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欧洲在对伊制裁问题上“哀求”美国?

康答


欧洲在对伊制裁问题上“哀求”美国,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不希望伊朗被逼退出伊核协议。美国执意退出伊核协议,已经伤害很多国家,已经破坏国际规则。美国还要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制裁,实在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欺人太甚。伊朗已经明确表示,将立即重启核计划,如果真的重启核计划,伊朗很可能被逼无奈退出伊核协议,开始研发核武器。这是欧洲不愿看到的,也是国际社会不愿看到的。


第二,为了伊朗和欧洲公司的利益。美国制裁伊朗,伊朗利益受损;其实也是变相制裁欧洲公司,欧洲公司利益也会受损。欧洲公司利益受损,欧洲国家的利益自然受损。欧洲国家“哀求”美国,可谓“一石三鸟”。


第三,尚未下定走出依赖美国的决心。德国总理默克尔多次呼吁,欧洲不能再指望美国保护,必须自己掌握命运。但从欧洲国家“哀求”美国来看,除了德国之外,其他国家还没有下定走出依赖美国的决心。英国与美国关系特殊,估计很难与美国分道扬镳;法国已经被特朗普视为欧洲“第一盟友”,短时间内不想让“友谊”破裂。所以,欧洲国家要自己掌握命运还任重道远。


虽然欧洲国家“哀求”美国不要惩罚同伊朗做生意的欧洲公司,但特朗普听得进吗?如果听得进,应该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美国、劝说特朗普时就听进去了,就不会退出伊核协议了。所以,欧洲不能对美国一味“哀求”和软弱,只有自己强起来、硬起来,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对付美国,美国才不敢胡作非为,这也才是欧洲的出路。


毛开云


主要原因是出在北约组织上面,二战后欧洲和美国组建北约,在军事上实现美殴一体。

大家都知道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本身就利益的化身,利益又以经济为体现。

北约以美国为首,二战结束后欧洲和美国都以北约为核心,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共同合作管理全球。久而久之让欧洲对北约形成了依赖,其实就是对美国形成了依赖,美国也就成为这些国家的带头大哥。

特朗普没上任之前,北约组建以来的历届美国总统都非常的兼顾北约的利益,尤其是欧洲盟友的利益,在军事开支方面,美国可以说是一直在付出。承担了北约集团大部分的军事防御,由于美国的付出,欧洲国家也给予了回报,在政治和军事上一直支持美国,让美国成为了“世界警察”。

美国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干了很多拉仇恨的事情,为什么没人出来主持“正义”,那还不是欧洲国家在在支持美国,世界上有实力的地区就那么几个,欧美的联合起来,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都无人能敌。由此大家也看到了,欧洲和美国控制了世界话语权。

只不过现在特朗普上来了,推出了“美国优先”,不再以北约利益为核心,而是以美国利益为核心。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国这是把北约抛弃了,而欧洲却无能为力。

欧洲长以美国为首,把美国作为北约的“代言人”,无论政治影响力,还是军事实力都被美国牢牢抓住,当欧洲和美国在经济利益分生分歧的时候,欧洲除了哀求美国让点利之外,还能干什么?

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其实就是经济利益所引发,美国制造伊朗的背后,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中东局势如果发生动荡,对欧洲的安全,还有经济都造成巨大的威胁。欧洲现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面对中东地区局势动荡。

这个世界不管被粉饰的多高尚,拳头始终决定一切。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是不会真的去打伊朗,但是会一直给伊朗军事压力,让伊朗走向极端,搅动中东局势,让中东陷入动荡。如果美国真的出兵去打伊朗,欧洲也没必要如此紧张。


一号风手


“哀求”,这个词语用的挺有讽刺意味,而目前来看,欧洲在积极准备跟美国“对打”的同时,更寄希望于美国政府能够“良心发现”,免于在伊朗做“生意”的欧洲企业。

其实,能够拯救自己的只有欧洲自己,这点到现在英法德如果还存在幻想,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1.“伊核协议”将会保证中东稳定、促进欧洲安全,促进欧洲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当前右翼势力抬头之际,必须夯实欧洲的地盘,否则整个欧洲将会面临被分裂的威胁。

2.无论是国际能源通道的掌控力,还是金融体系安全防护能力,欧洲国家都抵不住美国,尤其是美元霸权及美国掌握的专利技术,将会让欧洲国家瞬间陷入危机状态。

3.欧洲内部事实上处于分派站队状态,加之美国专利技术优势,会让欧洲很多国家不得不依靠、依赖于美国,否则将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甚至政坛稳定隐患。比如:美国迁馆耶路撒冷,虽然只有美国特朗普女儿女婿参加,但欧洲国家甚至美洲国家派代表参加了,而西欧国家系数未参加。

4.欧洲国家到现在都没有下定决心跟美国“死抗”,则美国具有了更大的信心,自然不会妥协的。比如近期,欧盟针对美国的钢铝制品加征税收,在WTO状告美国的同时,还告了我们!

