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9個字告訴你真相

大家應該對《賣油翁》這篇文章很熟悉了,在中學的時候我對它印象深刻,歐陽修僅僅用草草的幾筆就把賣油翁和陳堯諮的形象描繪的如此生動。在文章開頭,就說陳堯諮這個人的箭術是非常高的,每次射箭基本上都能中,很多曾見過他射箭的人都誇讚他,而他心裡也是很驕傲的,一直在有一天一個買油的老頭兒看到他射箭就笑了一下,讓他很是不爽。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9個字告訴你真相

所以就問老頭,你為什麼只是笑不說話,老頭就開始給他展示自己的絕活,在油壺的口兒上放一個錢幣(古代錢幣外圓內方),中間就那麼一個小口子,可是這個老翁居然照樣從高處通過這個小口倒進油翁,這是不可思議的,讓很多人都驚歎,老翁只是說了一句:熟能生巧罷了。就這四個字:熟能生巧,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也讓更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明白了要努力,才會有回報,才能在這個領域做到最好。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9個字告訴你真相

雖然說課本上只是講到這裡這篇文章就結束了,但實際上歷史記載當中並非如此,反而還有最後一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為什麼在入選教材的時候要把這句話給刪掉呢?那絕對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句話包含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庖丁解牛,一個是輪扁斫輪,它們都是《莊子》裡面的典故,說的就是熟悉了事物之後,瞭解了才能對症下藥。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9個字告訴你真相

第一個典故就是庖丁給梁惠王展示自己將牛分解開但是不損傷用刀,這裡說的是關於養生的而第二個典故是一個手藝人用自己來勸說齊桓公的,手藝人說要管好一個國家就得自己親自去實踐,並不是你每天光拿著書就可以,這書是古人留下來的,有精華有糟粕,這裡也包含了認為讀書沒什麼用的道理。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9個字告訴你真相

可能從一般人角度覺得這兩個故事很有想法,但後人對這兩個典故的評價卻褒貶不一,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導的思想就是唯心主義,認為萬事萬物都源生於一個“道”,第一個典故養生之道,第二個典故也是暗藏天道。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9個字告訴你真相

而《賣油翁》當中的那句話被刪掉,就是覺得這兩個典故爭議比較大,雖然說看起來意思是相同的,但其實另有不同,意思上是有區別的,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誤導了學生,所以就決定刪掉這句話。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了?9個字告訴你真相

不過刪掉後反而爭議更大了,不過你要是把這句話和現在我們提倡的工匠精神放到一起,你就會想明白原因了,《賣油翁》這篇文章就是告訴大家要懂得創新,要有擔當,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