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河曲王红梅散文:端午情思

河曲王红梅散文:端午情思

河曲视窗网特稿:(记者 王红梅)包过粽子后我才知道,中华民族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她传递美好情感与能量的神奇功效,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就像美,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枣树花不张扬,悠悠开放在五月的热情中,也许它细碎零星而本色的开放不会吸引你的眼球,但是,你一定能感觉得到,每年吃粽子的时候就是枣花开得最盛亦落得最盛的时候,在微风的纵容下,枣花防不胜防,落入了盆中的浆米里,这也许是弥留之际最后的精彩,在盆里它和那些在今日“贵气”的米粒一起畅饮浆水、一起跳跃舞蹈,幸运的话,被女人白皙的手掌舀起却不会从指缝间流失,而从容步入三张苇叶搭建的宫殿中,煮透的苇叶软韧无比、香浓无比,令它陶醉,更幸运的,它会意外得碰撞到红枣——它辛勤开放然后默默落幕后酝酿的果实,花儿从来不会撞到自己的果实,只有此时此刻,生命瞬间血脉贯通,穿越时空,让他们相亲相融,相伴着实现生命的价值。尽管粽子是如此的讲究,尽管小而精致的宫中容不得半点异类,但我还是视而不见,迅速抚滑抚平表层的米粒,覆好苇叶,包扎好,放进滚沸的锅里,就让它们一起享受一生一世最高级别的尊荣与待遇吧,一种奇特的想法涌上心头,万物自有它的一番清贵,枣树花为什么偏偏年年五月初几落得最盛呢,难道不就是追寻这样一种际遇、一种极限吗?

一如粽子,她的清贵,不单在于她隶属于这个节日,不单在于她为这个节日挑起隆重气氛的主流,而更在于她的制作,那样的讲究和辛劳,米要泡到汤白米滑,枣要饱满浓蜜,苇叶要黑绿鲜亮,煮到折而不断,滴米不得外露,扎好的粽子要棱角分明,外观精干结实,久煮不烂,具备了这些,才是上好上乘的粽子,可以作为礼品拿得出手。包一个粽子不难,但要包好,需要的可不仅是耐心和辛劳,还得有技巧,米放少了,外形不会饱满,米舀多了,米粒外露不说,棱角模糊就没有形象了,而且煮的过程也有讲究,要控制火力,慢火炖,一锅粽子要煮到长达3个小时,你说说,它的清凉适口中掺杂了制作者多少的辛苦与智慧!不亲手做,你哪知道妈妈们的爱有多深远,当你轻松地从妈妈那里、从婆婆那里提上一袋粽子,回去在锅里热热就享有节日的幸福与满足感时,可曾记得起你的母亲,此时她们也许因坐在那里包了一天的粽子而腰酸腿痛,因认真的包完美一个粽子而颈椎病又犯,躺在床上虽然难受心里却在笑,她们能吃了几个粽子啊,还不是为了你和你的孩子们能一饱口福,不去爱别人家的粽子,这是爱的粽子,之所以那样的纯粹香甜,是因为有妈妈的爱浸润在里面,此刻,那些吃着城市商业粽子的游子们,不知心里能不能感觉到妈妈的念叨,你不知道吧,她一边包粽子,一边在自言自语,“那灰小子,可爱吃这个哩,今年也许吃不上了……”。

枣花依旧无声的落,幻想着去追逐属于红枣的境界,妈妈们还在埋头默默包粽子,欲把亲情寄托发挥到淋漓极致,此时的无声敲击无声,交织成一首优美感人的乐曲,看着自己泡得发白的手突然感觉她好美,劳动创造美丽与神话,只有双手才能造就经久不衰的奇迹,生活在科技年代的我们,自动化成了这个时代生产生活的代名词,但是,我们还是不要让自己的双手闲下来,所谓用进废退,多动动手,多动动脑,多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生活将更精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享受并开始传递着传承着人间的大爱与美好!

河曲王红梅散文:端午情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