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自80后出生起,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幸福又危险的年代里。

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糖一直是资本家牟利的巨头。也就在近五十年,人类发现了很多突破自然界限制的方法,来提炼和制造出了大量的新种糖。以前的蔗糖,成本高,稀少,只有贵族才能享受,而如今,葡萄糖、果葡糖浆、麦芽糖等更低成本更强甜味的糖成功反超蔗糖后,开辟了另一种物质文明的新时代。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那种简单粗暴的甜味快感,在曾经那个物资匮乏饥饱不定的年代的人体会最深。

————

“啥东西?”

“冰糖,这是我从城里带回来的,你快吃。”黑娃拿过来,尝了尝。

真甜。

那种无可比拟的甜味,与他在白鹿原里的滋味没法比,他向往、他渴望,可是现实里,他还是一个长工的孩子,一个没有名字、没有地位的黑娃。

但是,那股甜甜的感觉他记住了。

他浑身颤抖起来,竟然哇地一声哭了

“我将来挣下钱,先买一口袋冰糖。”

糖的甜味带来的美妙口感和它作为碳水化合物所具备的能量快速供给能力,在以前那个贫乏动荡的年代,无疑是具有无限的吸引力的奢侈食物。

但在当今这个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在日益先进的提炼制造技术发展下,它变成了一只被解除限制的洪水猛兽,凶猛又迅速的席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货架上摆放的添加了果葡糖浆和白砂糖的汽水饮料,山楂果脯,甚至直接以糖为原料的各类水果糖奶糖,都在昭示着幸福又危险的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

当然,关于吃糖的坏处,之前的文章已经解释得很全——侵蚀你的皮肤,堆积内脏脂肪,降低身体的糖敏感度,滋生不健康肠道菌群。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而糖类最致命的一点是,当你觉得“糖实在太可怕了我一点都不会再吃了”的时候,可能已经戒不掉了。糖在舌头上产生的甜味愉悦,会刺激大脑的神经元产生多巴胺,血清素等令人愉悦的激素,让你糖成瘾。

据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中的一篇评述,精致糖能给人们带来极致的愉悦感,通过动物研究发现,糖可作为实验室老鼠的药物选择,同时从老鼠不断晃动的尾巴中也能得知其更倾向于选择糖而不是可卡因。

很像毒品,是吧?糖的确被不少科学家都戏称为“合法毒品”。

据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尤其是儿童,我记得小时候我就非常爱吃糖,据我妈说我就算早上刚去牙医院被医生说不准吃糖,晚上我还是照样去冰箱里偷糖吃,边哭边吃的,因为牙疼...

但最后还是在我妈的毒打下混过了换牙期,所以其实在儿童期离不开吃糖和巧克力之类的,那家长不给买没收了就行了,再不行就打一顿,戒掉还是不难的。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但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当然他们的糖成瘾和儿童不一样,因为糖并不是只以糖果形式存在的,它还作为调味料,作为米饭馒头等主食,作为水果,存在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许多传统的中国人对米饭都有一种可以说得上虔诚的态度....毕竟是从老祖宗起就一直吃的东西,而且还经常被拿出来作为“生活变好了”的模范食物。就我身边还有人是那种菜没吃多少但米饭一定要吃完的那种。虽然在祖宗的劳动年代米饭的确非常好,但我们现在根本不用和祖宗一起扛包搬砖啊。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大夫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俺平时也不吃糖啊?”

“你平时吃什么?”

“咱家吃的简单,就每天早上喝碗稀饭,中午吃点菜配两馒头,晚上砸几个馍馍,没事再啃几根甘蔗。”

“大兄弟你今天回去,先煮一锅菜,然后甘蔗都扔了。”

成年人的糖成瘾,更像是一种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不自知和习惯,想要摆脱它,其实调整好了自己的认知就会变得很简单。

对于儿童,爱吃糖果零食的话,九字决——藏起来,不给买,打一顿,想要戒掉还是很轻松的。而且蛀牙的牙疼也会让你的身体比较配合的帮你戒除糖瘾。

对于成年人,如果是戒不掉主食,可以尝试循序渐进的改善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比例,比如在煮米饭的时候混入一些粗粮糙米,用燕麦红薯等部分替代米饭,慢慢减少米饭的量增加蔬菜肉类的量,一口菜一口饭混着吃,想想菜那么贵当然是多吃菜比较划算啊!如此循序渐进的调整对米饭的依赖。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在想吃些碳水的时候可以先做一点运动,运动对碳水的代谢作用很显著,以无氧运动和HIIT最佳,这样你在运动后吃的碳水就会被拿去补充你在运动中消耗掉的糖原,而不会跑去直接刺激你的血糖影响脂肪。

