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太平洋战场中的瓜岛战役,日军明明有补给,为何大都是饿死的?

风云一点通


瓜岛战役是美国蛙跳战略的一部分,具体到实际战场,那就是美国取得绝对战场控制权后的两栖登陆作战!



首先,以舰载机为主夺取区域制空权,配合军舰稳定制海权,确保区域内的空域和海域安全,这样基本上断绝日本军队的一切外部补给,当然夜晚有一两艘漏网之鱼也正常,因而日本军队仅仅能获得极少数的补给。

其次,以海军航空兵和海军舰炮为支持,对日本的防御工事进行火力打击,当然这其中就有口径极大的战列舰的火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将日本守岛兵力压缩在地下工事或者隧道中。



再次,以海军陆战队为主,配合舰载航空兵和舰船火力的支持下,进行登陆并对日军守备的区域进行攻击,基本上可以控制地面战场,日本人也只能等到晚上有机会冲出来获得补给和作战,而一般的都是美国军队设好的预制战场。



最后,哪怕是侥幸通过层层封锁过来的补给,也不一定是食物,而更多的是枪支弹药,即使退一步讲,这点少的可怜漏网补给算是食物,也不足以满足守备日军的最低生活需要。


泾水书生


瓜岛战役,日本士兵在饿疯的情况下,树皮老鼠草根什么东西都吃,最后士兵实在没有粮食了,组织敢死队对敌人进行破坏,怎么鼓舞士气呢?他们想一个连队里面士兵集合起来,大家一起出一粒粮食,然后煮成一锅粥给敢死队的士兵喝,喝了这一碗粥的敢死队就是冰,去对敌人展开破坏,直到最后每个人都没有粮食大都被饿死了!

士兵在前锋打战,后勤不可能不给补给,只有送达不到的补给。造成补给送达不到的原因还是日本自己,原因如下:

一、当时的日军根本、完全不重视后勤补给。这是致使许多日军饿死的重要原因。

双方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时,日军把美军军舰打光击退后,慢吞吞懒洋洋地扭头就走,一眼也不瞟不远处等死的美军运输船队。而舰队指挥官三川后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道“怕美军天亮后空袭,日军弹药严重不足,恐有损失”但问题是当时舰志记载,日军的巡洋舰炮弹完全够用,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日军根本不在乎后勤。


二、日军的浮夸风。

在8月24号的海战中,日军将美军企业号航母击伤,也没有忘记袭击机场。但是就是这个汇报战果出了问题:美军机场全部破坏,美军飞机全部炸毁。日军指挥官被“胜利成果”误导了。决定趁热打铁,偷袭亨得森机场,没想到却让机场起飞的美军A-24轰炸机来了一次漂亮的反攻。很多日军军舰被炸沉。日军在这次交战中吃了大亏。而美军在强大的国力基础上,慢慢的从日军手中夺回了控制权、制海权。而日军此时空有一大堆补给,却因为控制权,制海权的易手,很少有机会将这些补给送到驻岛士兵手中。也就造成后期许多日军被饿死。


三、选择运输补给方式不得当

因为前面的控制权等问题,日军选择把所有医疗用品、粮食、军用物资分在铁桶里,然后用铁链将他们绑在一起,再接着绑在军舰上面,由军舰带到瓜岛附近,借着洋流的作用,将铁桶漂到瓜岛海岸。开始这个方式确实可行,但是才运输一次,就被美军发现了,他们直接用炮火封锁海岸,运输的士兵可以避着炮火走,但是铁桶漂浮起来特别慢,没有办法避开,直接被炮火击沉了。



这就是为什么日军明明补给了,为何大都还被饿死了的原因!


最后感谢大家关注蛟潭小郡主!


