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軍艦作戰彈藥打光了,是不是就成了海上靶子,任由敵軍吊打?

天下沒有高低貴賤


在實戰當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為零。在陸戰當中這種情況相當常見,但是海戰中幾乎不會出現,對一艘軍艦來說,在打完所有彈藥之前,早已經分出結果了,要麼對手全滅,要麼自己被擊落,尤其是現代,還沒有出現類似於想象中的情況。

現代艦艇所載的武器數量看似不多,其實一點也不少了,通常8枚反艦導彈,這足以消失二個到艘敵艦,少說十幾枚防空導彈,也足以擊落三架以上的敵機了,別以為這個戰果小,實際不低了。在實戰中,不等這些彈藥用完,戰術就會有結果了,交戰雙方之中,必有一方已經被殲滅了,不會出現彈藥打完了,戰鬥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了。


麥田軍事觀察


在現代戰爭中,如果一艘軍艦的導彈都打光了,不是海上的靶子能是什麼?

但是問題就是多高的戰爭烈度才能讓一艘軍艦將其攜帶的導彈全部打光?如果導彈都打光了,這艘軍艦仍未取得戰爭的勝利或者仍未被擊沉,他的臉有多白或者多黑?

現在真心的武器裝備數量遠遠無法從二戰時期相比,但是其根本原因是現在軍艦武器無論是射程還是命中率都要遠高於二戰時期,所以接待更少的數量及可以得到與之前相同的作戰目標。

而且就算是飽和式打擊,也僅僅是幾十枚的導彈而已。

無論在什麼年代,都彈盡糧絕了,不開溜想什麼呢?是非要給敵方送幾個人頭嗎?

在彈藥處被跌破警戒量的時候軍艦的首要任務就是趕緊脫離戰場,去後方找補給艦去補充一下

而不是繼續愣在前面,當一個靶子來吸引火力。

更何況當靶子,也得是航母這種典型的高價值目標來吸引,(一二戰都出現過嚴重受傷的航母或者戰列艦被拋下用於吸引敵方火力的行為)

所以只要不是被扔下,吸引敵方火力的犧牲品,正常軍艦在彈盡糧絕的之前就需要離開戰場等待補給了。

如果是最後的軍艦,或者說是必死的反擊那麼彈盡糧絕和彈藥充沛都沒啥區別的,都是被吊打


嘯鷹評


當然不會任由敵方吊打,軍艦並非死物,真的彈藥不濟時,難道不會選擇退出戰鬥?俗話說的好,打不過歸打不過,躲還是躲的起的,究竟是不是會成為靶子,這避戰之法從來都是海上的一門學問,再說現代海戰跨距甚大,一艘指揮若定的軍艦怎麼也不會傻到任人吊打。

再說了,現代海戰往往是呈編隊成體系作戰,各艦各位各司其職,很少像一、二戰時的德國軍艦那樣單獨跑出去“破交”,就算戰爭再激烈,一個艦隊的彈藥不可能都打完吧?而且當代海軍彈藥型號高度一致,反艦導彈、防空導彈、近防炮彈、魚雷高度通用,互相勻點不就有了?

以美艦為例,無論驅逐艦還是巡洋艦,軍艦上裝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採用的是同樣規格的MK41發射單元,有句話叫:“只要裝了MK41,就等於接納了一多半美國海軍的武器”,MK41的坑裡能塞進海麻雀、阿斯洛克、標準2\\3\\6、戰斧等各種導彈,根本就不愁彈藥用完,即便一種彈藥用完,還能用另一種,即便反艦彈用完,還能進行防空,即便防空用完,軍艦還能提供雷達、聲吶預警支援,它依然是艦隊裡的螺絲釘,怎麼會楞在那被人吊打呢?

在信息化條件下,數據鏈內的軍艦還能通過鏈接做許多事,比如美軍航母的作戰指揮中心並不都設立在航母中,而是選擇艦隊中的某艘驅逐艦或巡洋艦做無縫對接。

再比如發射導彈,如日本“秋月級”、美國“阿利伯克”這樣的軍艦都能做到“夥伴連接”,直接接管友軍發射的導彈,對自己鎖定的目標開火,它們在數據鏈中,與整個艦隊是一體的。

而且現代艦隊都配有輔助性的補給艦,假如某艘軍艦真的彈盡糧絕,附近又沒有友軍編隊的話,它完全可以選擇在預設地點與補給艦匯合,進行彈藥補給後繼續執行任務。如果對彈藥的需求異常緊急,那麼還可以通過海運空投的方式進行彈藥投送。

總而言之,軍艦的彈藥使用門道很多,基本不可能發生打完的現象,而且就算彈藥打完,也可以通過同編隊艦隻配給,或者等待補給艦補給,不補給也沒事兒,現代新型軍艦有同伴就能作戰,聲吶、雷達、信息分析、指揮中繼一樣代表著戰鬥力。


王司徒軍武百科


那你是想多了

按照你的這種思路那就不用打仗,我國打仗每名步兵才帶100多發子彈,這能打幾個掃射?按照你的想法子彈打光了就等死?

