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谁的陪嫁?

大坤坤2


白菜是珍妃的,只是被姐姐瑾妃拿走了。

光绪皇帝说是皇帝,实际上很窝囊,什么事情都要受制于慈禧。慈禧给光绪准备了五个女子让光绪自己挑选,迫于慈禧的压力,光绪把玉如意给了慈禧的侄女,也就是后来的裕隆皇后。两个荷包给了礼部侍郎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珍妃与瑾妃。

Δ左珍妃右瑾妃

礼部侍郎为了给这两个女儿陪嫁,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瑾妃爱财,给他陪嫁了很多的金银财宝。珍妃不喜欢钱财,但是深受礼部侍郎喜欢,最后给她陪嫁了一颗翠玉白菜。

工匠运用一块天然的玉料打磨而成,绿色作为菜叶,白色作为菜邦,可谓是恰到好处。上面还刻有两只蝈蝈,栩栩如生。

白菜取百财发财的意思,白菜青白相兼,代表着新娘清清白白。上面趴着的两只蝈蝈,代表着多子多孙。


光绪对于裕隆皇后不是很喜欢,但是迫于慈禧的压力,只好做个表面夫妻。而瑾妃长的并不怎么样,也不是很讨光绪的喜欢。珍妃倒是与光绪很合拍,而且也很支持光绪的变法,这恰恰是她死亡的导火索。

慈禧最不喜欢的就是后宫干政,再加上珍妃独受宠的情况。在列强打入北京之前,让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而瑾妃非但不伤心,反而让人把那颗翡翠白菜偷了过来。

Δ珍妃井



瑾妃跟着光绪、慈禧逃了一年又重新回来,没想到瑾妃却成了四大遗妃之首,一度统领后宫,甚至是逼死了溥仪的母亲。之后就有传闻瑾妃的永和宫闹鬼,是珍妃通过翠玉白菜索命。而这不久瑾妃就病死了。

翠玉白菜也就一直放在了永和宫,一直到了日本占领东三省,直逼北平。故宫的几千件文物南迁,又因为战火的原因辗转四处。一直到了1948年,这颗白菜来到了北平。


史之策


萨沙带你看台北故宫博物院:4大宝物震惊世界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中国最珍贵的文物,都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诚然,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的展品比较多,但精品的大部分在1949年就运到了台湾,共有高达70万件。萨沙这次去台湾的第二大任务,就是逛一逛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保存着中华的文明。我们来看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四大宝贝。


翠玉白菜。它是翡翠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鬼斧神工,这个白菜栩栩如生,几乎和真的一样。抛去雕刻艺术不谈,这块缅甸翡翠一半绿色一半白色,本身就是稀世珍宝。话说萨沙家里也有一个仿品!

翠玉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一般认为,这可能是瑾妃的陪嫁。瑾妃和珍妃都出身豪门,父亲是户部右侍郎长叙,伯父是广东将军长善,属于镶红旗贵族家庭,著名的他他拉氏。

而当时翠玉白菜也是民间常见的制作工艺。一九五零年天津的文物专家在天津市财政局的一个库房发现一棵翠玉白菜,造型差不多,只是没有台北这个好。

这可能是瑾妃家族世世代代的传家宝。

等到瑾妃姐妹嫁入皇宫,这件家族宝物就作为了陪嫁。

今天这颗白菜恐怕是世界上最贵的。

保守估计,这颗白菜不考虑历史和文化底蕴,价值也有2到3亿元人民币。

再加上它的特殊地位,翠玉白菜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拿10个亿20个亿也没处买去。


肉形石,像红烧肉一样的石头。这是一块天然的玛瑙石,色泽富有层次感。在艺术家的巧手下,玛瑙石变成了一块栩栩如生的红烧肉。仔细的看,连肉的纹理甚至毛孔都能看得见,太惊人了。描述西周的毛公鼎,更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古代的青铜器叫做礼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西周毛公鼎上,刻有高达近500字,大概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毛公鼎是我国西周青铜器的顶峰之作,被外国洋人觊觎已久。历史上,各国洋鬼子包括日本人费尽心力,试图夺走毛公鼎。万幸的是,毛公鼎的历届所有者都是爱国人士,鼎才得以留在中国。最终,爱国商人陈永仁花费巨资购买了毛公鼎,将它捐献给国家。

