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臨沂高鐵新城——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

臨沂,依河而建,向水而生。

在長江以北的諸多北方城市,臨沂因水而獨具溫潤與靈秀的城市氣質。

臨沂在21世紀尋找未來,北城新區也在自我迭代做出改變,在浩浩蕩蕩的城市化建設中,臨沂高鐵新城力圖成為21世紀20年代新的城市發展引擎,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是高鐵新城的美好願景,也是大臨沂規劃建設的終極理想。


臨沂高鐵新城——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



我們看一個城市濱水標誌地區,往往便可知道這座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活力如何。2010年鎮江金山湖的拓展,誘發西部老城地區的城市更新;2012年蘇州金雞湖東岸蘇州中心的開工,揭開了建構蘇州市域CBD核心的序幕;2014年南京濱江青奧城的建設,推動了河西中心地區南進;2017年上海打造的黃浦江兩岸45km濱江公共空間岸線貫通開放,宣告了一條世界一流濱水公共開發空間景觀的誕生…… 進入新世紀以來,眾多濱水項目引領城市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成功案例,預示我國城市新一輪發展正在呈現迴歸城市濱水地區的態勢。

臨沂高鐵新城——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

臨沂高鐵新城的發展依然要圖先臨沂溫潤與靈秀的濱水城市氣質,筆者認為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首先在以下三點做到極致,關乎於城市空間、城市文化和城市民生。

在城市空間結構方面

臨沂高鐵新城和北城新區一、二期要形成緊密銜接關係,避免出現之前和多新區出現的發展初期面結構分散、格局不明確等問題,給新區建設帶來很多發展的缺陷。

尤其是臨沂獨具特色的濱水城市空間,突出沂河濱水特色,要在原有沂河為軸的縱向大結構下,橫向引入生態通廊結構,與沂河縱向軸線橫向交織,打造藍綠系統交織的大臨沂城市空間結構。


臨沂高鐵新城——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


在城市文化方面

沂河是臨沂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做足沂河文化、沂蒙文化、濱水景觀的大文章,傳統文化、歷史底蘊亟需保護利用,在快速城鎮化背景下,避免臨沂落入千城一面的圈套。

臨沂高鐵新城的城市更新、大型公共建築、城市景觀公園、城市街道傢俱以及道路標誌指引等都應將城市文化的大文章做足,增加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影響力。


臨沂高鐵新城——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


在城市生活方面

建造一座人民之城,城市發展和服務的主體都是人,高鐵新城重點做好城市發展的公共服務配套,將生活配套、義務教育、就業培訓、基本養老、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居住人口,形成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的“15分鐘優棲生活圈”,避免之前北城新區買菜難、生活煩的問題。

加快構建立體化交通格局,有序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時縮短居民的出行時間,提升城市效率,推動大臨沂格局儘快從藍圖上落地。


臨沂高鐵新城——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



這些,臨沂高鐵新城正在一一破局。

打造一座繁榮宜居的濱水之城

是臨沂這個時代的城市願景

也匯聚了我們對“她”的所有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