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必要把课讲到非常详细?

一城烟雨一城伤


老师应该带着好方法走向学生。

教师适当的“懒”,可以促进学生的“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因为如果老师太“勤”,上课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什么都考虑到,什么都说清楚,学生缺少思考的动力和思维的空间,慢慢的只会被动接受,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有一部分教师的“勤”是因为觉得如果不讲点什么或不讲清楚,心里不踏实。他的“勤”不是才学生的需要出发,不是以学生为本,未必对学生有帮助。所以,不必要的“勤”可能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但是“懒”不是教师不作为,不是每天进教室发试卷。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懒”是另一种层面的“勤”:不在于每节课讲多少,而是不断的思考,寻找最适合这一批、这一个学生的最好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怎样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怎样让学生成长,怎样找出适合于学生个体的好方法,才是教师应该探寻的。因此,课上,我们不妨稍微“懒”一点,精讲,少讲。但,课下,我们必须是一个“勤”师,不断研究,认真思考:哪些必须讲,什么地方可以适当留些空白,什么内容要给部分学生分析……寻找智慧、高效、最适合的方法,培养能力型学生。


西贝娃娃经


大家好,我是老师小杰!请眼熟我!

这个问题我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也是整天在想,怕孩子们不知道,不了解,恨不得把每一点都讲到位,可是后来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体会到这么一个道理:

如果你这节课把所有东西都讲得非常详细,那就意味着这堂课没有重点了,这样的“细”等于“粗”。

所以是否要把课讲详细是要看情况的,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重点,而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重点讲透,至于其他的,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等一系列方式让孩子自己探究出来。这样既保证了孩子们能够明白我们要讲的重点是什么,保证他们听课的效率,也可以有效节省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有体力把重点讲得更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就分别在来看一看:

一二年级的孩子,那么我们的重点必然在拼音,字这样的基础知识上,低年级的孩子必须要把基础打好,拼音怎么读,怎么写,字的笔顺是什么,间架结构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都必须要细讲的。

二三四年级,我们就可以在句式,段落,修辞这样的中阶知识方面重点夯实,而且我们的上课效率和强度开始加大。

五六年级的我们就不用说了。从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整体主旨的把握,整个文章的写作手法,都必须给孩子讲透。孩子们很聪明,他们非常清楚你什么讲多什么讲得少,那么他们在老师讲多时候就会竖起耳朵好好听。我们不要想着一下子把所有的重点都讲完,我们做不到孩子也所不到。应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节课只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成功。

而且对于这个知识的掌握,只有将课上的高效与课后的反馈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上课只是一方面。

个人浅见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爱唠嗑的小杰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得想想所谓的详细是详细到什么层度。是每个知识点都讲无可讲,还是每个内容提到就算详细?

我们来看看上课过于详细的弊端:

1.老师上课想要事无巨细的讲,会发现自己想讲的越来越多,无法突出重点。

2.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过于详细的讲解会让他们觉得无聊,嫌老师啰嗦,导致降低学习兴趣。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过于详细的讲解信息量太大,他无法很好的处理获得的信息。

3.会影响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养成等答案的心里,也不利于孩子发善思维,寻求不同解法。

4.课堂时间不足,每堂课都是有限的,过于详细的讲解无疑会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拖堂,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详细讲解也有他的好处,能让每个孩子吃得着,让落后的孩子更易于融入课堂。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斧正。


头很痛的何老师


作为一个老师,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知识都一一讲得非常的详细,因为知识都是有重要的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我们老师的课时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并没有那么的时间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详细讲解。我们作为老师的,要将重要的知识点用大把的时间将它将详细讲清楚。


自家老师说


课堂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也叫慢班)学生,刚开始一定要细讲、讲透,夯实基础,启蒙很重要,随着知识的积累,逐渐过度到精讲。对尖子班(也叫重点班)的学生就要精讲,一看就会的知识不讲,便于学生养成自学习惯,逐渐过渡到一些稍难的、但学生经过讨论怎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讲,老师只讲较难的、內伸外延的问题,构建知识网络,以及解题方法和技巧等。可见,老师的课堂教学要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是多么重要啊!家长如果明白这些,就不会对学校分重点班、慢班有意见了。


白雪清风


我觉得首先需要明确这个非常细的概念。

中小学的孩子读书本来就很辛苦。这些年报道比较多的在校老师以各种形式补课成风,赚取外块的事情并不少见。

老师教书育人,要教书也要育人。教书是本职,能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到位;不以为课后补课做铺垫为目的教学,都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如果细是这样的细,我觉得完全需要细。

师道尊严是教育的尊严,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崇。


小土豆和大番茄


我只是针对小学数学学科。

首先,应该由学情决定。学生学情不到那个层次,讲细了反而影响学生的消化吸收,就像一岁多该添辅食的孩子一天几餐都只给他喝奶。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决定。内容本身太深太难就应该带着孩子深入探究,磨细磨碎给孩子理解。但是教学内容本身前线,就没有必要讲太细。

最后,应该结合以上两点灵活抉择,但作为教师一定要坚持一个信念,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煦煦的白色风信子


没有必要。因为你讲的再多,学生不听也是枉然


手机用户50878733562


这个要看讲的什么课,比如说:数学题步骤要求讲得细,物理课中的答题步骤也应讲得细,演示实验课要把步骤、过程、细节讲得细,讲到位;语文课就不同,语文课要求弄懂文章作者思想理念以及大概意思即可。总而言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道理,不必细讲。


苗侗韵味


有!钱学森不也是通过填鸭式培养出来的伟大科学家吗?为什么总是喜欢一刀切,全盘否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