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

姜嫄古墓小華山

姜嫄之墓位於武功鎮南關小華山之巔,幕冢中高、兩側垂如翼,故稱“飛鳳穴”。居高臨下俯瞰武功鎮全景盡收眼底,極目遠眺,漆水映帶,蜿蜒於鬱鬱蔥蔥的林木、花草、莊稼之間,時隱時現,飄忽不定,一年四季,各不相同,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人們觀後無不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教稼臺封后稷官

教稼臺位於陝西省武功縣老城東門外漆水之濱,相傳為后稷向人們宣講稼穡百穀之道的場所,為中國“八大名臺”之首。后稷,名棄,為姜嫄所生,傳說姜嫄履巨人跡而生后稷。后稷自幼熱愛農業,好耕種,長大後教民培育良種,種植作物,帝堯舉為農師,封於有邰國(今武功鎮)。後人為了紀念后稷的歷史功績,而立教稼臺。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蘇武節碑龍門傳

蘇武墓位於武功城北二里之龍門村,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愛國主義典範,位封“漢典屬國”。蘇武墓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築依次為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廡廊、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臺、墓冢。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上閣鐘聲響九天

上閣寺位於武功縣城西塬畔上,為人們歷代祭奠姜塬聖母、始祖后稷所立之祠,松柏濤濤、依山間有窯洞、神仙塑像、樓臺、亭、閣,曲回之山道,別具景象,樓臺高築,鐘聲響徹九天。上閣寺原名”寶意寺“,坐落在陝西武功故城內稷山之巔,為人們歷代祭奠姜嫄聖母、始祖后稷所立祠之地,又是唐時李淵位於武功的三處別宅之一。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客山晚照曬書卷

客山廟位於縣南二里漆水河畔東崖上,此地理位置奇特,居高遠望西山,有夕陽重現之景觀,傳說唐李世民幼時在武功讀書,在漆水河摸魚嬉水,書沒入水中,夕陽落而再現,將書曬乾。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二水塔映兩河彎

二水寺塔位於漆水河與漠峪河道交匯之塬頭上,“風水古來佳、水明塔影秀”。塔為七級八面,玲瓏清秀,影映漆水與漠峪河水中,可謂獨特之景觀。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東橋水波花柳顯

東橋為古絲綢之路經漆水河之古橋,周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之一,先民以河兩岸而居,垂柳成蔭,水清見底,魚族其中。同時其又是自古兵家必爭的戰略要衝、 從西安出發,沿西寶北線西行82公里,這裡曾經是走西府(西岐)的必經之地,也是扼守武功舊縣城(武功鎮)的東大門東坡橋口的天然屏障。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報本胡燕更奇觀

報本寺塔於武功北門外,隋開皇十八年臘月二十二(公元559年1月23日)唐太宗生此別宅,為報母恩,遂舍宅為寺曰:“報本寺”,塔因之而建,唐末毀之,宋代重修。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古城新貌

民俗風情街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以武功古城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陝西民俗文化為特色,導入體驗式、互動式、趣味化的主題商業,形成以餐飲、娛樂、休閒、購物、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明清風格主題街區。

有邰嘉苑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位於楊臨路之西、徐楊村之東、新區二路之南、新區四路之北,為“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項目,亦屬與武功古城開發建設聯動項目,是城區居民的重要生活基地。

后稷廣場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東起楊臨公路西側,北至洗錦灣,總佔地面積100畝,漆水北來西繞東折繞流迂迴而過,這裡傳說為昔年祥龍瑞鳳遊覽之境,是堯舜時代農神后稷開耕試種之處,也是周代后稷苗裔們迴歸故里舉行軍祭馬祭之處。

漆水湖溼地公園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利用漆水河、漠峪河水系,開闢溼地公園,設置生態棧道、白玉橋、御駕橋、漆水湖、立心島、怡心島、親水平臺、遊船碼頭、特色廊架、音樂噴泉、名人雕像等等。

美陽關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憑藉史志記載,利用特殊地型,恢復美陽關,再現古戰場,新建城牆、烽火臺、景觀亭、風雨廊、懸索吊橋、玻璃棧道、影視基地、5D環球影院等特色景觀群,與“古八景”之東橋花柳融為一體

古城南門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古城南門總高18餘米,分為兩層,下為闋門,四柱三洞;上為牌樓,飛角翹起,朱柱挺立,白脊藍瓦,古樸典雅,莊重巍然,頗具雄風。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家鄉美食

世間萬物唯有美食不可被辜負。去過很多地方,吃過很多美味,可最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的就是家鄉那一碗碗熱湯湯的旗花面、餄絡面、油茶麻花,金黃油亮的餷酥、油糕,辣香滿味的涼皮,肉嫩離骨,醇香可口的普集燒雞......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陪著家人孩子行走在古城的街巷品嚐美食,

帶孩子逛古城歷史景點,

感受七大優秀傳統文化,

古城尤常見,此地絕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