不管是軍艦還是什麼作戰裝備它的彈藥攜帶量都不是無限的,都會存在子彈或者彈藥被消耗完畢的情況,通常來說一次戰役的攜帶量都是有預估的,所以要準備多少彈藥存多少餘量都是要精確計算的。

並且現代的軍艦都具備海上垂直或者橫向補給能力,而且在軍艦上部還有安裝垂直髮射箱的吊車,通過補給艦輸送的彈藥經過艦上吊車可以自主再裝填。

再者就是你本單位的彈藥消耗完畢但是你友鄰單位可能還有,你就不能去勻一點救急?所以彈藥不可能同一時間消耗完畢,而且如果你作為一個指揮官你應該知道自己彈藥餘量,什麼時候該申請補給自己應該清楚,別告訴我都等打完了你才想起來要補給。



李曉偉


一般來說,除非是自己無能瞎亂搞,要不然的話在海戰中基本不存在彈藥打光了的事。

咱們有句話叫“不打無準備之仗”。你這支軍艦編隊打算去哪,打算打一場什麼樣的仗,估計要打多久,事前都要做充分的準備。作戰的參謀啊,後勤保障部門啊,戰場調度人員啊……他們都會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充分做好各種各樣的準備和應急預案。比如說咱們去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面對的主要作戰對手是海盜,那咱就多帶些炮彈,各種槍械的子彈,至於各類防空、反潛、反艦導彈、魚雷等大殺器就帶得比較少了。因為這玩意基本派不上用場,帶少量防身就行了。如果你去和別國海軍打一場現代化的海戰,那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反艦導彈、魚雷這些大殺器就要多帶了。因為打現代海戰主要就是靠它們。另外,還要考慮戰鬥進行多久,是正面硬槓還是背後偷襲?是打幾炮嚇唬人還是要把對方直接團滅?等等,等等,所有的問題都要預告評估並做相應的準備。畢竟打一天和打一個月所要做的準備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有準備又怎樣?畢竟軍艦上的武器庫有限啊。再怎麼打總有消耗完的時候啊。這就是後勤保障部門的事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戰爭開打,無論是陸戰也好海戰也好,後勤保障部門就像螞蟻搬家一樣源源不斷的將戰爭所需要的物資,如武器彈藥、裝備、油料、食物和水等等運往前線,絕對不能讓部隊斷頓餓肚子。

在陸戰中,指揮官都會留下部分人員作為預備隊的,在海戰中也一樣,指揮官不會讓所有的軍艦一塊上。當在前線中的軍艦武器彈藥消耗達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指揮官就會要這艘軍艦邊打邊撤出戰場到後方補給,而它的空缺則由齊裝滿員的預備艦補上。所以,在海戰中不會出現軍艦彈藥打光的事。

那萬一補給線被切斷了呢?這也有應急預案。萬一補給線被切斷,那就要千方百計想辦法恢復補給線。不但補給線切斷要有應急預案,其他的很多事都要有。例如咱們看電影《戰狼2》,僱傭兵和反政府武裝屠殺平民,我海軍編隊通過戰場監控系統看著,並做好了一切準備,卻因要等上級批覆命令而無可奈何。當上級同意他們使用武力的命令一到,隨著艦隊司令怒吼一聲“開火!”,軍艦上的導彈騰空而起,拖著長長的尾焰向目標飛去。這一幕確實很燃。但燃歸燃,現實中如果真發生這樣的情況,指揮官根本不需要請示上級,因為在前往戰區撤僑時就已經制訂有應急預案了。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他只需要根據預案做出決定就行了。這些應急預案包括但不限於後勤補給線切斷,指揮官陣亡,失去聯繫、陷入重圍……。回到原來的話題。如果補給線被切斷,那第一要務當然就是要千方百計恢復補給線;如果恢復不了,那就要當機立斷,立刻撤退。絕對不能等到彈藥打光了在那抓瞎。

那如果真的把彈藥打光了,怎麼辦?一艘沒有彈藥的軍艦就是一艘廢艦,和燒火棍沒什麼區別。碰到這樣的倒黴事,一是趕緊開溜,有多快跑多快;要是跑不了就舉白旗投降;如果不願意投降,那就打開水密艙門自沉,又或者像鄧世昌那樣開足馬力朝敵艦撞過去。除此之外,沒別的招了。


血染戰旗紅


現在海軍的作戰,大多是艦隊編隊作戰,一個艦隊通常會編有擔負警戒、攻擊、防空、反潛、補給等任務的多艘艦船,是一個體系對抗。就是同一艘艦船上,也會根據任務需要,攜帶不同種類的彈藥。一般情況下,很難出現把彈藥打光的情況。

但是在戰況特別激烈,連續戰鬥,雙方戰鬥決心特別堅定等極端情況下,不排除會出現適用彈藥消耗殆盡的狀況。

這種情況下一般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擇機退出戰鬥區域,尋找補給艦進行補給,然後重新加入戰鬥。

