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生鮮電商呆蘿蔔“暴雷”南京多門店閉店 CEO承認出現資金問題

生鮮電商呆蘿蔔“暴雷”南京多門店閉店 CEO承認出現資金問題

呆蘿蔔典雅居店捲簾門緊閉。

生鲜电商呆萝卜“暴雷”南京多门店闭店 CEO承认出现资金问题
生鲜电商呆萝卜“暴雷”南京多门店闭店 CEO承认出现资金问题

呆蘿蔔告顧客書(上)。呆蘿蔔APP上空空如也(下)。

生鲜电商呆萝卜“暴雷”南京多门店闭店 CEO承认出现资金问题
生鲜电商呆萝卜“暴雷”南京多门店闭店 CEO承认出现资金问题

近日,有自稱是呆蘿蔔員工的網友在微博等平臺爆料,稱“呆蘿蔔杭州研發團隊和運營全部罷工,下週開始仲裁討薪”、“南京多家門店停業”……22日,呆蘿蔔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聲明稱,由於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張,公司日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將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籌措資金。昨日,記者實地探訪南京多家呆蘿蔔門店發現,大門緊閉,市民充值的餘額無法花掉,少則數十元多則五千元,很多消費者包括門店老闆都已去報案。

記者調查

連探兩家店都關門 有消費者稱物美價廉質量不錯

11月25日晚間,記者來到位於南京河西的呆蘿蔔宋都美域店,發現大門緊閉,貼著通知“此店暫停營業,重新開業時間,另行通知!”

26日一早,記者打開呆蘿蔔APP,首頁上有“告顧客書”,打開後有內容稱“11月25日呆蘿蔔將逐步恢復辦公,為早日恢復經營做準備。”但進入APP後,點擊買菜的各個選項,不管是“蔬菜菌菇”還是“時令水果”,都顯示“這裡沒有相關商品呦”。隨後,記者來到呆蘿蔔典雅居店,同樣發現捲簾門緊閉。路人告訴記者,這家店已關門好幾天,不知什麼時候開。

記者瞭解到,南京有100多家呆蘿蔔店,記者隨後聯繫上其中一家的店長劉東(化名)。劉東介紹,他已經報過案了。自呆蘿蔔出問題以來,他也心急如焚,前幾天特意趕往合肥總部打聽消息。目前聽說的是好像先保合肥的店,南京等外地的店先不開,等合肥開好了、賺到錢了,或有資本注入了再擴張。現在據說是在慢慢清算,先給員工發工資、再給消費者退餘額,最後是給他們這些店長、合夥人退錢。“我們作為合夥人,每家交了15萬。”他有些擔心排到最後拿不到錢。

家住河西典雅居附近的季女士表示,之前每天都在呆蘿蔔買菜,特點是“價格便宜,質量蠻好”,因為沒充錢,所以她不是很擔心,畢竟家門口還有別的菜場。消費者湯女士也有類似感受,她舉例說,菜場土豆賣到3.5元/斤時,呆蘿蔔才1.9元/斤;而且經常有送雞蛋的活動。幸運的是她最近也沒充值,但所在的群裡有人最多充了五千元,還有充幾百元的,目前都登記了,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退回。

“上星期才充值了500塊!”家住河西夢都大街的80後吳女士告訴記者,因為看到平臺做促銷活動——充500元可以贈送1500積分,相當於贈送15元。想著天天要買菜,吳女士就充了500元,誰料竟然“踩雷”。26日下午,她去派出所報案時聽說一位鄰居餘額有2000元。她表示,前段時間菜場的豬前腿肉35元/斤,呆蘿蔔只要29元/斤。

在63歲的茅阿姨看來,呆蘿蔔出事似乎有前兆。“最後一次買菜是七八天前,菜的質量明顯不好了。以前都很好的。”不過,呆蘿蔔承諾菜品質量不滿意,拍照即可退款,所以她也沒多想。茅阿姨10月在萬達華府的呆蘿蔔充值200元,幸好花掉了不少,目前卡里餘額69元。“我感覺呆蘿蔔‘活’不過來了,它的菜價比菜場便宜一半,利潤從哪裡來呢?”茅阿姨有點惋惜地說。

