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这里的美食都有越南味道,

这里的人会说白话和越南话,

从一片荒芜的难民安置点,

到如今这个一入夜就繁华异常的北海小镇,

你所不知道的侨港故事,

侨港人要一一说给你听。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 讲古人 小天 -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我爸妈都是归侨,我出生在侨港镇上,今年20岁。

爸爸是婆湾岛上的疍家人,从那儿回一趟中国,至少要花十天八天。1978年,因为战争,一艘小船载着爸爸和他的家人回到了北海。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图 | 渔船上的看船小狼狗)

刚到北海时,他们被安置在地角港,以打渔为生。当时的侨港还是一片荒郊野岭,后来,爸爸和其他归侨一同,在侨港安了家。再后来,他遇见了到侨港教书的妈妈。

妈妈原先生活在越南的边境小镇芒街,那里经常能吃到新鲜的淡水鱼。外公十几岁时就到了越南,他一开始在姑苏岛,当兵之后念了师范学校,在芒街认识了我外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为了能回国,外公骑着单车就从芒街过了东兴,于是外婆带着妈妈也跟了过去。以难民的身份,他们被安排在防城港农场。妈妈在选择来侨港教书后,就再也没离开过这里。

我家的老房子比较靠近镇中心,小时候那儿就挺热闹的了。侨南和侨北其实是被一座桥分开的,不过我出生时就已经没有桥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10岁那年,我家搬到了靠近海边的地方。从那时候开始,镇上的房子就不再都是旧旧的了,多了好多新楼房,渔业兴盛了,镇上的小吃店也慢慢地多了起来,好吃的很多,卷粉、鸡丝粉、炖蛋、煎堆……但当时糖水街就那几家店,跟如今完全没得比。

侨港对我来说,就是孕育我的地方,我想,也将会是我的归宿。

故事背后的故事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为了妥善安置从越南颠沛流离到北海的万名难侨,1978年,侨港建立了难侨安置点。这些难侨多来自越南海防市和广宁省沿海一带,捕鱼经验丰富,靠政府的补贴和自己去浅海捕捞度日。

侨港由侨南、侨中、侨北3个居委会和亚平一个村委会组成,3个居委会里住的都是归侨,亚平村里则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侨港渔民自称为疍民,即在海上生活的居民。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图 | 亚平村里的独门独户住宅)

疍家的适配男女中,如果男子看上了女子,会让婶婶嫂嫂等带上槟榔、糖果等到女方家里问亲。现在侨港人的经济条件好了,渔民在陆地有了房子,大多数在陆上举行婚礼。

侨港人通用的语言是白话,大部分老一代的归侨只会说白话而不会普通话,也有一部分的人说客家话,甚至有些老人会说越南话。侨港的民间歌谣有咸水歌,用粤语演唱,歌曲调悠长动听。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 讲古人 陈姨 -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 图 | 住在船上的阿婆收衣服)

我今年57了,看不出来?小孩子真会说话。

十四五岁我就自己学会做生意赚钱了。因为越南有些东西没有卖,我们就到中国进一些香水、清凉油到越南买。进关的时候有时会被拦下来,还要想办法蒙混过关。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图 | 侨港红棉路的美食出名)

78年那年,越南和中国两边都‘开门’了,我们就跟着街上的人一起走了,看到有很多人在这边欢迎我们。我们全家人一起回到了来宾,因为我们的户口是来宾的。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刚回到来宾的时候,政府给了我们40斤大米和32头猪,还有天冷时穿的棉袄和暖水壶,这个应该就是我们的安家费吧。在来宾我们被安排种果树。

后来我听人家说,就是我那些朋友说,侨港很容易赚钱,我们就来了,住在这边的亲戚分到的宿舍里面。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图 | 菜市场开螺的阿姨)

我在侨港做过很多生意,卖过甘蔗,进菜去市场卖,还到海里抓鱼去卖。那时候车螺才两分五一斤,还是脱壳的,又没有车运,很辛苦的。

以前的侨港,好像也才几十栋屋吧,现在都不知道几多高楼咯。人家都说侨港人很有钱吧,但每个地方都有人有钱有人穷的,反正那时候我们是不像现在那么好过。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零七年我们就住进大套间了。我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了。现在我自己做煎堆和绿豆饼卖,游客多,每次都能卖完的。

故事背后的故事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1979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出资建立了难民安置点——华侨渔业公社,这便是侨港镇的前身,这里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归侨集中安置点。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当时,我国政府拨款2908万元人民币,联合国难民署资助785万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楼,并相继配套建设了学校、渔港、船厂、渔业生产公司等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约在1985年以后,侨港归侨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辛勤劳动下生活富裕了起来,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安置点的归侨到侨港来,他们都听说:北海的侨港收入多,生活好。只要能来北海做渔业,哪怕是捡点虾蟹,都是可以挣钱的。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图 | 侨港风情街一角)

不少归侨把在越南学到的手艺带回国之后继续经营。在侨港风情街,越南鸡丝粉、煎堆、春卷随处可见,早晨和夜晚,这里的生意异常火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以前金昌开元酒店和恒大那里就是烂荒地,

没人去的。”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港口比以前新得多了,镇里面的商铺多了,

周边小区也多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外地人越来越多,

卖菜的阿婆都会说普通话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这里有便利的交通海滩和完善的娱乐设施,

吃不完的美食。我没有离开的理由。”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图 | 住在船上的渔民划着泡沫小艇接放学归来的孩子)

从海上飘来的人们,带着异乡的手艺回到侨港,不变的是对故乡的情感;出生在侨港的年轻人,则好像生来就对这片土地有着熟悉感,食物的气味和海港的气息让他们无论在哪里都时时挂念。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侨港的故事不止与美食有关

侨港变成了一个内港外滩,充满魅力的海滨城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所喜爱。因为,每一个侨港人在用真心去建设和热爱,这片有故事的小镇。

他们可以很骄傲地对别人说:

我来自侨港。

| 陈甸甸

摄影 | Kilie

策划 | 海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