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我們當代爸媽最困擾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發脾氣哭鬧,我們是由之任之,完全不搭理、等他自己妥協呢;還是該給予安慰、適度讓步妥當呢。

原本覺得該立的規矩必須立,哭鬧是個啥意思,好好說不行嗎?那就把你晾一邊,告訴你要作就這個結果!但現代科學育兒又總是告訴我們,要溫和堅定,不能傷了娃的心,尤其是見娃哭得那個傷心,抽泣到不行,就會忍不住懷疑自己到底做對沒,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不應該“冷暴力”!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今天就想從腦科學的角度,好好和大家說說,徹底幫大家把這個困擾給解決了,看完再也不糾結,清楚知道什麼時候耐心安慰、什麼時候“冷眼旁觀”!

發脾氣分兩層,上層下層兩種對待方式

大腦就像一幢兩層小樓,下層主要負責基本功能(呼吸、吃喝、眨眼等)、原始的反應和衝動(比如躲避危險、打鬥等)、強烈的情感(憤怒、恐懼、傷心等),簡單來說,就是負責本能反應。

而上層進化程度更高,負責更加複雜的心理過程,比如思考、想象和規劃等高級分析思維功能。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所以與之相對應的,娃發脾氣也會分兩層:

1、來自大腦下層本能反應帶來的“怒火”,比如娃摔倒了很痛、受到挫折了很難過等,這種哭鬧是應激的。

2、來自大腦上層的“怒火”則來源於孩子的“挑釁”,因為這層負責相對複雜的心理過程,所以發脾氣哭鬧,是源於孩子自身的目的性:比如想要某個東西、想做某件事或者可以不做某些事(比如約定的規矩、習慣等)。

弄清楚來自於哪一層,咱們就可以用恰當有效的方式堅定執行了!我具體展開和大家說~

來自大腦下層:娃"應激"發脾氣,我們該給足安撫

所謂“應激發脾氣”,指的是孩子來不及思考,本能反應出來的就是“哭”。他們暫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心煩意亂。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就比如《媽媽去哪兒3》裡有一集,嗯哼不小心踩到了玩具,被小零件紮了腳,痛得嗯哼當即嚎啕大哭,還很生氣的把玩具都扔了出去。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這就是明顯的來自下腦的本能反應。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說,男孩子這點痛都忍不了,哭什麼哭,一點都不男子漢。

而是該跟孩子建立起聯結,幫他們冷靜下來,給他們一個愛撫或者擁抱。當平靜了,再看看是否可以幫孩子啟動上層大腦,用邏輯和理性和他們一起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霍思燕的做法就很值得我們借鑑。她先過去抱住嗯哼,安慰他,和他建立情感上的聯結:太尖了,踩上肯定會疼的。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嗯哼還是繼續哭,霍思燕就很耐心地給他擁抱、吹腳,安撫他的情緒。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等嗯哼平靜下來了,霍思燕再開始跟他講道理:不能再把東西重新扔回地板上,否則以後還會受到傷害。

只有這個時候,娃才能聽進去,前提是他感受到了愛和被關心!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來自腦上層:娃通過發脾氣“控制”大人,我們不用搭理!

但是如果是來自大腦上層的怒火,我們則要完全換一種對待方式。因為來自上腦的脾氣是娃有意識的發脾氣,目的是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或者想要我們滿足他們。尤其是3歲後的娃,越來越懂得利用這一點“操控”我們大人。

這個時候,雖然娃看起來很誇張,哭得驚天動地,但是實際上他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身體,保持理性的,他絕對是在有策略的採取行動,只是想要通過發火的方式來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果咱們滿足了他們,他們肯定能夠一秒止哭,跟變臉一樣。

對於這樣的發脾氣,只有一種回應方式:不跟"搗蛋分子"談判,咱們需要設立穩固的界限,明確地拒絕他們,給他們立好規矩。堅決不讓步,哪怕哭得梨花帶雨,也堅決不心軟,因為不會傷害到他,反倒是在鍛鍊他!

有過幾次這樣的經驗後,孩子會學著自己去控制衝動。

用對方法,娃發脾氣也能變成鍛鍊大腦的好時機

這裡最常見的情景就是,和娃一起出門,他非得要買東西;又或者你和他約定好的事情,他要反悔等等。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如果發脾氣是來自大腦下層、也就是真正需要我們安慰的哭鬧,娃兒一般不能理性的思考或說話,因為他的大腦完全被原始情感系統所劫持,我們聽到的只是他們哇哇的哭聲。

但如果是他們帶有目的或者“挑釁”的,通常沒有眼淚,而且邊哭,還能表達他的要求,當我們給出“不”的指令時,他們還能爭辯。比如說我們要他們按時上床睡覺,他們一邊哭一邊喊"為什麼爸爸就可以不去睡"、"或者還要再玩一會"等。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和娃有約在先,那就完全不用猶豫,不再搭理,讓娃明白你的態度——“你愛咋整就咋整”!

看到這,大家是不是心裡很有底了?清楚他們的哭鬧發脾氣來自於哪一層,咱們就可以用恰當有效的方式應對了。而且當咱們用對方法,解決的就不僅僅是當下的問題,而是能夠讓娃的上下大腦有更好的連結和整合,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腦回路。

慢慢的,他們再碰到同樣的問題,會有更合適的處理方式,與此同時,發脾氣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