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眯眯
中国人结婚,肯定都是由男方准备彩礼的。不过在印度,确实是女方准备彩礼。有人把这与印度社会的男尊女卑联系了起来,其实并不是这样,最深层的原因还是与印度的宗教——印度教有关。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印度教的核心教义是种姓制度,它把印度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通俗点讲,婆罗门可以理解为从政的,在社会中的地位最高;刹帝利是军方,守护着从政的;吠舍是从商的,靠手艺赚钱;首陀罗则是广大的平民劳动者。而在这四个种姓制度之外,还有一类被排斥在种姓制度之外的人,被称为“贱民”。贱民生活在印度社会的最底层,从事的是最脏最累的工作。
在印度教的教义里,种姓制度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阶层,这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事情。印度教禁止不同种族之间通婚,但是有一个情况例外——女性可以与比自己等级更高的男性通婚(这被称为顺婚,是女性改变自己的种姓,可以翻身的唯一机会,生出的孩子也是高种姓。)为了提高自己女儿的含金量,印度的父母会给自己的女儿准备大量的彩礼,以让比自己家等级更高,身份更尊贵的男性选中自己的女儿,实现家族身份的逆袭。为了让对方挑中自己的女儿,他们只能给女儿尽可能多的准备嫁妆了。
元龙解局
很大原因是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印度社会是一个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占主导地位。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女人就是家庭的累赘。
印度女性结婚之前,她的父亲肩负着照顾这个“累赘”的责任,而在婚后,这个工作就交到了丈夫的身上。他们认为女方给男方的嫁妆就是为了补贴其丈夫接下这个照顾这个“累赘”的任务。但实际上,嫁妆成了男方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
嫁妆的多少受好多因素的影响,比方说,男方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如果男方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也比较高的话,那嫁妆就会相应地水涨船高;对于女方来说,女方漂亮与否,肤色健康与否,都会影响到嫁妆的多少。
女方家庭并不是自愿给男方嫁妆的(他们认为新娘父母把对新人的祝福全都放在了礼物中),男方会多次向女方家提出嫁妆的要求。可能受父系制度的影响,新郎的地位总是会高的多。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女方家没有满足男方家对嫁妆的要求,婚约就被延期或者在婚后丈夫把嫁妆太少的气撒在妻子的身上,对她们进行家暴,甚至被丈夫杀害。据报道,在印度每天有22个人因为这个嫁妆问题死亡(也被称为“嫁妆死”)。
这包含本身出嫁的统统金饰,动不动便是戴满脖子,手上,脚下等,并且就连娶亲后统统的家电、家具、另有日用品等等,统统这统统都必要女方来筹备,为此女方的家庭必要不吃不喝筹备10年,真比咱们的房价还要高。而男方只是必要本身前来,嬉皮笑脸的举办个典礼,乃至不必要屋子,不必要车就能够将新娘和全部的巨额嫁奁带回家了。
印度人低种姓的家庭为了转变本身的运气,赓续的攀比,消费巨额的产业用作嫁奁,来使得本身的女儿能够或许攀上高种姓的高枝。以是渐渐的须眉娶亲成为了嫁奁的攀比,谁给的多,那末高种姓的须眉就抉择谁。并且慢慢在低种姓的族群中央,形成为了传统,以嫁奁的若干来权衡脸面,进而成长成为一种不能不为的攀比。
印度容许一夫多妻,许多高种姓的须眉,不论何等潦倒穷困,只需他乐意,多娶几个老婆,那末也会变得很富裕。这便是为何如今许多印度的须眉动不动就娶上几十个老婆的缘故原由了,出于心理必要,更是经济需要。据统计,印度伉俪中生活的产业68%都来自于女方的嫁奁,是以,生一个女儿对付怙恃来讲意味着今后要败尽家业为其筹备嫁奁,生2个以上的女儿,更是间接宣判了极刑。
楚小玲
很大原因是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印度社会是一个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占主导地位。
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女人就是家庭的累赘。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一样,他们认为身为一个女人就是应该要呆在家中操持家务,就算出去工作,挣的钱也不应该比丈夫挣得多。在津巴布韦或者是非洲的大部分国家中,丈夫都会认可妻子在家庭内务做出的贡献,可是在印度却完全不一样,丈夫通常并不认可妻子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在印度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丈夫骂他们的妻子说:“你为这个家做了什么,闭上你的嘴巴,这儿没你插嘴的份!”,这种类似的辱骂。因此女性就背上了家庭累赘的包袱。