描述快雪时晴帖,是几乎所有中国文人爱不释手的珍宝。它是王羲之大醉以后的作品,酒醒以后再也写不出同样的佳作。后代无数书法家,都对快雪时晴帖惊叹不已。中间那个神字,就是乾隆皇帝对它最好的评价。其实,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宝还有无数,绝对可以秒杀世界四大博物馆。萨沙多次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确实和台北有差距。感谢蒋介石将这些宝物保护起来,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根。


萨沙


台北故宫的导游说是瑾妃的陪嫁,国宝档案说是珍妃的陪嫁。我认为严格来说是珍妃的陪嫁。但如果说谁是它的主人,那就是瑾妃了。



翠玉白菜原本是被摆在故宫的【永和宫】内,而永和宫的主人是瑾妃。所以,如果说翠玉白菜的主人是瑾妃,没毛病。但是翠玉白菜最早是珍妃的母亲,

礼部侍郎他他拉·长叙的夫人留给珍妃的陪嫁。后来姐妹俩一同被选进宫内,一同成为光绪帝的后妃,翠玉白菜也就被带进了宫。后台珍妃被投井,但是姐姐瑾妃一直安然无恙,估计就是在珍妃死后,翠玉白菜就成立瑾妃所有了。所以,严格来说是珍妃的陪嫁。




翠玉白菜在当时是被栽在花盆里的,用小灵芝的木托撑着。因为其上面有螽斯和蝗虫,熟悉《诗经》的人应该知道,螽斯寓意多子多福。蝗虫也是。而翠玉白菜的成色则有家世清白青白之意。


文物考古聊历史


有传说翠玉白菜是光绪瑾妃的陪嫁,也有说法是盗自慈禧墓中。翠玉白菜是一件清代玉雕作品,全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与真实白菜形同复制。整体雕琢精湛,除了巧妙结合了玉石通透淡雅的特点,雕刻成象征清白纯洁的白菜,还在作品中雕刻出了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栩栩如生。实际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三件翠玉白菜,本文提到的这件是最为人熟知的一件。1925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在光绪的妃子瑾妃曾居住过的紫禁城永和宫发现了这件翠玉白菜。相传这件国宝曾是瑾妃、珍妃姐妹的母亲——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夫人留给珍妃的嫁妆,有清白善良的寓意。1890年珍妃与年长三岁的姐姐瑾妃同时入选后宫,被封为谨嫔、珍嫔。然而入宫前一晚瑾妃发现了母亲将翠玉白菜送给妹妹做嫁妆的事,十分不悦大吵大闹,其实她之前已经得到了很多金银首饰,父母考虑到妹妹珍妃只要些书,为了不显寒酸,便陪嫁了这件玉白菜。最后珍妃将这件玉白菜送给了姐姐做嫁妆。翠玉白菜在北京故宫被发现时,正种在珐琅花盆里,旁边还种了一棵小灵芝。后来经历战乱,辗转多年,这件国宝被国民政府带到了台湾。另外还有人猜测这件稀世国宝或许是被发现于1928年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案中。根据由李莲英口述、其侄子李成武执笔写成的《爱月轩笔记》中的记载,在慈禧地宫随葬宝物中,“闻尚有二翡翠白菜,系绿叶白心,菜心上落一蝈蝈满绿,叶旁落二马蜂,系黄色者。但公账未列,或为王公等敬也”(摘自李成武著《爱月轩笔记·慈禧葬宝图记》)。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翠玉白菜有可能就是清东陵慈禧棺椁中的宝物之一。

达瓦里希


被誉为台北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翠玉白菜,长为18.7厘米,宽为9.1厘米,高为5.07厘米。它是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雕琢而成的翡翠珍品,雕刻技术鬼斧神工,栩栩如生。

