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常见的白土蚕有什么作用,可以治疗疾病吗,在哪里可以找到?

肥仔农经


白土蚕其实指的就是蛴螬。蛴螬可以治病吗?不存在的,听说就只能是听说。但也可以说蛴螬存在药用价值,至于这个“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万物皆可为药,只是不知治疗何种疾病。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总科昆虫幼虫的总称,它包含了很多种类,比如丽金龟、鳃金龟、蜣螂、花金龟、犀金龟(独角仙)等等。很多种蛴螬其实都是农业害虫,它们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比如根和地下茎等。比如很多丽金龟和鳃金龟幼虫就是农业上的大害虫,它们取食庄稼后会造成庄稼缺水死亡,在很多农田能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铜绿异丽金龟成虫,它的幼虫其实就是一种蛴螬,在农田中也数量颇多。

然后,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食用蛴螬的习俗,甚至在一些地方性的药方中也存在着蛴螬入药的记录,但其到底治疗何种疾病,是否真有治疗效果还真是未可知。真要去找的话,在春末夏初的农田里很多,尤其是种植着一些幼嫩农作物的农田中,但前提是没有打很多杀虫剂。


翦翳翎


农村常见的白土蚕,长得白白胖胖的,我媳妇第一次见的时候,吓得直叫乱蹦。这种土蚕看上去白白胖胖的,毛茸茸的,很可爱的样子,但是因为个头大,令人发怵。

白土蚕和豆叶上的一种大虫子一样,都是高蛋白食物,可以油炸了吃,味道鲜美,还大补。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就在花生地逮过白土蚕,然后拿回家洗干净油炸了吃,看着我爸吃的挺香,但是我没敢吃,看着就挺吓人的。

在哪里可以找到白土蚕?

白土蚕是金龟子虫的幼虫,长大之后会长出羽毛,会飞的。白土蚕因为长得像蚕,多生长在土里,白白胖胖的所以叫白土蚕。

白土蚕在花生地,红薯地,还有腐殖性粪坑里都能找到。如果想品尝一下白土蚕的美味,拿把锄头到花生地就能找到。白土蚕是一种不受农民欢迎的害虫,因为它会破坏庄稼,蚕食庄稼的果实。如果不及时处理,白土蚕会让花生产量大减。

白土蚕有什么作用?

开头说了白土蚕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可以食用,用油炸味道鲜美。因为它的高蛋白,还可以用来喂鸡,喂鸭,喂鹅,鸡鸭鹅吃了能够快速生长,有利于提高产蛋量。至于白土蚕的药用功能,没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农民拿来入药的,不敢乱说。


头发医生王禹


这种白土蚕我们老家的俗称叫做蛴螬,方言成为zicao ,常常在土地里翻地的时候发现,花生地,红薯地里面都有。

我家有个小花园,我妈在里面种了点花生和红薯,收获了以后翻地,翻出来好多这种虫子,一个个吃的白白胖胖的,看起来有点憨态可掬,我儿子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赛跑步,一个个拱得东倒西歪还真有点好玩。



这种虫子可以说是高蛋白食品,所以基本上都是用来喂鸡,鸡吃了长得快又壮,而且下蛋也更多。人也有吃的,好像有一道菜就是油炸蛴螬,在网上见过,但是没吃过。不过我觉得我也没勇气吃,虽然这家伙看起来白白胖胖都是肉。

中医上好像有记载这种东西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现实生活中还真没见过用蛴螬来治什么病的,不过如果是野外求生的贝爷见到肥肥的蛴螬,估计早就吃的干干净净了!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白土蚕又叫蛴螬,土蚕,地老虎,一般在农民的菜地里比较常见,是典型的一种害虫。一般在果园的树底下有很多,以前小时候随便拿一锄头一挖就好多,小时候还比较害怕不敢用手拿。白土蚕浑身白白胖胖的,样子就像蚕一样,所以被叫做白土蚕。

我小时候家里面养了很多鸭子,而家门前就是梨树园,梨树底下会种植一些蔬菜。由于梨树底下比较肥沃,所以蚯蚓格外多,因此我们经常就在梨树底下挖蚯蚓给鸭子吃。但是每次都能挖到很多的土蚕。土蚕主要是以植物的根系为食物,所以对农作物的危害非常大。由于躲在泥土里,所以很难清除。

