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人說上海誕生不了BAT、華為,格力和海爾這樣的獨角獸企業?

gb上帝是個女孩


我在上海互聯網企業呆了五年多了,雖不才,也來討論下大魔都為什麼沒有超級互聯網企業??

1,天時:早在十九世紀,上海就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各國租界,政府代理機構,都在這十里洋房打下基礎!作為一個有著優良傳統文化的地方,接受互聯網轉變的趨勢就遲鈍了!


2,地利:上海因為地處長江下游,靠近海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國內最為富庶忙碌的通商口岸,可以說上海的造船業,銀行,證券,建築,保險這些傳統行業蓬勃發展!這些行業的欣欣向榮也是壓制互聯網發展的原因!

3,人和:上海人喜歡投資,尤其是伴隨著房價一波又一波的上漲,前幾年很多都是先買一套房,然後漲了以後賣掉買兩套!還有股市,每天早上證券公司門口站著一大批大爺大媽都是等著開盤,黃金自不必說,前些年華爾街套牢上海大媽的新聞一點不新鮮!而且就我長期接觸上海人來看,上海寧比較喜歡小資生活,新天地,老西門這些地方整個咖啡喝喝,聊聊天是他們喜歡的生活方式!


4,教育環境:上海比較牛的學校復旦,上海交大,上海財經,外國語大學都是比較偏向於文科,這些學校的醫藥,金融,管理這些行業在國內首屈一指,基本上上海的大型醫院瑞金,六醫,十醫這些都是學校附屬醫院!而北京有清華,北大,北郵,北理工這些理科見長的學校,為互聯網創業打下環境基礎!

5,創業環境:上海比較喜歡500強,銀行,證券這樣的公司入駐,而創業型小公司一般得不到政策扶持的話,基本做不下來!在上海創業成本遠高於其他城市!


我是做互聯網的,當時一門心思想要進大公司,結果網上一看就傻眼了,上海的大型互聯網就是平安,恆大下面設立的部門而已,也在創業公司呆過,很難做下去!總部就在上海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就是xiecheng,shengda這些公司了,所以想要去大公司還是要去深圳,杭州,北京這些地方!

總的來說還是因為超前的傳統行業發展,和本地人不喜創業,不冒風險這些本質原因壓制了上海互聯網發展,但是隨著政府的政策扶持逐漸到位,上海的互聯網肯定會如同雨後春筍般的誕生的!

我是謝逅,我工作在上海互聯網,你呢?


此生唯一


這個問題不少人探討過。如果仔細觀察,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產業先發劣勢。上海曾長期是中國經濟龍頭老大,工業發達,國有經濟佔統治地位,央企林立。特別是從輕紡食品到鋼鐵造船,門類齊全,大家對吃的大白兔奶糖、穿的的確良、坐的上海小轎車、抽的中華煙等都留下深刻印象。上海寶鋼、江南造船廠全國聞名,上海金融、商貿、港口運輸、鋼鐵等產業發達,GDP比重高。所以新的產業出現了,要培育,嫌麻煩,還不是傳統產業搞搞好,全國領先不愁不急,結果優勢產業守成,反而成了負擔,不關注新產業了,優勢變劣勢了。



二、創新重視不夠。互聯網業興起,新的產業、行業方向不明,創新風險大,投入失敗概率高,還不如傳統產業改造、新產品開發更有㡳氣和熟門熟路,看不準,不敢投,冒險精神缺乏,所以馬雲的阿里巴巴得不到支持,只好回杭州。所以沒有BaT生長的土壤。


三、民營經濟滯後。獨角獸一般是民營企業,上海國有經濟發展越好,越沒有民營企業的市場,民營越得不到支持。久而久之,民營企業獨角獸的苗子都跑到國有經濟比較弱的浙江、廣東去了。

奮起直追有戲。上海當局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對民營企業營造環境大有改善的情況下,依靠上海的科技優勢、教育優勢,正孕育一批新興產業獨角獸。如拼多多市值已經超過京東,儘管爭議不斷,但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車在特斯拉影響下可能產生獨角獸。相信今年開通科創板,上海獨角獸的春天來了,我們試目以待!


