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凤仙郡侯

凤仙郡的古怪

《西游记》原著中凤仙郡的故事很短,只有一回。情节也简单,就是凤仙郡郡守张榜求雨,悟空大包大揽找玉帝下旨意降雨,玉帝道出以往凤仙郡郡守的罪过他,所以设下不可能之三事,除非这三事完成,才能降雨。悟空回去让郡守皈依佛门,雨就降下来了。原文所宣扬的是佛教的“一念皈依善果弘”,可能有些唯心主义,86版电视剧版《西游记》并未收拍。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被抢的民女,西游记续拍的好敷衍

后来补拍的凤仙郡故事被改编了,说是因为郡守的儿子强抢民女,妻子袒护儿子与他大闹,郡侯惧内将民女及其丈夫囚禁,这才大旱。郡侯改过之后,玉帝依然不依不饶,悟空大闹披香殿之后,才行的雨。无论情节和原文的寓意都发生了改变,甚至之后的一些评议《西游记》的文章也将原文和电视剧混淆了,渐渐演绎出是整个凤仙郡的百姓糟蹋粮食才引起的旱情。

我们再回头细读原文,就会发觉凤仙郡故事虽然篇幅短,其情节也很单调,却花费了相当多的笔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例如特意强调郡侯的姓氏为上官;还要特地指出玉帝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惩罚的郡侯;降雨的过程也洋洋洒洒写了半回的篇幅,真正描述故事情节的只有两段。他为何要这样写呢?是不是也在暗示什么历史事件呢?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上官婉儿

凤仙郡在哪里?上官是不是另有所指?

《西游记》里面的地名虽多,但是终究是写大明朝的事,转来转去,走到哪里都是中土气象,长安样貌,六街三市、皇城帝阙说的都是紫禁城里发生的事情。

在凤仙郡故事中,并没有写它如何繁荣的,因为此时凤仙郡正遭受旱灾,“民事荒凉,街衢冷落”。文中交代的凤仙郡是天竺外郡,但是下面提到了凤仙郡郡侯,郡侯一职在两晋曾有,但明朝是没有郡侯的。文中特地强调的不是郡侯这个职位,而是郡侯的姓氏--上官,还让悟空和八戒在这里做了一个讨论,说这个姓不常见。

行者看罢,对众官道:“郡侯上官何也?”众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行者笑道:“此姓却少。”八戒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

这个姓其实很有名,在汉朝有上官桀,贞观朝就有上官仪,百家姓的复姓中开头就是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别的记不清,复姓开头几个总会记得吧?说悟空不读书?你们去看看朱紫国中,孙悟空给朱紫国国王诊脉辨证之准确、下方之高明,完全是医院科室主任、副院长级别的,他能没念过百家姓?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吴承恩跟他有仇

这个上官无非是另有所言罢了。上官在汉语里面还有高官、大官、上级的意思。下面又说郡侯得罪了玉帝,被罚旱灾。哪个官的级别能让玉帝亲自动手在披香殿单独划出一块地来设三事?哪个官还有资格去祭天?莫非要造反?除了最大的那个皇帝还谁有资格祭天?再说其他的官员也跟吴承恩没什么关系啊。

数来数去,这个郡侯上官最终还是落在了皇帝的头上,哪这个皇帝是哪一个皇帝呢?凤仙郡这个名字跟皇帝又有何关系?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why?

明朝旱灾历史

既然《西游记》中提到了旱灾,我们就要到古代遗留的文献中,去查找一下大的旱灾发生的年份,来缩小查找范围。根据

《中国旱灾史》记载的明朝比较大的旱灾,就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和崇祯年间。

嘉靖年频频发生旱灾,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旱灾主要在嘉靖元年、十年、十一年、十七年、二十四年、二十九年、三十四年。

崇祯年间的旱灾格外严重,经常是旱灾和蝗灾一同爆发,而且是水旱灾轮着来,还有瘟疫。但崇祯年跟《西游记》关系不大,直接剔除,剩下的就是嘉靖年了。

嘉靖年旱灾发生的地方主要就是陕西、河南,个别年份南北具旱。而陕西有一个凤翔县,明朝的时候使用府制,有凤翔府,一府治下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这个凤翔和凤仙的发音好接近,凤仙郡的名字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呢?这里我们先不下结论,毕竟是一个猜想而已。

另外,凤一直是皇后或后宫嫔妃的象征,明朝时皇后戴的都是凤冠,仙呢?明朝某位皇帝极爱修仙,没错就是嘉靖皇帝。这个凤仙郡有没有可能是在暗示嘉靖和他皇后之间的事呢?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方皇后,有点眼熟,像谁?

凤仙郡旱灾的起因,郡侯之妻到底谁?