每次挖蚯蚓给鸭子吃的时候,鸭子就在旁边等着,人还没看到,蚯蚓就已经被围着的鸭子给吃了,有时候经常挖到土蚕,鸭子好像也不挑食,直接就吞下去了。土蚕看上去圆滚滚的,鸭子非常爱吃。现在想想觉得以前好像真不懂吃,这么好的东西居然给鸭子吃了,要是现在鸭子一个也别想吃,敢吃一个我给它几个大嘴巴子。

土蚕现在在农村少了,主要是因为大家喜欢用除草剂,除草剂毒性多大啊,不仅植物立刻就会死掉,连底下的虫子都可以毒死。其中就包括土蚕,因为除草剂如果打太多,土壤中会有大量残留,那么土蚕就会被毒死。所以现在去果树底下,虽然偶尔能挖到,但是都很少。这东西高蛋白,用油炸剪枝不要太好吃。

土蚕在民间还是一位药材,可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破伤风,将土蚕挤破之后敷在伤口处,对于屁伤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治疗小儿腹胀。想要找到最好就是在菜地里或者果树底下,比如梨树底下,和红薯地比较多。

大家有没有吃过土蚕呢?那么觉得好吃吗?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农村泉水有点甜


农村常见的白土蚕,长得白白胖胖的,我媳妇第一次见的时候,吓得直叫乱蹦。这种土蚕看上去白白胖胖的,毛茸茸的,很可爱的样子,但是因为个头大,令人发怵。

白土蚕和豆叶上的一种大虫子一样,都是高蛋白食物,可以油炸了吃,味道鲜美,还大补。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就在花生地逮过白土蚕,然后拿回家洗干净油炸了吃,看着我爸吃的挺香,但是我没敢吃,看着就挺吓人的。

在哪里可以找到白土蚕?

白土蚕是金龟子虫的幼虫,长大之后会长出羽毛,会飞的。白土蚕因为长得像蚕,多生长在土里,白白胖胖的所以叫白土蚕。

白土蚕在花生地,红薯地,还有腐殖性粪坑里都能找到。如果想品尝一下白土蚕的美味,拿把锄头到花生地就能找到。白土蚕是一种不受农民欢迎的害虫,因为它会破坏庄稼,蚕食庄稼的果实。如果不及时处理,白土蚕会让花生产量大减。




白土蚕有什么作用?

开头说了白土蚕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可以食用,用油炸味道鲜美。因为它的高蛋白,还可以用来喂鸡,喂鸭,喂鹅,鸡鸭鹅吃了能够快速生长,有利于提高产蛋量。至于白土蚕的药用功能,没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农民拿来入药的,不敢乱说。

它的味道很鲜美,你敢吃它吗?


牧野小志


白土蚕,顾名思义,从名字上就可以大概知道它的样子。身体又白又肉,软软的,身子两侧两排黄褐色的远圆点。在我们的家乡,把它们叫做蚕。不过我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白土蚕在哪里能找到。

小时候,一到夏天经常和伙伴们去挖蚕,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东西恶心,的确,从长相上它们确实不太讨好,但是我们却非常喜欢,因为可以用它来钓青蛙(小时候贪玩,喜欢钓青蛙,但是又觉得青蛙的眼睛大大的,爪子就像人的手指一样,很可爱,于是每次钓完自后都会放会河里)。

钓青蛙的人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那就是青蛙是一种很傻的动物,不仅如此,一双眼睛也是“高度近视”,只要在它面前有影子,不管是什么,上去就咬。于是我们就把蚕当做钓青蛙的诱饵,非但很实用,而且屡试不爽。

