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基金項目:桂林市春季黑皮冬瓜嫁接高產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桂林市春季黑皮冬瓜嫁接高產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 桂林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20140113-1)

基金項目:桂林市春季黑皮冬瓜嫁接高產栽培技術

搭“人”字架黑皮冬瓜

基金項目:桂林市春季黑皮冬瓜嫁接高產栽培技術

桂林市多個縣區有種植黑皮冬瓜的習慣, 經過20 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據統計,2014 年全市冬瓜種植面積為2 600 hm2,產量86 000 t,生產的黑皮冬瓜個大、質優、肉厚、無空心,產品外銷市場穩定,為當地農戶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由於多年連作等原因,近年來枯萎病等土傳病害蔓延發生嚴重, 造成冬瓜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經濟損失大,農戶種植積極性受挫。嫁接換根栽培已被證明是解決蔬菜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重要途徑[1],並已在西瓜、黃瓜、茄子等作物上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抗病增產效果[吉山花瑤]。筆者從2014-2017年在桂林市實施黑皮冬瓜嫁接栽培技術研究, 利用南瓜砧木的抗病能力和強大根系來提高黑皮冬瓜抗土傳病害能力、抗低溫能力及吸收水肥的能力,增產率達到10%以上,現將該技術總結介紹如下。

1 培育嫁接苗

1.1 砧木品種

選用根系發達、生長健旺、親和性強的南瓜砧,如強力1 號、強力士等品種。

1.2 接穗品種

選擇適宜桂林市氣候特點栽培的高產優質黑皮冬瓜品種,如桂蔬6 號、鐵寶、天貴369 等品種。

1.3 種子消毒及催芽

將種子提前翻曬2~3 h,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採用溫湯法浸種消毒,用3 倍於種子量的55℃溫水浸泡並不斷攪拌至冷卻,在室溫下,砧木種子繼續浸泡12 h,接穗種子浸泡8 h。接穗種子磕開種臍口浸種,可使發芽率提高1 倍。將種子搓洗乾淨,撈出瀝乾表面水分,用溼潤紗布包裹,外套稍開口的塑料袋保溼,置於28~32℃恆溫催芽。砧木種子芽長1 cm 左右播種,接穗種子60%露白播種。

1.4 播種及播後管理

①砧木種子播種及播後管理砧木在大棚中育苗,採用穴盤基質播種。用60 孔塑料穴盤裝填溼潤營養基質,用直徑1 cm 削尖的圓木棍打孔,將種子胚根朝下沿穴盤對角線方向平放入孔中,每穴1粒,深度1 cm,用基質蓋種0.5 cm 厚。大棚地面覆蓋塑料薄膜隔離土傳病害,將穴盤整齊擺放在薄膜上,淋水至溼潤,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溼。砧木子葉出土即掀去薄膜,並用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噴霧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保持穴盤基質溼潤,及時剝除戴帽種殼,拔除弱苗及不正常苗,補齊缺苗。嫁接前1 天淋1 次透水,並噴施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800 倍液和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 倍液防治晚疫病和斑潛蠅。幼苗長至小1 葉1 心嫁接。

②接穗種子播種及播後管理將接穗種子撒播於裝有溼潤泥沙的育苗盤中, 用幹河沙蓋種0.5 cm 厚, 噴水至盆內泥沙溼潤但不滴水為宜,用乾淨薄膜包蓋盤面保溼,置於28~30℃育苗室中,拱土前溼度保持95%。拱土後及時掀去薄膜,輕輕晃動苗盤使蓋在上面的河沙下沉,種苗(戴殼)露出沙面,噴水保溼到種苗滴水為宜。當幼苗子葉把種殼稍撐裂開口後及時剝除種殼,保持水分使幼苗莖稈不失水彎曲。在25~30℃下光照7~12 h 後,接穗子葉轉綠、苗稈直立即可嫁接。

1.5 適宜嫁接期

砧木幼苗第1 片真葉半張開至展平即小1 葉1心,接穗幼苗子葉轉綠、胚軸伸直時即為最適宜嫁接苗齡[3]。2 月下旬3 月上旬,南瓜砧木種子與接穗種子同時播種;3 月中旬,接穗種子比南瓜種子早播3 天,可使砧木幼苗與接穗幼苗嫁接適期相遇,有利於嫁接後快速癒合成活和生長。

1.6 嫁接方法

採用插接法嫁接[4]。

①插針切去砧木生長點及真葉,將嫁接針從1 張子葉中脈基部沿30°~45°斜插入胚軸, 在另1張子葉背面基部下方0.5 cm 處刺破錶皮稍露出針尖為宜。

②切削接穗用兩刀法削取黑皮冬瓜幼苗頂

端莖段作為嫁接接穗。第1 刀從一側子葉背面基部節下約0.5 cm 處切入,向根部方向輕輕削去一層表皮;第2 刀在胚軸側面垂直起刀切斷胚軸,2 個刀口切面長度均約為1 cm, 削好的接穗莖段長約1.5 cm,帶有2 片完整子葉及生長點。採用兩刀法切削接穗與一刀切削比較,有效加大了接穗與砧木的皮層接觸面積,有利於傷口癒合。

