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儿媳巧解公公谜题(民间故事)

九里山下有位穆员外,膝下三个儿子,分别叫穆天阳、穆天月和穆天星。他们都在县衙当差或外地谋事。三个儿媳妇都是毗邻县四十里外的外郎乡人氏,虽然容貌并不十分出众,但却是名门闺秀:大儿媳是外郎街上一富商钱富贵之爱女钱支花;二儿媳是外郎陶花寨寨主陶善慈的千金陶如玉;幺儿媳则是外郎薛家坝一私塾先生古怀恩之女古淑碧。

这三个媳妇都知书达理,贤淑孝顺,德才兼备,聪慧过人。因此,她们都敬重长辈,孝顺公婆;妯娌之间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互相友爱;熟习厨艺茶道,知人待客,精通纺织针线,缝补浆洗。而且,她们都很有才气智慧,凡事得心应手,有条不紊;难事不需点拨,方能自解其果。

儿媳们为了尊重公婆,也不能事事都自作主张,有时还是要征求公婆的意见。穆员外也是聪慧之人,知道儿媳们的心思和用意,便经常与她们用隐喻的方式回答或交谈——不是出于考验她们的智慧,而是启发她们的思维及活跃气氛。

有一年中秋节,按照当地风俗,儿媳都要回娘家过节。头天一大早吃过早饭,穆员外拿出早就备办好的礼物交给三个儿媳叫她们启程。临行时,穆员外对她们说道:“你们离娘家较远,也不容易回去一趟,这次你们回去就多住些时日。支花你回去住上三五天,如玉回去耍七八日,淑碧回去半个月。”然后,他顿了一下又说道:“但你们都必须同时回来。”

员外婆一听觉得不对劲,便嘀咕一句:“老头子,你叫她们回去耍的天数长短不一,短的三五天,长的七八天,最多的半个月,这不是厚此薄彼吗?而且,你还要她们同去同回,这又不是故意为难吗?!”

慕员外并未吭声,只是淡淡地一笑。

三个儿媳并未感到为难,而是喜笑颜开,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知道了!”然后,大儿媳钱支花又问公公道:“爹,按照乡俗,我们回来时,都必须给您带点礼物回来,我们家啥都不缺,那您看给您带点啥东西最好?”

穆员外划燃火柴点燃烟锅里的烟丝,然后轻轻地摇着扇子,慢条斯理地说道:“既然是乡俗,那也得入乡随俗。就这样吧,支花你就用纸包点火回来,如玉就用纸包点风就是,淑碧你就用纸包点水吧。”

员外婆更是弄得糊里糊涂,但一想到平时他都是这样与儿媳们打谜似的说事,也不再责怪什么,只是嘀咕一句:“你个死老头子,尽出些馊主意!”

三个儿媳异口同声地答道:“要得。”然后拜别公婆,拎着礼物欢天喜地地回娘家去了。

半月后的下午,三个儿媳同时返回,而且按其吩咐分别带回了礼物。大儿媳钱支花带回来了一盒火柴;二儿媳陶如玉带回一把油纸扇;幺儿媳妇古淑碧带回了一个纸卷,展开一看是一副波澜壮阔的海水画卷。

穆员外会意地笑了——对有这样贤淑聪慧的三位儿媳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而婆婆倒是不解地问道:“你们是怎样破解你们公爹的这个谜题的?”

大儿媳钱支花说道:“妈,爹叫幺妹子(妯娌之间嫂子对弟媳的称谓妹子。)回去半个月,这是一个定期数,没有走展(变化);叫我回去住三五天,也就是三个五天,就是半个月;叫二妹回去耍七八天,七天和八天,不也正是十五天吗。所以,我们都在娘家呆了半个月。”她看了公公一眼继续说道:“至于礼物吗,其实爹已经跟我们给出了答案。他在吩咐我们的时候特地掏出火柴盒,划燃火柴点烟。火柴就是纸包火——火柴盒是纸糊的,火柴头在火柴盒的药皮上一划就冒火。”

二儿媳陶如玉接着说:“当时爹轻轻地摇着扇子,那扇子是纸糊的,打开一扇便生风。他要我带‘纸包风’,不就是要我带扇子回来吗?所以我就带了把油纸扇。”

幺儿媳妇古淑娴说道:“要我带的礼物——‘纸包水’的确最难,当时爹并没暗示我那是什么东西。但我知道爹绝不是故意为难我,肯定是有所指的。当我回娘家后,发现父亲正在宣纸上挥笔作画,一副花鸟图耀然纸上。我灵机一动,茅塞顿开。原来公爹知道我父亲是教书先生,而且擅长笔墨丹青。所以,以此要求我为他带回我父亲的墨宝。于是,我央求父亲作了这副波澜壮阔的海水画作为回赠公爹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