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感谢您的提问。

如今的很多孩子常常会出现不清楚自己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想玩什么、畏首畏尾,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种种没有主见的表现,这确实会让家长们为之担心。

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3点做起:

放弃比较

很多人调侃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如今很多的家长对于这一点已经有了察觉,但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却仍然是常有的事情。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与成人有一点最大的区别便是——感知力强但表达能力弱。

所以纵然如今很多家长已经把比较变成了心理活动,但孩子们仍然能够对此有所察觉。

长期生活在比较的阴影下的孩子,久而久之便会丧失自信,一味的模仿别人、丧失自我的同时,又会因为自己永远达不到“别人家孩子“的水平而容易放弃。

轻言放弃而又没有自信的孩子,自然无法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对此家长需要做的是:

  • 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接纳孩子:不管ta是表现的天赋异禀,还是在某项技能的成长中显得笨拙,ta都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拥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勇气。
  • 在陪伴孩子获得新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收获,而不是着眼于别人做的怎么样、有多好——因为在人生的赛道上,主演应该永远是自己。

教会孩子小步前进

我们都了解婴儿学走路的过程:从最开始为扶着沙发背站起来而兴奋不已、到小心而紧张的走出人生第一步、再到蹒跚前行、接下来不厌其烦的享受走路的乐趣、然后是学会跑、学会跳......

那是一个有点漫长并且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没有父母因为孩子走路学的慢而大发雷霆的;但却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肯收好自己的玩具、写作业效率低而对孩子批评、指责甚至打骂......

实际上,收拾玩具、写作业的专注、时间管理这些技能的学习,和学习走路的过程是一样的:新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步步的前进。

所以家长们要记得,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教他们便能学会,一方面是人类的本能,另一方面是他们通过自学可以掌握。

但并非所有的技能孩子们都可以通过自学而习得,这时就需要家长们悉心的教授并允许他们在小步前进中慢慢成长。

有选择的放手

很多的父母,平日盛好饭、夹好菜之后把碗筷递到孩子嘴边;出门前从里到外的衣服为孩子准备好甚至帮ta们穿在身上;开学前各种文具一应俱全的准备好.......

说如今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毫不夸张,甚至有些父母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次看到这些,我就想起我小的时候:每个学期开学前,我都需要自己列清单采购文具、自己一点点的将每本书的书皮包好——尽管我包的书皮书边都是斜斜的(那个时候用挂历纸包书皮,小手指没有那么大的力度和精确度将书皮的边折的那么直).....

此外衣服自己洗;放假在家还要帮忙爸妈做午饭、晚饭...等。


我要说的不是我所处的那个年代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不同;而是想强调那个年代和这个年代的父母的不同:那个年代的父母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要比现在的父母更懂得对孩子 放手。

当孩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时,ta才会有更多思考的机会。选择的多了,思考的也就多了,主见自然在这样的过程中便也形成了。

所以父母对孩子有限的放手,才会为培养孩子的主见提供成长的土壤。

总之,植根于内心的自信和坚持、踏实稳步的不断获得新技能、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具备了这些条件的孩子,自然会成为更有主见的孩子。


我是梅子,欢迎关注@梅子说育儿了解更多育儿话题。欢迎将此文转发给身边更多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谢!


梅子说育儿


怎样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我不能说我的孩子特别独立,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事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几个方便做的挺不错的。

我的孩子今年6岁,男孩👦。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们就这一个孩子,也没有要老二的打算,但是我老公总是说,独立点,将来离咱远点,也不要咱们操心。他是打算让孩子长大后离我们多远呀?😂😂