小说中提到了旱灾的原因是:

那郡侯不敢隐瞒,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

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今遇老师降临,万望明示,上界怎么样计较。”

这里交代了两点特别重要的线索:

1、事件起因的时间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月份和日子都很明确,但是现在是哪一年不知道,因此三年前到底是哪一年也不太好确定。后面又说“这两年忆念在心”,也就是说事情过了不到三年,这仅仅是第三年或者是第四年头上,这个我们要计算好。

2、事件的起因是郡侯的“妻子不贤”,两个人“恶言相斗”。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假如郡侯指的是嘉靖皇帝本人,那么他口中的“妻”只能是皇后,也只有皇后才会有胆子跟他争吵,其他的妃嫔只是妾,我们排查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

嘉靖皇帝有四位皇后,其中孝恪杜皇后是明穆宗的生母,生前只是康妃,嘉靖三十三年薨,穆宗登基后才追封皇后的,所以可以剔除。

孝洁肃陈皇后是嘉靖元后,也跟嘉靖皇帝吵过嘴。嘉靖七年九月辛卯日,两口子就闹过。当时陈皇后正怀有身孕,跟嘉靖皇帝同坐,下面的妾室张顺妃、方妃要伺候两位,给两位进茶。张顺妃给嘉靖递茶的时候,洁白光滑的手腕露出来了,嘉靖皇帝就觉得这手咋就这么好看,“循视其手”。陈皇后就不乐意,”恚,投杯,起“。嘉靖皇帝那个暴脾气绝对忍不了这种事的,于是“帝大怒”。“陈皇后惊悸,堕娠,不久崩”。

看史书这段记录,应该不是郡侯之妻应该不是陈皇后。

一是时间点对不起来,这里是九月发生的,隔着十二月还有三个月呢;

二是人物对不起来,中间涉及的人太多,还有张顺妃、方妃,《西游记》里并没提及;

三是动作对不起来,这个时候也没有再祭天,摔杯的人是陈皇后,而不是嘉靖皇帝,可能之后嘉靖皇帝大怒之后说过了一些话,但是若是陈皇后敢和他争执,也不至于惊悸了。最后陈皇后还小产了,这是个比较凸出的情节,如果是陈皇后,也多少应该有所体现,但是《西游记》中并没有。

四。和旱情的时间对不起来,这是嘉靖七年九月发生,最近一次严重的旱灾也是在嘉靖十年,这是第四个年头了。

所以郡侯之妻是陈皇后的可能不大,但是它证明了嘉靖和皇后的争吵之事确实有可能存在。而不是那种完全遵循礼教,和和睦睦的。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李朝实录》相关页

剩下只有张废后和孝烈方皇后了。

史书中记载孝烈方皇后一生只有四件事:封嫔封后时间;壬寅宫变;去世时间;死后哀荣。

封嫔封后是喜事,与争吵无关;壬寅宫变发生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时间对不上,情节也对不上;去世的原因,虽然各种版本都有,但是时间是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时间还差一个月,也有点对不太上;时间间隔是差不多的,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方皇后去世,嘉靖二十九年春有大旱灾,中间间隔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嘉靖二十九年是第四年头上;还有联系的是,嘉靖二十九年,皇帝让道士陶仲文祷雨,成功,陶仲文被封为“恭诚伯”。方皇后本身跟郡侯之妻的联系并不密切,原型应该不是她。

剩下的就是张废后了,也就是孝洁肃陈皇后摔杯时间的那个张顺妃。在陈皇后崩殂之后,嘉靖皇帝就册封了她为皇后,两个人的日子过得还挺平静的。

但是张皇后在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突然被废,没几天就立了方皇后。

由于张皇后被废之后,她的个人信息也从《明实录》中被最大限度地删除了,就连她被废的原因,在正史中也没有记录。

但是我们看一看她被废的时间是正月初六,最接近《西游记》中所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间隔只有十一天,假如十二月二十五日,张皇后跟嘉靖皇帝吵架了,那么嘉靖皇帝要处分她,也不可能马上去做,毕竟这是国家大事了,一定要和内阁商议的,再加上快过年了,还有还多事情要处理。从事情发生到中间间隔十一天是个很正常的时间,包括立方皇后也是在废张氏之后的十几天内完成的,这个时间间隔很合理。也就是说张皇后被废起因事件很有可能发生在嘉靖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朝鲜武将

虽然正史没有说,但是皇后被废,大家肯定对于原因很感兴趣的。当时有两个传闻:

