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練了形意拳看別的拳法一看就能明白?

紅塵過客


因為形意拳是傳武內家拳法(太極,形意,八卦)中最兇狠威猛的拳法。形意拳的內外兼修成就了形意拳在傳武江湖中的霸主地位。形意拳最注重意氣形的鍛練,形意拳的特殊的獨特三體式站樁練氣練形又練力的鍛練,它也是中華傳武內外兼修的一種拳法,即有傳武內家拳內練一囗氣的修練,又具有外家拳的筋骨皮的鍛練,正確得法的學會了形意拳,練習傳武的其它拳法就易與反掌。傳武業界有一句業內行話一通百通,就是對傳武練會了形意拳,再練別的拳法一看就眀白了最精典的解答。中華民族習武之人鍛練傳統武術,十八種武藝個個都能演練就是最好的佐證。傳統武術在鍛練方法上有二個共性,練氣與練形它是中華傳統武術所有拳法的通用法則。不論內家拳的練氣(鍛練呼吸),外家拳的練形鍛練(筋骨皮),都和各種傳武的拳法的行拳走勢息息相關。南武當北少林,南拳北腿。少林五形八法拳,大小洪拳,華拳查拳南拳....,太極八卦形意都練站樁發力,都練氣沉丹田(鍛練呼吸)。形意拳的三體式站樁融入特殊趟泥步的介入支持,南拳的喊聲發力,沉橋大馬窄橋短馬無人可擋誰人可敵。太極形意八卦連環掌充分利用練氣後的氣沉丹田,介入上下左右的各種纏𢇁勁力的支持,吋勁抖力....,全部都是練氣練形後的整體能量勁力的超強輸出。所以說中華傳統武術有一通百通的精典說法,它也是練會了形意拳再練別的傳武拳法可以很輕鬆容易的學會它,這也就是中華傳統武術鍛練方法上的神奇。這就是小天使FB對練了形意拳看別的拳法一看就明白的回答。歡迎點評。





小天使FB


我來說說這個問題,從我練形意拳這些年的體會,我感覺行意拳練的東西,就是好多拳追求的最終目的,形意拳練的是各種勁道,簡單難練,目標很直接,就好像上山一樣,走的道不一樣,形意拳就是最近的路,但蹬上山頂都一樣,目標都一樣,所以練形意拳的,看別的拳練的東西在追求什麼,一看就懂。


