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清初,山東行政區劃基本承襲明制,至清末,經過三百年演變,山東省共轄十府三直隸州,其中以州為名的府就有六個,分別是青州府、兗州府、登州府、沂州府、曹州府、萊州府。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青州府,於明洪武二年改益都路而來,清襲明制,但面積逐漸縮小,至清末轄益都、臨淄、樂安、臨淄、壽光、博興、高苑、臨朐、安丘、諸城、昌樂等11縣,府治益都縣。1913年,青州府廢,1986年益都縣撤縣設縣級青州市,屬濰坊市。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兗州府,明初升兗州而來,治滋陽縣,清襲明制,仍稱兗州府,但有清一代兗州面積大大縮小,至清末僅轄滋陽、曲阜、鄒、滕、嶧、汶上、泗水、陽穀、壽張等10縣。1913年,兗州府廢,1962年滋陽縣改稱兗州縣,1992年撤縣設縣級兗州市,2013年改為濟寧市兗州區。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登州府,原為萊州府登州,洪武九年升為登州府,府治蓬萊縣,清襲明制,登州府轄區基本無變化,至清末轄寧海州及蓬萊、萊陽、黃縣、文登、福山、棲霞、招遠、榮成、海陽等1州9縣。1913年,登州府廢,現蓬萊為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設有登州街道。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沂州府,清初為散州,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郯城、費縣2縣,雍正十二年升為沂州府,置附郭蘭山縣,至清末轄莒州及蘭山、沂水、日照、蒙陰、郯城、費縣等1州6縣。1913年,沂州府廢,蘭山縣改為臨沂縣,沂州作為地名成為歷史,現在臨沂為地級市。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曹州原位於今曹縣,明初降為曹縣,後又於今菏澤復置曹州,屬兗州府。清初為散州,屬兗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升為曹州府,置附郭菏澤縣,至清末轄濮州及菏澤、曹縣、單縣、成武、鉅野、鄆城、莘縣、朝城、範縣、定陶等1州10縣。1913年,曹州府廢,現菏澤為地級市,曹縣為其所轄縣。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萊州府,明洪武元年升萊州而來,清朝仍置萊州府,有清一代地域基本不變,1905年升膠州為直隸州(領即墨、高密2縣),萊州府自此轄平度州及掖、濰、昌邑等1州3縣,府治掖縣。1913年,萊州府廢,1988年掖縣撤縣設市為縣級萊州市。

清朝時期,山東六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兩個為地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