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读过万卷书的伟人?

赛门之略


毛泽东一生喜观读书,他的寝室变成了书房。由此,追溯到他在年轻的时候起,他在大学毕业后,其在北京图书馆工作了八年,涉猎无数书籍。参加革命后,无论有多忙,他都抽空读书。正因为毛泽东饱览群书,又勤于研究和分析以及总结,加上他天资聪颖,成就了他带领革命家们进行开天辟地的伟大理想。因此,我认为,中国历史上读过万卷书的伟人只有毛泽东一个人了。




钱钟书先生是读书最多的人,也是做笔记最多的人。周祖撰先生曾写纪念钱先生的文章。1950年左右,钱先生在清华任教,当时周先生负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线装书库。周先生回忆说钱先生每周一上午九点左右,提着两手提袋的书来还书,同时借走两手提袋的书。每周一都如此。周先生估算一下,那一年,钱先生借的书,1000多函,20000卷左右。

还有一位老师回忆说,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华大藏经》,钱先生请他帮忙借阅,一次借五册。他把前五册送去后,才过了一个多星期,钱先生来电话再要五册。当他送书过去时,钱先生说前五册已经看完了。他很惊讶,十六开的五大册这么快就看完了?钱先生明白他的疑憾,说道:“我这已经是第四遍看《大藏经》了。”《中华大藏经》总共是二百二十册,我们连一本都看不明白。

钱先生重病时曾对一位老友说:“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东方的大经大典我看过了,西方的大经大典我也看过了。”听了这话以后,那位老友很感慨,环顾宇内,古今中外,谁能如此说,谁敢如此说。

另有一位老师回忆,钱先生写作时, 他帮助借书,都是用手推车,一次借一车。

钱先生的巨著《管锥编》出版后,有人自发组织,整理出其中的引用书目,有3000多种。有一些已经失传,毁于战火动乱。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钱钟书的中文和外文读书笔记,落起来能顶到房顶。都说钱先生过目不忘,是照相式的记忆。其实,钱先生读过的书不仅在他的脑海里,更是在这些笔记中。钱先生的学识和思想源自不停的阅读、记录、思考。他是伟大的作家学者。


扫叶都净


读万卷书者,毛主席也。


毛主席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毛主席的一首诗,叫《仆算子•咏梅》,诗文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当时老师的解释是毛主席借梅花,来比喻中国的革命形势,虽然无比艰难,但只有坚持下去,星星之火,也可以成燎原之势。

可能是受老师的影响,从小对毛主席和他的诗词有非常大的兴趣。


在后来的革命事业中,毛主席面对过的困难不计其数,他往往是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鼓舞人民士气。

建国后,毛主席作为国家主席可以说日理万机,但是他每天都会坚持读书,他最喜欢看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学著作,比如《红楼梦》,《资治通鉴》,《楚辞》和《二十四史》。

在他看来,每一本书都有值得去看的地方,早在少年时,他就已经读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今中外的书籍更是多不胜数。




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一生读过的书有10万余本,《资治通鉴》这一本书,他就读了17遍。

毛主席读书有个习惯,就是会在书中加上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境界。

他还告诫我党干部,要多读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特别是许世友上将,从小闹革命没有读过什么书,毛主席经常劝导他学习读书。

正是因为毛主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够对中国的国情如此了解,他知道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独立。


晚年的毛主席重病缠身,但是他还是每天坚持读书,后来病情恶化,视力变得不好,他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读给他听。

毛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

毛主席最后一次读的书,名字叫《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9月8日。

毛主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可以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End—



冷月钩沉



毛主席挑灯夜读,爱书如命,藏书已过万本,阅过的书古今无人能及


野生八月炸种植


古今中外的伟人能读万卷书的只有毛主席,但毛主席读的书得超过万卷,所读过的书过目不忘,大家若要认真读巜毛泽东选集》每个章节都引古比今,比如引用《红楼梦》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上没有调和的余地。毛主席就是百科全书,他在会见外宾时,先读哪国的历史国土面积等等,在会见马里总统时,毛主席讲了马里国家发展史,有许多事情哪个总统都不知道,回国查看历史书籍,与毛主席讲得一模一样,世界的政要拜见毛主席,需提前预约排号,他们都是奔着毛主席的才智而来。


