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葛紅亮:馬來西亞大選 “全民海嘯”衝倒國陣 希盟執政挑戰諸多

葛紅亮:馬來西亞大選 “全民海嘯”衝倒國陣 希盟執政挑戰諸多

北京時間5月10日凌晨,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終於落下帷幕。結果,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執政至今已經61年的“國民陣線”(下文簡稱“國陣”)被本屆大選中的“全民海嘯”趕下臺,而曾長期執政馬來西亞政壇、年過九旬的馬哈蒂爾及其領銜的“希盟聯盟”(下文簡稱“希盟”)成為新的執政聯盟,馬哈蒂爾本人則再度封相,成為馬來西亞第七任首相。以此,馬來西亞政局迎來了“意外”的變天,而本屆大選則極有可能成為馬來西亞國內政治步入新發展時期的起點。

在本屆“大選”中,“希盟”取代“國陣”成為執政聯盟,使“國陣”經營61年的根基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也使馬來西亞政治中首次出現了政黨輪替。毋庸置疑,無論是在理論上,抑或在實踐中,撼動一個執政61年的執政黨根基,都是非常困難的。因而,本屆大選“希盟”這隻“黑天鵝”的出現,著實令人頗感意外。與此同時,國內外諸多民調、智庫預測及觀察家判斷,均看好“國陣”繼續執政,甚而有認為“國陣”重新奪回超過三分之二國會議席的判斷。如今看來,針對本屆大選的主流民調、預測均告無效。馬來西亞政壇變天確實很“意外”。但這種“意外”也表明,馬來西亞選民希望以選票來實現政黨輪替及表達對“國陣”不滿的決心和規模已經史無前例,“為了改變而改變”的選民心理成為此次“全民海嘯”發生及顛覆馬來西亞獨立以來的政壇形勢的關鍵。換言之,“希盟”的勝選及成為新的執政聯盟,很可能正是受益於這樣的“意外”及如此規模的“全民海嘯”,而並非“希盟”看到了選民的改變。

在這一情形下,馬來西亞政壇“意外”變天的國內政治內涵就可從兩個層面來加以理解。第一層面是表象,也是大家看得到的,也即馬來西亞政壇實現了61年以來的首次政黨輪替。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政黨輪替後的政權過渡似乎正在平穩進行,領銜“國陣”的巫統也從多個方面和不同渠道表示接受選舉結果。這樣看來,以此次大選為里程牌,馬來西亞國內的民主政治發展有了新的進步,馬來西亞政壇的威權色彩似乎出現明顯的下降。

而第二個層面,很可能是大家忽視的,甚而也是馬來西亞選民忽視的。“國陣”確實被趕下臺了,但你們迎來的“希盟”是否真的能夠讓馬來西亞的空氣變得更加新鮮呢?對此,可以考慮從下面三個方面來思考。其一,“希盟”執政面臨“國陣”留下來盤根錯節的關係。雖然馬哈蒂爾本人長期的執政經驗將有助於緩和由於“意外”政治輪替帶來的衝擊與震盪,但“希盟”依舊不得不面臨“國陣”遺留下來的涉及各個部門的複雜關係。其二,“希盟”的構成及反對黨聯盟的上臺執政是否只是“新瓶舊酒”呢?“希盟”以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土著團結黨等構成政黨,但從族群的角度來看,其同樣是以馬來人為主體的政黨和以華人為主體的政黨聯合而成。這與“國陣”時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其三,“希盟”內部真的能為了保持執政地位或作為執政黨存在而回避馬哈蒂爾與安瓦爾、民主行動黨與其他馬來族群政黨的間隙?這就意味著,處理和平衡“希盟”內部的關係將構成馬哈蒂爾再度封相考慮的重點事項,而這與“國陣”時期巫統面臨的任務也並無差異。不過,在馬來人至上的民族主義情結作用下,“希盟”內部關係處理起來可能比“國陣”內部來得更棘手。由巫統、馬華公會與印度人國大黨所訂立的社會契約及以此確立的憲法制度性規定,會否在“希盟”時期有所改變呢?從理念的角度,民主行動黨卻有此心,但身處“希盟”執政卻難以給它將此心付諸實施的能力。

因而,此次“意外”的變天有其豐富的國內政治內涵,“意外”的大海嘯象徵著馬來西亞選民民意的重大轉變。但是,如若“希盟”僅僅以誘發選民“求變”心理顛覆“國陣”執政地位,而不專注選民意見的改變,馬來西亞的這次“意外”變天就可能失去了“變天”的含義。馬來西亞國內政治發展的新階段也就僅僅停留在政黨輪替層面,而並不會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

沒錯,本屆大選實現了政黨輪替,也帶來了新貌,但卻改變不了馬來西亞政治生態運作的以往規律和舊面貌。

作者:葛紅亮,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來源:《亞太日報》,2018-5-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