而且运动也能有效的抑制食欲,随着运动强度增加,瘦素(Leptin)水平会升高,能帮你有效控制食欲,防止过量饮食,自然对糖的渴望也不会那么强烈了。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不过随着现在不可思议的食品加工业发展程度,糖的威胁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因为现在各大黑心零食商不止会提炼糖浆做糖和饮料,还解锁了更多新姿势,去做糖油混合物。

曾经BBC纪录片“Sugar vs Fat ”专门针对糖和脂肪做了一期双胞胎实验,让他们分别在为期一个月的实验中单独吃糖和单独吃脂肪,以对比糖和脂肪哪个更胖人。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而实验结果显示——

无论是只吃糖,还是只吃脂肪,最后双胞胎体重都降低了。

虽然这个实验仍然具有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但也足够得出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

变胖或者是变瘦,并不只是由饮食的某个单一原因决定的。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明确结果,机智的科学家把糖和油混合在了一起,继续做了个实验。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结果他们发现——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是的,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单吃一块黄油或往嘴里倒一袋白糖,那会腻齁死人。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但如果把它们按某个完美比例,混合在一起,送进烤箱,出来的就不是腻死人的黄油和齁死人的白糖了,而会变成这样: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这样这样这样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这谁顶得住啊?

就拿面包来说,很多人都说戒不掉面包,因为它本身的原料和混合比例就是教科书级的。

制作面包的面粉本身就是一种高GL精致碳水,制作过程中为了保持面包的松软可口,会添加大量黄油,为了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又会添加大量的糖,做好后面相也不能差,再加点奶油,沙拉,肉松,奥利奥,巧克力之类的,如果喜欢这个口感是真难戒掉【我羞愤的啃了一大口肉松面包这样打字到】

看看近年来的被炒热的网红食品,脏脏包,豆乳盒子,毛巾卷,翻糖蛋糕哪一个不是糖油混的越多越受欢迎?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趋势。甚至很多时候你去吃它们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打上一个精致标签而已。或者自己已经沉沦了在重油糖饮食中难以自拔。

据我个人也有一个猜测,在我们长达3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中,有一个有趣的假说“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我们的大脑无论怎么进化,也只是不断在原始大脑上覆盖新皮层而已,但原始大脑做为内核仍然存在。所以新进化出来的高级大脑也无法阻止原始大脑的行动。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比如,你面前有一条毒牙被拔掉了的蛇,你敢用手去抓么?虽然你的高级大脑的强大认知能力会告诉你:“它没毒的咬不着你”,但是你的原始大脑却仍然会让你离它远点。但如果你去多抓它们几次,久而久之就不怕了,这叫做“去敏感化”,也就是我们的高级大脑在不断说服原始大脑,相信某些刺激已经对我们无害了(哎,原始大脑就像头倔驴)。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诶跑题了,我们继续:

所以我们的原始大脑始终让我们保留着生存危机,去追求这种高热量的糖油食物。

而更要命的是这种糖油混合的人工食品出现的时间太过于短暂,以至于我们的新大脑也还没能对这种人工食物组合很好的反馈判断机制,只知道爽不知道克制,从而去无法控制的不停追求糖的刺激。

从这个方面来看,大脑的最大bug莫过于此了....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的电脑,CPU 是新的,主板却是老的,老主板不能很好地兼容新的CPU,结果CPU 的性能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既然影响这么大,那么糖油混合瘾如何克制?

亲测有效,我建议你自己去尝试做一次曲奇饼干或蛋糕,搜个食谱,当你颤抖着双手倒入一碗又一碗的白砂糖,加进一坨又一坨黄油,看着它们黏糊糊的搅拌在一起时,你或许会发自内心的向自己忏悔。就算你还是想吃,至少也会记得在放糖放油时手下留情点。

糖是如何一步步侵占我们生活的?为什么戒糖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难?

多去吃一些健康的让自己感觉舒服的绿色食物,多出去运动运动,这样的身心舒畅远比那重油糖的多巴胺刺激要让人愉悦得多。

偶尔吃一些甜品,真的没关系,因为它们的确精致又美味。只是不要总是为了一些新的感官刺激,而去一再忽视我们仍然原始自然的身体机制。既然生活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神奇年代,就要去学会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新感受,我们只是需要学会明辨是非,自我克制。

——————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加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

柴桑的公众号【柴桑小灶】,每周更新实用有趣的减肥、养生指南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减肥食谱】,即可获得一份我为你私人订制的减肥食谱!

后台回复【断食】,即可获得高阶断食减肥攻略

后台回复【减肥药】or【代餐】,即可获得相关资讯

本人系keep签约作者,文章首发于kee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