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太平天國諸王傳之:英王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

陳玉成(1837-1862)廣西藤縣人,原籍桂平。原名丕成。1848至1849年間(道光28年至29年)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時,隨其叔父陳承瑢參加太平軍,為童子兵。1853年(咸豐三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後,任左四軍正典聖糧、職同監軍。次年6月,隨西征軍攻湖北武昌,領兵500縋城而上,大隊隨之,隨克該城。

太平天國諸王傳之:英王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

因功擢殿右十八指揮(一作三十八指揮),復升殿右三十檢點,統陸軍後十三軍和水師前四軍。率部參與反攻湖南嶽州(今岳陽)大戰於城陵磯,不利,退回岳陽。武漢失守後,轉至鄂東,移守江西九江。1855年,隨秦日綱西上,連克湖北黃梅、廣濟(今梅川)、蘄州、黃州(今黃岡),又佔武漢,並取德安府(治今安陸)、雲夢和隨州(今隨縣),又在安陸、應山一帶大敗固原提督孔廣順、暑湖北提督訥欽等。

後往安徽廬州(今合肥)作戰,又至蕪湖解圍,升冬官正丞相。1856年春,復隨秦日綱東援江蘇鎮江,帶兵數名乘船衝過重圍,入城聯絡,內外夾攻,大破敵軍,即渡長江,破江北大營,克揚州、浦口、儀徵,回師攻高姿,消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部。6月,同其他各軍摧毀江南大營,佔句容,尋追至丹陽負傷。

太平天國諸王傳之:英王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

次年春,於安徽桐城擊敗福建提督秦定三部,奪舒城,取六安,北上霍邱與捻軍會師,克正陽關,圍壽州(今壽縣),轉戰鄂東,折回安徽。10月(一作夏),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和蒙得恩、李秀成等同主軍政。1858年春,帶兵攻河南固始,未下,再度入鄂,佔領麻城。尋遇阻返皖,封前軍主將。7月,會李秀成等於樅陽鎮,約期合救天京,隨即取廬州。

9月,與李秀成部於滁州(今滁縣)烏衣擊敗清兵,在江蘇浦口殲敵萬餘,再破江北大營。尋克六合。11月,同李秀成率軍馳救安徽三河,全殲李續賓所部湘軍6000多人,奪回舒城、桐城,予敵重創。復西進潛山、太湖等地,迫使敵軍從安慶外圍撤走,次年3月,又佔六安,旋在官亭擊滅清署安徽巡撫李建群部。6月,以功封英王。11月,斬湖北提督周天培,收復浦口。太平天國諸王傳之:英王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

1860年春,在太湖、潛山作戰失利,尋回援天京。5月,會同各軍徹底摧毀江南大營,乘勝下丹陽。隨後渡江攻揚州等處,未克,西圍安徽全淑,復經蘇入浙,佔長興、孝豐、安吉、於潛(今潛陽)、臨安、餘杭,逼杭州,往解嘉興圍。秋,自長江北岸西征,會合捻軍進發。次年3月,抵黃州,因英國侵略者阻擾和南路李秀成失約,未能會師武漢,轉援安慶。9月,安慶陷落,退守桐城、廬州。

太平天國諸王傳之:英王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

1862年(同治元年)1、2月間,派部將陳得才、賴文光、梁成富、藍成春等領軍遠征西北。5月,率部從廬州突圍,北往壽州,為叛降的苗沛霖誘捕,送至潁州(今阜陽)勝保軍營,堅貞不屈。6月4日,在被押解北京途中的河南延津就義。有筆錄供詞(即《英王陳玉成自述》),經敵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