在绿意最浓之处,还有两只停留在菜叶上嬉戏玩耍的鸣虫 它们就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与蝗虫。在清代,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表明新娘的纯洁,螽斯则有子孙绵延的意思。由此可见,翠玉白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嫁妆。


瑾妃和珍妃同一天入宫,都可能是翡翠白菜的主人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举行了一次选后大典,户部右侍郎长叙家的两个女儿,姐姐15岁,妹妹13岁,均被选入。一年后,瑾妃和珍妃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同一天嫁给了光绪,她俩是妃子,而慈禧的侄女隆裕则是皇后。虽然光绪只有三位后妃,但是光绪却独宠一人,那就是珍妃,这个活泼可爱,思想进步,前卫的女性。

关于“翠玉白菜”有的说是珍妃的嫁妆,有的说是瑾妃的嫁妆,还有的说是来自山西太谷曹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而永和宫恰恰是瑾妃所居之宫殿,所以一般都认同翠玉白菜为瑾妃的随嫁的嫁妆。但是有人说“翠玉白菜”最早其实是妹妹珍妃的陪嫁品,只是后来珍妃因为顶撞慈禧、参与维新变法等一系列违制举动,被慈禧活活逼死,这样“翠玉白菜”才名正言顺地转手到了瑾妃手中。

世人第一次看到翡翠白菜确实是在瑾妃的永和宫

那志良老先生曾在《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一书中写道:“1925 年10 月10 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自己正好负责的是玉器的整理工作。”在书中,那老先生回忆了在北京故宫第一次见到翠玉白菜时的情景:那件著名的翠玉白菜刚从宫里提来的时候,是种在珐琅花盆里的,在它的旁边还种了一棵小灵芝。后来,斋宫成立了玉器陈列室,翠玉白菜被选成展品。专家们决定单独将翠玉白菜进行展出。从此,翠玉白菜一举成名,闻名于世享誉中外。所以这棵“翠白”原陈列于清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宫。

天津馆藏可以跟台北这件翠玉白菜相媲美的翡翠蝈蝈白菜

由于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无法判断翡翠白菜究竟是谁的陪嫁!!无论是否最后能确定它真正的主人,都不影响我们对它的喜爱和赞叹!!如果去不了台湾,在天津市博物馆,也馆藏有一件可以跟台北这件翠玉白菜相媲美的翡翠蝈蝈白菜,也是清代的作品,这件翡翠白菜材质上稍有不如台湾的翠玉白菜,除了白绿二色,还多了灰黄,但是当时的工匠匠心独具,大胆地把原本应该是缺陷的黄色进行巧雕,反而将白菜天然的感觉给写实地表现出来。因为太过写实,这棵翠玉白菜还得到了一个“冻白菜”的绰号。天津博物馆的这件“冻白菜”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白菜下部分为灰黄相间,伴有褐色斑,其上的叶脉分明,叶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简约。作者利用菜心处材质的翠绿色,雕刻有两只蝈蝈和一只螳螂,这三只虫子好像在边爬边啃菜叶,栩栩如生。可以看到在整个清代,翡翠白菜加上多子多孙的蝈蝈已经成为了常见的搭配。


天使飞翔11111


关于国宝“翠玉白菜”到底属于谁确实有着不同的说法。

有的说是珍妃的嫁妆,有的说是瑾妃的嫁妆,还有的说是来自山西太谷曹家。

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而永和宫恰恰是瑾妃所居之宫殿,所以一般认识翠玉白菜即为瑾妃的随嫁的嫁妆。

但是还有种说法,珍妃和瑾妃本是姐妹,又同时入宫,准备嫁妆时,珍妃只要书,瑾妃却爱财,于是家里怕珍妃进宫受委屈,就将“翠玉白菜”给了珍妃作为嫁妆。可是瑾妃却不愿意,发脾气打闹,最终珍妃将翠玉白菜让给了瑾妃。

但是分析两人性格,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瑾妃一生与世无争,在宫中随不受宠,但是将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喜爱读书,作画也爱烹饪,宫中称其为“胖娘娘”,她一直活到了民国十三年才去世。

