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常言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世界上的某些熱點地區,偶然發生一起突發事件,就可能引發戰爭,繼而殃及眾多無辜百姓。巴爾幹半島上的波黑地區,就屬於這樣一種的熱點地區。近代以來,波黑地區就因為戰亂不斷,而被外界稱為“火藥桶”。進入20世紀後,波黑地區的局勢也並未得到改觀:1914年,波黑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直接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92年,波黑的又一聲槍響,則又成為另一場戰爭的導火索,這場戰爭就是波黑戰爭。而要進一步論述此事,就要從波黑的歷史說起了。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波黑地區,全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裡位於巴爾幹交通要道之上,所以歷史上曾先後被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等強權佔領。1918年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波黑地區又被分給了新生的南斯拉夫國家(當時名稱為塞-克-斯王國)。由於上述歷史原因的影響,波黑地區的社會情況相對複雜。同時,波黑各方之間的矛盾和齟齬也明顯較多,這就為戰爭埋下了隱患。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外部強權的干涉,又進一步給波黑地區帶來了不穩定因素。1941年4月,希特勒德國入侵南斯拉夫,並佔領了波黑地區。德國當局在控制波黑時期,採用了“當地人打當地人”的措施,挑唆南斯拉夫各族相互混戰。彼時,德國扶植一部分克族人,建立烏斯塔沙政權,鼓動他們去打塞族人;另一方面,德國又暗中幫助塞族武裝切特尼克,慫恿他們去打克族人。在德國的分化、瓦解政策下,本就矛盾叢生的波黑地區,變得更加混亂而危險。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德軍中的波黑士兵

1945年二戰結束後,南斯拉夫在鐵托的帶領下實現了國家重建。鐵托打壓了以往“大塞族主義”、“大克族主義”等狹隘思想,在波黑地區採取了眾多安撫民心的措施,稍微緩和了形勢。同時,南斯拉夫在60~70年代實現了經濟騰飛,波黑地區也取得了飛速發展,居住在波黑的各族居民都嚐到了甜頭。所以在這一時期,波黑地區的形勢還算比較良好。但是,此時波黑地區也只是保持了暫時的局勢緩和,並未從根本上消除各方之間的齟齬。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南斯拉夫人民軍

1991年,南斯拉夫因受東歐劇變的影響,加之自身內部局勢持續惡化,而大有了解體的趨勢。此時,波黑地區也試圖獨立,但是,波黑居民主要為穆族、塞族、克族三大族,三方之間因新仇舊怨而分歧巨大。1991年10年,穆族人和克族人在塞族人堅決反對的情況下,堅持要從脫離南斯拉夫,從而引發了塞族人的極大不滿。此後,三方之間爭執不斷,波黑地區的局勢也日益緊張了起來,戰爭的陰雲悄然靠近了。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1992年3月1日,在波黑薩拉熱窩的巴什查爾希亞教堂裡,一對塞族新人正在舉行婚禮。結婚典禮,本是一件喜事。然而就在婚禮進行時,現場突然傳來了一聲槍響。緊接著,又是一陣密密麻麻的槍聲。參加婚禮的人還未醒悟過來,就已經有不少人倒在了血泊之中。這次婚禮上的槍聲,最終成為了波黑戰爭的導火索。

3月1日的慘案發生後,波黑的塞族人群情激奮,認為這是克族人和穆族人蓄意製造的。當天晚上,波黑塞族人便成立了自己的權力機關,隨後,波黑塞族人又建立了“白鷹部隊”、“毒蠍部隊”等準軍事部隊。另一方面,克族人也建立了“克羅地亞國民衛隊”等武裝,而穆族人也建立了“綠色貝雷帽”等民兵組織。各支武裝出現之後,波黑戰爭就此爆發,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升級。到1993年6月時,參戰的總兵力已經達到25萬。

婚禮上的一聲槍響,引發了歷時3年的慘烈戰爭,300萬百姓遭殃

直到1995年,波黑各派才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實現了停戰。戰爭的代價是巨大的,據資料統計,波黑戰爭歷時3年多(大約43個月),戰爭中有30萬人罹難,270多萬人淪為難民,總共有300多萬人被戰火殃及。同時,戰爭使得波黑各方之間形成了難以彌補的裂痕:戰爭結束後,波黑參戰三方隔閡極大,著實無法在一個國家內共處,只得分別建立穆克聯邦、塞族共和國這兩個“國中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