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曲阜洙泗書院

掌故知魯 | 曲阜洙泗書院

曲阜作為孔子的故鄉和儒學的始源地,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文明的制高點。而在古代,一個地方文化教育興盛的標誌則主要看其所建有的書院。曲阜原有五大書院,分別是洙泗書院、尼山書院、春秋書院、昌平書院、石門書院。其中,延續時間最長的是洙泗書院。有《曲阜縣志》載:“尼山為至聖誕生之地,洙泗乃至聖設教之區,歷朝建有書院,並設世官享祀。”

洙泗書院位於曲阜城東北3公里左右處,因“洙水繞其南,泗水經其北”之故而得名。《闕里文獻考》卷十三記曰:“廟制大成殿五間,祀先聖、四配、十二哲,東西屋各三間,前為講堂三間,又前為書院門三間,四周繚以重垣。考書院乃孔子講堂也,舊亦名學堂,漢時諸弟子房舍、井甕猶存。”建武五年,光武帝擊破董憲於昌慮還,過魯坐孔子講堂,顧指子路室,謂左右曰:“此吾太僕之室也。其後學廢,遺址存焉。”

洙泗書院是孔子設教講學的地方,舊時稱“先聖講堂”。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孔子年屆68歲,魯國使人奉迎孔子,於是孔子返魯。然“魯終不能用”,乃與群弟子講道於洙泗之間,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贊《周易》。為傳承中華文化、培養優秀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洙泗實為儒家文化的“活水源頭”,是人們嚮往的聖地。現在的洙泗書院,為一古代建築群,坐北朝南,紅牆環繞,前後三進院落,分中、東、西三路,整座建築掩映在一片蒼松翠柏叢林之中。後於1985年被列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又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代時,“諸弟子房舍井甕猶存”,曹魏時期編纂的《皇覽》載:“諸弟子房舍井甕猶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載:“夫子教於洙泗之間,今於城北二水之中,即夫子領徒之所也。”

宋孔傳《東家雜記》載:“廟東(北)五里曰:“先聖學堂”,泗水纒其北,洙水由其南。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孔子自衛反魯,於此刪《詩》、序《(尚)書》、定《禮樂》、系《周易》。至周敬王三十八年,魯人西狩獲麟而作《春秋》,因曾參孝行,以縹筆而作《孝經》。二經既成,孔子於此堂下齋戒,面北鬥而拜告,備於天紫微,於是降光於此堂。《魯記》所載:孔子講堂者是也。宋《魯國之圖》有標識,曰:“仲尼燕居堂”。

金孔元措《祖庭廣記》載:金時為獨立院落,有門堂等建築。

元初已毀。元順帝至元三年(1337年),孔子五十五代孫世襲曲阜縣尹孔克欽始因舊址創建洙泗書院,內供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並聘山長一人以奉祀。不久,書院改為五十三代孫孔濱為山長,自此而後,專用孔氏奉書院祀事。這時始改稱洙泗書院。

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孫襲封衍聖公孔弘泰與三氏學錄孔公璜重加修葺。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經六十二代孫襲封衍聖公孔聞韶奏準,詔改洙泗、尼山兩書院山長為“學錄”,秩視國子監,稱作“洙泗書院國子監學錄”。正德六年,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軍攻佔曲阜時,曾“焚洙泗講堂之門”。嘉靖三年(1524年),山東巡按御史李獻捐資重建,並在正殿中祀先聖、四配、十二哲,奠定了書院的規模。其後,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知縣孔聞簡,清順治八年(1651年)六十六代孫襲封衍聖公孔興燮,順治十三年(1656年)知縣孔胤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知縣孔興認等,都曾集資糾工重修過。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五月二十日,大風拔木,屋瓦皆飛,雹大如梨,其厚盈尺,一望如雪,寒氣砭人,洙泗書院全覆,合抱之松糾結如繩。次年,經六十七代孫衍聖公孔毓圻重修,達到了現在的規模。後來又經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民國年間相繼重修,1987年大修,並重建外圍牆。現存書院南北長136米,東西寬99.4米。建築分為三區,東區有更衣廳,西區前有禮器庫,後有神庖、神廚,中區前後兩進庭院,有大門、講堂、大成殿、兩廡等。

前有南北長近200米古柏夾峙的神道,神道南端建有跨路石坊一座,坊額上刻“洙泗書院”四個大字,原為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衍聖公孔聞韶立,現存石坊為現代復建。神道北端盡頭,高築的石臺上建有大門3間,面闊12.09米,進深6.91米,明間閉門,單簷灰瓦懸山頂,五檁三柱分心式木架,簷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平身科每間兩攢 。門東有“洙泗書院”石碑,為元至正十年(1350年)書院山長豁識達所書。

洙泗書院第一進院落有書院講堂,舊名先聖講堂。也稱“仲尼燕居堂”。為洙泗書院前身,相傳是孔子周遊列國返魯後,講學和著述的地方。講堂有3間,面闊11.70米,進深6.52米,單簷灰瓦懸山頂,五檁抬梁式木架,無斗拱。明間南北闢門,稍間南面安檻窗,北面砌牆。明間前後石柱礎浮雕,蓮瓣飽滿。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評價道:“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乎!……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先聖講堂實為儒家文化的黌門宗地。

穿過講堂,便進入了書院的正院。院內正中,建有大成殿五間,殿高10.20米,長25.80米,寬12.15米。六梁二十四柱,簷翼四伸,綠瓦覆頂。殿內天花板繪五色雲龍,下為方磚鋪地,12扇紅漆透雕花板門窗。殿中原供孔子塑像,兩側以四配十二哲配祀。殿前露臺用方磚鋪地,四周以石條鑲邊。

東、西廡位於大成殿露臺東、西兩側,各有配房3間,稱為東、西廡。是供奉孔子弟子的地方。兩廡各長12.64米,寬7.77米,單簷灰瓦懸山頂,五檁抬梁式木架,前為廊,無斗拱,原供奉七十二賢牌位。

洙泗書院作為曲阜“五大書院”的重要一員,不僅彰顯著其自身的歷史光輝,更訴說著曲阜這座古城所經過的文化歷程。《書經》中道:“克昌厥後,斯文在茲。”《論語·子罕》也有言:“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洙泗書院作為曲阜古代重要的學術交流之地、教書育人之所,正是“斯文在茲”的最好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