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之后买房合适吗?

经开区张学友


虽然这些年房子是个热话题,因为自己没有迫切的买房需求,所以也真没用心关注。

所以,对我来说,觉得买房的关键是需求是否迫切,有无解决办法,而非价格与环境。

当然,当买进入计划,价格就是关键了。

比如说,今年是否有什么事迫切着,比如说结婚或孩子上学等,解决的最好方案又是什么,如果有,就得排入买房计划了 。

如果没有,还要看看当地的条件吧,很多大城市房子很贵,就我们这里来说,还可以接受,也没有再上涨的空间了,所以等等也可以,还是看当地大环境条件吧。


哑然教练


央行宣布降息!2月20日,央行公布新一轮LPR报价。其中1年期市场报价利率为4.05%,此前为4.15%,下调10个基点;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4.75%,此前为4.80%,下调5个基点。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无法按时开工,还出现不少公司倒闭和裁员的现象,部分人也因此受波及,待业在家,无收入来源,陷入了一边是疫情无法复工,一边是生活养家的两难境地。这对于刚购房还要还房贷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而此次央行降息10个基点,专家表示还透漏着四大信号:

第一,降息是实体经济、股市、楼市的利好,它在意料之中。

第二,央行从2月3日就传递了降息的信号,所以降息基本上是“明牌”,显示中国央行透明度在增加。

第三,降息幅度不算大,只有10个基点,显示管理层不愿意过分刺激资产价格。

第四,这一轮降息之后,2020年还会有降息,至少还有15个基点,甚至更大空间。

降息,对于贷款购房者来说,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购房成本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按照基准计算,5年期LPR降低5个基点后,以30年期100万的房贷来说,每月房贷将减少约30元左右,一年就是约360元,整体算下来可以省不少钱。

有自己的房子有多重要?在这次疫情下的租房族群体缩影,给出了最现实的答案。

随着复工潮的到来,不少人都陆续启程返回工作地。原想着一路奔波,回到住处以后可以好好休息,没想到却遇到尴尬事:租户不给进小区,不管黑夜白天,一律劝返。

有家不能回,只能拿着行李到处找酒店,然而这也少不了碰壁,酒店不开门,跑了好几家,入住又要走一系列程序,这种遭遇令不少返工的租户感到寒心与无奈。同时,也更坚定了很多人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决心。

那么,疫情之后,买房应该怎么选呢?

01

地段

不管是疫情发生前,还是以后,地段始终是买房的首要考量因素。

还记得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吗?

武汉封城后,由于公共交通管制,私家车限行,在还没有发动志愿者接送的条件下,一位医务工作者要每天步行3个多小时上下班,很让人心疼;

期间还有很多患者/疑似患者需要步行到医院就诊,即使现在有公共交通/志愿者接送,路远、病重的患者经得起着来回的颠簸吗?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尽可能减少在路上的时间都显得十分的重要!

如今,湖北以外的省份已有部分企业复工,但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公共交通工具停运,若住在郊区,日常外出买菜都成问题,上班就更不用想了。

比如在佛山,2月初以来,南海城巴、客运站等暂停运营,给必须出行的居民带来不便。如果能在当初买房的时候综合进行考究,也许就不会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此难为情了!

不得不说,买房时,地段选对了,能为未来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所以,买房时,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最好的地段是第一要素!

02

配 套

地段好,不仅表现在交通出行的优势,更表现在周边的配套完善,满足市民生活的衣食住行需求。

配套,是选房时该看的第二个要素!

一个区域可具备的配套有:教育配套、环境配套、医疗配套、商业配套等。

商业配套在本次疫情时期显得尤其重要。

各省各地陆续出台规定:所有小区均实行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一律禁止入内,且每2天仅可安排一人外出采购菜品等生活必需品。

若住在商业配套齐全区域,采购便利,减少长时间外出的危险系数;

而所居住的区域距离超市太远,外出危险系数增大,无法自驾情况下购买的菜量亦十分有限。

由此可见,超市等商业配套齐全的小区,关键时刻能及时解决温饱问题;平时能获得更多生活上的消遣娱乐的方式!

03

小 区

过去,人们买房主要看的是小区规模、内部的园林环境等;

那疫情后,不仅是上述要点,对以下要点亦更为看重:

下水道系统是否过关

曾经不起眼的“下水道系统”,在这个非常时刻亦是一个重要的“防疫系统”。

何出此言?