周思夢想


上海誕生不了BAT和華為這樣的獨角獸企業,與其城市風格和定位有關。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在1990年浦東大開發之後,製造業開始逐漸退出申城。

與深圳以及廣東相比,上海在吸取外資方面,主要傾向於歐美國家。在數量與等級上明顯高於港澳資金。上海外資企業的技術含量以及規模,都遠高於深圳、青島、杭州等地的中外企業。正因為上海引進的世界500強企業比比皆是,所以沒有民營企業開拓創新、做強做大的經營環境。

從蘇滬兩地的人文特徵來分析,江蘇和上海擅長於技術及管理,在創新、創業方面遜色於廣東和浙江。上海是最佳白領人才的聚集地,但不是創業型人才的天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創業型人才都奔廣東深圳闖蕩,而技術型人才則進軍上海。

浙江互聯網企業阿里從低端產品做起,對於精打細算,講究商品品質的上海人來說,沒有此類企業的生長空間。

由此可見,上海暫時沒有獨角獸公司,乃天時地人和所決定的。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順祝長假之後有一個好心情上班。


陸燕青


先分析一下上海的就業市場大環境,從1990年代開始,上海由於其高素質外語人才優勢、開放公平的環境、誠信契約精神、服務型政府,逐漸成為全國最多外企、世界五百強、外國公司地區總部的所在地。上海白領將進入外企工作作為首選,在現階段,一個工作不到10年的白領,在公司從事技術或基礎或中層管理崗位,年薪三、五十萬,已經是最低配置了。民營企業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更多已經具備非常大的規模,並且,已經認識到曾經的家族企業管理方式的落後,已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進入10年代,大量的民營企業從外企挖角,充實企業中高層,引入外企的先進管理機制。並且,為了吸引人才,工資待遇比外企還要略高一籌。因此,有能力的白領,在市場上會有很多高薪的機會。白領的工作雖然辛苦,壓力很大,但優在收入穩定。

而如果創業,有幾個大的問題:一,上海有全國最貴的人工成本、租金等辦公成本;二,自主創業除了工作本身的壓力之外,作為老闆,還要承擔資金、盈利、管理、溝通協調等等的壓力;三,很有可能面臨虧損、關門的風險。所以,一邊是高薪的穩定收入,一邊壓力山大、入不敷出的不確定的將來。所以,絕大部分的人都心甘情願的做一枚高級打工仔。


秋風催葉紅


不是每個城市都需要誕生所有類型的公司,這是不顯示的,上海的優勢在於金融,不是製造業也不是互聯網。

上海被稱為十里洋場,在很早就已經是通商口岸,發展非常迅速,也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上海的金融市場一直很發達,到現在也是這樣。你能看到很多的國際銀行,券商總部都在上海,這不前不久,特斯拉的研發中心也落戶在上海的臨港地區,如果投入使用,每年可以生產20萬輛車。


那為什麼上海沒有格力等等製造業呢?

1、製造業需要極為低廉的人力成本

製造業需要非常低廉的人力成本,這個人力成本是巨大的,需要數萬人一個工廠,但是上海的物價和房價註定製造業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2、製造業需要上下游產業鏈生態,上海沒有生態

製造業需要上下游產業鏈。原材料中心,研發中心,硬件中心,比如華為就誕生於深圳這個硬件中心,格力誕生於珠海,海爾誕生於青島。同樣誕生在深圳的有大疆,華強北等產業,珠海有魅族,老闆電器,青島還有海信,可以看到企業都是成批出現的。

而上海一直都缺少製造業上下游產業,現在也沒有,也不可能成長,這和互聯網為什麼不在上海誕生是一樣的,土壤不合適。


3、上海有什麼產業?

上海有時尚產業,幾乎所有的時尚公司,比如lvmh,比如Bvlgari ,比如nike,adidas ,比如prada都在上海,比如汽車公司,大眾,特斯拉都在上海,比如金融公司,幾乎所有國外銀行總部都在上海。

所以上海有自己的核心產業,上海就是上海。

你認為上海需要發展互聯網業務嗎?