優哥7504


  練好形意拳首先要站好三體樁 下面是一位形意前輩練拳的故事   說的是孫祿堂在華北蒲陽拳社教功時,寬闊的操場上,眾弟子個個練的是熱熱鬧鬧,練連環六合鎖口末砂刀槍的有如槍刀走游龍,練二、三、六合龍形連環劍的也真如劍奔似飛霞,練五行十二拳形的更是拳如流星閃電,場面甚為壯觀......   但與此景象成鮮明對比的是,操場邊的棗林中,齊公博一人在站三體式樁功,對身邊龍騰虎躍的場面竟象是無知無覺...汗珠兒從他的臉頰上滴落胸前,衣衫溼透了,腳下的土也被打溼了一圈。孫先生走到他身旁,給他擺了擺姿勢,有師傅關懷,齊公博頓覺胸中舒暢,呼吸更加和順[em14]   過了一會,孫先生說:“兩個時辰了,歇歇吧。”齊公博才收了式子。孫祿堂先生看著渾身熱汗津津的齊公博,頗有感觸地說:“你可知世間練拳者多如牛毛,為何成道者卻少如麟角?就是因為許多人不知形意拳中的內勁究竟是什麼,卻只在形象處猜測想,有的以為心中努力,有的以為腹中運氣,這種錯誤不勝枚舉,其實這都是拋磚弄瓦,以假亂真。這三體式是形意拳的基礎,一切拳法雖變化萬端,卻都起於三體式。只有日日練習,持之以恆,勿求速達,由微而著。此中絕無捷徑,也難取巧。   齊公博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點點頭,卻不由自主地向那些正在演練刀槍拳棒的師兄弟們望去。   孫祿堂先生明白齊公博的心意,笑說:“心又急了吧。”   齊公博忙轉過頭說:“不,師傅,我這三體式站了快二年了,拳趟卻......”   原來,這齊公博天性憨直,悟性不佳,別的師兄弟一天就能學會的拳趟,他學三天也記不全。只是他求藝心切,決心比誰都大,勁頭比誰都足。孫祿堂先生很是喜歡他,為了讓他學好形意拳,只准他每日站三體式。齊公博可謂是個咬釘嚼鐵的的硬漢,一連二兩年的時間,都專心致志,苦練不輟。可是這三體式還要站多久?自已一趟拳都沒學,還要落在師兄弟的後面多遠呢?也難怪年輕人心急了。   孫祿堂先生拍拍齊公博的肩頭,語重心長地說:“說覺得落了後,為師卻不這樣看,俗語說‘功到自然成’,你切不可心急”。說罷孫先生揚長而去。   齊公博望著師傅的背影,無奈地只好再抹一把頭上的熱汗,又全神貫地站起了三體式。   一年過去,齊公博仍獨自在棗林中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的站著三體式,頭上熱氣騰騰,上體松空,下體穩重磁石,渾身上下打成一片,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   孫祿堂先生輕輕走到齊公博的身後,先生默默地觀察了好一陣,,突然猛地向前,一把捋住齊公博推出的手掌,用力向前一拉,同時飛起一腳朝齊公博的前腿踢去......只聽“撲!”的一聲,毫無準備的齊公博,整個身子竟騰空而起,在空中一個前翻,又穩落地上,仍一個三體式的姿勢站在那裡,整個身子如銅打鐵鑄一般。   孫先生看罷,高興得連聲說:“你的功夫練成了,功夫練成了。”齊公博不明其意,憨笑說:“師傅,我整整三個年頭,只會站一個三體式,怎就練成了?”   孫祿堂雙眸閃著極興奮的光芒,說:“功到自然成,你這三年苦練,已打下了最難得的功底,現在你可以練拳趟了,只要你苦心研練,半年後,我保你的功夫能超過所有的師兄、師弟。”   轉眼,半年過去了。操場上,蒲陽拳社的學生們都在用驚愕的目光望著齊公博演練形意拳。只見他:神采飛揚,雙眸似電。他行如龍,縱如虎,避如猿,掌如熊,氣如神,快如風,縱橫往來,追形隨影......眾人都看呆了。孫先生命幾個師兄上去與其比手較技,齊公博三年的樁功早已內勁充盈,整體已具備“手起如箭落如風”的快速、勇猛的強大功力,師兄們都一一被擊倒在地,眾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就是那個天性憨直,悟性不佳的齊公博。   孫祿堂先生,笑著對眾弟子說:“這就是‘入門先站三年樁’的道理。公博不畏風雪雨霜,吃了三年樁功之苦,才得今日的技能,這一點是你們眾人所不及的。”   三年後,齊公博形意拳的功夫大進,成了北國有名的形意拳師


小紅愛唱k


首先這句話,我謹代表個人意見,不認同。

什麼叫看別的拳法一看就明白?明白是明白什麼?難道只是明白了這一拳或這一腿如何發力就是明白了麼?那能看明白的人太多了……現如今早就不是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的時代可。

個人認為,傳武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執著於發力,而發力這種東西,更多是協調因素,無論你是內家發力還是外家發力,最後要達到的要求是一樣的,都是剛柔並濟,越多練,成效越能顯現。

但是,真正的實戰根本不單單只是與自我協和,更多要與對手協和,其中說簡單點,空間和時間。也就是距離和時機,而在其中的,更不單單是這樣,穿越空間的步法、身法,以及在這中間的手法、腿法或者肘膝等各種攻擊技術,以及閃轉騰挪與拍移格擋等各種防守技術,還有在這其中的戰略戰術,還有等等一系列的技戰術體系。

很多人說,實戰防身,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前提條件是你有這個水平應付大多數人,而不是又瘦又小的人,另外,對方有沒有習武經驗,防身,也是有系統的體系的。

而實戰,除去防身之外,還有擂臺搏擊,或無限制格鬥。所謂無限制格鬥,太危險,我們暫且不提。就單單是擂臺搏擊,如何把所謂傳武的技戰術帶上護具發揮出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不脫離目前的技戰術,我認為很難在擂臺中擁有一席之地,因為,擂臺上的一拳一腳,要求的除去力量之外,還有與其他技術的銜接性,耐力,抗擊打等。而這,正是傳武目前還不夠的。

在這裡,不是說傳武不好。我本身也是在傳武裡收益良多,所以我更願意讓傳武發展起來。截拳道也是來源於傳武,但又脫於傳武,至於原因,就在此不提了。

傳武,好東西很多,能實戰的也很多,但是,實戰,可不單單是擂臺,還有防身與無限制格鬥。望傳武習練者們勿過於執著,想明白自己的發展方向與路線,加油吧!

Walk on!



