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历史河源——龙川古八景

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赵佗为首位县令,至今有2228年的历史,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龙川不但历史悠久,古迹名胜也多,苏东坡的《龙川八景》生动的描绘了这些名胜古迹:“嶅湖湖水漾金波,嶅顶峰高秋雪多;太乙仙岩吹铁笛,东山暮钟涌弥陀;龙潭飞瀑悬千尺,梅村舟横客众过;纵步龙台闲眺望,合溪温水汇长河。”

这里所讲的八景是:指嶅湖秋月、嶅峰雪霁、太乙仙岩、东山暮钟、龙潭飞瀑、梅村横舟、龙台晚眺、合溪温泉。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名胜有些已不复存在。

嶅湖秋月

嶅湖位于佗城西北一公里,古代湖面纵横有两公里多,水深可行舟。宋代端平初年循州(龙川古时一度称循州)太守宋翊筑堤蓄水成嶅湖,从城濠开闸,灌溉堤下千余亩田。湖口有山叫湖山,湖内有湖光亭、飞跃亭、台隐堂、苏陈堂、关帝庙、嶅湖书院,有东桥、西桥、北桥、龙津桥、白云桥。宋以后,嶅湖先后两次遭大洪水冲击(元代和清代各一次),以致湖泊淤塞,林木、桥梁、书院、寺庙等毁损,昔日景观不在。

嶅峰雪霁

历史河源——龙川古八景

每值严冬,嶅山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嶅山,位于龙川县义都镇南部,方圆10平方公里。主峰大帽山海拔1175米,奇峰秀出,气势雄伟,苍翠欲滴,景色绝佳。嶅山,论高度,在龙川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中,排行第四,论资历,排行榜首。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其壮美神奇而纵情放歌,并留下了不少的诗画名篇佳作。龙川古八景,嶅山占其二。

太乙仙岩

历史河源——龙川古八景

太乙仙岩又名狮子岩

太乙仙岩又称“太乙岩”,乃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深约二十米,广约三十七米,高五米,清幽可人。洞中原有一井,深遂无底,传说与汕头的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岩内昔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唐宣宗为僧时,曾到此。

东山暮钟

历史河源——龙川古八景

宋元符二年(1099年)苏辙被谪为化州别驾,安置循州(今龙川佗城)

东山寺,座落在龙川佗城镇东瑶村,面向嶅山与东江,背靠东山岭,因此取名为“东山寺”。它始建于隋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

龙潭飞瀑

历史河源——龙川古八景

潭水瀑布高达一百米

龙潭瀑布,北宋大诗人苏轼诗云:“龙潭飞瀑悬千尺”。位于义都镇的龙潭是古邑龙川八景之一,有原始生态的秀美风景,也有许多明清的古迹,如建于明朝的嶅峰书院遗址等,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地方。书院藏深山-从龙潭口沿石阶拾步而上,步行25分钟左右便来到建于明朝的嶅峰书院遗址,书院是建在嶅峰半山海拔600米左右的坪顶,内有操场,前有池塘,站在牌楼门前,一眼望去,村庄、田野尽收眼底。书院用的火砖与古邑龙川佗城城墙相似。因时代已久,建筑已成废墟,但当初之规模依稀可见。书院常有人祭拜,香火不断,有传南越王赵佗曾在此处读书,故又名“赵佗书院”。


梅村横舟

在佗城镇东北两公里的渡船头(地名,系东江渡口),与对岸梅村遥遥相望。两岸农舍栉比,人烟稠密,是佗城镇通往老隆镇的必经之路。由于东江中隔,古时南北两岸载客渡江的小舟数十艘,满江帆影,一片篙声,渔歌互唱,此唱彼和。苏东坡曾写有“梅村渡口看横舟,水自清清江中流”的赞美诗句。从前梅村一带,河边遍植梅花,故名梅村。每当梅花盛开季节,花影波光,汇成巨海,人游其中,几不觉身在舟中抑在梅林。近三百年来,由于屡遭兵燹,梅林被毁。1936年,横跨东江的“大江桥”建成后,来往不用舟楫,“梅林横舟”一景已不复存。有人建议此景改为“长桥卧波”。

龙台晚眺

历史河源——龙川古八景

龙台寺

龙台寺背倚一座突兀的大石山,面朝南方五台案山;东江滔滔之水从东而来,缓缓折西而去,宛如玉带缠腰。登台眺望,近处,可观老隆美景,包括京九双线、广梅汕铁路“三龙”交汇,东江双桥、梅河高速、205国道、佗城新塔、老塔以及美丽的田园、屋宇;远处,东源、五华、和平三县山峰尽收眼底。

合溪温泉

历史河源——龙川古八景

合溪温水汇长河

龙川合溪温泉在佗城镇塔西村,温泉线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主要有3处喷水点,A泉眼的泉水40m3/小时,B、C泉眼的泉水流量为30m3/小时,是广东的名温泉。早在秦汉就被发现了,到了唐、宋就更盛名了。这里的温泉水质独特,常年温度约83摄氏度。经地质部门验证属含硫矿及多种矿物质的天然温矿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