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肉牛養殖及加工行業發展概況及競爭格局分析

肉牛養殖及加工行業發展概況及競爭格局分析

1 、行業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

(1)行業發展概況

養牛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早在我國的秦漢時期,牛的產地已經分佈於全國各地。養牛業分為官方牧養與民間牧養兩種,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牧養、管理、保護、獸醫技術已有相當長時期的經驗積累,而且已經出現商品化趨勢。

肉牛養殖及加工行業發展概況及競爭格局分析

隨著農業機械的推廣普及,牛的役用功能基本退出歷史舞臺,我國的肉牛業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逐步發展起來。三十多年來,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導下,我國肉牛業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生產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撐能力逐漸加強,形成了中原、東北、西北、西南肉牛產區,區內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牛肉年產量長期列美國、巴西、歐盟之後居世界第四位。但是,隨著中國全面進入建設小康社會,人們越加註重善食質量和結構的改善,對牛肉特別是優質牛肉需求將與日俱增。優質高檔牛肉產品在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肉牛養殖機加工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2)行業發展趨勢

牛肉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其營養價值高於豬肉及其它肉類產品,其肉質鮮美細嫩而不肥膩易消化,被注重營養保健的現代家庭生活所重視。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健康、口感的追求越來越高,原有的消費習慣將受到衝擊,衛生、營養、口感好的冷鮮牛肉(冷卻牛肉)將逐漸取代熱鮮肉成為牛肉消費的主流。特別是中高端消費人群越來越重視綠色健康的飲食理念,對牛肉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該群體購買或消費牛肉的主要場所是商超、便利店、中高檔餐廳等,這些場所銷售的牛肉主要是中高檔牛肉,因此,中高檔牛肉的需求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出現快速上升。

從全球來看,世界發達地區牛肉佔肉類比例為 50%以上,而中國僅佔 10%左右。牛肉人均年佔有量,世界發達國家在 50 公斤以上,世界人均 10 公斤,而中國卻不足 5 公斤,特別是南方一些地區不足 2 公斤。隨著消費者對牛肉質量要求的提高和牛肉分級、分割理念的普及,經過排酸處理、精細分割的中高檔牛肉消費量將大幅增加。

在市場需求將快速持續增長的同時,由於肉牛的養殖週期長達兩年半甚至更長,且母牛繁育率(小於一年一胎)遠遠低於其他畜禽。牛肉的產能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牛肉價格在未來十至二十年間將保持持續穩步上升態勢。同時肉牛產業結構將快速變化,個體生產經營模式將逐步被公司加基地加農戶模式及一體化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取代,高端牛肉市場將出現一批全產業鏈經營的品牌企業,規模和品牌將成為企業爭奪的制高點。

2、行業上下游的關係

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行業的上游主要是糧食產業。雖然肉牛主要以粗飼料飼養為主,但粗飼料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還需要補喂以糧食為主的精飼料。精飼料營養全面與否,直接影響到肉牛生長髮育,特別是在肉牛育肥階段還需要大量以糧食為主的精飼料。一般來講,一頭高檔肉牛的平均每天的養殖飼料成本是 30 元左右。因此主要的糧食產品玉米、大麥、麩皮等的價格對肉牛育肥成本特別是高檔肉牛的飼養成本影響較大。糧食價格的上漲,導致肉牛飼養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肉牛養殖的效益,特別是對廣大的中小肉牛散養農戶的影響最大。而大型的肉牛育肥企業或高檔肉牛生產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相對較強,相應的糧食價格的上漲所造成的影響也相對較弱。

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行業的下游渠道主要是各級批發及零售商、餐飲酒店,而最終銷售對象是廣大消費者。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人們越加註重善食質量和結構的改善,對牛肉特別是優質牛肉需求將與日俱增,很好的促進了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行業的發展。

3 、行業壁壘

(1)資金壁壘

牛是世界上分佈最為廣泛、存欄量最多的大型牲畜之一。因其本身的繁殖生長特性,和一般的豬羊、雞鴨等畜禽養殖業相比,具有起始資金投入大、投資週期長、投資見效慢等特點。

一般來說,犢牛從出生到育肥成功一般需要 2 年半以上的時間(育成高檔雪花牛肉甚至需要 3 年以上的時間),在此期間需要持續投入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廠房設備折舊等,綜合成本會在 2 萬元/頭以上(高檔肉牛會更高)。要達到萬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動輒需要累計數億的資金投入。而從第一代犢牛的購入到第二代肉牛的出欄,一般需要兩代牛 5 年以上的投資週期。