2岁多,过不平整的路自己推自己的三轮车。我们当时租的小区,到后面街道的墙倒了,砖散落着,慢慢的也成了路。他骑着三轮车,过那时,我们就那么看着,他自己折腾的推,拉,使劲的抬,小区的老大爷们都笑他,十几分钟,终于过去了,他不会说话,只是拉着我的大拇指给他在额头点赞。一直到现在,我们住在6楼,没有电梯,滑板车都是自己扛上扛下,各种姿势。
4岁时,我送他去学校,做公交车,刷卡投币都是他来做。我们当时住的离学校两站路,上学做公交,放学走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投币打卡都是他,低低的个子,跑的感觉一蹦一蹦的,走到和他一样高的打卡机前,顺利的投币或者打卡。其实我也不知道最初他多打了多少次,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5岁左右,开始洗碗。婆婆回家了,我辞职照顾孩子。我是一个懒妈妈。每次吃完饭不油腻的话,我都交给他洗碗,还没水池高的他拉个小凳子就开始洗碗了,说实话,洗不干净,无妨,我再洗一次就好。现在6岁了,每天早上喝完奶粉,自己拿回厨房,洗干净收起来,水到渠成。

姐姐总说我,懒人有懒福,可是家长所有事情都做了,孩子又哪来用武之地。

还有,就是要给他绝对的信任,不要在心里说,他太小做不好或者洗不干净,其实孩子的小身板里藏着足够大的能量。

有时候他们也会很累,想偷懒,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大人有时候也想偷懒。一些鼓励的话语,会让孩子觉得他们可以,也暗示他们,爸爸妈妈不会帮他们,只能他们自己来,他们更会独立起来。


不到6岁的他,现在可以自己洗碗,洗澡,拿滑板车,自己记学校一些简单的作业,自己在学校卷被子,然后从3楼拿下来放到车里,自己擦桌子,帮我拖地,只因为我放手,给他鼓励。所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交给孩子们自己做,给他们足够的信任,给他们在想偷懒时以鼓励,适当的给点物质奖励,他们会独立的让家长难以想象。


陪你从6岁到长大


我是吴妈,分享最真实的育儿故事

孩子没主见主要还是没自信,对自己的想法没自信,不确定人家会不会同意自己。对自己的答案没自信,即使做对了,也不相信自己。这样就导致了孩子不敢做决定,不敢做选择。


对于这方面,我是怎么做的:

在合适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家长从小就要刻意的给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孩子拿定主意后,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也许选择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家长千万不能打击孩子,打击孩子的结果是让孩子更自卑,更没有主见,再也不敢拿主意。

我家孩子小时候,我是这么锻炼孩子的:早上起床,准备两件衣服,让孩子自己选择穿哪一件。前一天晚上,让他选择第二天吃什么早餐。晚上带孩子去小区广场,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和谁玩。在这方面,孩子就是一个孩子王,一直都是他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孩子们也比较喜欢跟他一起玩,因为他主意多。


不要拿孩子跟其他的孩子作比较

家长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讨论其他成绩好的孩子,说其他孩子怎么怎么好,你要跟他学习如何如何做,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必然越来越相信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对自己却越来越没有信心。

让孩子跟自己比较,这次错5题,下次错4题,那就是进步,家长就要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自信就会这么逐渐的建立起来。


在学习上孩子的自信,还来自于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

孩子上课认真,对学到的知识认真复习巩固,老师交待的作业认真、高质量的完成,知识掌握的足够牢固,孩子心里就有谱了,对于自己给出的答案,才有足够的自信。

如果孩子现在上高年级了,让他回去做低年级的题,你看孩子还会不会对自己的答案有所怀疑。帮助孩子认真学习巩固课堂知识,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途径。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爱,足够的鼓励,肯定孩子的进步,帮助孩子慢慢建立起自信。

孩子自信了,也就敢要选择,敢于拿主意,有足够的主见。



微尘唯爱


你好!