一,是明朝官员中传播的消息。说是张皇后替明孝宗的孝康敬皇后张氏的弟弟说情,惹恼了嘉靖皇帝,因此被废。

明孝宗朱祐樘是嘉靖皇帝的大爷,明孝宗就孝康敬皇后一个老婆,对张氏极尽宠爱。但是孝康敬皇后这个人的性格有些问题,史书评价她为人“骄妒”。孝宗在的时候,她是享了福了,他家人也鸡犬升天,仗着皇后的势力,为所欲为,孝宗在的时候,对孝康敬皇后家人多加回护。等孝宗死后,武宗继位,这些家人就升为国舅了,虽然武宗也加以约束,但是怎么说也是亲舅舅,他们更不知收敛。

武宗死后,世宗嘉靖皇帝继位,这个关系就远了,嘉靖不惯着他们,动手要除掉他们,这样他跟太后张氏关系不好了。加上嘉靖时别支继位,一登基就闹大礼议,追封自己父母,爷爷奶奶,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对于张太后故意冷落,甚至要把这个皇太后的称呼由

圣母皇太后改成皇伯母,而称自己的亲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因为这个事,两个人关系闹得非常僵。

在嘉靖十二年下半年,张太后的弟弟因为为非作歹,被嘉靖皇帝抓了小辫子了,他原想就这个事好好整治一下张太后。张太后为了救自己的弟弟,纡尊降贵跑去求张皇后,让她跟皇帝求情,张皇后拉不下脸来,十二月二十五日跟嘉靖提了这个事。原本后宫是不得干政的,论起来这个算是“不贤”,不但不贤,这个张皇后也不太聪明,不应该掺和这个事。其实这里面也没有太大的矛盾,主要就是嘉靖皇帝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打击张太后的力量,自己的老婆不帮自己,还帮着别人,能不生气?张皇后却看不清这个事,觉得嘉靖会给自己这个脸面,有可能两个人呛促了几句,导致嘉靖推翻供桌也不是不可能的。听说,事后张皇后在大冬天被扒光衣服疼打一顿,打入冷宫。正月初六就被废后。

二、第二个不是传闻,而是朝鲜在明朝的观察使臣收集的资料,记载在《李朝实录》里的。

由于嘉靖皇帝沉迷女色,身体出现了问题,“不视于朝今三朔矣”(朔为初一,也就说是三个月了),“皇后因妒忌,欲自缢于帝前,又多不恭之事,故废置别宫”。事后嘉靖皇帝还让大臣议了这个事,大家都觉得不能废,但是只有两三个人上了反对的奏章,因为“左顺门廷杖事件”的原因,大家都不敢强论了,所以张皇后就这样被废了。被废后,嘉靖皇帝还说“不敬不逊作孽而废而已”。这种说法从嘉靖皇帝的立场出发,的确是“不贤”。

这两个说法,无论是哪个,都可以说是不贤,也可以激怒嘉靖,从发生到废后中间确实经历了朝议,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实应该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附近。

这是嘉靖十二年尾发生的,嘉靖十七年发生了较大的旱灾,中间隔了四年的时间,和《西游记》中两年的说法有出入,并且负责给嘉靖皇帝祷雨的陶仲文是嘉靖十八年才代了邵元节为皇帝服务的。之前的邵元节只在嘉靖四年有过祷雨的记录,后期一直在给嘉靖皇帝求子嗣。

所以,可能吴承恩是从张废后和孝烈方皇后死后的事件中都截取了素材。郡侯与其妻吵架的事隐藏着嘉靖废张氏,之后的祷雨事件就是嘉靖二十九年陶仲文为皇帝祷雨。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旱灾很可怕

凤仙郡大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凡事要讲前因后果,凤仙郡大旱有一个表面原因,原著中玉帝已经说了: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我们从玉帝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来,直接原因就是郡侯对上天不敬,在玉帝下降之日,推翻斋天素供,并且叫过来吃了,同时口出秽言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鸡吃米图

但是悟空到披香殿去看的时候,看到了三件事:鸡嗛米山、狗舔面山、灯燎金锁。

四天师即引行者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行者不知其意,回头问天师曰:“此何意也?”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狗舔面山,我能接受,因为之前推到素供的时候狗过来吃了,有前因,就给你一个类似的惩罚;鸡嗛面山,也勉强说的过去,狗吃不完的素供,鸡就凑过来嗛两口,也算是有因果;那个灯燎金锁是个什么梗?这个跟12·25事件没有任何关系啊?玉帝设这件事所谓何事?解释不通的。那么这里面究竟藏着个什么事呢?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你们准备好了拆天廷了吗?

吴承恩对于佛教经典所知甚详,对于因果之说了然于胸,断然不会没有理由地说这三件事的。

佛教中对于天灾的解释是业力招感,水灾是贪婪所致、火灾是嗔恚所致,风灾是愚痴所致,旱灾是悭吝所致。那么凤仙郡大旱就是郡侯悭吝咯?

好像原著里也没有说这个郡侯小气嘛?