此外,肉牛科學化、規模化、精細化的屠宰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萬噸級的肉牛屠宰基地,每年的屠宰數量在 23000 頭左右,即使按 2 萬元/頭的成本價採購,也需要千萬級的流動資金。而廠房設備投入一般會在 2500 萬左右。因此,巨大的資金需求對行業新進企業是一道較難跨越的壁壘。

(2)技術壁壘

肉牛養殖是現代畜禽養殖中最為複雜的,最為困難的。在整個肉牛養殖屠宰的過程中,大量利用了現代疫病防治技術、現代遺傳基因技術、凍精配種技術、飼養管理技術、營養攝入控制技術、標準化屠宰工藝和冷卻排酸工藝,並需要宰前宰後檢驗檢疫系統對肉品安全進行監控。其中,現代遺傳基因技術和凍精配種技術對培育出優良的肉牛品種有著重要意義,肉牛的品種決定了牛的生長速度,抗病性、肉料比等方面。

飼養管理技術和營養攝入控制技術,直接關係到出欄牛的淨肉率、牛肉的品質級別、肉質紋理、食用口感和營養價值。標準化屠宰工藝和冷卻排酸工藝是確保牛肉品質和食品安全的最後一道工序。特別是對於高檔牛肉來說,冷卻排酸的好壞直接影響牛肉的品級和售價。上述技術需求,是行業企業多年實踐積累所得,新進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全部具備。

(3)品牌壁壘

“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使消費者對肉類消費的安全性日益重視。選擇有品牌保證、可追溯的牛肉產品,是目前消費者比較普遍的做法。一個品牌的樹立,需要經過市場競爭的歷練。品牌的設計、塑造、推廣、被認知,被認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品牌的維護更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艱鉅任務。這給新進企業設立了一個較高的門檻。

4、行業的週期性、區域性特徵

(1)行業的週期性

牛肉作為高檔肉類消費品,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所佔比重一定程度上受消費者收入水平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肉牛養殖和屠宰行業屬於弱週期性行業。

(2)行業的區域性

肉牛放牧式飼養有別於其他畜禽的集中式飼養,而且肉牛的飼料結構中牧草佔了很高的比重。因此,肉牛的飼養對環境有較高的要求,行業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目前,我國已形成了東北、中原、西北、西南四大優勢產區。

5、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肉牛養殖生產現狀是廣大農戶分散飼養為主,小規模飼養和中等規模育肥場育肥為輔,大規模的飼養育肥很少。此外,我國高檔肉牛的繁育養殖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目前只有國內產業鏈較為完整的企業從事高檔肉牛生產,飼養規模相對較小。由此可以判斷,我國肉牛養殖環節的生產集中度、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較低,市場比較分散,尚不存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壟斷企業。

目前,我國肉牛飼養、肉牛屠宰加工行業集中度較低,各個大型企業如大連雪龍、吉林黑毛牛業、大地肉牛、秦寶牧業、福成五豐等雖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遠未形成具有全國優勢的大型農牧集團。我國牛肉市場容量廣闊,各大

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都非常低,各個規模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並不激烈。

牛肉市場總體競爭格局主要表現為大量非正規屠宰商販(屠宰場)與少量正規肉牛屠宰加工企業並存。小規模屠宰商販設備簡陋、衛生條件差,其產品絕大多數為質量安全無保障的熱鮮牛肉,並且注水現象普遍存在;現代化正規屠宰加工企業具有機械化的屠宰流水線、生產工藝先進、衛生條件好,其產品大多是經過排酸分割後的冷鮮肉和冷凍肉,安全衛生且品質等級高。小規模屠宰商販通常給牛肉注水以增加重量,降低銷售價格,佔據了國內低端牛肉市場。正規屠宰加工企業憑藉優質的冷鮮及冷凍產品在國內中、高檔牛肉市場具有絕對競爭優勢。但是中、高檔牛肉佔整個牛肉市場的份額不高,這決定了正規屠宰企業的市場份額較低。小屠宰商販通常大肆銷售注水牛肉,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優質企業的優質牛肉難以以質論價。因此,在規模巨大的牛肉市場面前,威脅現代正規屠宰企業提高產能利用率、擴大市場份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數量眾多的小規模屠宰商販。隨著國家進一步規範肉牛屠宰市場,加大對私屠濫宰及注水牛肉的打擊力度,小規模、非正規屠宰商販將逐漸退出市場,正規屠宰加工企業的市場份額將伴隨著中、高端牛肉市場的擴大而逐步提高。

肉牛養殖及加工行業發展概況及競爭格局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