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该如何选择小学?

liulangnv75


家长想给孩子选择一所心怡的小学就读,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现在的招生政策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家长自主选择的机会不大,所以,有的家长提前买了学区房。如果,有机会择校的家长,是可以从多方面考虑的。



一、选择办学声誉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

1.一所学校教育效果好,肯定源于规范的管理。

学校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才能在家长口中有好的口碑。

一所优质的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育人目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得到落实。学校的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都会是规范而精细的。让孩子就读于这样的学校,家长是可以放心的。

2.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肯定有一批要能力强,认真负责的老师

常说“择校不如择师”。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学时,都会多番打听哪位老师是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想把孩子交给好老师管理,同为家长,可以理解。望子成龙,谁人不想?

学校能够在教学质量上超越其他同类学校,那么除了学校的优质管理,一定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一个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在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碰到一位深谙教育规律,真心关爱孩子,教学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确实是一件三生有幸的事。

二、选择教育氛围好,校园环境好的学校

一所学校教育氛围好,安全无隐患,教学秩序井然,关注孩子的爱好,重视特长培养。能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在这样的学校,是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好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校园环境干净整洁,育人氛围浓厚,校风优良,学风端正,孩子学着舒心,家长看着放心。

三、选择学校,家长还要考虑一些实际情况

一是如果没有专人看护孩子,可以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学校,省时省力,方便接送。还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是如果没有人照顾孩子,可以送到寄宿制学校,有老师照顾,学校管理。但我内心觉得孩子太小,在父母身边成长,总是更好。


小孩子读了一年级就有学习任务了。不管孩子在什么样的学校就读,学校教育只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关心孩子学习情况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风儿清


孩子马上要生初一,小学一路走过来,有很多经验教训,也中过很多“伪鸡汤”的毒,现就某几点着重谈一下,顺便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毒鸡汤:小学知识点很简单,成绩不重要,小学生的任务主要就是玩。这种观点的影响,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我们把孩子“放养”到了5年级。这5年中,孩子平时的学习状态就是:放学回来作业早早完成,然后时间就由他自己支配了。在小学5年级之前,孩子把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多消磨在了看电视这件事上。寒暑假则是举家出去旅游,一个假期大人小孩几乎都在玩。这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5年级下学期,马上临近升学,我们和孩子慢慢感受到了日趋升高的升学压力:因为所在区公立初中全部采取摇号进入,结果教育质量每况愈下。私立初中采取凭分进入,结果由于选拔尖子生蒸蒸日上。短时间内保持孩子分数的提升和稳定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忙着向周围的“牛蛙”取经的时候,突然发现,好多“牛蛙”早已未雨绸缪,提早太多进入了热身阶段:从小学2或者3年级各种奥数、英语课外辅助练习不一而足。可以想象,要让孩子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奋起直追别人付诸几年所学的内容,压力有多大!这种追赶对于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第二、基于很多小学没有初中部,所以家长很多时候要被迫面对小升初的二次择校压力,建议选择小学,最好选择9年一贯制教育的学校(小学6年、毕业可以直升初中)。这样,大人孩子的节奏都可以更舒缓一些。

第三、小学有“普小”和“重点小学”之分。当年我们选择小学的时候对这种级别划分“嗤之以鼻”,现在看来太过于短视。为何会如此说?原因在于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我们当初为孩子选择小学的时候没太走心思,没有购买学区房,也没刻意择校,选择的标准是“就近入学”原则。6年下来,一个深刻感受就是:与挖空心思安排孩子进入重点小学的家长及对孩子学业的重视相比,普小无论从家长的重视程度,还是孩子的学习劲头而言,都逊色太多。好多孩子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相比较于“重小”,孩子在“普小”相对比较容易就能拿到好名次,这就容易形成孩子“坐井观天”、“盲目自大”的特点。

基于以上,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特别上心,又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那么,建议选择“重小”,同时要为孩子辅以高强度同步练习,尤其是数学,可以去学一下奥数,不为拿奖,只为拓展孩子思维。如果你更关注孩子的快乐轻松指数,那么,普小,或者带有初中部、可以直升的私立小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后者可以让家长和孩子更轻松自如,但这种情况就要降低心理预期。因为毕竟,轻松自如也有代价,那就是孩子的竞争力肯定要远逊色于未雨绸缪,提前抢跑的孩子们。

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得十几年,二十几年后才能见分晓,因为人生毕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百米竞技。但就看眼前,是抢跑的孩子要遥遥领先的。

以上,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