印度女性结婚之前,她的父亲肩负着照顾这个“累赘”的责任,而在婚后,这个工作就交到了丈夫的身上。他们认为女方给男方的嫁妆就是为了补贴其丈夫接下这个照顾这个“累赘”的任务。但实际上,嫁妆成了男方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
女方家庭并不是自愿给男方嫁妆的(他们认为新娘父母把对新人的祝福全都放在了礼物中),男方会多次向女方家提出嫁妆的要求。可能受父系制度的影响,新郎的地位总是会高的多。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女方家没有满足男方家对嫁妆的要求,婚约就被延期或者在婚后丈夫把嫁妆太少的气撒在妻子的身上,对她们进行家暴,甚至被丈夫杀害。据报道,在印度每天有22个人因为这个嫁妆问题死亡(也被称为“嫁妆死”)。
嫁妆的多少受好多因素的影响,比方说,男方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如果男方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也比较高的话,那嫁妆就会相应地水涨船高;对于女方来说,女方漂亮与否,肤色健康与否,都会影响到嫁妆的多少。
咖喱腊肉
传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有的时候会吞噬真理,凌驾于法律,蔑视市场。越是不发达的社区,传统就越霸道。拿去年爆出的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来说吧,从这几起事件中我们才知道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极低,通常只有两千多块,然而他们却要承担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责任—照顾儿童,他们需要像母亲一样看护孩子,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三个,而是十几个几十个,需要受过专业教育,会唱歌跳舞,收入却不及同样看护孩子的,门槛更低保姆月嫂的一半。就是因为传统上,看护孩子被认为是非常容易的,不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往往由并非强势性别的人担任。
同样,在印度的嫁妆问题,就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多数国家的人认为,在男女之间的婚姻中,男性获益更多,因为他的家庭得到了一个新的劳动力,并且有机会把家族的血脉和财产延续下去,在这种观念意识之下,男方家庭会用财物对女方家庭进行酬谢和补偿,于是有了彩礼之说。现代社会,婚姻的双方在原则上是对等的,除了非常欠发达的地区,并不存在女方成了男方家人的实践,男方除了不能亲自生育孩子,并不一定在婚姻中得到更多。但是有传统在,很多城市姑娘也理直气壮地主张彩礼。
下面这张图体现的是全球彩礼嫁妆传统分布情况。可以看到,西方国家,欧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奉行核心家庭实践的国家和地区,一般没有彩礼和嫁妆(绿色部分),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东南亚,中东,非洲,太平洋岛国,有彩礼传统(橙色部分),而红色区域,就是傲立全球的嫁妆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历史上印度男方向女方家庭索取嫁妆的逻辑是,你家闺女以后到我们家了,吃我们家饭住我们家房子,使用我们家资源,你总得表示一下。你的财产本来有你女儿一份,她又不能继承遗产,那现在就给了吧。
时至今日,索取嫁妆已经是一种明确的违法犯罪行为,女儿也有权利继承父母遗产,女性也不是白吃饭,很多女孩受了高等教育,有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是,嫁妆勒索依然横行,只是换了个说法,叫做“礼物”什么的。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在中国,有的男方会激愤地把收彩礼叫做卖女儿,在印度,男方是收钱的一方,然而被“卖”的依然是女方,只是需要花一大笔钱把自己卖出去。对于男方家庭来说,反正别人都收嫁妆,我为啥不收,收了就是钱,反正有人愿意出,男方家条件越高,男孩挣钱越多,索取的嫁妆越多。因为,另一种传统在另一条道路上堵着,你不想出嫁妆,那么你就嫁不出去。女孩不出嫁,是家族的耻辱,会被全社会戳脊梁骨,唾液会把你淹没,要把自己解救出来,就攒钱吧,出钱吧,反正别人都是这么做的。
虽然在彩礼嫁妆地图上把中国标为彩礼国家,事实上很多男女结婚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彩礼的,尤其是开明的城市家庭联姻,或者小夫妻比较独立,父母干涉较少的。在印度,彩礼虽然很常见,但也并不是绝对普遍,印度东北地区,也就是孟加拉附近的邦,就没有嫁妆传统。还有,印度由父母安排的婚姻比较多,双方老人坐下来谈婚事,完全无视当事人的外表品行和秉性,就是赤裸裸地谈钱,男方赚钱多,就会多要钱,女方家有钱,就该多给钱。如果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情形也许会有所不同,男方可能会不要彩礼,甚至会有女方向男方提条件的情况。归根结底,也取决于子女,尤其是男青年,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能够做到独当一面的人,可以抵御父母的干涉,也能为自己的婚姻做主,这和中国是一样的。