③插入接穗輕輕拔出嫁接針,同時將接穗切口朝下迅速插入針孔中,並輕按接穗使其與砧木緊密貼合,接穗切口尖端露出砧木外2 mm 為宜。

1.7 塑料大棚育苗嫁接後管理

選擇晴天或陰天無風天氣進行嫁接,嫁接時保持砧木植株葉片乾爽無水珠, 穴盤基質含水量為70%。將嫁接好的苗盤整齊擺放在鋪有薄膜的地面上,用薄膜隔離地面土傳病害。用0.01~0.02 mm 厚透明塑料薄膜直接覆蓋於嫁接苗上並密封四周保溼。嫁接後3 天,溫度保持在15~25℃,溼度90%以上,晴天在棚頂覆蓋90%遮光率的遮陽網維持弱光照環境;第4~6 天,每天清晨將薄膜掀開通風換氣1~2 h,晾乾膜上水氣後再繼續覆蓋,早晚或陰天取下遮陽網見光,中午強光時蓋上遮陽網;7 天后接穗胚軸開始伸長,可逐步延長通風見光時間,幼苗不萎蔫則可撤除全部薄膜和遮陽網。幼苗成活後,可在晴天10:00 左右澆透水1 次, 促進幼苗快速生長, 同時噴施1 次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及1.8%阿維菌素乳油2 500 倍液防治晚疫病和斑潛蠅。及時抹除砧木抽生的側芽,保證養分集中供給,加強煉苗,培育壯苗。幼苗長至2 葉1 心時即可定植大田。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整地施基肥

宜選擇前作非瓜類作物、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田塊種植, 育苗的同時將大田翻耕曬土,定植前1 周每667 m2 均勻施入腐熟有機肥1 500~2 000 kg 耕耙整地,按畦面寬1.3 m、溝寬0.4 m、溝深0.3 m 起畦,在畦面中央開溝每667 m2 施入三元複合肥50 kg、過磷酸鈣50 kg,覆土耙平並蓋上黑色地膜待用。

2.2 定植

在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選擇壯苗(2 葉1 心,子葉完好、葉色青綠肥厚,無病蟲害,莖稈粗壯)在畦面偏一側(避開畦面中央施肥帶)單行種植,株距為0.7~0.8 m,667 m2 種植550 株左右,種植深度以嫁接口露出地面為宜,植後澆透定根水。

2.3 田間管理

①搭支架採用“人”字形龍骨架有利於通風透光。用直徑3~5 cm、長度2.0~2.5 m 的竹木棍搭架,每行兩端頭3 根成1 組、其餘2 根1 組,在離地面高約1.2 m 處交叉成“人”字形釘入地面,用橫杆將各組支架連貫成整體,並用繩索捆紮牢固。

②引蔓綁蔓當主蔓生長至12~15 節、長2 m 左右時,將主蔓在株距範圍內的地膜上作環狀盤旋兩圈,之後開始沿著支架引蔓上架,適當捆綁固定,每隔40~50 cm 固定1 次,直到瓜蔓爬到橫杆上,注意將坐瓜留瓜節位綁引在橫杆上,方便在橫杆上統一吊瓜。莖基部葉片的光合吸收能力對果實質量的影響較大,因此要注意保護莖基部葉片的完整性及寬大濃綠,合理布放利於通風采光。盤蔓時注意瓜蔓不與土壤接觸,以免產生冬瓜不定根而降低嫁接苗抗土傳病害的能力。

③植株調整黑皮冬瓜以主蔓掛果,及時摘除所有側枝,瓜後留10~12 片葉摘心,集中養分供應主蔓生長及果實發育膨大。

④授粉黑皮冬瓜授粉不良易引起畸形瓜或化瓜,特別在開花期遇不良天氣時要加強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一般主蔓上第25~32 節的雌花坐果較穩、果實較大。當雌花盛開時,選擇形狀周正、發育充實、花柄粗大、子房完好、茸毛密、有光澤、符合該品種特徵的雌花2~3 朵,於9:00 左右摘下開放的雄花, 去掉花瓣後對準雌花柱頭輕輕塗抹,不可擦傷幼瓜的茸毛,每朵雄花授3 朵雌花。

⑤留瓜當幼瓜質量約0.5 kg 時, 選留主蔓25~35 節、子房發育快、個大、柄粗、端正的幼果1 個,其餘全部摘去。

⑥吊瓜及遮陽護瓜幼瓜長至2~4 kg 時,及時將瓜柄綁吊在架杆上。夏秋季高溫強光照時,用稻草等覆蓋物蔭瓜以防曬傷瓜面。

⑦肥水管理定植緩苗後施催苗肥, 每隔7~

10 天淋施1 次0.5%尿素或水溶性複合肥。果實坐穩後施促瓜肥,每隔10~15 天,每667 m2 淋施水溶性複合肥30 kg、氯化鉀10 kg、甲殼素5 kg、硫酸鎂2 kg。中後期施保葉肥,每隔7 天,每667 m2 淋施尿素10 kg、氯化鉀10 kg。黑皮冬瓜需水量大,勤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瓜蔓上架後增加給水,果實膨大後結合施重肥給大水,果實採收前10 天控水。下雨期間注意排水,防止漬澇。

2.4 病蟲害防治

嫁接栽培黑皮冬瓜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白粉病,主要蟲害有美洲斑潛蠅、薊馬、蚜蟲、黃守瓜、粉蝨、瓜實蠅、瓜絹螟等。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①農業防治措施採用抗(耐)病蟲品種,嚴格進行種子消毒,實行輪作,培育無病蟲壯苗,採用嫁接育苗栽培,合理肥水管理,清潔田園。

②物理防治措施安裝頻振殺蟲燈誘殺夜蛾類害蟲,懸掛黃板誘殺飛蝨、蚜蟲、美洲斑潛蠅、薊馬。

③生物防治措施使用生物源類農藥防治病蟲害,使用性誘劑誘殺瓜實蠅等害蟲成蟲。

④化學防治措施預防為主, 發病初期用藥,交替用藥,符合國家規定安全用藥原則,具體防治方法參考表1。

2.5 適時採收

雌花開放後40~50 天,果實表皮發亮呈墨綠色時即可採收。

表1 黑皮冬瓜嫁接栽培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基金項目:桂林市春季黑皮冬瓜嫁接高產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