張銘宇截拳道武道


形意拳為內家拳之一,保留傳統武術最根本的理念與訓練方法,所以如果練習過形意拳,再練別的就很容易明白了,這是可以肯定的事實。

為什麼形意具有如此功能呢?我們知道形意訓練方法,由內而外,它可以鍛鍊人的骨骼,筋腱,內在臟腑而使氣血充盈,身體強健,身體健壯以後,你不想打也可以打,因為內家拳本身就帶有“打”的功能,只不過與你的訓練程度有關。

為什麼形意拳練習以後,對別的拳術特別容易明白?因為內家訓練都有一個統一標準,例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領頂勁等等,這些要點都是鍛鍊人體返回自然狀態,疏通身體筋絡,發動內家“勁力”的根本訓練方法。

形意拳的訓練針對性比較強,簡單,直接,所以習者很快就可以明白內家的竅要,一旦這些能力融於身體中,那麼你在接觸別的,就很容易明白其中奧義了。

各門各派都有相通之處,也各有訓練秘法。師父叮囑說:內家拳的訓練在於“通變”,悟到了就會“通”,“通”了自然就會求變,一變就明白一個道理了,傳統武術,原來本是一家。


形意無名


如果是“悟空問答”機器人自行碼出這個問題,當可諒解。如果是你聽聞而來的話語,也當淺笑。如果是你臆想出的,就顯示出你武學修為尚淺了。

話說“眼見為實”,卻也有“眼見未為真”之說。意思可延伸為:有些事物能通過表象看清本質,而有些事物沒法僅憑眼力窺知。世上圍棋超一流高手也不可能將所有高手的著子完全看明白,否則他永無投子之時。再有“四診”經驗的中醫生,也有遇到迷惘的病機病因,無從處方。同理,我國幅員遼闊,東南西北生活環境與習慣不同,必然造就拳法器械理念迥異。各拳種之間,只能說大致可看明白,或只能猜個八、九;細膩與隱秘的內涵,絕不可能以俗眼透視之。否則還用拜師嗎?還用學上5年、10年才終得精髓嗎?

敬請提問者及有此觀念者,不妨先多看幾次詠春拳(同永春拳)套路“小練頭”(同小念頭)視頻之動作——十字擺手,若能看得透它併為筆者準確解釋它的用意,你一定是武學奇才!筆者一定拜你為師!!!一定!!!

筆者最鄙視南北拳派各自標榜的陋習,總想將自已愛好的拳門奉為天下第一,什麼“文有太極……武有八極……”、什麼“半步……打天下”、什麼“北有太……,南有詠……”,什麼“詠……是殺人技”、什麼“白眉是……的剋星”,等等。其實正反映出這些人的自卑、無知,及武技武德的有限修為,完全無視他派歷代先輩的創研智慧。不羞於被全國三百多家拳種嘲笑嗎?!(國家統計約130種拳種,筆者個人幾十年統計下來有387種,而且仍有未公開的。)

冷兵器時代一去不返,人們應做的,就是繼承,就是強身,就是以武交友的比賽罷了。多用心思感悟自已愛好的拳法,於他法也持敬畏之心,取長補短,方為學武正道!



永遠春天


不是絕對那樣的,別的門派師傅,一看練形意拳的,就知道優劣勢了!何況形意拳缺點蠻多的,否則王薌齋就不改良形意拳了…


一代宗師脆皮乳鴿


不是因為練了形意拳能看懂別的拳,而是練明白了拳中的道理,悟到了拳裡的真諦,那麼一通百通,

區別不在於形,而在於形中的意,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三合練到了,其他的拳都通了,

近代國術興旺,但真正代表國術,在競技上表現突出的,就是形意拳,這也是有大量的官方資料記載的,

因為孫祿堂有一力彈飛五個日本武士的故事,日本人也把孫祿堂尊為武聖,經常來華交流

所以練好形意拳,一通百通。但其他的拳,去太極,八卦,只要練到了,也能一通百通,拳理是相通的


健康內觀閣


這個觀點我認同!但是卻在主觀上存在一個誤導!

練了形意拳可以看懂別人的拳法,不代表形意拳比別人強!因為練了其他拳也能看懂形意,所謂一通百通,這完全是形意門裡的人自身體會,沒有其他門派和你探討!

這樣蓄意拔高某一拳種的話就不要說了,誤導各位看客!


冀遂耿氏


練了之後明白還是槍好使,菜刀也行,就是拳頭不行,其他拳也是一樣。所以練了拳之後,看其它拳都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