实事求是讲:欧盟这样做,真的太蠢了。当美国打贸易战后,沙特突然提高对压太地区的原油价格,我们直接开始从俄罗斯进口,4、5月份俄罗斯出口量剧增。如果,欧盟能够在美国打贸易战的同时,选择站队,会更好。

现在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应该明白:如果不抛弃幻想,就已经输了,只能继续跟在美国后面跪舔了!


英武


虽然欧盟说会保护与伊朗做生意的那些欧洲公司,但是迫于美国的制裁压力,越来越多欧洲公司不得不退出伊朗市场,比如标致汽车公司、西门子、空中客车、道达尔这些数一数二的欧洲大公司纷纷从伊朗退出,这样的效应肯定会让伊朗对欧洲的影响力失去信心,鉴于此伊朗已经跨出了核协议红线的第一步:提高浓缩铀产量,德、英、法和欧盟不得不联名致信美国,恳求美国不要惩罚同伊朗做生意的欧洲公司,但是已经被美国驳回!

美国人退出《伊朗核协议》第一是以色列在背后捣鬼,第二就是美国认为自己失算了,美国一直认为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主要就是他的核威胁,一个核协议限制了伊朗的核武器开发能力,伊朗的影响力自然就不足为患了。但是没想到这几年下来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不但没有降低,而且还大大升高了,伊朗支持也门胡塞武装很坚决,让也门政府不得不去沙特避难,而且换装了胡塞武装标志的弹道导弹直接攻击沙特的首都,这绝对是伊朗直属革命卫队所为,也触犯了美国的底线。第二就是伊朗干涉叙利亚也是非常果断,从2012年开始就成建制旅革命卫队过去轮战,最大规模的时候达到了十多万人,介入程度远远大于俄罗斯,没有伊朗这么坚决的干涉,恐怕叙利亚等不到俄罗斯来的哪一天就已经翻天了,这破坏了美国支持的叙利亚颜色革命,而且伊朗革命卫队居然跑到戈兰高地去了,包括他的无人飞机飞到以色列控制一侧进行侦查,这也触犯了以色列的底线,因此遭到了以色列空军狂轰滥炸!而目前伊朗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国,这让美国认为一个《伊朗核协议》根本就限制不了伊朗,美国人自己失算了,于是退出伊朗核协议开始找其他削弱伊朗影响力的办法了!

而整个欧洲就比较悲哀了,叙利亚是美国搞乱的,但是受伤的却是欧洲,铺天盖地的难民潮是欧洲永远的痛,还有巴黎的恐怖袭击恐怕都还历历在目,如果在来个伊朗的难民潮怎么办?伊朗的难民会不会制造恐怖袭击?伊朗的弹道导弹打不到美国去,但是却可以携带核弹头打到欧洲。对于伊朗问题,现在英法德三国的压力越来越大:欧洲必须面对美国的制裁压力、以色列的战争压力以及伊朗退出核协议的压力,处理不好造成中东的混乱,最后受伤的是欧洲。

至于一个伊朗与欧洲做生意带来的经济压力,恐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主要是如果造成伊朗核战争的风险,这个就比较麻烦了!英法德恳求美国不要惩罚同伊朗做生意的欧洲公司,其目的就是要稳住伊朗,其目的是告诉伊朗没有美国的《伊朗核协议》,欧洲人一样可以承担起义务。但是现在看来欧洲的影响力好像没落了,没有那么有分量了,美国直接驳回了欧洲的请求,而伊朗可能因此对英法德失去信心,中东核阴云可能再次笼罩整个欧洲大陆!


狼烟火燎


英法德与欧盟联名致信美国,要求“豁免”与伊朗做生意的欧洲公司。显然,这种“豁免”要求,获得美国同意的可能性很小,但在程序上,英法德与欧盟还是有必要去争取的。这一是在向美国表达欧洲的团结,二也是在诉诸美国的民众,与特朗普政府争夺塑造公众舆论权的一个必要手段。

应该认为,这也是一种理性的合理斗争,不应简单地视之为“哀求”。客观上,欧洲的确没有太多办法来反制美国的制裁,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事实上,美国内部与特朗普不同意见的知名人士也相当多,欧洲通过要求“豁免”,争得这些人的赞同也是重要的步骤。

而在这过程中,也能使得美国内部重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人,起来与欧洲舆论一道反对特朗普,从长远来看,还是会有作用的。

事实上,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霸凌行为”,在美国媒体内部揭露得远远并不足够。欧洲人如果连“豁免”的要求都不吭一声,那才叫软弱。

集体要求“豁免”,这其实是一种软中带硬的告诉,这与G7财长会议中其他六国对美国财长的强硬表态是一致的。

只不过欧洲现在客观上的确办法不多,但这不意味着在态度上是软弱的。这一点,有必要给予欧洲信任。在维护伊核协议的问题上,欧盟是肯定非常真诚的。


建章君


特朗普对欧洲盟国“杀熟”,德法英拒当“砧板上的鸭子”!“排他性美国优先”还能走多远?

