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文章想要有共鳴,請丟掉這些臭習慣


文章想要有共鳴,請丟掉這些臭習慣


我們可能做不到每天都翻開書本進行閱讀,但我們每天都會在網上瀏覽各種文章。

其中有些文章看起來就很心累,讓人沒有讀下去的勇氣。

作為007的一員,每週都要對文章進行評論,我曾經讀過其中一位戰友的文章,整篇文章表達的目的以及思考實用性是比較高的,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放不開,寫作自帶偶像包袱。

文章的大概意思就是通過閱讀寧向東老師的《人生的四個“一”》進行自我的過往及現狀的分析,文章的組成是一個觀點加一個確認,就是確認自己是否有做到。

我當時給到的評論是,整篇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喝斷片兒了,有些地方銜接不上,有些地方似乎在隱藏什麼,這個想法最終得到了來自作者的認同。

作者回復說:“自己的文章包袱太重,究其原因與自己的性格有關,也擔心過多的坦誠會不會在這個自媒體發達的時代快速傳播,以至於大家都會知道自己的一些小秘密,所以說直白一點還是太愛面子,反思寫作是為了找到更真實的自己,真誠才是連接到同類人的最佳密鑰。”

文章想要有共鳴,請丟掉這些臭習慣



反正都是出來"賣"的,為什麼不坦誠相待。

做事就是講求的真誠二字,寫文章做到真誠是我們最大的砝碼。

我們平常寫作其實就是一種溝通,你想象一下在你的日常溝通中最喜歡什麼樣的人?又最討厭什麼樣的人?想想就知道你肯定喜歡真誠的人,那些滿嘴專業術語,滿嘴官話套話的人你會喜歡嗎?自然是不會的。

人往往很奇怪,生活中開朗大方、幽默風趣,種種表現都讓別人很喜歡,但是一坐下來寫東西就是各種套路不真誠。

為什麼同樣是一個人,聊天與寫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聊天他做到了坦誠,而寫作他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他不知道怎麼就套路了,怎麼就不真誠了。

學了文叨叨老師的寫作課之後,我也終於明白了文章看起來不真誠是因為什麼? 寫文的時候要保持真誠、避免套路,我們就要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這三個毛病。

  • 你端著,你覺得想要呈現專業的一面,於是只想說專業術語,不懂得深入淺出,不會說人話;
  • 你可能有顧慮,你想營造自己的某種形象,於是你寫的時候瞻前顧後,包袱太重,有所遮掩和保留;
  • 你腦子裡全是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太依賴於那些拾人牙慧的金句,總免不了說某某大咖說;某某名人說;某某樹上說;好像不用的話,你就沒法說話,但是呢!沒有人喜歡一個復讀機,復讀機也無法做到真誠。

如果你的文章是這樣的存在,別人的喜歡從何而來。

就像之前學習課程的時候一樣,老師給到的練習題目一樣,說一說你為什麼要學習寫作?

是因為稿子總是被斃掉,實在是很羞愧,想要學好寫作一雪前恥呢?

還是因為看到了許多人通過寫作賺到了錢,想看看這條致富路上是否行得通嗎?

或者僅僅是因為想通過寫作給自己留一個安靜的空間。

拋開你的偶像包袱,拋開那些看起來怎樣寫才顯得我很高級的做法,拋開你聽到過的所有關於寫作的名言饉句和圖書,就單純的去真誠的寫一寫,為什麼你要學習寫作?

那一期,我的主題是《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時,我們是該好好學習了》,內容寫的是我做了一個遇見咖啡人的活動,但是因為不會寫文,最終導致活動擱置。

整篇文章拋開包袱,坦誠相待。那一期是21天中收到的贊以及評論最多的一期,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的深刻的概念,只因真誠二字。


沒逢7的倍數更新一篇寫作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