相比瑾妃,珍妃的就显得不那么安分了,在光绪“一后二妃”中,独珍妃受宠,而且珍妃也非常会“来事儿”,经常打赏下人,颇受欢迎。但是珍妃的用度明显不够,所以她就动了“卖官鬻爵”的念头,还曾为此事被老佛爷廷杖。

所以从两人的性格来看,“翠玉白菜”属于瑾妃的可能性更大。


一点点历史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举行了一次选后大典。明为依照光绪皇帝本人意愿选择妃嫔,实则是慈禧太后本人乾坤独断。

(瑾妃)

在这次选后大典上,慈禧太后将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隆裕册封为皇后。将原户部右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指给光绪为妃,即后来的瑾妃和妹妹珍妃。

由于慈禧太后担心光绪妃嫔过多将来会影响到自己亲侄女受宠,故只立她二人为妃。

次年,即1889年。清皇室为光绪皇帝举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礼。(这既是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皇帝婚礼大典)

中国自古代始即讲究婚嫁时女方要陪送礼物。小到寻常百姓,大到帝王之家都遵循这一礼制。

瑾妃嫁给光绪皇帝时亦准备了丰富的陪嫁品。其中就有一件稀世珍宝——翡翠白菜。

翡翠白菜是用一块天然的玉,经能工巧匠打磨而成。它长18.7厘米,宽9.1厘米。工匠顺应材料天然的色泽,以这块玉的深绿色部分做成白菜叶,白色部分转化为新鲜、包含水分的白菜茎部。然后又借助这块玉的其他颜色部分雕刻上了螽斯和蝗虫(寓意多子多福)。如此一来,这颗白菜瞬间有了灵性,瞬间即有了田园气息。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珍贵艺术品。若以文物价值来计算,翠玉白菜已是无价之宝!

(今台北故宫所藏翠玉白菜)

瑾妃将其带进宫后,被当做一件华丽的宫殿陈设盆景,以载种的形式立在珐琅盆景上。下端设有灵芝木雕。翡翠价值不菲,灵芝寓意长寿吉祥,再加上多彩的掐丝珐琅,使得翠玉白菜永保鲜脆。

我们都知道自晚清终结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时间内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正逢乱世,翠玉白菜的命运亦同整个民族一样起起伏伏,前后几易其主。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按照与民国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协议》,民国政府同意溥仪及隆裕太后还有瑾妃继续住在紫禁城。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由于事发突然,溥仪等人还没来得及收拾东西就被强行驱离紫禁城。之后冯玉祥宣布紫禁城所有的公产归民国政府所有,并成立了清皇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管故宫所有物品。并开始清点登记造册各种珍贵物品,其中就有这颗珍贵的翠玉白菜。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也一直觊觎这颗“白菜”,好在在有识之士的保护下才没有落入日寇之手。

1949年前后,眼见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下令将故宫中的部分最珍贵文物秘密运送到宝岛台湾。如此一来,那些为了躲避日寇战火而先后几次转移到别处的文物再次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颠沛之旅。

(今台北故宫)

事后据统计国民政府向台湾一共运送了多达2972箱珍贵文物。而且它们都是彼时故宫所藏品中的最珍贵,最精华部分。可以说台北故宫目前所藏珍品比起北京故宫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时至今日,翠玉白菜已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也是游客浏览台北故宫必去的展台。

翠玉白菜已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背后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苦难历史!它历经并见证了晚清灭亡到民国初建再到新中国成立。

——————

题外话:

1、台北故宫所藏翠玉白菜已是相当珍贵,但比起慈禧太后棺椁陪葬的那两颗翠玉白菜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慈禧太后棺椁内陪葬的两颗翠玉白菜个头均比台北故宫的大,而且雕刻更加精美,上面的小动物更加栩栩如生!可惜在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后,这两颗珍贵的白菜便彻底失踪,时至今日这两颗“白菜”亦再没重现人间。

2、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三件珍贵文物并称台北故宫“镇馆三宝”!