蛟潭小郡主


瓜岛战役是一场太平洋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

从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的这段时间里,美军与日本围绕瓜岛及其周边岛屿,爆发了多次大战。瓜岛战役以日本的失利告终,这也标志着盟军进入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

(瓜岛战役)

日本在瓜岛战役中的感受,只能用“憋屈”来形容。

1942年8月7日,美军悄然登陆瓜岛。在此之前,日军情报部门没有截获任何有关美军夺取瓜岛的行动,因此岛上的日军几乎毫无防备。

严格来说,岛上的日军甚至不能称之为军队。除了一群搞基建的工兵,剩下的就是一些没有战斗力的朝鲜劳工。一看到美军大军压境,这群乌合之众就放弃了抵抗的打算,纷纷逃进了丛林。截至日落时分,美军1万1千部队,已经全部顺利登岛。

说起来,日本劳工部队本来是在瓜岛上修建机场,像发电厂、塔台以及跑道等设施,都已经基本完工。但随着他们的逃亡,美军不费一枪一弹,就直接捡了个现成。除了机场之外,美军还收获了大批建材和粮食,甚至还有几百箱日本啤酒。

在窝囊地丢掉瓜岛后,日本第8舰队指挥官的三川军一,立刻率领舰队杀向瓜岛。在日本军部看来,哪怕此战不能取胜,也必须沉重打击美军运输船,将美军困死在瓜岛上。

三川军一率领舰队顺利进入了瓜岛海域,瓜岛南区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由于没有找到运输船,三川军一又转头杀向瓜岛北区。当时,天空一直电闪雷鸣,南区舰队在遭到攻击后,还没回过神来,忘记了发送情报,这就使得北区舰队也被日军偷袭成功。眼看着美军重巡洋舰被击沉,三川军一杀得兴起,竟然忘记了攻击运输船。

等到他撤退之后,美军的物资依然富足。日本完全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三川军一旧照)

由于第一次作战进展顺利,日军想当然地认为瓜岛美军不堪一击。

8月16日,日军1000人先头部队乘坐驱逐舰赶向瓜岛。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1万多火力强大的美军。

最终,日军千人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光是在战场上留下的尸体,就高达800具。而美军在此战中仅仅伤亡110人。最为重要的是,美军首次在战场上掌握了制空权。

在摸清美军底细后,日军计划向瓜岛发动奇袭。他们利用“东京快车”运输法,在一天之内将近6000名士兵送到了瓜岛。但为了追求速度,日军也相应地放弃了重型武器和食物补给。

接下来的日子里,日军与美军在瓜岛爆发了激战。由于缺少物资补给和重型武器,日军很快在消耗战中展现出疲态。他们的火力远不如美军,并且又严重缺乏食物。最终在十多天后,日军指挥官川口清健,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狼狈地逃离瓜岛,日军又一次在战役中败北。

值得一提的是,在川口清健将日军瓜岛上补给困难等问题,报告给第17军司令百武晴吉之后,他却立即被批评为“典型的失败主义者”。

1942年9月,百武晴吉亲自带队攻向瓜岛。截至到10月17日,日军已经在瓜岛集结了两万军队。在百武晴吉看来,己方的人数两倍于美军,这场战役显然不可能失利。

但他没有料想到的是,美军已经将瓜岛兵力增加到了23000人。

(瓜岛上的美军)

百武晴吉整顿部队后,立即以“人数优势”向美军发起总攻。结果几天下来,日军死伤3000多人,而美军死伤不到百人。显然,日军被源源不断的美军彻底打懵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瓜岛上的一万多日军补给渐渐耗尽。并且由于瓜岛上丛林较多,气候炎热潮湿,日军部队开始大规模爆发疟疾,他们急需食物和药品补给。

由于丧失了制空权,日军只能选择海运的方式来提供补给。他们将补给品装进铁桶中,利用驱逐舰将铁桶投放在瓜岛附近海域中。第一批补给共装了1500个铁桶,但日军只打捞到310个,其余大部分被美军击沉。日军在第二天进行了第二次补给运输,但驱逐舰却在半路就被美军给轰了回来。几天之后,日军又成功投放了1200个铁桶,但瓜岛日军却仅仅得到了220个。

疟疾横行再加上食物紧缺,瓜岛日军几乎彻底失去了希望。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美军发动自杀式袭击,但仍然无济于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日军饿死在瓜岛,剩余的士兵,也有很多选择了自杀。