另一種是通過艦船上的雷達和聲納分析等設備,擔負對空對海的警戒搜索等輔助戰鬥任務,或者擔負對己方受損艦艇和人員的救援任務。


老石看天下


現代化戰艦普遍都裝備有各類型的導彈、口徑不一的艦炮、魚雷以及艦載直升機等武器裝備,導彈數量從幾十枚到上百枚不等,艦炮彈藥數量更多。在以高精度武器為主的現代海上對抗中,發生彈藥消耗完畢而未分出勝負的情況的概率極小,即使真的發生,戰艦也可以在發射完最後一輪彈藥後就立即撤離戰場,能夠保障自身生存能力才是首選,現代海上對抗動輒幾十甚至幾百公里的交戰距離,想要衝上去撞沉敵艦也不太現實。055驅逐艦發射導彈效果圖,112具垂髮的持續火力,想要打光可不容易!

現代海上對抗早已不是近距離火炮對轟的情況,想要有機會打光所有彈藥也不容易!

一般輕型軍艦的活動範圍也就在本國沿海周邊,所配置的武器裝備數量也不會太多,而且以中近程交戰為主,如我國正在大量裝備的056輕型護衛艦,主要作戰武器包括4枚射程約200公里的鷹擊-83反艦導彈、1門射程約15公里的76毫米艦炮、1座射程約10公里的紅旗-10防空導彈以及2做射程約3公里的30毫米速射炮。4枚鷹擊-83反艦導彈在實際作戰中最多也就是2個打擊波次,基本上是“一杆子買賣”,打完就失去了遠程打擊能力,要麼拉近距離炮戰,要麼返回基地重新裝填反艦導彈再來一輪!而且近海作戰,岸基反艦導彈以及航空兵等都可以發揮作用,056等之類的輕型艦艇想要打光彈藥都沒機會。

056輕型護衛艦,在案基導彈、航空兵的掩護下近海作戰,就算打光了彈藥回去在裝填都來得及!類似022導彈艇這樣的艦艇,作戰方式更純粹,就是打光導彈趕緊“跑”!

而對於需要進行遠洋作戰的大中型艦艇而言,如果發生大規模海上對抗,在遠離本方基地、無法及時補充戰時消耗的話,也可能會發生彈藥打光的情況。仍以我們自己的主戰艦艇052D驅逐艦為例,裝備64具大尺寸垂髮、H/PJ 38型130毫米主炮1門、730/1130近防炮1門、1座24聯裝HHQ-10近程防空導彈、2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及1架直升機。其中,垂髮系統一般可裝備16枚鷹擊18遠程反艦導彈、16枚反潛導彈以及32枚HHQ-19防空導彈,可以視不同作戰需求調整配置。這一載彈量不論是反艦、防空還是反潛,都足以應對一場大強度對抗,如果能夠打到“彈盡糧絕”那場面可太壯觀了。當然,就是把各種導彈都打完了,還有130艦炮和730/1130近防炮可以近戰,在遠洋對抗中到了這種程度,對方肯定也打光了遠程彈藥,既然如此也就不用想著“回家了”,就是撞也得跟對方分出個勝負!技術先進、配置齊全、火力強悍的052D驅逐艦,人民海軍目前的遠洋作戰主力

052D驅逐艦的武器配置,遠、中、近戰均可,足以應對大規模海上對抗需求!

網絡上有不少關於大規模海上對抗的戰爭模擬視頻,也包括類似10艘052D驅逐艦對戰10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這樣的場景,也確實出現了雙方導彈、炮彈都用盡但仍有少量艦艇未被擊沉的情況,後面也就各自“安好”的結束了。實際對戰肯定不會像戰爭模擬這麼“寫意”,但是也不太可能出現只有單一型號艦艇大規模對戰的情況。在體系作戰致勝的今天,海、空、天一體作戰,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一方還未來得及發揮全部火力就已勝負已分!戰場指揮在於隨機應變、靈活應對,如果真的出現“彈盡糧絕”,也需要看戰時情況判斷是保留自身實力以待後續再戰、亦或是選擇與敵“死磕”,沒有誰願意承受任人吊打的局面!

現代遠洋海戰是海、空、天一體對抗,在打光彈藥之前就勝負已分單打獨鬥肯定不行,形成足夠的規模才能夠在現代海上對抗中“一鼓作氣”!


威吶解析


古人的老經驗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艦彈藥打光了,應有補給艦負責傳送物資,確保戰鬥的完成。


望梅止渴2764


有一整套的作戰體系,不會出現你所說的情況。就像你要出遠門,半路沒錢了怎麼辦?!我想你會提前做足準備,規劃好一切!

有句話叫做,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最後謝謝你的提問


漢時光


有補給艦或者基地補充,現代戰爭一般不會出現完全打光的情況。一個大的編隊是有補給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