(肉形石)
(毛公鼎)


小司马说


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后,深受清朝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对翡翠爱不释手。“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极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它不仅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更是台北故宫的“招牌”。这件“翠玉白菜”来自于清朝皇宫,据说出自于一名天才工匠之手,是其呕心沥血之作。这位匠人根据玉料自然形成的外形与色泽,发挥超凡的想象力,终于设计出了最合适的形状,成就了“翠玉白菜”量材就质的美誉。



“翠玉白菜”因形似白菜而得名,菜身洁白如雪,菜叶翠绿剔亮,它的青翠与白透特别容易让人心生喜欢。在菜叶最绿的地方,工匠还特意设计了两条虫子——螽斯与蝗虫,这两种虫子繁殖力都很强悍,所以有多子多孙寓意与希冀。

2007年3月,台媒披露了“翠玉白菜”虫须断裂的震撼消息,一时之间引起两岸百姓热议。针对“翠玉白菜”到底是什么时候损坏的,又是怎么损坏的?坊间传闻甚多。有热爱文物的学者说自己在2003年高雄展览上就已经看到“翠玉白菜”上出现裂缝了,但随后台北故宫就拿出了1966年拍摄的“翠玉白菜”照片,在照片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那个时候虫须上就已经断裂了。所以接着又有人猜测是在1949年国民党将“翠玉白菜”运送到台湾的过程中损坏的,甚至还有人猜测可能早在清朝时就已经受损了,但最后专家学者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关于“翠玉白菜”的原主人,大家同样是意见不同。据《爱月轩笔记》记载,“翠玉白菜”是慈禧太后的陪葬品,所以就有好事者说“翠玉白菜”原本就是慈禧的陪葬品,只是后来被大盗孙殿英盗取,最后走漏风声孙殿英不得不用宝物来打点各方,就这样“翠玉白菜”被送给了蒋介石。事实真假已经难以考证了,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翠玉白菜”来自北京故宫。

那志良是北京故宫的老员工,他曾经见过“翠玉白菜”还在北京故宫时候的样子。据老人回忆,第一次见到“翠玉白菜”是它刚被提出宫的时候,当时“翠玉白菜”被种在一个珐琅花盆中,旁边还有颗灵芝。后来,为了向世人展出“翠玉白菜”,故宫方面就特意把它单独“摘”了出来,“翠玉白菜”由此一举成名。



据故宫文物资料记载,“翠玉白菜”最早是从皇宫中的永和宫搬出来的,而永和宫正是光绪爱妃瑾妃的住处,所以后来就有人猜测“翠玉白菜”是瑾妃的陪嫁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瑾妃还有一个亲妹妹——同为光绪爱妃的珍妃,两姐妹都是礼部侍郎长叙的女儿,成年后二人被一同选进皇宫。“翠玉白菜”最早其实是妹妹珍妃的陪嫁品,只是后来珍妃因为顶撞慈禧、参与维新变法等一系列违制举动,被慈溪活活逼死,这样“翠玉白菜”才最后名正言顺地转手到了瑾妃手中。

历经风雨,最后“翠玉白菜”还是静静地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接受观众的爱慕的眼光。


夏目历史君


翠玉白菜长为18.7厘米,宽为9.1厘米,高为5.07厘米。它是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雕琢而成的翡翠珍品,雕刻技术鬼斧神工,这个白菜栩栩如生,几乎和真的一样。

在绿意最浓之处,还有两只停留在菜叶上嬉戏玩耍的鸣虫 它们就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与蝗虫。