1943年2月,从瓜岛撤退之后,百武晴吉本来也准备自杀,但却被大将今村均阻止。此事之后,百武晴吉一度重病卧床,最终在1947年因精神错乱而死。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这场战役中日本是有补给的,不过这所谓的补给等于没有,稍微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就清楚,日本的补给全部都把所有的医疗用品、粮食、军用品都装在铁桶里面,将铁链把这些物资拴在了一起,然后将这些铁桶绑在军舰上,把军舰开到瓜岛的附近地区,借着着洋流的作用,让这些铁桶漂流到瓜倒的附近海域。这种所谓的补给方式让人看起来是眼前一亮的,感觉日本人还是挺有创新的嘛,会想到用这种方法来给瓜岛上的日本士兵补充给养,不过这方法是日本当当局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瓜岛战役是为什么而爆发的?由于在中途岛战纪中日本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日本人觉得如果要继续向西面发展,恐怕不会有所作为。如果选择持续的南下,也许收到不错的效果,而要南下就得必须要阻断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的联系。

而就在此时,瓜岛作为太平洋上一个小小的岛屿,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就显现出来了,如果在瓜岛建立空军基地就会直接阻断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的联系。不过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从开始建立之初,双方之间的矛盾一直在不断的上升,所以当时的日本海军悄悄的瞒着陆军在该岛上修建了一个机场,在机场还刚刚修好以后,日本连飞机都还没来得及降落,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就直接给接收了,随后日本陆军责怪海军损人利己,或是这是小看敌人的行为,在日本军部,参谋本部把海军骂的一文不值以后,随后参谋本部决定将带领将近1000多名的士兵夺回这个岛,并且还放出狠话将会把美国的海军打的屁股尿流,很明显,此时的日本陆军又重回到了轻敌的死循环,再有,随后的战役中,日本不断的往该岛增兵,不过很明显这这种所谓的增兵方式无疑是添油战术。

日本海军首次和美国在瓜岛附近海域发生过数次的战役,其中就有三次比较大的规模战役,战役的结果双方打了个平手,而且损失也比较惨重。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另外一个优势就明显的体现出来了,美国人控制的瓜岛上日本人修建的机场,这好比就像一艘永远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于是日本失去了瓜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失去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日本,很难用自己的大型运输舰,把军方所需要的军用物品和一些支援部队运倒瓜岛上,并且在这个紧要关头的时刻该岛上还有一个陆军的军用机场,此时的日本只能被迫选择那是空军在战斗力中最弱的晚上来调运部队。自然稍微比较大型的运输舰是不能参与此次调运的,因为美国的雷达可以把这些大型的运输舰直接给照射出来,因此日本只能被迫选择用驱逐舰来运输部队,相对于大型运输舰来说驱逐舰体积比较小、且速度比较快,这样的运输方式自然就没危险性可言。


驱逐舰上所运输的士兵,在到达瓜岛附近海域以后,这些士兵从驱逐舰上下来直接徒步上岸,这样就可以快速的增援瓜岛战役,不过这些带所带的粮食只能自己携带,也就是所谓的靠人力来背,这样的运输方式最多只能持续七天,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人不知鬼不觉的,不过随后美国军队发现了这个情况后,他们直接调来大炮用火炮封闭了瓜岛的海岸,这样一来问题就出出现了,在此之前我们提到了日本的相关物资全部都装在了铁桶里面,铁桶会浮起来,而且也很慢,日本士兵可以避开炮火延海岸线走,但是铁桶它不会走啊,因为炮火还有空中的在袭击,直接就把这些铁桶给炸没了,在瓜岛战役期间。日本人的这种方法只顺利的执行过一次,并且在这次行动中只赢回了几百桶。


在瓜岛上日本士兵,在极度饿疯的情况下,身边能吃的都全部吃掉了,后来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了,随后要组织所谓的敢死队对,美国相应的军事设施进行破坏,那么当时的日本是怎样提高士兵的士气的呢,日本把一个连士兵集合在一起,大家一人出一粒粮食,随后煮饭成一锅粥分给敢死队,喝了这一碗粥的士兵,就去破坏敌人的行动,到了最后在每一个士兵没有办法拿出粮食来以后,日本的军官就只能是口头上鼓舞士气,让士兵们直接去冲锋陷阵了。到了最后的最后,日本人决定丢弃了该岛并且还是驱逐舰带领的士兵灰溜溜的撤退了。总体来说,日本人所制定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由于日本目中无人,再加上日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才造成了这一场十分奇怪的战争。


