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假如史前巨型动物(例如恐龙)仍然存在,有没有能力像影视作品中摧毁建筑物,你怎么看?

半城烟沙断桥雪


图注:恐龙是非常巨大的生物,图片来自网络


许多古生物的体型巨大,比如生活在陆地上的大型恐龙、猛犸象等等,在许多与恐龙有关的科幻电影中,经常能够看到巨大的恐龙在城市中穿行,强壮的身体碰到周围的建筑物,然后建筑物就像是积木一样轰然倒下,难道恐龙真的能后轻易的摧毁我们人类建造的建筑物而自身毫发无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以为恐龙是变形金刚中的机器恐龙啊,身体重甲,所向披靡!

图注:巨大的恐龙与人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恐龙也是生命,也是有血有肉的,就算是最大型的恐龙体长也不到40米,体重约80吨,这个体型在生命的世界中算是大的,但是面对人类的建筑物就相形见绌了。我们人类修建的大型建筑动辄几十米高,几百米宽,通常都是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非常建筑,不要说是恐龙,就算是一个坦克车也奈何不了这些建筑的。


巨型动物是生命体,它们懂得趋利避害,身体各处的神经会反馈疼痛。当动物因为撞击建筑物而感到疼痛的时候,下一次就会避开建筑物。其实想想,恐龙等巨型动物生活的时间里也有巨石,树木这些障碍物,它们总不可能撞倒巨石和树木,像推土机一样平推过去,一样是要躲开继续前进。所以史前的巨型动物没有能力像影视剧里那样在城市中横冲直撞,摧毁建筑物,那是电影《哥斯拉》、《狂暴巨兽》的剧情,当然还有《侏罗纪世界》最后霸王龙和暴虐龙互殴那一段。

图注:《侏罗纪世界》里横冲直撞的暴虐龙,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巨型动物任意摧毁建筑物的情节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也不代表它们无法摧毁任何建筑物,至少小型单体的木质和砖石制房屋还是能够摧毁的,但是这种建筑一边只能乡下和偏远山区看到,也不属于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建筑。

图注:砖石平房还是经不起巨型动物撞击的,图片来自网络


巨型动物的体型的确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身,不怕各种撞击的。至少像电影里那种各种摧毁建筑物的情节是不可能出现的。


古生物探索


既然是探讨恐龙有没有能力摧毁建筑物,那么我们不考虑恐龙为什么这么愤怒,一定要摧毁大型建筑物。

首先,以最为凶猛的霸王龙为例,其体重能达到8吨到14吨之间。

根据曼彻斯特大学对霸王龙移动速度的研究,通过对霸王龙骨骼应力分析,科学家认为霸王龙最快速度大致能达到每秒5.4米。这就意味着一头成年霸王龙全力冲刺,大概能达到423kw到740kw的功率水平。

而拆楼挖掘机,小的在140马力,大的能达到4000马力,也就是几百kw到几千kw之间。

也就是说,以霸王龙的极限力量,是完全有能力摧毁建筑物的。

但是拿霸王龙当个拆楼挖掘机,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如果霸王龙存在到今天,会是什么后果呢?

假设霸王龙存在的话,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人类的盘中餐,被人类灭绝掉。十几吨的单一肉食来源,对人类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人是不会放过霸王龙的。

至于霸王龙战斗力这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比如著名的史前巨兽猛犸象,剑齿虎,基本就是被人类直接灭绝的。

猛犸象生活在距今4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有些猛犸象肩高能达到4米,体重能达到12吨,弯曲的象牙能长达2米。有的研究认为,这种史前巨兽就是因为人类的捕杀直接灭绝的。目前,在欧洲中部和亚洲北部发现了大约30个猛犸象墓地,成百上千头的猛犸象骨头被堆积在几十平米的范围内。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在这里有意的埋伏击杀了这些猛犸象,以获得食物。

剑齿虎是生活在史前1万年前的大型猫科动物。它们体长能达到2米7,体重200至400公斤。剑齿虎依靠自己异常锋利的、长达12厘米的剑齿杀死猎物。

尽管剑齿虎如此不可一世,但在与人类的较量中,还是败下阵来。科学家研究认为,剑齿虎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始人类的猎杀。掌握石器的人类祖先,直接导致了剑齿虎的绝灭。

同样,如果霸王龙活到今天,估计一样逃不了人类的绞杀。在人类的进化之路上,无数的原始动物都被人类灭绝掉了,猛犸象、剑齿虎、恐狼、恐鸟、古巨蜥、巨袋鼠。从原始人发明时期开始,大量动物被人类残酷灭绝:澳大利亚24种大型动物灭绝了23种,北美洲47个属灭绝了34个属;南美洲60个属里灭绝了50个属。

人类,是许多动物的直接天敌,就算是霸王龙,也一样。


九度十二分


不存在的,它们只可能关在动物园内供人欣赏


侣行小跟班


肉体是不可能摧毁钢筋混凝土的,除非把霸王龙给激怒了!因为它们也知道疼的。但是,就算是把它们激怒了,它们仅仅会去追咬活体动物人类,而不会像电影中那样疯狂的去摧毁建筑物。霸王龙虽然高达15米左右,但是对建筑物的损坏确实微乎其微的,并且,肉食类动物都是大脑比较发达的动物,就算有些植食类动物,比如大象,即便是惹恼了它,它的施暴对象也仅仅是惹它的人,而不会去肆意的毁坏建筑物,除非是人在建筑物之间穿梭躲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