毛琳Michael


是的,上海沒有BAT,沒有華為,沒有格力海爾,但上海有些其它地方沒有的企業。

比如上海電氣,是全國最大的兩家電氣企業之一,也是國內的主要核電設備生產商之一。比如上汽,是全國三大車企之一。比如華誼集團,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幾家化工企業之一。比如上海百聯,是全國最大的商業企業之一。比如光明食品集團,是全國三大牛奶企業之一,下屬的上海糖酒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製糖企業,還有益民食品廠,你懂的。上港是全國最大的港口運營企業。上海機場集團下屬的浦東和虹橋兩個機場,是全國管理最好的機場。還有已經改制了的上海家化,原本也是國企,這是國內碩果僅存的日化企業。上海大眾出租車是全國運營最規範的出租車企業。

所以,上海沒有BAT,沒有華為,沒有格力海爾這樣的知名私企,但和北京、廣州、深圳以及其它城市相比,上海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靠譜,做事比較規範。比如最近幾年說得比較多的,從上海的機場出來,排隊打車是比較快的,等的時間不算太長。出租車也比較規範,至少在網約車出現之前,除了早晚高峰期,其它時間段基本上不太會出現太多的拒載的情況。

整體而言,就城市運營和管理來說,說上海是全國做得最好的,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反對。最起碼的,剛到上海的人即便是第一次來,在火車站前廣場上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也不會有太強的恐慌感,不會覺得很不安全,不覺得特別亂。而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的老火車站,只有為高鐵建的新車站才不太會有比較強烈的感覺。而上海的城市管理,就是建立在如此眾多的大型國企的基礎上的。因為,上海的國企除了這種製造業企業,還有大量企業是服務於城市管理和運營的,比如上海城投。

上海國資系統還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馬雲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曾經找過上海的一個科技投資企業融資,但被拒絕,理由是他們在當時認為,馬雲在說的事情很不靠譜,他們搞不懂,他們搞不懂的事就不去做。做事必須謀定而後動,這是上海國企領導人的普遍心態,寧可保守一些,也不願意冒太大的風險。因為,一旦失敗,損失的不只是國有資產,還有領導的前途——他們本身就是市管幹部,要和黨政幹部經常性交流。也因此,上海的幹部大多數有在國企工作過的經歷。

國企在上海經濟中至今仍然佔據半壁江山,其中在上海的央企如寶鋼等貢獻一半,上海本地國企貢獻一半,外資和私企佔據剩下的一半。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要知道,國企經過多輪改革之後,留下的已經不多了,就全國來看,國企佔比最低的時候只有20%,目前全國平均也只能佔到25%上下,而上海的國企卻仍然頑強的佔據上海經濟的半壁江山。也因此,在一些極端市場派人士眼裡,上海現在是全國碩果僅存的計劃經濟堡壘,必欲除之而後快。但這些年來,除了上海家化已經完成了改制之外,其它國企不但沒有被私有化,反而在日益做大做強。

按照一般的經濟學家的觀點,私企是市場活力的源泉,私企太少,經濟就會缺少活力。但上海提供了一個反例。上海雖然沒有太多的知名度比較高的私企,但上海經濟並不缺少活力,至少表現並不僵化,反而一直表現比較平穩,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那段時間之外,其它時間的經濟增長一直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上海經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相對而言,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周邊的江浙地區私企發達,所以形成了比較好的產業帶,比較適合高技術行業企業。尤其是張江高科,更是技術密集型企業的聚集地,包括華為也有規模比較大的研發基地在這裡。所以,雖然目前上海沒有華為、沒有BAT,但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逐步推進,先進製造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會越來越多,未來也許會出現一大批高技術企業。

所以,在提出上海為什麼沒有華為沒有任正非,沒有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的同時,要先想一想,上海目前的經濟體系中是否需要這樣的企業和這樣的人,如果沒有,是不是對上海經濟會有特別重大的影響。如果沒有這些企業,沒有這些人,上海經濟也一樣可以發展得很好,為什麼非要讓上海有這樣的企業和這樣的人呢?