2003年,非典在香港爆发,淘大花园先后321名居民确诊感染非典,经调查,竟是因为淘大花园的污水管设计不合理,楼宇之间紧密不通风,先后通过污水管、天井、窗户等渠道为病毒制造了传播途径!

是否有足够宽的楼间距

足够宽的楼间距不仅能使小区通风采光好,还能保证住户的私密性,像这种一家老小都要长时间“宅”在家里的时候也不担心与邻居相隔太近!

电梯间内外的设计迭代更新

要买房,就选电梯可直达车库的小区,在这种关键时刻可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接触;

此外,预计,后期的小区设计会有以下改变:

电梯间内增加一次性用品,比如纸巾,免洗消毒液等;电梯间外除了垃圾桶,可增加放置更换鞋柜,更大程度保证居民的卫生系数。

小区的智能化迭代更新

近年,小区智能化一直在推进,疫情之后,相信小区内的智能化也会迭代,从小区门口到家无接触抵达将成趋势。

04

户 型

过去,房子的面积大小都是看购房者经济能力量力而行,可现在看来,如果可以

如果有能力,至少要有2套以上的房子,自我隔离的时候才能支配的过来;

没有能力购买2套以上的,至少保证有2个独立卫生间,这是居家隔离的基本需求;

户型面积至少100平米以上,不然,难以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最好是 ,可以分层隔离,安全系数更高;当然,有能力的买别墅更好了;

层高至少3米,不然,有小孩子的家庭,陪孩子室内打个羽毛钱都无法满足;

南北通风、不遮挡真的很重要。道理十分简单,建筑朝向决定光线进入,阳光可以灭菌;而通风,则能保证屋内、屋外空气的有效流通。

05

物业服务

疫情以来,小区封闭管理,物业差别立竿见影。

有的小区物业“戒备森严”、严查进出人员、公共区域高频消毒、贴心为业主购买菜品等,为防疫做最大的贡献,给业主满满的安全感。

比如中海、碧桂园、万科、龙湖等房企的物业服务就十分到位。

而有的小区物管不严,人车筛查不紧,电梯间清洁消毒不到位,业主担惊受怕。

相信,经此一“疫”,物业与业主也相互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与了解,各大房企的物业将重新洗牌,好的物业将更进一步的迭代更新,浑水摸鱼的物业将被淘汰。

疫情之后,如果买房,请记得综合对比楼盘的地段、配套、小区、户型以及物业服务再下手!


喵语绘车


买房子的情况就是有闲钱了就买一套合适的房子。但是要结婚,媳妇需要房子时候也要买房子。和疫情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哦。当然了,通过这一次的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建设大城市群,它的危险性。国家会调整一些相关的政策。如果有好的投资渠道,尽量不要买房子。比如说高层,火灾时地震时包括疫情时都不能坐电梯。而且现在人们居住特别密集。防震防灾的手段不是很完善。这些都需要一次次的补救才能完成。而每一次补救都要付出一定的牺牲者的代价。

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尽量的等一等。房地产的走向,现在也不明朗。

从发达国家像日本,美国的情况来看。城市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出现了反城镇化运动。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度发展。发展速度会降低城市化运动也会有所调整。所以一切都不明朗。而且买房子的高额利润的情况也会减少。所以当下买房子不是最佳时机。

如果没有急需的话,就等一等。就像股票崩盘的时候,那时候就是入手的时机了。


望天元的乡里人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让中国发展的走向突然拐了弯,其影响显然是巨大的

超过了03年的非典,超过了08年的汶川地震,甚至可能超过中美之间的那点事。

结合过往经验,我们不妨大胆预测:疫情带给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大概率事件。

01

部分房企因资金链破产

这次疫情,给房地产行业再次敲响警钟:高负债高杠杆真的很危险!

工地被迫停工,何时开工未知!

售楼处被迫关闭,销售回款基本为0!