这块被誉为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到底是谁的陪嫁物?大概有两种说法。

1.光绪年年间慈禧太后不仅掌管后宫的一切而且还冒天下之大韪垂帘听政。

光绪虽贵为皇帝,其实一切权利都在慈禧太后手里。

到了光绪皇帝适婚之年慈禧为其挑选妃子。与其说是挑选妃子倒不如是说慈禧太后直接命名钦点。

慈禧太后把她的侄女推上皇后宝座,其余两个妃子一个是珍妃和瑾妃。

瑾妃和珍妃都是清朝廷礼部侍郎长叙之女,相传,光绪十五年,瑾妃和珍妃同时被选为嫔。

瑾妃天生喜欢金银珠宝,珍妃却喜欢书籍。在清朝陪嫁物不仅代表父母的爱更能代表起其身份的高贵。

母亲为两个女儿选择陪嫁物的时候考虑到珍妃只喜书籍,没有任何贵重物品,于是把自己的白菜翡翠给了珍妃。

瑾妃在知道父母给珍妃陪嫁了一颗翠玉白菜,心中不满,吵闹着要给自己,善良的珍妃便让给了她。

这种说依据是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中,描述在北京故宫发现翠玉白菜的情景。

1925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发现翠玉白菜的地方是北京故宫的永和宫。而这个永和宫就是瑾妃住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是瑾妃的陪嫁物。

2.说到瑾妃,就不得不她的妹妹珍妃,珍妃自幼喜读书,不仅天资聪颖,漂亮。

还支持光绪维新变法,所以深受光绪帝宠爱。1898年,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珍妃也遭到囚禁。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仓皇出逃前,迫使年仅25岁的珍妃坠井身亡。

光绪和珍妃的故事被人誉为清朝后宫的爱情佳话。

而收藏翠玉白菜的瑾妃正是珍妃的姐姐,她能得到翠玉白菜据说也和珍妃有关。

这翡翠白菜本来是妹妹珍妃的陪嫁物,珍妃去世后,瑾妃把它占为己有。

慈禧太后爱翡翠成痴,瑾妃为了讨她欢心,便将这件翡翠白菜献给慈禧。慈禧太后果然爱不释手,死后都将其带入棺中。

后来几经转手,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成为了镇院之宝。


有书博物馆


人们去台北旅游,必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睹其镇院之宝的芳容。其中有一件翠玉白菜堪称人气之王。

这颗翠玉白菜一半灰白,一半碧绿,由琢玉工匠顺势雕成,脉络清晰。更奇妙的是绿叶上嵌有两只螽斯,有子孙绵延之意。

曾有人猜测这颗翠玉白菜是慈禧墓中陪葬品。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墓清东陵,将其据为己有。后因事情败露,他只得各处打点,将翠玉白菜送给了蒋介石。

只可惜据文史记载,台北故宫的这颗翠玉白菜,早在1925年就于北京故宫登记在册了。这还要从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说起。

话说冯玉祥占领北京后,限时勒令溥仪马上离开紫禁城,许多奇珍异宝都留在了北京故宫。转年,民国政府为了清点清室遗留文物,以筹备成立北京故宫博物馆,于永和宫发现了这颗翠玉白菜。

据记载当时它被插在珐琅花盆中,旁边还陪衬着几棵小灵芝,考古学家嫌此搭配有些粗俗,只将翠玉白菜单独取出展览。

这些都是北京故宫文物档案详细记录,应是翠玉白菜准确无疑的出处记录。那这颗翠玉白菜的登记时间,就与孙殿英盗墓时间相悖,其出于慈禧墓之猜测就不攻自破喽,其真正的出处则是紫禁城永和宫。

永和宫乃光绪帝瑾妃的寝宫,由此看来翠玉白菜最后的主人就是瑾妃无疑。

那么这颗翠玉白菜就是瑾妃陪嫁吗?非也,翠玉白菜本是珍妃陪嫁之物,那它又怎么到了瑾妃之处呢?且听有书君为你讲述这颗翠玉白菜的陪嫁风波。

一,翠玉白菜是父母送给珍妃最美好的祝福。

这还要从光绪帝选妃开始说起。光绪帝终于到了十八岁,可以选妃大婚亲政了。可是他连自己选择妻子的权利都没有。

他在慈禧威逼暗示下,只得选择慈禧亲侄女为后,亦是隆裕皇后。他又选择了礼部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为妃,就是瑾妃与珍妃。

