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地處小興安嶺向三江平原的過渡地帶的鶴崗,其原為湯原縣下的一個小鎮,俗稱鶴立鎮,新中國建立後,鶴立升置為市,名為興山市,1951年,改興山市為鶴崗市,後為黑龍江省所轄。

鶴崗不僅是以煤礦為主體的城市,還是三江平原的糧食主產區,並且是我國距離白俄羅斯最近的地方,除此以外,黑龍江、松花江在鶴崗境內匯合,作為三江平原的腹地,它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森林覆蓋率高達58%。盛產木材以及木耳、蘑菇、猴頭菇、松子、鹿茸、元皮等,當然,這裡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小雞燉蘑菇

一道家喻戶曉的東北燉菜,用榛蘑襯托出雞肉的鮮香,粉條的滑爽。小雞燉蘑菇裡的“小雞”指的是“笨雞”(黑龍江土話,就是放養的雞。也叫柴雞。山東叫“草雞”,南方稱為“走地雞”),一般是當年的公雞。

其實母雞更好,因為黑龍江的鄉下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左右老母雞開始抱窩,孵小雞。到當年的年底就是大約每年的元旦前後,雞群中的公雞隻留下一兩個質素好的做種,其餘的都會作為來人待客的儲備。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林區的小雞燉蘑菇,很少有放粉條的。因為粉條,頭一頓很好吃,剩下第二頓很硬,而且粉條子吸收湯水,剩下的雞肉蘑菇就不好吃了。

“小雞燉蘑菇”這道菜有多種搭配,小雞配上榛蘑或是茶樹菇是比較多見的吃法。其實,不同的搭配都有各自不同的適宜人群。比如:白雞配蘑菇補肺,咳嗽痰多的病人可以多吃;烏雞加蘑菇可以補腎,對腎虛的人有好處;黃雞則有補脾的功效。而平時氣虛的人應選擇公雞;母雞適宜產後的“新媽媽”食用;童子雞更是老少咸宜。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東北猴頭蘑

東北特產猴頭菇的子實體新鮮時白色,幹後淡黃色或黃褐色,塊狀,直徑一般為5-20釐米。猴頭菌子實體由許多粗短分枝組成,但分枝極度肥厚而短縮,互相融合,呈花椰菜狀,僅中間有一小空隙,全體成一大肉塊,基部狹窄,上部膨大,佈滿針狀肉刺。

肉刺上著生子實層。肉刺較發達,有的長達3釐米,下垂,初白色,後黃褐色,整個子實體象猴子的腦袋,色澤象猴子的毛,故稱為猴頭菌。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東北特產猴頭菌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幹猴頭菌含蛋白質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纖維6.4克,水分10.2克,磷856毫克、鐵18毫克、鈣2毫克,維生素B10.69毫克、維生素B21.89毫克、胡蘿蔔素0.01毫克,還含有16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

猴頭菌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清香可口,歷來是食用菌的珍品。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扒肉條

扒肉條原本是山西省的傳統名菜,屬於晉菜系。但是在鶴崗也是很多人吃的,扒肉條成菜色澤鮮亮,看起來就很有食慾。

鶴崗炸醬麵

炸醬麵雖然大家都吃過,但是鶴崗炸醬麵還是不一樣,在鶴崗,炸醬麵不需要另外炸醬了,因為他們有寶泉嶺宮保肉醬,這種炸醬是已經裝好的,面煮好,現成的醬一擱就成。配上各種菜,比如黃瓜絲、蔥絲、香菜段等等,這款宮保肉醬是專家配料,色香味俱全,絕對是好醬,好味!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醬扒茄子

這是一道在鶴崗很受歡迎的菜餚,其做法也並不複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在家裡製作:

1. 先把茄子改刀成長條狀加鹽略醃;

2. 醃後的茄子擠出水整齊擺在盤中,上籠蒸熟;

3. 裡脊肉切成肉絲;

4. 青紅尖椒、蔥切成細絲;

5. 蒜剁成末備用;

6. 鍋內加油,下肉絲炒熟;

7. 再加入甜麵醬、鹽、味精、糖、醬油調味,勾芡,盛在蒸好的茄子條上;

8. 另起鍋,把蒜末炒成金黃色澆在肉絲上;

9. 再撒上青紅椒絲和蔥絲即成。

注:因為大醬裡有澱粉、茄子上也有澱粉,所以最後不用水澱粉勾芡,另外,蒜一定要分兩次放。

東北小城鶴崗的小雞燉蘑菇

鶴崗的冬季乾燥而寒冷,但這並影響在當地吃著美食,觀賞風景的心情。中俄黑龍江三峽、谷底地下森林、小興安嶺原始森林公園都能讓人有別樣體驗,另外,還有諸如界江口、國界碑、名山島瞭望塔、名山島龍王廟這樣的人文景觀,可以一覽。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