蕭武


上海雖然沒有誕生像華為、格力、海爾、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但是經濟地位在我國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一線城市。上市公司數量更是高達283家,擁有高新企業、創投企業甚多。並且所言的“獨角獸”企業也並非華為、格力、海爾等製造企業,而是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這般新興巨頭企業。

要說沒有誕生什麼“獨角獸”企業,這與上海城市的歷史以及定為有著極大的關係:

一、外貿、金融時代的上海。每個重要的城市所針對的經濟佈局是存在不同的,而對於傷害來說所針對的經濟呈現是什麼?就是“對外窗口”“金融中心”“港口”“外貿”。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與製造業有著相背的條件。重要的發展目標與製造業有著較大的出入。

要說“獨角獸”企業,據2017年數據顯示,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了7642家,未來像“獨角獸”企業也會相繼在上海這座城市出現。

二、製造業在上海“製造”不起。製造業對應的有基材成本,還有人工、居住、土地等成本。而上海被稱之為什麼?魔都。一平米居住房產的價格就是幾萬、十幾萬,對於龐大的工廠來說,成本太高。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大型製造業也只能是退居二三線城市。

三、城市面積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2418.33萬人,城市群體已經十分擁擠,勢必發展的目標未來逐漸會向著高新所技術所出發,而對於製造、加工業,可能會處於上海周邊,形成一條河裡的產業鏈條。


厚金說


  • 為什麼上海誕生不了BAT和華為、格力、海爾這樣的獨角獸企業?其實阿里巴巴之前就想要在上海創業,但是,上海各方面的創業成本太高了。可以說上海是白領、金領的天堂,但不是創業者的天堂。


  • 初創企業想要成為獨角獸,在前期是很困難的。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想要生存下來,其成本就不能太高。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無論以前還是現在,給人的感覺一直是高大尚。人力資源的成本非常高。沒有一定的年薪在上漲是混不下去的。而初創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其人力資源的成本在剛開始都不會太高。騰訊有幾次想要變賣了。華為也遇到多次的困難。因此,這方面上海沒有多少優勢。
  • 至於象格力和海爾這樣的製造業企業,更加不適合上海。上海的定位是金融中心,不是製造業中心。也不必糾結這個問題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北上廣不就是這樣一直叫嗎?沒有獨角獸,上海也一樣風光無限啊。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產業結構不同,自身發展地位不同。上海沒有BAT、華為、格力、海爾,但上海有上汽集團、寶武鋼鐵、江南造船廠、中國商飛、交通銀行、太平洋保險、浦發行等巨型企業。

(C919大型客機——上海製造新名片)

每個城市的資源稟賦不同,相對優勢各異,因此產業發展也就大不相同了。就拿上海和深圳來說,金融發展是兩座城市的共同點,但各自優勢產業就有很大不同了。上海發展金融+航運+貿易+時尚+現代製造,深圳發展金融+互聯網+電子,路子很不一樣。(上海洋山港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很多人以為上海已經沒有了製造業,大錯特錯。上海只是把附加值低的產業遷出去了,留下了高端製造業和附加值高的產業。現在上海的製造業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上海電氣、振華重工)、汽車製造(上汽集團)、鋼鐵(寶鋼)、飛機、造船等行業。2017年上海工業增加值依舊高達8300億元,而作為製造業重鎮的深圳和廣州工業增加值分別是8087億元和5459億元,均低於上海。

(上海2017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標杆特斯拉與上海簽訂合同,準備在上海臨港地塊建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這將成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家生產工廠。

雖然現在上海已經在往航運、金融、貿易等服務業轉型,但它並沒有放棄製造業。按照上海的說法,它不但不會放棄製造業,還要打響“上海製造”品牌,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努力發展高端製造,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推動“上海製造”不斷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建設全球卓越製造基地。


財經知識局


獨角獸企業很多,誕生獨角獸企業的地方可是不多的,一個企業可以成長微獨角獸企業,是和很多方面逗分不開的,比如政策,成本,人才等,這些都是間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的。

上海是金融中心,成本高

上海是國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一直是貼在上海上面的標籤,金融發達就意味著主要以服務產業為主,製造產業也有,但是相對來說,佔比少,以金融為主的城市當然互聯網公司和製造企業少啊,百度騰訊阿里的都會互聯網公司,格力海爾是製造企業,都會不適合在上海的。



另外,上海的成本也是巨高的,製造企業一定會綜合考慮各種各樣的成本來選擇合適的地址,上海人多低少,各方面的支出都大,不適合格力和海爾這樣的製造企業落地發展。


每個城市都有適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方式,有的偏向金融行業,有的偏向實體制造行業,有的偏向旅遊行業,上海就是屬於偏向金融行業的城市,更加適合金融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