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比比皆是,而这四位长寿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重养生,才能远离疾病,获取更多养生知识,请点击右上方“关注”

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比比皆是,而这四位长寿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从饮食营养、居住环境到医疗条件看,帝王们面临的都是当时最高级的“极品”享受,可是为何生命还短呢?答案就是健康状态太差!这也是造成皇帝体质赢弱的关键。除了宫廷的竞争,导致其生存压力过大,出现人格异味化乃至精神分裂等原因外,主要的根源是体质的“先天不足”和“气血两亏”;好吃懒做加上过早、过滥的性生活,严重摧残了他们“龙体”的安康。即使有御医们精心诊断调理,即使再使用各种滋补壮阳品和所谓“春药”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血液中睾酮的浓度长期在生理平衡值以下,所以会未老先衰,病入膏肓,直至“黄牛早逝”。正所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比比皆是,而这四位长寿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也有例外,历史上也出现过几位长寿的皇帝,不过他们绝对是“凤毛麟角”。自秦以来两千多年间活到八十岁以上的皇帝只有四位:梁武帝萧衍八十六岁,唐朝女皇武则天八十岁,宋高宗赵构八十一岁,清高宗乾隆八十九岁。

梁武帝萧衍(464 一 549 年)

是一位政治开明、勤政自律的开国之君。萧衍一生文治武功多才多艺,他撰写的《通史》就长达六百卷。长寿原因有三点:第一,他崇尚佛道,天天吃贵,每天只吃一顿粗米饭,忙时就喝点粥充饥;第二,他心胸开朗为人善良,对皇室成员和下属颇为关爱,所以心情静平无“内乱之忧”;第三,他五十岁后便疏远房事,不近女色,这就保证了他的健康长寿。

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比比皆是,而这四位长寿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一代女皇武则天

虽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她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政治家的地位却毋庸置疑。她经历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代,她的长寿与其长期注重体育锻炼及参禅修心有关系。加上武则天胸襟开朗豁达大度,兴趣广泛,乐观进取,事必躬亲,勤于思考,这一切都使她的身心不易老化,为健康长寿奠定了基石。武则天也很注重养颜,自己研制美容秘方,终生保持青春容貌,到晚年仍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这种“爱美”情结也为她的长寿助了一臂之力。

宋高宗赵构(1107 一 1187 年)

名声不好,因重用秦桧,杀害岳飞,遭人咒骂,但他是大宋朝唯一一名长寿皇帝却是事实。赵构是宋微宗第九子,成长于国家昌盛年代,他先天禀赋厚实,又经后天精心调理,加之其精通医术和养生,清心寡欲,所以在历经国破家亡,母亲被俘等一系列变故后仍能镇定自若,在半壁江山上建立南宋与敌抗衡,居然活到八十一岁高龄。明代学者龙遵叙在其《食色绅言》一书中谈到赵构长寿时说:“高宗长寿,乃其先天禀赋厚和后天寡欲养生所到致”,诚者斯言!

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比比皆是,而这四位长寿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 一 1799 年)

作为长寿皇帝之最,更值得一议了。乾隆的长寿与运动、营养、爱好、心情密不可分。乾隆文治武功样样精通,他兴趣广泛,旅游、狩猎、诗词、书画无所不好,一生撰写五万多篇诗文,在帝王中可谓绝无仅有。他尊为“天子”号令华夏,身边佳丽如云,美酒无数,却能不恋酒,不迷色。他起居饮食遵循规律,注重进补又能适时适量。他一生六下江南、五游五台山、三登泰山,在交通落后的当时,这些举动岂是易事?如此频繁的文体活动,不仅使他开阔视野、磨练了意志,也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魄和健康,为他的长寿奠定了基础。直到暮年,他依然耳聪目明,四肢灵便,八十多岁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几天尚在写字读书。

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比比皆是,而这四位长寿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由以上可知,养生是多方面同时进行的,而不只是单一的调补身体。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物质文化的贫瘠与丰富,社会进步发展与否,人们对养生都寄予很高的期望。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健康长寿都是人们想追求的,但维护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注意,需要坚持不懈地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等习惯,当你早日注重饮食补足了气血,可有一天不好好吃饭或有几天乱吃乱喝,又可能会让你气滞血瘀。所以平时正确的维护和失衡后的及时纠正,二者都应要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平衡,方可长寿。

中国历史上短命皇帝比比皆是,而这四位长寿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探讨养生之道,觉得有用可以点赞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