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试乘“芜湖之翼”

芜湖日报记者 王世宁 徐新山 文 郑远 摄

试乘“芜湖之翼”

芜湖轨道2号线整体呈东西走向,一期工程穿越芜湖城东新区、神山公园、芜湖火车站,沿途城市风貌简洁现代、自然景观宜人,设计主题为“芜湖之翼”。

11月30日,记者受邀从梦溪路车站上车,试乘芜湖轨道交通2号线先导试验段。这条力图展示城市新风貌的“芜湖之翼”,虽然“羽翼”尚未丰满,但亮点已然呈现。

乘坐感受:运行平稳、视野极佳

我市轨道交通选用中车浦镇庞巴迪跨座式单轨车辆。数据显示,1号线每辆车配6节车厢,2号线配4节车厢。每节车厢长约12米、宽约3米,额定载客量136人,极限载客量198人。

从2号线梦溪路站至万春湖路站间的1.91公里,为芜湖轨道交通的先导试验段。也正是在这里,2号线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试验列车先以5公里时速转弯,而后以15公里时速过岔道,随后时速逐步提升至40公里。在返回梦溪路站途中,列车时速已达60公里。

在近10分钟的行车时间里,记者全程站立,如履平地。四处拍照、走动,都未感到明显晃动。环顾车厢,车内宽敞整洁,竖式、横式扶手,爱心专座等应有尽有。电子屏上,芜湖轨道交通的徽标大气、醒目。整个车厢内,噪音控制得较低,乘客可以小声交谈。由于采用无人驾驶设计,车厢没有驾驶室,车窗采光良好,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先导段已完成20多次热滑试验。”芜湖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机电设备部负责人魏巍介绍,一次次的试验不断提升车辆运行品质,为全面开通运营提供详实数据支撑。下一阶段还将扩大“热滑”试验测试范围,让芜湖轻轨跑得更稳更快!

设计细节:凸显科技、安全便捷

梦溪路车站,是一座典型的路中高架三层侧式车站,车站下方是川流不息的赤铸山路。在设计上,车站和轨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单轨高架,首要、必要是安全。”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建筑院副总工程师张婷说,车站使用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团队合作。其中结构体系和关键节点设计取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抗震性能优越。

其次要凸显便捷。记者注意到,乘客可通过两侧楼梯、自动扶梯到达二层站厅台,经安检售检票系统进入付费区,选择乘坐方向后,可经楼梯、扶梯上至每侧站台,相比乘坐地铁,流线更短更高效。车站还充分考虑无障碍应用,楼梯旁设置垂直电梯直达站厅台,站厅内还设置盲道、无障碍卫生间、自动检票闸机、空调候车室。

第三是景观协调性。比如墩柱截面2米×1.6米,对道路交通影响小,景观效果好;进站厅、站台层开放设计,立面效果轻盈、通透;设备用房采用铝板幕墙、折线造型,同时具备排烟通风功能;车站立面大量运用条块穿插,削弱车站体量感,最大程度减轻对城市的压迫感。

“总的来说,芜湖单轨有着更为轻盈的结构,更小占地和更为通透的桥下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也创造出新的城市空间。”张婷说。

芜湖轨道交通,是我国第一条连续钢构模式跨座式单轨项目。它的亮点,还体现在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中铁芜湖轨道交通项目总包部总经理李希勇告诉记者,这种设计之下,轨道梁既是承重梁,也是导行轨,还涵盖通信电缆等设施安装。对轨道梁平顺度提出极高要求,即3米内平整度要小于3毫米、倾角要小于1/8度。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6月正式开工以来,芜湖轨道交通建设先后克服了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疏解、大气环保等压力和影响。目前34个高架站、一个地下站以及34个站区间全部开工建设,建设进度过半。力争在2020年年底开通试运行。“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将‘芜湖之翼’打造成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靓丽城市交通线。”李希勇说。

图为芜湖轨道试验列车运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