70後楊女士和先生是雙職工,每天傍晚在手機上下單,5點半下班去家門口的呆蘿蔔取菜,順便把第二天的早飯也解決了,半成品的手抓餅是上小學兒子的最愛,還有全家人要吃的水果。“充值500塊錢,經常一個月不到就用完了。”楊女士算是呆蘿蔔的深度用戶,幸運的是餘額只剩24元,不過楊女士也發現餘額用不掉,因為APP上沒有菜。“呆蘿蔔出事有點意外,但是我覺得它應該會好起來。”她發現,很多鄰居包括老年人都常來買菜,甚至附近開飯店的老闆也是老客。

最新進展

呆蘿蔔CEO首次承認出現資金問題

稱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

11月25日凌晨,呆蘿蔔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聲明稱,公司將逐步恢復辦公,為早日恢復經營做準備。25日中午,呆蘿蔔創始人兼CEO李陽首次出面回應。對於呆蘿蔔遭遇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李陽表示主要是公司對城市拓展、門店營收、業務發展、技術升級的綜合增長髮展預期過高,但在組織管理、業務固化速度上沒有跟上,導致公司“失血”(資金消耗過快)增加。

而他本人在這幾天的主要工作和努力重點,主要投入到幾個以解“燃眉之急”的問題的發力上。包括繼續溝通可能願意跟投的投資方;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增加公司流通性;規劃債權人的合作方式;處理公司突發問題。此外,針對虛假融資質疑,李陽表示,“從去年8月到目前為止,一共收穫7億多人民幣等值美金的融資,全部真實到賬,且都投入公司發展使用,但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於消耗過快。”

公開資料顯示,呆蘿蔔成立於2015年10月,在合肥開出第一家店,創新採用“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經營模式,通過APP和線下門店結合,通過原產地直採、自建倉儲、冷鏈配送和物流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涵蓋蔬菜水果、米麵糧油、肉禽蛋奶、日用百貨等萬種熱門商品。

企查查顯示,2018年8月22日,呆蘿蔔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千萬級美元,投資方未知;2019年6月28日呆蘿蔔完成6.34億元A輪融資,高瓴晨興領投。

記者登錄其官方網站發現,呆蘿蔔採用招募合夥人的方式實現拓展。在此次風波前,呆蘿蔔於全國十多個城市開出了超1000家門店,月訂單超過1000萬單。

市場觀察

生鮮市場“暗潮湧動”,88%經營虧損

只有1%賺錢,如何盈利是一大“痛點”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零售內參創始人云陽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盈利難、如何破解是一個大難題,大家都在探索,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從商業模式上看,自提模式理論上是可行的。獲得今日資本徐新領投的“興盛優選”雖然也沒盈利但發展勢頭較好,它利用社會資源,把菜品配送到現有社區門店,節省了租金成本,建議生鮮電商可否考慮自建門店和共享門店的雙重模式。對於呆蘿蔔的未來,他坦言如果不能獲得新的資金“很難活下去”,因為現在資本介入很謹慎,呆蘿蔔自身盈利模式存在問題,加之巨頭紛紛進攻生鮮電商領域。

呆蘿蔔事件持續發酵,事實上,近年來巨頭、初創企業都對生鮮市場寄予厚望。11月20日,美團買菜在深圳上線,首批共開出9家站點,為社區居民提供“手機下單,最快30分鐘送達”的手機買菜便民服務。這也意味著,繼北京、上海、武漢之後,美團買菜再下一城,正式進入華南市場。定位是,為站點附近3公里範圍內的居民提供“0元起送”、“免配送費”、“最快30分鐘送達”的手機買菜服務。

此外,阿里旗下本地生活平臺餓了麼也正在孵化菜市場項目“餓鮮達”。餓鮮達目前試水北、上、深及蘇州、南京等城市,開店20家上下,數量在變化中。

據瞭解,生鮮電商孕育出3種商業模式。有以京東生鮮、天貓生鮮、拼多多為代表的傳統B2C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有以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到家”社區模式,還有以盒馬鮮生、7Fresh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

然而,真正熬出頭並獲得盈利的企業並不多。2019年以來,生鮮電商行業頻頻出現關店潮。2019年4月,美團宣佈對旗下小象生鮮進行調整,關閉無錫及常州門店;京東7FRESH放慢開店速度,王笑松於2019年4月調離原崗;2019年5月31日,盒馬鮮生正式關停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成為盒馬鮮生關停的首家門店。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