王丫米
印度是一个民族国家,和中国的中华民族和日本的大和民族相似,但是印度的民族有一点不同,在封建社会,我们几个国家都是男权社会,因此女性的地位极低,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中国已经从“重男轻女”和“男人至上”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尤其毛主席说出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之后,中国的男权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土壤(部分极度落后地方还有这类现象),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没有经过人口改革,没有推崇女性地位的人和活动出现,也没有谁觉得女性的身份有什么值得提高的必要(社会趋势,有小部分人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翻起什么波浪),所以,在当今的印度女性依然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身份远远低于男性,这个可以从印度强奸案频发和家长制看得出(家长制即家中的男性决定女性的婚姻和出嫁),印度的女性高龄不嫁会受到嘲笑,这种嘲笑和中国的嘲笑可不一样,中国的家庭最多会调侃,或者觉得这个女孩应该有问题,不过印度就不一样了,如果印度家中有女性高龄不嫁人,家中的其他人员会受到外人的辱骂甚至觉这个家族受到诅咒等,以至于会在社会尊重和社会认知上受到极大歧视,所以一个家庭准备丰厚的嫁妆后让女儿出嫁,抵消这种风险,印度的宗教和风俗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至于人们为了让自己在风俗和宗教中不被视为异类,做出各种在其他国家(阿拉伯国家类似)都很难发生的事情,重金嫁妆就是其中之一,一般中国人也不要觉得奇怪,中国的男性巨额聘礼也是一样的糟粕风俗,只是中国人身在其中不自知而已,所以大家放平心态,存在即合理。
薄荷猪
把印度的嫁妆与中国的彩礼放在一起来比较,会特别有意思。
总体来说,印度和中国都属于性别歧视、重男轻女非常严重的国家。在中国人看来,印度的强奸屡屡发生,甚至被称为强奸之都。女性童婚情况严重,家暴、私刑严重,甚至烧死妻子这样的事也屡有耳闻。中国似乎好一些,但那也只在大城市好一点,在广大的贫困地区,拐卖妇女、猥亵留守女童、杀女婴堕女胎等事件也是家常便饭。
但为什么,中国的女性地位低,而且在女性地位越低的贫困农村地区,彩礼就越高;而印度,女性地位低,嫁妆就要求极高?
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但中印之间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印度有种姓制度,而中国没有。
中国的彩礼,是因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多出了三千万。再考虑到在城市里,剩女甚至比剩男还多,这些剩男们,主要都集中在农村。再考虑到相当多的农村女孩都出来打工了,农村的适龄女性很少。买方市场非常大,而卖方市场很小。所以,作为被商品化的女孩,她们的叫价是可以很高的,反正你给不起这钱,大把剩男们排着队给。
也正是因此,中国贫困地区的彩礼,按当地人的收入标准可以说是很高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城市也有彩礼一说,不过同时也有会嫁妆。而考虑到中国的房价飞升,“买房”结婚这个重担也主要落在男性身上了。
而印度虽然也是男多女少,男人多了四千万,但是!他们有种姓制!高种姓的男人可以娶低种姓的女人,但高种姓的女人不可以嫁低种姓的男人。我们知道,社会结构是金字榙型的,高种姓的总是比低种姓的少很多,高阶层总是比低阶层的少很多。那就意味着,高种姓的男人少,低种姓的女人多;低种姓的女人为了能进入高种姓的家庭,不得不拼命备嫁礼来吸引他们。
这样一来,男子为了钱财,也可以选择比他低种姓的女子。同一种姓的女子不得不跟更低种姓的女子竞争,也只能提高嫁妆。
也就是说,在可婚配的种姓与阶层之间,是女多男少的。所以女人要比赛嫁妆。而中国,可婚配阶层之中(贫困地区),是男多女少的,所以男人要比赛彩礼。
不过,我也要再重申。女人不是商品,高额的彩礼和嫁妆,都是性别歧视严重的地方的特产。
侯虹斌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误导性,印度国家男多女少,但并非所有女人都要通过贴补巨额嫁妆才能嫁出去。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这不可能,有资格挑三拣四的男人毕竟是少数,底层男人甚至通过霸王硬上弓的强奸才有机会娶到老婆。
做个比较就很明了。中国社会与印度相似,也是男多女少,婚育龄男人比女人多了至少3000万。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剩女”?还有那么多“小三”?