用户若有所思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的这句话。



毛主席十分喜爱读书,还特别爱批注,凡是他老人家读过的书,上面都密密麻麻的写的他的批注毛主席的批注往往一笔见血恰如其分,毛主席少年时曾经走三十几里山路前去外婆家借阅书籍看,回到家中拉上窗帘看一个晚上,毛主席曾经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主张,为了结交更多的好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发布招友贴,响应者有李立三,罗章龙等等,上井冈山后,让弟弟毛泽潭拿着三国演义前去寻找朱德,并且邀请朱德上井冈山,从此开始了两位伟人近五十年合作的革命生涯,行军途中,毛主席总是让警卫员设法找一些书籍,报纸看,根据报纸上的信息,毛主席决定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





毛主席一生读书何止万卷,毛主席一生读书何止万卷,,他的床上,桌上全是书,他让爱将许世友读红楼梦,并且让他至少读三遍,毛主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眼光独到毛主席还根据哲学思想,独具慧眼的提出基本粒子是可以再分的,如今的科学实验证明毛主席的推断,科学界命名再分粒子为毛氏粒子,以纪念这位文人,毛主席还曾经劝刘少奇主席多看几本书。



毛主席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一代英明领袖。






约定9521


毛泽东就是读过万卷书的伟人,他一辈子与书为伴。战争年代他读书,总是嘱咐身边的人帮他搜集到“有文字的”东西,和平年代他读书,满屋子都是书,外出考察,总是叮嘱身边工作人员别忘带书。

传说毛泽东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仅有一次端起了枪准备冲锋,结果危险解除了,终于没有开枪。解放后有一次看民兵训练,又端起了枪,做了瞄准的姿势,众人以为他会开枪,最终结果是主席微笑着放下了枪械,终于没有发射一颗子弹。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领导者有如此的雄才大略,能如此“清醒”地开始其革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许有盖世卓越的“武功”,但他们断没有毛泽东这样的“文采”。并且,毛泽东终其一生地坚持着这种“文采”,无论革命形势如何变化,毛泽东总是“文章先行”,为革命指明方向。可以说,毛泽东是用自己的笔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的,这全得益于他饱读诗书。


金风359


伟人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值得所有人借鉴和学习!



半亩塘主402


既读万卷书又是伟人,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莫属。


华夏衣草


中国历史上,读过万卷书的人,当然有很多了,而且这些人,绝大多数都做出了一番作为的。

我们最为熟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他的一生就读过万卷书。

对于历史上的典故,知识,可以说没有毛泽东不清楚的。

正如他在打仗的时候,能够用兵如神,能够应对自如,这是和他心中的韬略有关。

读书多了能扩展一个人的视野,正如老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个人读书的目的不一样的,但是,读书破万卷的人,相对来说,成为伟人的机率更大。

当然了读书读多了,也要面对每一次正确的选择,若是你读的书很多,选择错了,也不可能有一番成就的。

也就是说,读书的同时,需要你有一个伶俐的头脑。多思考,多总结,才能把书给读好。

正如毛泽东在革命时期的每一次选择。

他刚刚参加革命的时候,就在寻找救国的道路,中国究竟要走怎么的路,才能成功呢?

在面对大量的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正是因为每一次的选择的正确性,成就了他的伟大。

毕竟正是他这一次又一次的正确选择,让他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一切国内外反动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自由与新生,光明与和平。

周恩来也是读书破万卷的伟人,他从青年的时候,看到破败的中国,以及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中国的命运,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

周恩来说过的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更是广为人知。所以说周恩来一生的成功,也是和读书分不开的。

读书破万卷的革命党人,还有陈毅。陈毅元帅读书痴迷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他在读书的时候,正好赶上吃饭,他拿着吃的东西,沾到了墨汁上,然后吃了一顿饭,他竟然浑然不知。

可见,他读书的时候,是多么的投入,多么的认真。

读书破万卷的伟人,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