先说过笑话:张三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天,他到理发店理发,师傅问他要什么发型?他说,随便。师傅看了看他的头型和脸型,说分发头吧。张三同意了。师傅又问,要五五分,还是四六分还是三七分呢?张三说,随便。于是,师傅拿起剪刀“嚓嚓嚓”飞剪起来,不一会就理好了。张三付了钱就走,刚走到门口,迎面碰到个熟人——快嘴李四。小李说,奥,张三啊,理了发了?怎么留这个发型,中间一道沟,多难看啊!张三一听,问老四,那我留什么发型?“我看平头得了,好看,”老四说。于是张三要求师傅重理,师傅说,那还得重拿钱。张三说好吧!师傅立即给他理了个平头。张三又付了钱走了,可刚到门口,又碰上了哥们王五。王五也是个快嘴,对张三说:哥们,你咋理了个平头呢?你看你脸尖头尖,咋不理个光头呢?既凉快又好洗。张三一听觉得也是,就对师傅说,给我理光头吧!师傅苦笑着说,那还得重付钱喽!张三无奈地说,好吧!就这样,一会功夫,张三理了三个头,掏了三次钱。

这就是典型的东说东倒,西说西流,没有主见的表现。

什么是主见呢?小而言之是,就是指孩子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而言之,就是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决择与判断。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主见的人,强化孩子的自主自立意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主见意识,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呢?

一,故事熏陶法。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朗读一些有关有主见的名人故事,比如《狸猫换太子》,《周恩来的故事》等等,让这些精英,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并为此效仿。同时结合身边的真人真事。潜移默化,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二,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做事优软寡断,遇事维维诺诺父母,其子女也不会干脆利落。所以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做人要有主见,不能东说东倒,西说西流,不会作主。有主见对一个人很重要,以后无论是购物,选学,择业,婚姻等等都离不开选择,离不开自己做主。

一般来说,娇生惯养的孩子主见意识较差,自主自立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强。

三,实践锻炼。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使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比如,孩子要买学习用品,或者买衣服。家长可以跟着孩子,到商店让孩子亲自挑选决定。家长不要越俎代庖 ,样样包办。孩子在选购的过程中,家长只做参谋,不做决定,给孩子一个选择决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做主。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主见意识就能培养起来。

四,避免独断。过分的有主见就容易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往往把事情办砸。家长无论做什么事都让孩子做主,孩子当家,比如吃什么饭,孩子说了算;走亲戚拿什么?孩子说了算;散步走哪条路,孩子说了算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养成事事由我做主我说了算的习惯。因此,在培养孩子的主见意识过程中,家长一边要鼓励孩子做事有主见,同时也要要求孩子做事不能独断专行,遇事要与人商量,集思广益。要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伯廷


孩子目前六岁半,我平时买东西的时候叫他二选一。决定哪个就是哪个。吃饭前,问米饭还是面条,不允许说随便。当我问别人,对方想都不想就说随便的时候,我特反感这么敷衍的回答!只有认真回答问题,才能得到别人认真的对待。生活中就是这么在各种选项里,看似随意的锻炼着孩子的主观意识。

有一次,经他的选择买的玩具,玩了十分钟就报废了。我之前已经强调了这个不结实,推荐他买另一款。他拒绝了我提议。十分钟以后看着惨兮兮的玩具碎片。我就告诉他。既然你自己选择了认为是对的。就要面对自己的决定。我给你的提议,你可以参考,你也可以自己去悟。后来他得出结论,塑料的东西,摔了会坏,哭闹了几分钟也就没事了。然后我们商量好,凡是购买学校门口的塑料玩具,就用他的零花钱买。现在路过的时候连看都不看了。希望他不只是因为害怕花自己的钱,重要的是知道合理的规划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

马上就要进入小学,看到他对画画有点兴趣,就去试听了一次。他很开心,决定要继续学习。我就跟他谈话,决定好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咱就不要去。你真的确定你可以吗?他认真的说会坚持学习,想以后拿起笔就能画出想要的图案。上课100分钟,认真听课的样子真是最帅了。

今天放学以后,他找我谈话。说我规定的作业给他压力了。(因他刚看了一本关于压力的书)还问了别的小朋友回家并没有那么多作业。我说20年以后你不要因为生活给你的压力,而埋怨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小时候不叫你努力读书。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去玩手机,去看电视。他自己想了想。大概是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选择了去做题,开发脑筋。