中国社会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剩女”?什么样的女性会成为“剩女”?
一般来说,大都市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性最容易成为“剩女”。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两性择偶的选择策略不同,不同经济阶层以及社会地位的男女,男人择偶可以往下,女人择偶则往往要高攀。这就造成都市“三高”女人难以从同阶层找到适宜的结婚对象;而她们同阶层的男人更愿意找低阶层的年轻漂亮女人。
注意,这是跨文化,以及跨历史的具有普适性的现象,即社会阶层和地位较高的女人婚嫁就越麻烦。欧洲历史上,贵族阶层的女儿也比平民阶层愁嫁。
所以,印度社会也不例外,家境较好,社会阶层较高的女人婚嫁相对更麻烦。不是说找不到男人嫁,而是找适宜的男人嫁更困难。
好了,再加两个印度社会特异性的因素。一是印度一直以来都是种姓制,高种姓女人不能嫁低种姓男人;但高种姓男人可以娶低种姓女人。这是比通常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阶层分化更刻板的文化分层,普通男女更难逾越。
第二个印度社会的特异性因素是,女性地位相当低。从现代社会的伦理标准来衡量,这是很不寻常的。而且长期以来印度社会文化就形成了女人出嫁贴补嫁妆得传统。
既此,基本就解释了为何印度国家男多女少,到印度女人还需要补贴巨额嫁妆才能出嫁。印度男人再多,适宜家境较好,社会阶层较好,并且较高种姓的家庭女儿结婚的男人却是稀缺品,为了在婚配竞争中取胜,贴补巨额嫁妆也就不奇怪了。
别说印度,即便是中国一些地方,体面人家为女儿出嫁则会贴补大量嫁妆,像福建泉州。
同时,就像中国社会媒体报道和舆论关注都集中在“剩女”,而几乎没有媒体和任何主流舆论关注和在意剩男。中国人所能了解到的也只是印度社会可能被媒体或电影表现的少数家境较好,社会阶层较高家庭的女儿婚配。
要知道,在中国那些贫困山区,只要是个女人,哪怕是精神病患者,哪怕是先天愚缺陷,提亲的都会踏破门。同样道理,印度大量底层男人想要娶老婆,他们有什么资格要嫁妆?
甚至,在中国中部省份的一些地方,一些家庭为了给死去的儿子配阴婚,不惜耗费家财出数十万来求得别人家死去女儿的骨骸合葬。
与此同时,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精英白领阶层的那些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人依然愁嫁。
以上。
唐映红
题主的问题角度很有意思。问题就在于,婚嫁虽然是个市场没错,但其自古以来就不是单纯以男性和女性的供求关系来衡量的,在印度,婚嫁问题还涉及诸多宗教、社会地位、社会观念等一系列问题。
印度女性结婚要自己出婚礼费用,还要补贴男方嫁妆,过分一点的新郎会直接给老丈人家开个嫁妆单子,列上现金、珠宝、电器、汽车等物品,只有新娘家备齐单子上的东西才能娶,这种习俗放眼全球也是少见。原因有多方面的:
根本还是经济原因,印度女性就业率非常之低,很多女性是不工作的,一生就是由自己家换到夫家,照顾一家老小,没有经济收入。在这种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夫家有很多理由来嫌弃甚至抛弃女性,甚至自己家也可能认为女儿是“赔钱货”。这时候,巨额的嫁妆实际相当于女方提前支付给男方的“生活费,表明从今以后女儿的生活来源就与父亲没有关系了,由夫家全权承担了。所以即便是女少男多,但由于社会地位差异很大,男性一样在婚姻中具有统治权,一样可以轻视女性,向女方家“狮子大张口”。
有的也与印度社会传统有关。在过去的印度社会中,女性是没有继承权的,无法继承父母的财产,很多家庭为了女儿生活得好一点,就以嫁妆的形式提前补贴女儿,在其结婚时一次性地给些财产。
总而言之,印度的嫁妆制度流传多年,即便是印度政府早在1961年就出台法令废止了“嫁妆制度”,但是社会传统和周边人的眼光仍然具有很强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尽管都进入了21世纪,印度仍然会出现因为夫家嫌弃女方嫁妆少,而对女方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残酷迫害,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比哈尔邦这些穷苦地区,新娘家因为出不起嫁妆,只能上街绑架新郎来结婚,婚嫁由此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形式。
(早前一名印度男子在社交网络上称遭绑架,被迫与一名陌生女孩儿结婚,印度比哈尔邦此风气尤盛,曾出现一天之内发生9起“新郎绑架案”的奇观)
北海图