白土蚕喜欢那种潮湿松软的土地,所以我们挖蚕的时候,通常会选在那种比较老的柴火垛(在农村,农民通常在秋天打、或者捡一些甘草或者农家地里的秸秆,风干之后马成很高的草垛,上面用泥盖上,等到冬天的时候用)。柴火垛的下面比较潮湿,而且越老,下面的碎柴火越多,有些碎柴火和土融合在一起,很松软,于是就成了白土蚕的栖息地。这是第一个能找到白土蚕的地方。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在马粪里面挖(可能听起来有点恶心,但是农村孩子都知道,其实马粪、牛羊粪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以入眼,基本都是发酵了的草,还是能让人接受的)。马粪低下的蚕是真的很多,用小铲子挖一下,就户出来两三个,多大的都有。有时候挖到一些超大超肥的,我们都会兴奋的喊出来。(感觉比捡了钱都开心,这些也是我们那一代童年的乐趣)这是第二个,但是感觉不是所有人能接受这个地方。

再有能找到白土蚕的地方,就是菜园子。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个,还是后来听父亲说的。我们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秋天的时候用来种白菜。父亲是个干活很仔细的人,几乎每天都去地里看,有的种子撒下去,几天就长出来了,但是有的却没有,而且能清楚的看见土被翻动过,等到挖开之后,才知道,罪魁祸首是白土蚕。

上面这三个地方,是我知道的经常有白土蚕出没的地方,而白土蚕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能治疗什么病,怎么治就不太清楚了。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其实农村土生土长的很多东西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却不能随便使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农实记


看到这个虫子忍不住进来说一下,小时候家里农村的需要种地,每次再去种花生的地里进行犁地时候,就会翻出这样的小白肉虫。当时看着白白的小虫子还好奇可不可以吃,但是最终没有吃。

上了大学后才知道这个虫子叫蛴螬,又叫土蚕,老母虫,粪虫,金龟甲的幼虫。这个虫子确实是可以入药的。

蛴螬,性味咸,微温。有毒。入肝经。功效破瘀散结,解毒止痛。

主治血瘀经闭,症瘕,骨折瘀阻,痛风,破伤风,目翳,肿痛,破伤风,喉痹,丹毒。

《本草纲目》曰:“蛴螬,治筋急,养血地黄丸中用之,取其治血瘀痹也。”

陈氏《经验方》:“盛冲母失明,取蛴螬蒸熟食,目即开。”

蛴螬大多都是 用来外敷,特别对于痔疮患者,把蛴螬研末涂敷在患处每天一次。可以把它烘干或者晒干保存。

但是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可服用,还有妇女处于经期时候禁用,体虚弱者也禁用。因为这个小白虫是有毒的,所以不建议食用或私自作为药用。而且这也是一种害虫,还是直接扔了吧。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复科李医生


农村常见的白土蚕有什么作用,可以治疗疾病吗,在哪里可以找到?

说起这个白土蚕,从名字中,可以猜测出它的大概样子,奶白色,生活在土里,长相特别像蚕,所以叫土白蚕,它的学名叫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不过咱们这有个土名字,叫“栩毛虫”(音译)。

问了村里的老人,这名字的由来很少有人知道,但总用来形容偷懒投机取巧的人,以前村集体还没分田到户,这做什么事都是得工分,有的人就专门挑轻松好捞分的做,老人就会把这种人说成是“栩毛虫”。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因为这个白土蚕的习性,它专门挑刚种好花生、豆角的土地来钻,总是农民这边刚把地给松了土,这货就出现了,专门在松土里吃庄稼,危害庄稼。以花生为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能使花生减产30%,做人像“栩毛虫”,那不就是村集体里的大害虫吗?

在哪里可以找到白土蚕?

前面说了白土蚕喜欢呆在花生地里吃庄稼,所以去花生地里挥几锄头,保准能找到它的身影。

花生地、红薯地里有,野外的枯枝烂叶下面的土壤中也有,记得小时候养鸭子,喜欢挖蚯蚓给鸭子吃,每次挖蚯蚓,都能挖到白土蚕,鸭子见了喜欢的不得了。

除此上面两个之外,还可以在猪栏粪中找到,这里要和大家说一下,以前农村人喜欢养猪,家家户户都养那么四五头猪,猪圈就在住房边,为了能让猪保暖,就会往猪圈里撒稻草,时间一长,稻草在猪的粪便中发酵,大概一星期就要清理一下猪栏,清理出来的稻草堆积在一个角落,等着腐熟,这个农家粪里就会有大量的白土蚕。

从发现白土蚕的大概位置可以看出,它吃的比较杂,从这个角度白土蚕可以分为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三大类。

白土蚕作为农业害虫,如何防治呢?

