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幼兒園的智慧型校園文化建設

幼兒園校園文化是指在整個幼兒園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園風園貌、制度規章和精神氣氛等,它決定著幼兒園的精神面貌,是凝聚和激勵全園教職工的精神力量,是幼兒園得以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內驅力,建設智慧型校園文化建設可從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和建設。

一、環境文化建設

智慧校園文化氛圍,要將“啟迪智慧”做為文化建設的中心點,幼兒園的走廊可結合幼兒園的辦園特色進行裝飾和佈置。例如:各種卡通的石頭畫、竹蓆畫、紙箱畫、陶器作品、利舊利廢的藝術品等都能體現出濃郁的“生態美”、“藝術美、“現代美”,走廊的主題牆佈置,更是成為啟迪幼兒智慧的重要環境,每月的主題牆可在家長們的共同參與下進行佈置,在每月的主題牆資源共享中,幼兒在進步、家長在瞭解、教師在提高。在班級的特色活動角,可使小朋友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各室的地面、背景牆、吊棚的設計處處要從幼兒的角度和審美出發,讓每一個角落的佈置體現出教師的心靈手巧與智慧,體現出教師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成長足跡。智慧校園的環境建設在於小處著眼,大處啟迪,這樣不僅僅是豐富了幼兒的視覺感受,更能很好地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幼兒園真正做到了讓牆壁說話,讓環境育人,讓校園充滿智慧,使每個班級都變成幼兒最溫馨、最嚮往、最開心的家。

幼兒園的智慧型校園文化建設

二、制度文化建設

幼兒園制度文化建設既是幼兒園進行各項工作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兒園管理特色的重要體現。在園所制度文化建設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更讓其管理的智慧所在發揚光大,讓幼兒、家長、教師在這個集體中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從幼兒的角度,幼兒園的活動是“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從家長的角度,幼兒園的活動是“為了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從教師的角度,幼兒園的活動是“為了體現教師的職業價值”。將各項制度的制定變為激發全體教師的工作動力和熱情。在建立、修訂各項制度的同時,可廣泛向全園教工進行宣傳,人人獻計獻策,從而使幼兒園的各項管理制度更趨科學化、合理化、實用化、規範化。教師們對幼兒園制度建立的共同參與,可提升教師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幸福感。例如:可在不同的時段,播放不同內容的音樂,提醒教師和幼兒,上課、戶外活動、午睡等時間到了,區別於小學或中學的課間鈴聲,更符合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點,讓音樂養成幼兒良好的常規和行為習慣:每天清晨,幼兒園可用《每月一歌》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每天傍晚,幼兒園可用《回家》歌曲送走可愛的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戶外活動、午睡起床、走路練習等一日活動,都會伴隨在不同的音樂聲中,給小朋友們最美的文化藝術薰陶,這種人性化的管理,也是幼兒園文化建設中一種管理智慧的表現。

幼兒園的智慧型校園文化建設

三、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精神文化是抽象的,做為一名幼兒教師,她所呈現出的精神面貌應該是愛崗敬業的、刻苦鑽研的、嚴謹篤學的、智慧創新的、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等。幼兒園對教師的人文管理,要體現的是“保護每位教師的自尊心、激發每位教師的上進心、體諒每位教師的勞累心”。積極營造民主、和諧、互動的校園文化,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幼兒園還可為每位教師搭建了個人興趣、專長髮展與幼兒園發展同步的平臺,鼓勵教師們參加省市級的各類比賽,在比賽中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積澱自身的教育內涵,提高教學實際操作能力。從而形成了一支合作、互助、上進的教師團隊,讓教師的發展,讓教師的發展循序漸進,更具規劃性和科學性,使幼兒園的品牌更優、教師隊伍更強,最終凝聚成一種文化的力量,促進幼兒、教師以及整個幼兒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的智慧型校園文化建設

總之,幼兒園注重智慧型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幼兒園的學品味的一個重要途徑。任何一個幼兒園都應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的文化底蘊需要師生們的共同努力去積澱和呈現,積極營造有智慧、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讓智慧型校園文化之花真正地紮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