印度高额嫁妆之风越刮越盛,经常需要父母提供大量彩礼才能将女儿嫁出去。如果之前比较富裕的人家拿出200万卢比的嫁妆,就算是给足了面子的话,那么,如今要给足这个面子至少要花500万至1000万卢比,而且随着印度经济发展,这个数字变得越来越高。
印度嫁妆制度由来已久,自古姑娘出嫁时必须陪送大量财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嫁妆的价码越来越高,婚姻变成一桩买卖。很多印度人都认为这种嫁妆制度可悲可恨,是国家的耻辱。印度政府早在1961年就颁布了《禁止嫁妆法》,民间反嫁妆的呼声也从未间断过。但是,高额嫁妆之风却越刮越盛,新郎的身价不断突破着“纪录”。
导致嫁妆价码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奢侈消费盛行。因为满足这种消费需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索取嫁妆。
嫁妆问题成为顽症的另一个原因是,印度绝大多数邦的法律都规定,男子享有家庭一切不动产的继承权,比如企业、土地、房屋等,女子则可以得到一切作为动产的消费品。如此一来,女孩甚至主动帮丈夫获得嫁妆,以增加自己从父母继承的财产。
不少女孩子的父亲为了找个政治后台或经济枝柱,也不惜血本地在婚姻市场“投标”。印度媒体将之称作是“两个男人——新娘的父亲和新郎之间的交易”。还有些女孩子的父母认为,嫁妆是地位的象征,给的越多,女儿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因此,不等男方家开口,他们就会主动将高额嫁妆奉上。
印度的有识之士已开始探寻嫁妆制屡禁不止的深层社会根源。他们认为,顽症之所以久治不愈,是由于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印度教的文化传统把结婚视为妇女获得宗教拯救的唯一手段,而嫁女正是一次机会,必须尽可能多地陪送嫁妆。社会舆论也指出,只要女子在继承权方面无法与男子平等,她们的社会地位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派拉特之书
我去年和老公一起到印度旅行,在那里看到听到感受到很多印度文化。说实话印度确实像电影中演的那样是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国家,这个和印度发展历史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和男女比例关系不大。
从历史角度来说,和我国曾经重男轻女的原因一样,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能够干重体力活,女性由于性别固有的差异形成的力量悬殊、工作灵活性等都不如男性。尤其是在印度的贫民区,我们看到了很多居住在这里的印度人,家里的男人去工厂上班做一些重体力劳动,女性只能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一些简单的布料挑拣分装的手工活。由于印度人口过剩,大量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对这个贫困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
在宗教方面,印度几乎是个全民信教的国家,60%的人信奉印度教、17%左右的人信奉佛教、剩下的一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印度的大街上能看到的女性很多都捂的很严实,只露个眼睛,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是不允许暴露给丈夫以外的人看到,否则可能会遭受宗教的惩罚或者丈夫的毒打。
而且男女学生上学都是需要分开的,他们不能和异性有太多的交集。当然,能够上学的女孩子还是幸福的,很多在出生之后就被父母抛弃或者失踪死亡。
我们在印度一日游的导游小姐姐告诉我们,印度自古以来的婚嫁风俗就是女人的娘家负担一切婚礼费用并需要在女儿出生时就给她攒嫁妆,如果攒不够嫁妆的女人可能一辈子都嫁不出去。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越来越重男轻女的原因,男人不仅是家里的劳动力能够为家里挣钱,印度女人结婚后因为宗教所以很多都不被允许外出工作,她们只能依附丈夫生活,丈夫就是家里的天,任何的辱骂毒打都可以。只有能够出的起高额嫁妆的姑娘才能找到好丈夫,否则要么在家里受家人的歧视或者嫁给穷鬼过苦日子。
很多阿米尔汗的印度电影都有涉及印度重男轻女的传统,我觉得他也在用电影向世界和印度传达这种传统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历史和宗教不是一日就能改变的,印度国家也不可能突然废除这些规定,所以印度改变之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