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终身成长》:你和天才之间只差一种思维模式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情绪激动的质问我,为什么数学题要搞那么难,她孩子又哭又闹不愿意做数学作业,她很心疼。我哭笑不得,那是最日常的练习题啊。从教十几年来,这种现象就一直困扰着我。不管我怎样和蔼可亲,有的孩子就是讨厌数学,甚至给家长说讨厌数学老师。可有的孩子经常下课追问一些问题,还向我讨要更有意思的题。同样的内容,有的孩子及格都难,有的孩子经常满分。

天才和凡人之间真的隔着鸿沟吗?

《终身成长》告诉我们,那其实只是思维模式的差别。

《终身成长》:你和天才之间只差一种思维模式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卡罗尔.德韦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杰出学者,经常为《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撰写文章。

《终身成长》:你和天才之间只差一种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是德韦克博士的代表作。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10年,累计印量180万册。书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是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作者用大量的例证为我们讲解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及如何改变,用正确的思维模式走向真正的成功。

1. 固定型思维模式——成功的第一杀手

固定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因此这种人时时刻刻都在接受评估,过分关注评估的结果,认为天赋就是全部,当然也喜欢给别人贴标签。他们认为被贴上“聪明”、“天才”的标签就是成功,跟努力无关,如果被贴上否定标签,则是因为无法靠天赋成功,努力是没有用的。因此他们不喜欢学习,不接受挑战,也就不能应对挫折。

在教育当中,老师和家长如果只关注能力,夸奖“你真聪明”,或者评价“她是个傻瓜”。这会使孩子们收到固定思维模式影响,接受了评价和标签就是一切的想法,那结果也是相当糟糕,“聪明”标签的孩子不会再努力,他们不愿去挑战更难的东西,那样很可能不能证明他们“聪明”。而否定标签的孩子会放弃学习,因为他们成绩不好是因为“不聪明”。

在体育界,很多人相信天赋,一个人看起来有天赋,就不需要努力,所以有些运动员无法应对挫折,不能接受输。

而在商界“人才至上”也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导致员工和领导者都努力表现得异常有才能,因此拒绝承认不足,不会去改正,最终毁掉了企业。

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人际关系上不能接受别人的拒绝,因为那样好像被陪审团贴上了“不招人喜欢的标签”。

因此他们在两性关系中不会去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认为有问题就是缺陷。

校园暴力中的受害者和施暴者其实也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都认为有些人高等,有些人卑微,于是高等的人欺负卑微的人来证明强大,而卑微的人要通过复仇才能变成强者。

所以,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一成不变,那么就造成,聪明的不用努力,不聪明的努力也白费,这自然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起到非常糟糕的作用。自己失败一次就愤怒崩溃,别人成功就嫉妒,因为他们认为才能天生的,没法改变。这样看来,社会上很多不良的情绪大多源于此,我的那位家长应该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你和天才之间只差一种思维模式

2.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人生的秘诀

这种思维模式认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条件上有着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所以成长型思维模式会让人愿意学习,遇到挫折可以良性的应对,审视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成长思维模式者也欣赏天赋,但更崇尚努力,他们认为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体育界凡是成就辉煌的运动员,都有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有着神奇的冠军思维——如果人更加努力,体育能力永远可以更进一步。

同样在学习中,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师和家长更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夸奖的是他们的努力和好的方法。

老师们会给孩子创造自信的学习氛围,也就是“我会来教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同时,设立高标准,向每一个学生表达关怀,“挑战和培育”是他们的基本教育法,让学生们明白,学校和老师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他们开拓思维,所以当非常顽劣的学生被告知你可以通过学习变得聪明后,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得非常勤奋。

《终身成长》:你和天才之间只差一种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更是创造了许多让人不敢相信的传奇。乔丹在高中时就被校队淘汰了,但是母亲鼓励他好好训练。于是他认真训练,不断弥补自己的弱点,甚至在输掉比赛后练习几个小时的投球,终于在艰苦的训练中变成人们眼中的“天才”。还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不断修正自己,才得以不断提高。做了几年物理复健之后的世界冠军,身材矮小的传奇球星,比比皆是。

正因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看重的是努力和成长,因此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是非常看重团队协作的,一个游泳冠军背后是几十人的共同努力。

这一点在发展良好的企业里也是非常明显。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相信潜能和发展潜能,他们会去听去跟工人讨论问题,带领大家一起一起奋斗。

3.改变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你和天才之间只差一种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上,因此改变思维模式就是让人们找到运用自己能力的途径。

首先,我们要体察自己的内心独白,是否过分在意评价,也喜欢给别人评价?面对挫折,我们是反思改进还是一蹶不振?

体察到自己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不用吃惊,平静的接受他,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固定型思维模式。有些人还有两种思维模式偶尔交替出现的情况。坦诚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才能有所改变。

其次,我们要观察,什么时候你会出现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在你自己擅长的事情失败时愤怒?还是在别人取得好成绩时嫉妒?找到这些点,把它们想象成一个虚拟的人物来教育它。其实也就是找到关键点,跟自己对话。比如告诉自己,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想一想哪里没做好,试着改正,下一次一定会更好的。

同时注意几点,要承认:没有人是完美的。当事情遇到挫折,一定是哪里出现问题,把它及时纠正就好了,任何事都不是突然变坏的。

在实际中,为自己制定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计划,可以从具体的计划开始,比如想想自己要去做的某件事,要面对的某个问题,设想如何实行它。这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一定要学习一些控制自己的策略,并反复练习,才会成功。比如想减肥时,做好计划,并扔掉甜甜圈;生气时离开屋子,写出来具体是什么让你生气,平静后沟通你的问题。

当然,改变不会自己持续,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一点小动作就完成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努力与互相帮助,因此我们要拥有正确的思维模式,是要逐渐的去学习维持成长型思维的方法,不断的练习。

《终身成长》:你和天才之间只差一种思维模式

作者在最后还写了一段话深情的鼓励大家“改变也许艰难,但我从未见谁说过不值得”。而我读了这本书之后,也是重重的被点醒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那么在意输赢却不能成功,为什么很机灵的孩子不爱学习,为什么相爱的恋人会反目成仇,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些人是固定思维模式的人。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仅能不断的取得成功,还能将生活处理的非常好,比如屡创辉煌的体育明星,事业家庭双丰收的职场丽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家。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更好,那么建议你来看看这本书,让我们一起《终身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