白土蚕的种类多,几代重叠,时间难确定,所以防治起来较为困难,通常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轮种,最好是水旱轮种,白土蚕怕水,轮种能大大减少白土蚕的基数。

对于有机肥的使用,尽量不要使用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这样粪食类的白土蚕会被带入作物土壤中。

白土蚕分为三类,又是一大害虫,就没有什么其他作用了吗?

当然,白土蚕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仅在一些特定地区和特定的品种,例如东北大黑鳃金龟或者铜绿金龟甲的幼虫,就可以入药,通常捉回的特定白土蚕,开水烫死晒干磨成粉。

其性微温、味咸,有一定的毒性,《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蛴螬的药用价值,“主恶血血瘀痹气,目中淫肤、青翳白膜”,常用于治疗目翳、破伤风等症。

更多关于白土蚕的信息,欢迎大家补充。


农人解说


农村常见的白土蚕有什么作用,可以治疗疾病吗,在哪里可以找到?

白土蚕,学名叫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有的农民也称之为老母虫或者核桃虫。按照白土蚕的食性不同,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和腐食性,其中植食性是危害多种农作物的一种害虫,特别喜欢吃刚刚下播的种子、根茎和幼苗,属于常见的地下害虫。

白土蚕在我国的分布很广,从黑龙江至长江以南地区,包括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四川、河南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具有分布。

蛴螬确实可以治病,具有要用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蛴螬都可以入药,只有朝鲜金龟甲和铜绿金龟甲的幼虫可以入药。可以用蛴螬研末敷涂治疗小儿脐疮,也可以将蛴螬捣烂敷涂治疗丹毒,用蛴螬研末敷涂治疗痈疽痔漏。因为多数白土蚕并不能入药,所以农民拿来喂鸡属于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浪费。

当然蛴螬除了可以用药还可以用来食用,食用一般取用的是腐烂木桩内的蛴螬,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后就可以放入油锅中炸熟,几秒钟捞出即可食用。另外据说也可以生吃,并无异味,但吃蛴螬笔者并未亲身尝试,有兴趣的农民朋友可以尝试。


果然悠


大实话:这就是一种破坏庄稼的害虫,没有什么药用价值,土地上种有庄稼就可以在翻地时看到。

可能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在每年翻地或者除草时都会在地里翻到这东西,这小东西看起来没什么威胁,但是,却是以破坏庄稼为首要任务的害虫。尤其是像花生,红薯这样的果实在地下的农作物,那这东西简直就是乐园,而至于说什么药用价值,那真的是不建议大家去尝试。

可能很多人因为生活在农村,各种物质方面不是很充足,所以在对待一些“土特产”时就容易添加一些药用成分在里面,并且随着一些无凭无据的传播,这些所谓的药用价值还会被无限放大,而这个土白蚕就是其中的一种。据传这个东西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就是有什么治痛风血瘀等功效,但是,就现实结果来看,多少人受痛风困扰而无法治愈,这就说明这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神奇,或者说只是因为人用了没什么事,所以就默认有效。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反驳说什么是祖上传下来的经验,是秘方之类的,有这些想法的人麻烦你先去买一本本草纲目或者任何一本中医类的药方书籍去看看,估计你看完后就知道很多方子是有多可笑了。这里我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医方子都没用,都不好,而是说,很多人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缺乏自己的判断,他们就是选择毫无理由地相信。

另外就是,还有一些人凡是看到什么“祖传秘方”“农村俗语”“老人说”之类的话时,那脑袋里直接反应就是真厉害。殊不知所谓的祖传秘方有的就是那个人在方便的时候自己蹲在马桶上想出来的,并且,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也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农村老人也会骗人,并且因为其文化水平不高,其掌握的很多所谓的经验都是错的,这就是现实。

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在面对这些自己不熟悉或者短时间内无法做出判断的事情的时候,稍微在网上搜一下,看看不同的意见和不同人的看法,不要只去看自己想看到的,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因为,现实和结果不会跟你开玩笑,迷信秘方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导致耽误治疗时机。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