看今天的世界,真正在经济、军事上能和美国抗衡的力量并不多,中国、俄罗斯、欧盟,一只手能数过来。

欧洲“哀求”美国,虽然严格说来还不至于如此,但欧盟在愤怒之余,这种“哀求”或许也形象说明了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地位和实力落差。

特朗普单方面宣布退出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协议,恢复对伊朗制裁,让在伊朗投资的欧洲企业也面临美国制裁。

今年3月,特朗普决定对进口钢材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经过多轮角力,最终从6月1日开征。

美欧之间生意可不是毛毛雨,特朗普制裁伤筋动骨。

欧盟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欧盟对美国出口的钢、铝相关产品总额分别约53亿欧元和11亿欧元,对美贸易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特朗普重启对伊朗经济制裁,让投资伊朗的欧洲企业承受巨大压力,几乎是在恐怖气氛下做生意,“欧盟应团结一致,抵抗美国对伊朗制裁措施对欧盟企业造成的影响”。

法国、英国、德国和欧洲联盟联合向美国寄出正式请求信函,希望他们的公司可以免于受到惩罚性措施。

这封信是给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和国务卿蓬佩奥:“作为盟友,我们希望美国避免采取会伤害欧洲安全利益的行动”。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美国对与伊朗有经贸关系的欧盟企业制裁,损害欧洲企业利益,只会让俄罗斯和中国扩大伊朗投资。欧盟将不理会美国决定,努力维持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定,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使欧盟企业继续留在伊朗。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说,法国正研究欧盟对欧洲企业进行补贴的可能性。他提到欧盟曾在1996年,为应对美国对古巴制裁而制定的法律条款,认为欧盟可以利用这个法律干预,保护受到美国制裁伤害的欧洲企业。

他要求欧盟在相关问题上对美国更强硬,“难道我们要让美国成为世界经济警察吗?答案是不”。

德国经济部长也承诺政府将尽可能帮助在伊朗有业务的德国企业。

从目前欧盟国家表态来看,欧洲国家显然不甘心让美国牵着鼻子走,随意改变游戏规则,不顾欧洲企业和各国经济利益,将欧洲与伊朗的关系重新带入敌对冲突中。

特朗普推行孤立主义经贸政策,令美欧关系日趋不稳并逐渐恶化。他的动机和目的有:

试图利用退出伊核协议,向伊朗施加巨大压力,逼迫德黑兰与美国重新谈判和签署一项更有利美国的协议,目的是要获得美国进入伊朗市场的权力,获得更大经济利益。

另外,特朗普要与欧盟、中国和俄罗斯在伊朗争夺市场和经济资源。特朗普和华尔街大亨们想以经济制裁甚至武力威胁,撬开对方市场大门。

特朗普为寻求新市场四面出击,对敌人、朋友,甚至盟友也采取压迫战略。

结果,就是美国与欧洲盟友关系不断出现裂痕,也不可避免影响到美国在国际事务权威和形象,并且改变世界权力和利益分配格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在特朗普这里解释不通。他要的是美国第一,美国优先,背后是售卖美国选民的民心,是选票和“白宫第二任”的问题。

但特朗普的“排他性美国优先”能走多远,敌人、朋友、盟国的反弹多大,今年有好戏看!(完)


蒋晓峰Terry


各尽各的本分。一帮子欧洲们致信美国请求美国不要制裁与伊朗做生意的欧洲公司。的确很无奈。但不能说哀求。

若是哀求直接跟着美国撕毁伊核协议就可以了。

美国的实力摆在那里。这个大腿恐怕还是拧不过。

但毕竟时代不同了。不是跟着老大横行四方吃香的喝辣的时候了。

特朗普老大说“美国优先”。美国急需补血,一副急猴象,逮谁补谁。以前损对手利己,现在加一个损盟友利己。逼得小弟们本能的保持距离。

至于中东,离美国很远,离欧洲很近。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本就是希望一箭多雕。欧盟很清楚,自己也是标靶上的对象。所以,罕见的,英法德顶着美国的压力不退出伊核协议。对欧盟来说,特老大你要谈一个你满意的”伊核协议”出来,你这个协议会有吗?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呢?

伊朗现在惴惴不安,盯着英法德。美国退出了,我不能光吃亏不还手吧?你们老哄着我吃亏不行啊!