也许是书看的多了,孩子思想有些成熟。目前观察还算有主见,看以后发展吧。


西梅子9


先说说我是如何培养我家宝宝的吧,孩子有主见会思考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许多家长也都知道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培养,我就思考与主见如何培养来说。


思考:这个最好从孩子懂事2~3岁左右开始,大家都知道孩子喜欢吃零食,一进超市什么都想买,这个时候你就要提前跟他说好了,进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你想想要什么!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认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孩子再三考虑后会选择某某东西,以后每次进超市前他就会考虑今天要啥,这东西对自己有啥用,是要吃的还是玩的?这样长久以来娃娃就越发的会思考,遇见事情也就会先思考,这个方法思考与主见都会锻炼家长可以试试。

主见:遇事多让孩子分析,比如那两样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做比较,让他说说这两样有什么不同,在孩子面前少做决定,让孩子自己决定,比如今天去哪里玩,去哪里吃,让孩子自己决定,在分析的时候思考,孩子的主观意识变强,有利于他们成长与进入社会的适应力。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断,那样对孩子的交际能力不好,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多让孩子上一些舞台,比如跳舞,诗朗诵,讲笑话都可以。


嘻哈魚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我小的时候,就特别没有主见和自信,因为那个时间家里特别穷,这让我有强烈的自卑感,后来也没有读很多书,所以这种自卑感一直到我成年才慢慢消失。现在我们的条件也不好,但是我为了孩子没有工作,一直陪在他们身边,所以孩子的幸福感指数很高,孩子幸福指数高的话,他们就更有主见和自信。

主见是孩子自己对事物的确定的想法或者见解,一个孩子有主见,有自信,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没有主见的孩子,容易受别人左右,是一种不健全的性格,有主见的人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做,生活中充满了自己主宰的快乐,如果孩子没有主见,对她的心理成长是十分有害。

没有主见的原因:一根本原因是父母太强势。

不要以为孩子没有主见,是他们的性格使然,造成孩子没有主见的根本原因就是作为父母的你过于强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过多地约束孩子,很多父母把自己的人生观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实现,孩子的成功和失败都与他们息息相关。孩子在这种约束的压力下渐渐的没有了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和看法,只能遵从父母的意思。


对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在孩子眼中,父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父母也将自己的爱全部放在在孩子身上,很多父母一直觉得孩子还小,对于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亲力亲为,不给孩子任何锻炼的机会,孩子的饮食起居都被父母安排的妥妥当当,丝毫不差,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什么事情都有父母来做决定,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处理问题,只会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如何让孩子变得有主见,能够主宰自己,父母可以采用以下建议。

给孩子更多的更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父母要制造更多的机会去锻炼孩子。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做决定,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该放手就放手,父母不可能给孩子做一辈子的决定,他得去走他自己的路,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很渴望独立去做事情,那么你就不要打消他的欲望。当孩子真的做出正确的决定,父母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夸奖,要让他们感受到他是有能力独自做好事情的。

不压制并支持孩子的主见,

你说的孩子会分享东西给小朋友,这不是坏事,就算别的小朋友不分享给他,那别他们父母没有教好,我们不能因为别孩子不会分享,而让自己的孩子也不要分享,这是不对的。

假如孩子的主见是错误的,也不要立刻去否定孩子,指责孩子,要告诉他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要用父母的权利去限制孩子。这样的结果只能得到一个脾气暴躁,没有主见的孩子,要支持孩子去管理自己,当他做选择的时候,是会因为自己想要主动自主权而非常开心

父母给孩子选择权,也要灌输给他守信承诺的观念,也就是说,既要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就要培养他行事负责的态度。


书霞育儿说



以前我有个同事,和他出去买东西最头疼。如果要买的东西品种单一还好,如果有很多选择,那他往往要左挑右选拿不定主意。工作中征求他意见时回复最多就是“都可以”或者“随便”。这种回答最让人烦恼,久而久之大家在做决定时基本都把他的意见排除在外了。这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其实很不好受,但如果坚持让他做决定则他宁愿被边缘化。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被社会边缘化,整天唯唯诺诺,都希望孩子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但有主见是天生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呢?