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的还债规模将超过6000亿。

如今,地产停摆1个月,而后续市场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现金流控制不到位的房企来说就是命悬生死一线。

我们不难猜测,即便后续会有政府救助,也将会有一些中小房企因此而宣告破产。

02

收并购掀起新高潮

中小房企遭遇“饥饿游戏”的时候,对于那些资金实力雄厚,或拥有稳健现金流的房企而言,则迎来一场围猎游戏。

尽管疫情也给大型房企的当前造成了极大困难,但于他们而言:危机过后是更大的机遇。

疫情结束后,那些手握重金的房企将通过收并购获得大量优质的项目和价格便宜的土地,从而成为留在牌桌上的胜者。

届时,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大鱼的收并购将频频上演,行业将加快步入寡头时代。

迎来货币放水、政策刺激

我们可以参照2003年的非典,当时为刺激经济回暖,央行货币大放水,房地产行业因此迎来一波红利。

2008年也是如此,货币放水后,央行投放的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的开发、交易和流通环节,带动了房企和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

尽管当下,货币投放前总会建起防洪坝,防范资金过快过量的流入房地产,但不可否认的是,提振房地产是拉动GDP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除了货币放水,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政策组合拳也大概率会出现,而政策性补贴、延期付款等已经出台。

就在2月3日,央行开展了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相较于去年同期多向市场投放了9000亿元,而这也被认为就是个开端。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当前的调控主思路是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从而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具体而言就是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将调控的主导权交给了地方政府。

不是房价过快上涨,而是疫情叠加下的市场过快下行。

在疫情爆发前,各地其实已经在密集的出台各种楼市松绑政策。

市场预期在2020年,各地楼市限制政策大概率会松绑或取消。

如今,在疫情的封锁下,各地楼市都已经陷入冰冻期,几乎是无任何的成交。可以预见疫情不结束,楼市就不会解封。


你ta还有个我


就算这次疫情影响,但房价还是一路高歌,丝毫不见跌的现象,可能疫情过后,买房的人会不断增多,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租售并举的做法会对中国房价未来的走势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中国目前的产权法从全国来看已经有40.8平方米的人均住房,这个水平其实已经搞过了欧洲各个大部分各个国家的水平了,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还是有很多的人要去买房。

现在很多的地方采取了5限政策的方法,才能把房价给遏制住,这说明了整个中国人有把房子作为整个财富的载体的习惯,在全世界可能是最强烈的,这也不是说年轻人盲目跟风,可能从老到小,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觉得房子是一种增值的财富,这种心态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状态。

归根到底,无论是文化的因素,还是投资渠道的因素,中国人还是把很大的押注押在了房子上。这也是这些年来房价不断攀升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租房再便宜是别人的,买房再贵是自己的。有房才有家,这句话在我国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才会说,租房再便宜也是别人的,买房再贵却是自己的。

的确如此非常的现实,但却也非常的真实,房子再贵,这套房子却是你的资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装修,进行置办家具家电,而租房就不一样了房子始终是房东的,你不敢进行装修,也不敢置办特别贵重的家具家电。

所有人都逃不开结婚生子,逃不开子女教育。对于女生来说,有房才有家,有家才有安全感。毕竟女生嫁给你,不仅要照顾你,照顾子女,还得照顾你的父母,而且还要工作。

何况房子绑定了子女的教育,无论是划片区就近入读,还是带重点学区指标的房子。都只有买了房子的人才能享受这样的教育资源,才能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而这些资源是买房的人才能够享受的,租房的人是没办法享受的。

对于想买房的人来说,每一年都比前一年更加适合



谷粒多2019


疫情过后:

1.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讲,无关于疫情,无关于房价波动,刚需性买房。

2.对于投资性购房者,这波疫情过后,房地产占国家重要经济大动脉的情况下,会刺激新的一波行情,目前已经有央行进一步降准和释放大笔资金,来拉动经济增长,疫情好转就应当尽量早作打算。

3.对于有在房地产有一定投资权重的购房者,可以适当的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增加金融的流动性。

总体而言,我个人觉得在短期5-10年周期,房地产还处于一定意义上,不可替代的金融工具,还有潜在的投资价值,但必须分清投资区域和投资类型,适度降低融资杠杆。


白起亿翁


因疫情爆发,对房地产及各个行业都会有一定冲击。但是对房地产有影响应该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对于目前来说,由于疫情影响房产销售下降很多,房企为了回笼资金也是促销打折。

刚需住房这对于没有房子的人们来说,对于仍然还住在租来的房子中的人来说,能拥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住房是一种刚性需求。