努力成就你我他


如果真的有补给的话,他们就不会吃尸体了。


事实上虽然日军确实是在不断向岛上输送补给,但你得看岛上的士兵拿到手里的有多少。



瓜岛之战始于美军发现日军在瓜岛上修建机场,认为日军此举会直接威胁到美澳交通线,所以于1942年8月7日对日军控制下的瓜岛发动登陆作战,仅用一天时间就夺下了瓜岛的控制权。从这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美日双方为了这个战略要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海空大战,最后以日军的失败撤退告终。


由于美军掌握着瓜岛上空的绝对制空权,日本海军害怕白天向瓜岛输送兵力和物资会被美军轰炸,所以在整场战役期间,日军一直选择在夜间行动,利用驱逐舰的快速优势,偷偷向瓜岛投放兵力和补给,这种运输方式美军称之为“东京快车”,而日本人自己称之为“老鼠特快”。


起初,“老鼠特快”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日军用这种办法先后向瓜岛输送了3万余人,当时为了多运输兵力,配套的军需物资被压到了最低限度,而日本大本营给岛上的部队下达的命令是“死守现有阵地,待必要的军需物资到位后再向美军发起全面进攻。”



但问题是,等到日军想向岛上输送物资的时候,瓜岛海域不仅制空权依然属于美军,就连制海权也被美军夺走,“老鼠特快”每次行动都会遭到美机轰炸,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路基本上处于短路状态,这导致岛上的日军在弹药、被服和口粮方面全部断档,尤其是粮食,只能维持每人每天正常标准的三分之一,到后期,甚至降到了五分之一,岛上的日军不得不挖野菜,抓蜥蜴充饥。


后来日军想了一个新的法子,就是把物资都装进汽油桶里,但又不装满,使之刚好能浮在海面上,然后把汽油桶用绳子拴在一起,当驱逐舰驶近美军巡查区附近时再把绳子割断,而后驱逐舰立即返航,再由岛上的日军趁夜色派出小汽艇打捞汽油桶。


这也实在是无奈之举,首先汽油桶在自由漂浮的时候就会丢失一部分,其次此时制海权已经属于美军,美军军舰在瓜岛海域时刻巡逻,一旦发现这些汽油桶便直接炸沉,所以用“汽油桶”运送物资的办法在瓜岛战役的最后两个月里只成功了一次,那次有300只汽油桶被成功送到了岛上,也是岛上的日军接到的最后一批补给。诚然,相对于守在岛上的几万日军来说,这点物资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经过这一系列的挫败后,山本五十六基本断了夺回瓜岛的念想,他下令停止了向瓜岛的一切增援行动,岛上的日军一下就成了弃子,为了果腹,甚至连战友的尸体都会吃。士兵们甚至列出了一张死亡期限表:


能站者 , 可活30天 ;

能坐者,可活20天;

躺着小便者,可活3天;

不能说话者 , 可活2天 ;

不能眨眼者 , 凌晨即死。


1943年1月4日,日军大本营不得不下达了从瓜岛撤退的“K 号作战”命令。为此,日本花了数周时间,以联合舰队的运动转移美军的注意力。直到2月1日,20艘驱逐舰经过3个夜晚的快速撤运,才将岛上剩余的、饿得半死的一万三千多名士兵撤出瓜岛,随之失去的,还有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正如山本五十六的参谋长宇垣在1942年最后一篇日记中所写的 : “我们旨在入侵夏威夷、斐济、萨摩亚、新喀里多尼亚 , 以及控制印度、挫败英国东方舰队的战略 , 成了一场黄粱美梦。此外 , 对莫尔兹比港和瓜达尔卡纳尔的占领也受挫折。回顾往事 , 百感交集。”


军武志


瓜岛战役的开端,是因为美国人属于突然袭击,瓜岛上只有2000日本工兵正在建设机场,而美国几波送上了13000兵力上岸,直接占领瓜岛。


这说明日本的布防有问题,但是不用说这点,毕竟战线拉的过长,问题是日本的应对。

日本人情报失误,而且参谋还想当然的估算敌人,所以他们每次只派1500到3000的兵力上岸,兵力优势的整编师团分成几份一波波送,而美军仗着日军之前修好的工事抵抗。

而且补给问题,美国海空军不停袭击日本人的海上补给线,基本上日本人的补给只有20%能上岸,其他的都沉到了太平洋底了。

美国人称呼日本人的补给运送为东京快车,在日本和美国为了瓜岛爆发多次海战的同时,日本用驱逐舰在夜间快速靠近瓜岛运输给养和部队,在白天离去,可是这样的运输方式依旧被美军骚扰,无数补给甚至还没上岸作战的士兵死在海上。更糟糕的是为主力舰和航母护航的驱逐舰变成运输任务让日本海军更加吃紧。

