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进击网络,别拽我

进击网络,别拽我

1

他,是一名“00后”。

“98K电眼,了解一下!”周六下午他请领来手机,打开某款微视频app,很快就刷到了爆款创意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他兴奋地拍腿说:“点赞都673万,分享超过18万次。”

听他这么一说,我打开手机搜索到相关内容,“此微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1.18亿,相当于大英博物馆2016年全年参观总人次的184倍,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我一边惊叹着这个现象级的传播数据,一边注意到我身边这名战士的“两幅面孔”。

训练时生龙活虎,一身泥水一身汗,活脱一个拼命三郎;业余时间,刷微博微信、刷知乎、刷抖音,网上冲浪不亦乐乎,很潮很前卫。他出生于2000年,是我所在连队的列兵。

训练场上,我问了他一个军事专业问题,他对答如流;休息时间,他问我一连串网络问题,“拍灰舞会跳么?‘嘟啦’知道是啥不?”我的回答都是摇头。

一问一答间,我猛然发现,这种看似不经意、不起眼的问答差距、沟通困难,实际是很多干部与“90后”“00后”战士之间的“代差”。

这种“代差”的发生也很简单,“90后”“00后”在地方上触网时,军队的互联网思维理念正逐渐转型;“90后”“00后”开始在网络上奔跑,在各种前沿“暴走”时,有的军人还只是停留在触网的初级层面。这种网络“身位”的差异,造成网络“段位”的差异。

2

他,也是一名“00后”。

当年,为了号召更多人参军入伍,他和他的战友们想尽了办法。“实在管用,穷苦人的心在哪里、在想什么,我们就要写什么内容。”这成了他和他战友们刷写标语的共识。

饥荒来临,动荡不安,他和战友们在墙上写下一条标语:“没饭吃的穷人快来赶上红军”;工农子弟参军拥军热情高涨,他们在墙上写下了一条标语:“革命者来!”寥寥数语,却像一面旗帜向大众发出高声呼唤。如果那个时代有网络,这些标语何尝不是微言大义的微博微信呢?!

这位“00后”正是陈毅元帅,出生于1901年。他辗转带领过多支革命队伍南征北战。几经沿革,有一支队伍去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一线。

面对条件严寒艰苦、运动战、夜战等等新情况,有一位连队指导员发现再依靠打标语鼓舞士气,已经难以适应新情况了。用现在的话说,“标语”已经OUT了。他反复考查酝酿,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奋笔疾书,连夜完成了这条后来被全中国“转发”的战斗歌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名指导员叫麻扶摇,他发布的这部战斗歌曲有着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这部只有1分多钟的歌曲,像极了如今走红网络的“微视频”,点燃了志愿军将士的高昂士气。他们在那个最寒冷的冬天冲锋陷阵,很多人身体冻僵了,内心的热血却奔涌着!

我们完全可以脑洞大开:从标语这种“微博”形式,到战斗歌曲这种“微视频”形式,人民军队紧贴时代、紧贴官兵、紧贴实际,一直在进击,在奔跑!

3

2015年12月25日,在解放军报微博微信发布平台,习主席敲击键盘,发出了一条微博向全军官兵祝贺新年。这条微博,阅读量很快超过了1亿,众多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争相转发,无数网友热议点赞。

这更像是一个时代鼓点,开启了军队拥抱互联网的新征程。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习主席的话,犹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网络行军,创新、追赶、不断进取则能致远,守拙、徘徊、甚至后拉则容易翻溺。今年5月颁布实施的新《内务条令》,对智能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使用,作出一系列更加开放、更加理性的规定。这其中,就在传递着我们这支军队追赶和拼搏互联网浪潮的勇气和毅力。

大势所趋,浩浩荡荡,这股“网络进击”的潮流,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所以,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个别单位制定“土方法”“土政策”,各种限制官兵合理使用网络、参与新媒体互动,有的甚至不让关注、转发涉军新媒体文章。

这,好比一股后拉力,很多人在拼命向前冲,少部分人却充当“从后面拽一把”的角色。可谓,不合时宜、不合潮流、大煞风景。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网络进击,向深层次进军,抢占年轻人所在的阵地,也是一场“人心争夺战”。君不知,两年前,某西方大国的外交官们竟然开始成群结队地开起了知乎账号,他们的目的不必多言,其中有一条肯定是为了夺取我们的年轻人。

因此,当年轻官兵网络进击,向前冲的时候,请别拽他们!可以提醒他们依规使用,别误入危险区;更多时候,请试着和他们一起奔跑吧!只有这样,大家的“段位”才会一起共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