根据往年房价涨幅来说,今年房价下降也需是一个入手的好机会,并且现在优惠幅度要大一些。疫情过后房价应该会有回暖迹象。

现在购房,受疫情影响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楼市刺激政策,包括首都比例下调,免收抵押登记费用,有城市开始动信贷政策以及降低首付等等。现在买房也许更划算一些。



跳动的慢节奏


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对房地产企业来讲,是一次很大的冲击。春节期间,多地房地产销售完全停止,别的不说,就说那融资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但国家对“房住不炒”的态度依然坚决,目前房地产还是稳字当头,手里有钱,又是刚需,那就买吧,没钱的话,也没有必要强行上车。

这次疫性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更是对买房人敲了一次警钟,拼上6个钱包和沉重的房贷,究竟值不值得?一旦出现不可抗力的意外,你无法上班,你拿什么来还房贷?在疫情灾难到来之时,甚至你的空置房都没有口罩、消毒水来得实在。

一边是房子难卖,打折促销,另一边是买不起房子,怨声四起,房子已成为了世纪难题,雷声大雨点小一直处于难产状态的房产税,究竟何时出台,又能不能把这道难题化解,我们拭目以待。

还是那句话:若痴心不改,又有经济基础,那就买吧,总算圆了你一个安居的梦。若囊中羞涩,寄希望于高杠杆实现弯道超车,还是劝你三思而后行。


航母5号


疫情之后买房必要 抢一个节点,那就是最初的一段时间,其后面对的就是房产回升期。

经过这么长时间疫情,开发商也急需回笼资金,以应付银行贷款,以及员工工资等各项支出。

同时也为了房地产升温,必定会推出一个优惠期,以促进房产销售,拉动市场刚需。

不过这段时间应该不会持续太长,因为明白这些而抢这个节点的人不在少数。

再加上网络媒体上开发商的优惠宣传,再吸引带动一部分犹豫不决的需求者,如果再来一拨炒房客,楼盘必定会升值。

再想要等降下来,几乎不太可能,即使有数变化也是小幅降落,以往的市场巳经宣示房产变动的波率。

通过此次疫情,必定有一部分人明白自已拥有房子的重要,抢房源在一定程度上会火。

至于到了非买房不可的那部分人,更是不会错过这个节点。

因此估计房产很快会迎来一个新的上升期,一二线城市即使不上升,也会与往年持平,甚至小涨。

至于三四线城市,好的房源本就一直在往上升,此次可能会有一个大幅上升期,其后也只是平抑,靠接一二线城市,而且会带动一些差的房源在一定程度上上升。

原因在于,有很大一部分一二线城市购房者在考虑购入三四线城市的房产,特别是铁路沿线等交通发达方便的地区,更是他们的首选。

毕竟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和三四线城市有着一定的差异,导致有些人如同度假一般在城市之间来回。

甚至于放弃一二线城市房产去购买三四线城市的房产,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寅飞扬


关于疫情结束之后买房合不合适的问题,我有如下的看法:

房子是栖身之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硬件设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从古到今,房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加入了地产商的行列,像万达、恒大、碧桂园…等等知名企业在全国各地开始大量建筑,再加上地方小企业的房地产开发,住宅楼,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个大中小城市。

这是城区在建楼房一角

近几年,随着小城市的年轻人往大城市去,农村的小青年往县城来,造成了房价一路飙升,甚至一个五六线的小县城房价都达到五千以上一平米,但是由于楼房建的太多,客源有限,所以很多楼房都是有价无市。

基于今年的疫情,现在整个建筑行业都已基本停工,相信国家也会宏观调控建房用地,不会轻易让无数个烂尾楼搁置,所以个人认为疫情之后的楼市,涨幅降幅不会很大,换个方式思考,如果国家不准许再建的话,那么开发商一定会把现有的楼房攥在手里,不会轻易降价的。而需楼族该买还得买,所以未来楼房价格也不会太便宜,当然除了偏僻地段和烂尾楼改造的楼房。

建议想买房的人君,疫情结束之后想买就买吧,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如果条件好点的就买学区房,虽然贵点但将来也不会贬值,条件差点的就买周边的房子,总之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以上是我对疫情结束之后买房合不合适的看法,本人不谙未来房价走势,只是个人一点粗浅的见解,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