直到拉包尔战役结束,日军大本营才认识到瓜岛的重要性将决定南太平洋局势,但是为时已晚,当时他们估计瓜岛守军有1万人,实际上美军已经增兵到2万3千人,日军又增兵1万5千人开始进攻,这个时候,日军的补给运输已经严重吃紧,毕竟国力相差太大,而盟军又有澳大利亚这么个近距离的后方基地。

大家可以看看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述瓜岛战役。


历史区总柴


瓜岛战争绝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残酷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里,普通的伤害已经不能用来描述这场战争了,因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吃人现象。据战后美军打扫战场显示,有数千具日军尸体出现肢体不全,或少手少脚,而其裂口还不是战场所伤,也就是说这些日军的尸体是被同伴作为食物给吃掉的,这足以说明这场战争的残酷性。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跟瓜岛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瓜岛属于岛屿,没有自给配套的产粮方式,必须全部靠运输来补给。因此,决定瓜岛战争的实际因素就变成了海空军的较量了。

美军舰队在1942年6月4日与日军舰队爆发了中途岛海战,直接重创了日本的联合舰队,这使得日军原本占有的制空权制海权优势被损失殆尽,这瓜岛战役的天秤就直接倒向了美国。日军空有大量的补给物资却没有舰队护送,大量的军用物资根本运不上岛去,甚至只能把物资装到铁桶了,用潜艇拉着到瓜岛近海再由海浪冲上岸去。这种方式使得日军的补给能力相当有限,瓜岛上有日军两万多人,这几桶物资根本不够塞牙缝。所以,粮食吃完了这些人就只能吃人肉了。


优己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对二战太平洋战场局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期间,日军事实上竟然没有成功组织过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1942年11月12日到15日,由于美军侦察机发现了向瓜岛方向机动的日军舰队,结果致使日军在“铁底湾”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不但护航舰队遭到灭顶之灾,登陆舰队更是几乎被“团灭”。整场瓜岛战役期间,成功抵达瓜岛的日军运输船仅有4艘,而即便是这仅存的4艘运输船在卸载区区2000名参与登陆作战的日军、260箱弹药和1500袋大米之后,也被美军的远程炮兵、航空兵和海军舰炮悉数摧毁,刚刚登陆瓜岛的2000名日军也未能幸免。也就是说,战役刚刚开始,日军就损失了八成的登陆兵力和几乎全部的后勤物资,此后也未能组织其成建制的登陆行动,更遑论向岛上输送补给。

整场战役期间,日军被迫使用驱逐舰向瓜岛投送登陆兵力,由于驱逐舰本来空间就比较狭小,结果导致登陆日军不但人数少、不成规模,而且携带的物资也不多。由于日军丧失了瓜岛周边海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在向岛上输送补给时,日军只能用零敲碎打的办法,如由个别舰船携带物资规避美军攻击后输送上岸的“老鼠运输”、由驱逐舰运载装载补给的铁桶并将其投放到海面、利用潮汐作用推到岸上的“东京特快”等等。

即便如此,为岛上输送补给的日军仍然经常遭到美军的火力打击,因此这些十分有限的补给往往也难以成功送达,瓜岛上的守岛日军仍然基本没有粮食可吃,情况最紧张时甚至出现了活人吃死人的局面,可见日军有限的补给对于瓜岛上的守岛部队来说是多么地杯水车薪。可以说,日军对瓜岛提供的补给本来甚至连聊胜于无都谈不上,更别提让岛上的人员吃饱肚子,因此出现大规模的饿死人也是在所难免。


军机图


瓜鸟战役是在美军控制和占领了该岛情况下后发生的,并且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这时的日军属远道奔袭,为了加快速度,轻装冒进,也轻视了美军的战力。想着很容易就能拿下该岛,但是日军没有想到的这时瓜岛上美军无论从人员和装备上都优于日军,而且后勤补给充分。而日军就不同了,日军除随时会遭受美军飞机的猛轰滥炸外,而且海上补给也让美军切断了。