话说长叙得知两个女儿入选妃嫔,极为得意,为了给两个女儿争颜面,他为女儿置办了豪华嫁妆。

长叙夫人精挑细选置办了一批翠玉珠宝,因瑾妃爱财,就送她大量金银之物,而珍妃爱书,她的嫁妆除了书籍再加这颗翠玉白菜。

据说翠玉白菜彰显着新娘清白纯洁,又有摆财谐音寓意财路广开。而且螽斯代表多子多孙,这是父母送给珍妃最为美好的祝福。

曾有传言称,瑾妃看到自己嫁妆中没有玉白菜,就大吵大闹不肯罢休。珍妃善良,无奈之下只得把玉白菜让给姐姐,从而翠玉白菜成了瑾妃嫁妆。

有书君觉得,此传闻并不可信。瑾妃与珍妃同为长叙庶出女儿,瑾妃为长。可是两人并非同母所生,因而长相性格迥异。

瑾妃资质平庸,长相平平身材肥胖,可以说对男人无一点吸引力。而珍妃性格活泼灵动,长相甜美,怎么看亦是珍妃能得盛宠的几率高。

长叙为家族利益着想,亦不可能将含有如此美好寓意之物,随了瑾妃之意做嫁妆,他更渴望珍妃能带来家族荣宠。

我们再看珍妃日后在宫中,凭借光绪宠爱,为财有卖官鬻爵行为,可见珍妃性格并非隐忍之人,她不可能将玉白菜让给姐姐。

我们再分析慈禧教育光绪雨露均沾的传闻,慈禧曾暗讽光绪,“听说珍妃有一颗翠玉白菜雕有螽斯,也未见她为你绵延子嗣啊”。可见珍妃确有一颗玉白菜。

由此分析,珍妃隐忍谦让的传言并不可信,翠玉白菜并非瑾妃嫁妆,确属珍妃无疑。

二,瑾妃趁危盗物,翠玉白菜最终花落瑾妃处。

话说翠玉白菜随珍妃来到宫中。珍妃入宫后,凭自己的聪慧美丽深得光绪宠爱,完全盖过了奇丑的隆裕皇后,及姐姐瑾妃的风头,可以说她得了光绪专宠。

珍妃夺了亲侄女的风头,怎不令慈禧恼怒异常?后又有珍妃卖官鬻爵颇为出格之事发生,还有百日维新,珍妃支持光绪变法,这些更令慈禧怀恨在心。

因而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软禁光绪,又将珍妃囚禁紫禁城北三所冷宫。听闻妹妹得此厄运,姐姐瑾妃不为所动,反而趁机将妹妹的翠玉白菜盗出,据为己有。

有书君觉得,这种做法在宫斗中常见之事。即使同母姐妹为争宠,亦有可能互生嫌恨之心,更何况珍妃瑾妃并非同母所生。

瑾妃自入宫之日起,因貌丑就如摆设一般,不知受宠是什么滋味。现在妹妹受罚打入冷宫,她怎能不想借机能上位得宠?如果再能生子,母以子贵,就能在宫中立下根基。这应是一个女人情理之中的梦想。从而瑾妃盗取妹妹翠玉白菜,取其多子多孙好彩头护佑自己之说应该可信。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逃往西安,瑾妃随行,她亦未忘了随身带着这颗翠玉白菜,而珍妃却被慈禧命人将其填入井中溺毙,慈禧趁机除去眼中钉。

翠玉白菜虽然最终花落瑾妃处,可瑾妃并非其原主人。也许是因果循环,瑾妃纵有翠玉白菜傍身,亦未给她带来丈夫的宠爱,亦未实现她多子多孙的梦想。

1933 年,随着日本人逼近北京,国民政府紧急将北京故宫大量珍宝南迁,翠玉白菜亦在其中,后又辗转到了台北。

珍妃陪嫁的这颗带着美好寓意的翠玉白菜,并未给珍妃姐妹带来儿孙绕膝的幸福。也许她们嫁入寻常人家,亦会安享平凡的儿孙满堂的幸福吧。

斯人已逝,辗转流落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还在无言诉说着宫中往事。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