我想和天性有些关系,但更多的还是缘于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

1.充分尊重。从三岁起孩子的表达和思维逐渐清晰,再不是那个任由大人摆布的小娃娃,慢慢有了自己的坚持,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传说中的horrible 3就比开始。而作为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任何决定,通过商量讨论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合理决定。

2.创造机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多参与意见。比如,晚饭想吃什么啊?今天想穿红色还是蓝色的衣服啊?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如果听从了孩子的意见会让他自信心和成就感暴增。也逐渐会培养他自己的主见。

3.及时肯定。当孩子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时应及时鼓励和肯定,打压和否定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表达欲望和参与性。

所以想让孩子有主见,家长要做好铺路工作。


两株苹果树


看到你的描述,我感觉孩子家长并没有想让孩子有主见呀。当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的时候,孩子奶奶告诉孩子要把东西分享给别人,但是当孩子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孩子奶奶又告诉孩子不要分享给别人,还是得到了两个互相矛盾的信息,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做,分享给别人和不分享给别人都是不对的。更没主见。只能听大人命令喽。

这样孩子内心会有两个声音在打架。她以后不管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这样。很纠结,也不知道如何拿主意。

所以关键是在成人这里。如果孩子不去分享的话,大人会害怕别人认为你没有教好孩子,害怕别人会评论你是自私的。所以你在这件事情上也是做纠结的。这也会让你很愤怒。因为纠结的心情很难过。所以就是你能否允许孩子不跟别人分享呢?如果你真正的允许孩子,可以不跟别人分享,那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你认为必须跟别人分享,那也没有问题,你就鼓励孩子去跟别人分享,你肯定和表扬他这一点,她也会因此而收获很多朋友。当然你也可以交给她其他的,比如说如果别人跟你分享,你就跟她分享。关键是你要前后保持一致。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结和矛盾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大家可以和我的观点不同。我尊重每一个和我观点不同的人。


汉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师


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养出有主见的孩子?


我是一个80后,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十足的乖孩子,听话懂事,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这件事自己不喜欢也不会反抗,父母不让做的坚决不做。

所以,虽然我从小就非常受老师和长辈的喜欢,可我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快乐。

回想小时候,我是在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的,批评,指责是常态,要从父母嘴里说出来一句赞美的话,不知道有多难!

父母习惯于帮我安排好一切,事事包办是他们的乐趣,殊不知这样做剥夺了我自己做选择的权利,也扼杀了我作为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长大后的我,变成了一个没主见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自己都难以作出决定。每每站在选择的分岔路上,就会依赖父母和长辈为我做决定,我不敢选择也不会选择。

平时去外面吃饭,吃什么?纠结。 去买鞋子,哪个颜色好看?纠结。 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 最后,连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知道。

没有主见的人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很难体会到幸福感。

现在我做了妈妈,我从来没有把听话当作对女儿的要求,她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我和他爸爸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选择尊重女儿的选择,给她足够的自由。

听话不是好孩子的必备品质,独立思考才是。与其让孩子听父母的话,不如父母选择多去听听孩子的话。

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让孩子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每天晚上我都会问女儿:“明天早上想吃什么呀?” 她每次都会先想一想,然后告诉我说:“妈妈,我明天想吃蛋糕。又或者是:“妈妈,我想吃豆沙包。”

哪怕是早餐想吃什么、穿哪件衣服这种小事,也是锻炼孩子选择的好机会。给孩子自由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便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有主见,说到底是拥有选择的能力,而有主见的人在面对人生重要的时刻时,更容易做出合适的选择。

人生的路道阻且长,一路上需要做出无数的选择!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因为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而这些选择,也终究需要自己来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