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看首府怎樣增綠護藍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係,把握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從環城水系望去 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漫步在首府的環城水系邊,亭臺流水相得益彰,綠道蜿蜒曲折,親水社區讓人心曠神怡。“以前這裡是臭水溝,不敢靠近,現在治理好了,我們天天都想來這兒走一走。”在附近生活了30多年的市民李向陽說。

變化的不只是環城水系,據此向南,幾公里外,大黑河賽罕區段河道,已被整治一新。

近年來,我市綜合考慮河道生態綜合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等要求,全面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積極推進扎達蓋河、小黑河等重點河道綜合治理。到2018年8月,全市7段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完成了近期整治目標,黑臭水體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緊著一環擰,以黑臭水體整治為引擎,首府探索出一條治水新路。

從2015年底開始,我市下大力氣解決城市黑臭水體問題,在全市範圍內統一規劃與調度分解任務,各部門分工明確,各項治理工作積極有序推進,既對黑臭水體段採取針對性措施,也在全市範圍其他河段開展綜合治理,堅持生態改善、標本兼治、長效保持的原則,強化水體管理,確保城區水體長“制”久清。

為優先解決市區水體段上的黑臭問題,根據《呼和浩特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計劃》安排,市政府組織實施了汙水收集處理、管網改造、排放口整治、雨汙分流等多項工程。

2017年啟動公主府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使原有的二級處理系統提高至一級A處理系統,提高了補給該段景觀用水水質。

同時,我市統籌推進的黑臭水體段外已經實施的汙水收集處理工程、建成區管網改造工程、雨汙分流工程、汙水截汙治理工程、再生水管網建設工程、改造排汙口工程、周邊環境整治工程等各類治理工程也已陸續開展和完成。

此外,市水務局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長效管理方案》,並獲得了以河長制建設、落實為代表的政策保障的支持,對黑臭水體實行有效管理;對黑臭水體兩岸清潔、垃圾清理工作已納入常態化管理;河道管理、水體養護由專業化的養護服務公司進行,並定期對服務效果進行績效考核。下一步,我市還將通過探索“水環境整治頂層設計”“廠網河一體化運維”“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等措施,全面鞏固呼和浩特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成效。

修復的何止是水環境。從環城水系望出去,呼和浩特整治生態環境的主動性、創造性正鮮活呈現。

鐵腕治霾、科學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綠——通過持續開展壓減燃煤、治汙減排、清潔降塵、環境整治、綜合執法等重點工作,呼市交出“藍天答卷”:2018年全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72天,空氣質量達標率81.9%;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和劣五類水體消除任務全面完成,建成區7段黑臭水體治理基本完成;大青山範圍內採石採礦作業全面停止,土壤汙染重點企業監管清單全面建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1.59%。

如今,漫步在呼和浩特,“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美景目不暇接,“生態呼和浩特”形態已初步顯現。

從綠道出發 讓城市煥發綠色生機

“這條綠道使快速路邊灰塵大、環境差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觀,我們喜歡在這裡散步、活動了。”新城區山水小區北側與北二環快速路之間的綠廊慢道貫通當日,家住山水小區的張志和不禁感慨。記者看到,這裡不僅有彩色的小路,並配套建有特色街心小公園,綠道還連接著路邊的公交站和過街天橋……“顏值與內涵”兼具。

這僅是首府打造“生態呼和浩特”中的“一環”——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實施園林綠化建設工程。建成哈拉沁生態公園、草原絲綢之路主題公園、北山公園、秋嶺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滿足不同的遊覽休閒需求,新建續建公園、遊園80個(公園37個、遊園43個),廣場綠地25處,街旁綠地169處,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功能健全、設施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建成區綠地率達36.87%,綠化覆蓋率達39.8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9.39平方米。精心打造了全長56公里的環城水系景觀,完成綠化改造600公頃,治理水域320公頃。其中沿河“百里慢道”和“百畝花田”的打造,將機場路慢行系統、大青山前坡慢行系統連接起來,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安全順暢、景色宜人的步行、騎行慢道。一條條綠道不僅將建成連片的森林、水系、溼地等生態資源,還將城市的河流、公園、社區、文化中心等串聯起來,形成一張生命力蓬勃的城市綠色大網絡。

近年來,“幸福城市”已經成為呼和浩特的最新標籤,也成為許多人嚮往的城市。政策好只是牽引,還需“高顏值”、舒適宜居的城市氣質,留得住人的城市潛質。

重點整治燃煤散燒、小鍋爐、城市揚塵汙染,店外燒烤實現“清零”,全力實施清潔能源替換,藍天比例達到73%,居省會城市第二位。大力開展園林綠化工作,充分利用城市邊死角裸露地塊,打造268處、7000畝遊園綠地,提升403條主次幹道、小街巷道路綠化景觀,栽植各類苗木4980萬株(叢),主城區實現“300米見綠、500米入園”,將二環快速路沿線19個渣土山改造為8個山體公園,昔日城區外圍廢棄地渣土山,如今變為公園綠地融入市區,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生活環境。深入推進40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鞏固提升沙坑景觀治理項目,種植苗木1476萬株(叢),取締違規礦山開採等汙染企業268家,好山好水好風光融進了城市……從大力解決城市生態汙染問題,到努力重塑百姓生活環境;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強力舉措,到越來越多看得見綠色的陽臺;從“三城同創”,到“幸福城市”的打造……呼和浩特在加快建設“生態呼和浩特”的路上,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生態、宜居、人文、產業價值,顯現出久久為功的謀劃和韌勁。

“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水清岸綠、魚群遊弋”,隔著辦公室的玻璃窗將這樣的美景盡收眼底;下班之後,到附近的綠道散步休閒……如今,在呼和浩特,自然美景與城市發展和諧共生,正朝著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統一、人城境業協調發展的方向邁進。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