所以,欧盟英法德这个举措更多的是表明一种态度。改变不了美国的决定。所以,美国也很干脆。直接拒绝了。

军事上,北约表态,以色列伊朗若干仗,我不掺和。

这两手一结合,欧洲的态度也就清楚了。维持现状你美国不同意,好吧,你任性干吧!我告诉你,这么闹下去,就是以伊开打。老大,你挑起的,你罩着去。我不参与。

姿态越低,态度越坚决。经济的低姿态交换军事的高姿态。

欧洲也不是科索沃战争时期的欧洲了。


恬然滋味


哀求一词未免过了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欧盟国家(主要是法国、德国)但政客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拉拢选民,必须与同样为了美国,选民利益出发的川普讨价还价。

从法国总统、德国总理以及英国外交大臣先后访问美国白宫来看,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延长钢铝高额关税豁免期;二,挽救伊核协议。

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松动立场的迹象。为了报复性惩罚美国,欧盟的清单已经就绪,就等付诸实施。

第二个目的,伊核问题,似乎还有一点点缓和的余地。伊朗的态度,特别是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也没有如同以往般那么强硬。

G7财长会议结束,马上就要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G7 首脑会议。这可能是六国两个人面对川普最后一次“吐槽”的机会。川普会不会有所犹豫呢?

还有一个现象,也请各位关注:忙前忙后的主要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而美国总统川普的安全顾问博尔顿似乎不见了踪影。这哥们儿在干嘛呢?

川普无非是用纯粹商人的手法处理国际事务,用一种“在商言商”的方法对待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 常常是一环套一环,彼此利益犬牙交错。

不过,仔细想想如果美国和欧盟之间爆发贸易战,谁会真正受益呢?


闲看秋风999


特朗普之所以敢于挑战全世界,正是他抓住了某些国家的软肋或七寸。在特朗普使出的各种阴招中,最为恶心的就是家长不听管教的情况下收拾人家孩子。只要你家孩子犯一丁点儿错误,那就怪我不客气了,玩死你当家长的。

美国与伊朗交恶了几十年,除了经常打嘴仗,老死不相往来。而欧洲诸国自两年前伊核协议签署后,欧洲不少大企业大踏步涌入遍地是黄金的伊朗。不曾想,特朗普左手撕毁奥巴马执政时期签署的伊核协议,右手便扬言制裁那些不听话的与伊朗做买卖的公司及个人。英法德领导人虽然都是伊核协议的坚定维护者,但三国的企业却不愿意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其政府又不会进行全额补偿。即便补偿又能怎样,毕竟与伊朗的贸易额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

特朗普的威逼利诱要的就是盟友们的认输和归顺。而身处夹缝的欧洲诸国更是左右为难,向狼乞求别吃羊岂不是一桩笑话嘛!


怡人之人148633009


欧洲现在面临右翼势力抬头、各国财政问题的内忧,和美国对欧制裁、中东问题的外患。一旦引爆“伊核问题”,将严重影响欧洲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从而加速右翼上台诱发欧盟的解体。



6月6日,英、法、德和欧盟联名置信美国呼吁不要制裁同伊朗做生意的欧洲公司,然而被美国第一时间驳回。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曼德尔克对此表示,欧洲在对伊朗贸易时需谨慎,稍有不慎就会面临被美国严厉制裁的风险。

《伊核协议》是2015年美、俄、欧等国旨在稳定中东局势,迫使伊朗弃核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自特朗普上台后,经过以色列和沙特的游说,出于协议未对伊朗影响力和弹道导弹发展进行限制的考虑,在未能胁迫伊朗修改协议的情况下,最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对同伊朗相关领域有业务往来的所有公司进行制裁。



《伊核协议》的签订对于欧洲来说,主要有促进经济和稳定中东局势两大好处。从经济角度来看,协议的签订使得更多的欧洲企业可以进入伊朗这个新兴经济体市场。以车企为例,法国标志公司2017年在伊朗销售的汽车多达44万辆,成为公司有力增长点。而从能源角度来看则为欧洲增加了除美国、俄罗斯之外的能源输送渠道,为欧洲一定程度摆脱美俄影响提供了便利。

从稳定中东局势来看,协议的签订使得伊朗搁置核研究,减缓了地区紧张局势,稳定了欧洲的中东管道能源输送,而且对于减缓欧洲难民问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和难民问题的稳定有助于扼制欧洲的右翼势力上台。



然而这些都随着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而变得不确定。尽管出台一系列关于保护对伊交易的欧洲企业的政策,而且丰富了同伊朗交易的渠道,但仍不能摆脱美国对同伊朗交易的企业的制裁影响。而且加上伊朗的愤怒和以色列的不依不饶两方面的外交压力,所以欧洲在伊核问题上软化态度征询美国意见。

不管是特朗普的讹诈也好,还是真实意图也罢,美国对伊态度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这是其盟友沙特和以色列的利益所决定的。所以欧洲即便哀求美国也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反而有可能激起美国更大的胃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