我们看一下原文写了什么: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兹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塘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此时凤仙郡的情况是

粮食奇缺物价高涨,一斗米到了百金之价,一担柴到了五两之资,城里有官家管理,还到没有大乱,城外已经发生了人吃人的情况。而文中提到的郡侯采取的措施就是出榜文求雨,并没有说他有救济灾民的措施。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座庙少说也得盖一年吧?

他是没有钱还是什么的?

他很有钱好伐。

悟空说自己会求雨的时候,郡侯开始招待唐僧师徒,本来四个人的饮食费不了多少粮食的,就是八戒食肠宽大,一人所食百人的饭量也是有的,只是郡侯还在富室之列,也不算他奢侈。但是后面悟空把雨求下来之后,郡侯“连夜差多人治办酒席,起盖祠宇”,日日宴饮款待唐僧师徒,一直吃了半个月,这还倒罢了,半月之内,郡侯竟然督促民人,连夜赶工,建起来一整座寺院,规模之大,工期之快,着实令唐僧惊讶。不但有寺庙,周围还建了唐僧四众生祠,并行雨诸神的庙,整个一个寺观建筑群,短短半个月之内,从设计到采购原料,打地基,砌砖瓦、上房梁、搞装修、造塑像、做绿化,招僧道全部完工,深圳速度也没这么快啊!

仅仅这一处建筑群花费的银钱也不下白银百万两吧,人工费又怎么算?他能没钱?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旱灾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有脸跟唐僧说: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一日筵,二日宴;今日酬,明日谢;扳留将有半月,只等寺院生祠完备。一日,郡侯请四众往观。唐僧惊讶道:“功程浩大,何成之如此速耶?”郡侯道:“下官催趱人工,昼夜不息,急急命完,特请列位老爷看看。”行者笑道:“果是贤才能干的好贤侯也!”即时都到新寺。见那殿阁巍峨,山门壮丽,俱称赞不已。行者请师父留一寺名。三藏道:“有,留名当唤做‘甘霖普济寺’。”郡侯称道:“甚好,甚好!”用金贴广招僧众,侍奉香火。殿左边立起四众生祠,每年四时祭祀;又起盖雷神、龙神等庙,以答神功。看毕,即命趱行。

大灾当前,人命关天,他有钱不往外拿,这就是悭吝。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铜锁

他的钱都放在哪里?都放在柜子里、箱子里、库房里。这个柜子、箱子、库房上都有什么?都有啊!

这个郡侯定然是平日里搜罗百姓的财物太多,不管是米、面、布匹、银钱,都存在了自家的库房里,光往里收,不往外拿。造了悭吝的罪过,有了旱灾的业力。结果十二月二十五玉帝下降,神使鬼差地跟老婆吵架得罪了玉帝,玉帝立下三事正式根据直符使者所送善恶文书上的记录。

嘉靖皇帝前期还是有些功绩的,自壬寅宫变之后,他就迷信修真求长寿、搜刮民财、大兴土木,二十几年不上朝,搞得国势积弱,民不聊生。

海瑞再给嘉靖皇帝的《治安疏》中说“嘉靖,家家乾净

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迷信道教、搜刮民财、大兴土木”

这三个特点是凤仙郡侯和嘉靖皇帝的共同特点。

吴承恩就是要借凤仙郡侯的事,说嘉靖皇帝,包括嘉靖朝不断出现的旱灾也是皇帝自己私德不休引发的。那么旱灾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冷眼看西游:凤仙郡侯的老婆是谁?旱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道士做法事

旱灾的解决

原著中解决三件不可能之事,处理的很仓促,是邱洪济、张道陵、葛玄、许旌阳四真人对悟空指点说:

“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

然后悟空就劝他皈依佛门,郡侯也同意了。

行者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行者却才欢喜。

然后,米山、面山自己塌了,金锁也断了。

写的太仓促了,有点《安士全书》的传教味道。有可能是没有实际对应的事,而只是寄托了吴承恩自己的一种想象,他想象着嘉靖皇帝最后能醒悟,改行从善。但是事违人愿,嘉靖皇帝一直到死都没有悔悟,终于长时间服用丹药,最后中毒而亡。

现实中,旱灾的结束是什么样子的呢?

嘉靖二十九年四月,道士陶仲文祷雨有应,平狱有功,封“恭诚伯”,每年俸禄二千石。

二十九年春,京师灾异频见,帝以咨仲文。封言虑有冤狱,得雨方解。俄法司上缵宗等爰书,帝悉从轻典,果得雨。乃以平狱功,封仲文恭诚伯,岁禄千二百石,弘经、永宁封真人。(《万历野获编·卷四·释道·道家两府》

自此,嘉靖皇帝更加信任陶仲文,终嘉靖一朝,道教始终很受皇帝的宠信。直到隆庆皇帝上台,才开始支持佛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