任何战役缺了后勤是无法进行的。由于没有制空权,日军空投物资到是不少,但大部分丢失了,地上兵力捡到的物资很少,最后都出现了日军吃自己战友尸体的情况,可见后勤补给基本断了。而且眼前的美军随时向他们发起着凶猛攻击。这时瓜岛上的日军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日军补给舰在夜晚用汽油桶装的食品也只能飘在海面上待岛上日军派小船来捕捞,但只要让美军海上巡逻的船只发现,就会被击沉或消灭。到了后期瓜岛日军的后勤补给已经中断,所以就出现了大批饿死的士兵。


壹佰高


联合舰队:陆军马鹿,劳资帮忙把你们送上岸就不错了,还想要补给?

百武晴吉:该死的海军马鹿,把劳资们送上来就不管了?八嘎呀路啊!


用马后炮的观点来复盘瓜岛战役,其实日本人一开始就注定要输。首先是海军,瞒着陆军修机场,结果被美军一个突然登陆,修机场的工兵丢下家伙式就跑了。美军占领的机场,跑道基本完工,塔台、发电厂也都建成了。顺带还缴获了大批粮食、建筑设备、建筑材料,以及几百箱日本啤酒和一个完好的冷冻加工厂。然后美军喝着日本啤酒,吃着日本的烤肉,看着日本人在雨林里面啃树皮。

美军在瓜岛登陆的消息迅速传回日本,皇军必须得反击啊!于是大本营下达命令,决定由陆军第十七军抽出部分兵力,在海军协同下夺回瓜岛。问题是美军的登岛兵力是一万一,日军派了多少兵力?一千人。然后这一千日军取得战果如何呢?据相关的战报统计,打死美军35人,打伤75人。日军则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仅在战场上留下的尸体就有八百余具……

看情况这是打不赢啊!下一步该怎么办?站在马后炮的观点来看,海军和陆军就应该掏老本一起上,用优势兵力砸死美军!然而日本没有这么干,而是继续添油战术。于是小小的瓜岛就成了日军的坟场。



首先是海军,瓜岛附近的日军舰队跟美军干仗干的没脾气了,请求支援,结果联合舰队也没有底气把主力压上上。当时山本还在幻想,再来个对马海战,打赢了就跟美国谈判。然后打着打着才发现,变成了妈蛋的填油战术了,但为时已晚。

然后是陆军,两个字形容:嚣张!在明知岛上美军兵力的前提下,还是只派出了一支六千人的部队上岛。并且还是由于事发太突然,这批日军跟前一批被美军团灭的一千死鬼一样,是坐着驱逐舰登岛的。驱逐舰能正常登岛么?自然是不能了,于是这六千鬼子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如重型火炮、车辆、食品以及弹药,都没有带上岛。这啥玩意都不带,就靠六千血肉之躯能顶个鬼用?

多日之后,第二批登岛日军的指挥官川口清健在岛上大败而归后,回到十七军司令部汇报战况,他如实的汇报了本部在瓜岛作战中遭到的真实困难,比如饥饿、疲惫、地形不利,美军火力强大等,结果被司令官百武晴吉怒斥为典型的失败主义者。于是装逼成魔的日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添油战术。

司令官百武晴吉嚣张的说道:全是为失败在找借口,皇军面前有困难?皇军面前有敌人?军参谋长二见秋三郎少将提醒他,不能轻敌,咱都失败两次了。百武蔑视的问他,你觉得什么才叫不轻敌?二见秋三郎说:起码第二师团和第三十八师团要一起去,另外还要有五个野战重炮联队参战。百武晴吉格格一笑,你个胆小鬼,然后就送自己的参谋长去预备役了。去后方待着吧,怂蛋。二见秋参谋长真的是走了红运,否则他就要饿肚子了。

然后,百武晴吉自己带队上了瓜岛……



登岛后百武晴吉也瞬间懵逼了,海军真的是一群只管卖,不管售后的马鹿。把自己这两万多人送上岛后,直接就调头走了。补给和后勤通通都别想,没有!第一批和第二批先期上岛,还没有饿死的日军都饿的像鬼一样,甚至连他的盒饭都被偷去吃了。

