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口唇的美容很早就有,其与画眉、盘结发饰一起出现在早期人们的审美活动中。“点唇”是古代女性对口唇化妆修饰的一个专用词汇,以致后来发展成词牌——点绛唇。所谓“点唇”,也就是饰唇,就是将唇脂涂抹于口唇上。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唇饰的材料名目较多,有古代的唇脂、唇膏、口脂、口蜡、蜡脂、胭脂以及现代的口红等。

古代上层的有钱人家,男女皆用唇部防护品,以防止嘴唇开裂。唇膏即为唇脂,涂于口唇以助姿容,女性所用红色较重。唐以前叫唇脂,唐之后叫口脂,明清时流行的叫胭脂。这三者中,唇脂和口脂基本差不多,只是在制作工艺上略有不同;而胭脂与上述两者不同。胭脂是以红蓝花为主要原料提炼而成的。下面分别介绍。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唇脂:常以朱砂加脂膏制成。《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其制作方法:“蜡(二分)、羊脂(二分)、甲煎(一合须别作自有方)、紫草(半分)、朱砂(二分),上五味,于铜锅中微火煎蜡一沸,下羊脂一沸,又下甲煎一沸,又纳紫草一沸,次朱砂一沸,泻着筒内,候凝任用之。”

口脂:古时又称唇脂,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白居易的诗中对此有具体描述:“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

胭脂:用红蓝花、紫草、山花等提炼出红色,以丝绵浸蘸红色阴干而成。或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既可涂面部又可点唇。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汉代女子饰唇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朱砂,但朱砂本身不具有黏性,敷在嘴唇上很快就会被口沫融化,所以古人在朱砂里面,又掺入适量的动物脂膏。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唐 弈棋仕女图(局部)中婢女的形象,点口脂的方式清晰可见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制作唇脂一般以动物油脂、矿物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涂在唇上以防开裂,如需颜色,则以朱砂、紫草、黄蜡或其它色素入油调和。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唇小的女子,所以才会有“樱桃小嘴”。饰唇前要把唇部也涂上妆粉,以掩盖原来的唇色,再用唇脂画出唇形。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唐代是历代妇女点唇最为丰富的朝代,名目有万金红、大红春、天宫巧、石榴娇、露珠儿、淡红心等,且唇饰样式繁多,如上唇点唇比下唇浅、只点上唇、口唇点成圆圈状或只点上、下唇中间部位等。这些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唐代女性的开放心态和对审美的多元尝试。唐代的唇色也是最为丰富的,红色系的唇色有浅红、粉红、桃红、朱红、深红、橙红、暗红等,极为全备。白唇在中唐和晚唐也一度流行,晚唐还曾经流行过黑唇。

前卫的古人:只见过红色口红?那黑白口红你见过了么?

五代延承唐代点唇风尚,亦崇尚华丽繁复、花样翻新。

两宋唇饰趋于平淡,崇尚小巧、淡雅,点唇样式比唐代少得多,檀色点唇成为主要流行的颜色。北宋秦观在《南歌子·香墨弯弯画》中写道:“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唇饰的嬗变主要围绕女性修容审美观的变化而变化,而古人对红色的迷恋更是将各种不同的红唇推向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