宗的能力。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借助皇太后辅政的权利,将唐中宗李显置于傀儡的位置上,旋即废掉,改立最小的儿子唐睿宗李旦,并将李旦囚禁,加快了改唐为周的历史进程。

武则天的一系列行为引发了唐宗室的不满,唐宗室越往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后被镇压,武则天借机大肆屠杀唐朝宗室子弟。在排除了一切障碍以后,武则天终于改唐为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小王解史,关注我,带您走进不一样的历史。


小王解史


李治从未看着儿子被杀而袖手旁观。


长子李弘是暴毙身亡,非常意外。当时李治并没有怀疑武则天杀子。这件事情其实是很有疑问的。因为男性史官太恨武则天了,所以有一点可疑就说是武则天杀的。


李弘身体一直不好,在古代医学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因为温度变化而导致脑血管疾病死亡是很常见的。而且李家一直有风症的遗传病。


至于李贤,被废之后,这时候李治身体很差,已经失去权柄,只能哀求武则天放过儿子,武则天答应了,然后判处李贤流放。之后偷偷让心腹去杀了李贤。


李治知道非常生气,武则天就说是心腹误解了自己的意思,然后将心腹流放,了结了这件事情。


李治的其他儿子,不是武则天生的,有四个。其中老二是夭折病死。老大是后宫所生,一直没什么感情,曾被立为太子。后来被诬陷谋反而杀掉。李治一直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也没意见。


老四是萧淑妃生的。


老三老四都是在李治死后才死的,其中老四被杀,老三知道自己无法幸免,于是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