本着这事不能拖,应该速战速决的思想,百武晴吉发动了一次总攻。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两万人,而美军只有一万,两倍兵力压下去,美军必完。岂料美军此时已经增兵到了两万三千人了,比日军还多三千。结果百武晴吉就在搞不清楚美军兵力的情况下发动了总攻。

大战三天,百武晴吉的总攻楞攻不破美军的防线。日军干粮吃完了只得往回撤,行军的过程中病死、饿死者不计其数。回到营地后盘点人数,死伤三千人。而美军方面,据说只死伤八十人……

陆军不行,看海军的表现了。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塔萨法隆格海战,海军倒是没有吃亏,但是也没有打退美军。问题是美军占据了岛上的机场,有制空权,完全切断了岛上日军的补给。百武晴吉跟他那一万多鬼子兵饿的半死不活的。


日军大本营得知消息后,强令海军朝岛上日军投放补给,问题是事先没有计划,这急匆匆的怎么投补给?于是天才的日本人想到了用铁桶投放。把药品、弹药、粮食全部装到桶里,然后投放。让陆军马鹿去海里捞吧。

第一次、日军十艘舰艇扔了一千五百个铁桶补给,瓜岛日军只捡到了四百个不到,其余大部分都被美军击沉。

第二次、日军派了十一艘驱逐舰运送,船都还没有到达瓜岛,就被美军的空军与海军给打回去了。海军气的要骂娘!

第三次、十艘驱逐舰偷偷摸摸的丢了一千两百多个铁桶补给,岛上部队派人到海里捡了两百多个。这还不是最惨的,舰队返航时被美军潜艇部队发现,一通鱼雷伺候,一艘驱逐舰被击沉。连带舰长和水兵一百多人也游到岛上陪百武晴吉饿肚子去了。




日本是个穷国,每次这么白送人头也不是个事啊,于是海军方面便提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建议:咱撤吧!百武晴吉一听怒了,你们海军马鹿还有荣誉感吗?皇军哪有撤退的道理?继续打!

海军司令今村都要疯了,只得陪陆军继续疯一把,又帮着运了两个师团(第六和第五十一师团)投入瓜岛,准备再来一波总攻。问题是美军也不是木头桩子,也往岛上运了两个步兵师和大量物资,双方实力还是美军要强一等。并且美军高层人物,哈尔西和尼米兹也到了瓜岛视察。

至于最后大战的结果,不说了。总之百武晴吉是彻底死心了。日本海军调动了二十几艘驱逐舰去岛上接陆军,岛上的许多人极度虚弱,甚至连攀登驱逐舰上绳梯的力气都没有,只好由驱逐舰上的水兵连背带拽拉到舰上。海滩上还有数百名奄奄一息的重伤病员,无法接运他们上舰,只好给这些重伤员留下手榴弹,用以自尽。

据战后美军的统计,日军在瓜岛战役中阵亡者高达一万四千人以上,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九千余人,合计死亡近两万人,另外还有一千多人被俘。


此战后,十七军司令官百武晴吉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自己坦言,自己部队有五千多人战死,一万五千人饿死或病死。他在绝望中想要自杀,但被人阻止了。不过在二战后还是因为精神错乱而死,很明显,他是被岛上饿死人的惨像给逼疯了。


总的来说,日军会饿死一大半。主要原因就在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后勤,总觉得能一榔头敲死美军,结果每次都是以卵击石。逐次添加兵力后,导致变成了添油战术。每一次新登岛的部队都没有带够补给!后期实在饿晕了,又请求往岛上运补给。然而运了三次,一共是三千七百多桶补给,只捡到了七百桶左右。这对于岛上两万多名官兵来说,这点补给连填饱肚子也不够。所以日军的攻势经常会戛然而止,攻到一半就要休息,因为实在是太饿了,一次冲锋,攻不了那么远的路程。

另外,日本海军对护航也不够重视。据相关的统计,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潜艇共击沉盟国商船约九十万吨,而美军潜艇则击沉了日本约五百万吨以上!本来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实力就相差悬殊,在战损上也存在几倍的差距。可以说日本是活活被美军用物资给砸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