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秋粮收购进度同比偏慢,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斤?

新农鸣


我不知道是否达到1.20元/斤,但这两天也就河南上蔡县玉米价格2220元/吨,华东玉米价格可能在2000元/吨,我国华北、东北玉米价格均在1元/斤以下,春节也就40天了,玉米价格想达到1.20元价格有点不现实,华东地区水分≦15%的玉米价格可能在1.00元/斤——1.10元/斤左右。其他地区玉米价格可能都在1.00元以下。

天气预报和天气趋势分析,华北、东北明后两天可能冷空气影响,会有大雾、大雪天气,给玉米外运带来困难,这无疑给东北玉米价格行情带来雪上加霜。整个东三省玉米平均价格在0.90元左右,后市可能受天气影响,12月份东北玉米价格很难上涨。目前,东北农民惜售心理浓郁,玉米收购进度很慢,去年这个时候东北玉米已经收购65%了,今年东北玉米收购可能不足50%。东北地区玉米都是“地趴潮粮”,储存的都是玉米棒子,玉米含水量大,容易在气温回升时霉烂变质,东北玉米应该抓紧晴好天气脱粒、晒干,或销售,或储存。另外,东北农民“潮粮”应该抓紧时间销售。

元旦之后,企业会备足明年开工原料,会在春节前敞开收购,如果大家过年急等钱用,可以在元旦之后,把玉米卖掉,如果不急等钱用,可以晒干储存等过完年再销售。就目前价格行情,东北玉米已经与去年价格水平持平了,再惜售下去,有较大风险。今年淀粉企业无利润,乙醇企业利润缩水,饲料玉米需求在下降,种种迹象表明,玉米价格在12月份很难再有大涨了。

2016年玉米价格行情是最好的一年,玉米最高价也只有1.15元,那年国家启动托市收购,增加了企业收购补贴,饲料玉米需求正常,所以价格高。今天呢,没有了托市收购,没有收购者补贴,饲料玉米需求下降3000万吨左右,价格怎么会达到1.20元/斤呢?已经年终了,企业也不打算收购加工了。


农民可能认为,生猪产能恢复达60%了,饲料玉米需求量要上升,可是,到现在,没有饲料企业收购玉米的信息发布,即使,饲料玉米需求量上升30%,那也要等过完春节再说。起码2020年上半年玉米价格达不到1.20元这个价。今年,玉米总产量2.62亿吨,2019——2020年度玉米工业消费量2.78亿吨,临储玉米仍然在5000万吨,明年玉米供应基本供求平衡,价格稳定。要说玉米价格达到1.20元,到2020年12月份差不多。

总而言之,农民手中玉米要尽快销售,做为农民,不要纠结在价格上涨几分钱上,农民不了解市场信息,很难把握市场规律,没有抗风险的心理准备,不能盲目惜售,防止价格下降风险。从我们当地售粮经验分析来看,没有一个农民在粮食价格最高时把粮食卖掉的!

以上为长江老农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评论交流,补充指正!


长江三农


现在已经到了2019年年底了,再有十几天的时间就到元旦进入了新的一年,而现在秋粮收购进度却比以往要偏慢一些。或许是因为今年是暖冬的原因,现在温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似乎没有寒冷的冬天的味道,这也给收粮单位以及农民卖粮的积极性,有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总感觉着农活还没有干完,还没有时间去卖农粮,当然对于东北地区现在已经大雪封地,感觉的出来 粮食比往年卖的比较慢。



就目前华北地区的玉米的价格行情总体上来说比去年要好一些,玉米的价格比去年高了0.1~0.2元/斤,华北地区现在的价格平均在0.97~1.05元/斤之间。华北地区也是我国玉米种植的主产区,但是从2018年取消了镰刀湾的玉米种植基地以后,华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户的玉米种植补贴也被取消了。现在仅留着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地区的玉米种植基地,还有玉米种植补贴,主要是为了减少或者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鼓励农民扩大种植大豆,毕竟我国大豆90%以上需要靠进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都依靠进口的瓶颈产业采取了大豆振兴计划。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养殖的主区域,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区域,但是华北地区的玉米的供应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充足的,毕竟我国的主产区域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地区等等与华北地区是接壤的,也就是说玉米的供货源是非常多的。所以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不会出现太大地波动,基本上在一元左右徘徊,而且所有的玉米的拍卖出售点也离华北地区不远。今年乃至明年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都不会突破1.2元/斤的行情,即便是我国最高的玉米价格南部区域目前也仅仅在1.18元/斤。



首先,影响华北地区的玉米的价格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有直接的关系,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目前仅仅在0.85元/斤左右,即便是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也没有超过0.92元/斤,所以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不会出现太大地变动。其次,华北地区的养殖行业特别是生猪养殖也受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影响,规模大幅度地减少,降低了玉米的消费总量,使得玉米相对出现暂时性的过剩现象。第三,国际粮价也影响了华北地区的玉米的总行情走势,现在国际粮价基本上在0.75元/斤左右,与我国的玉米价格至少相差0.1~0.2元/斤的行情。



总之,华北地区在最近一段时间不可能达到1.2元/斤的玉米的价格行情,或者说明年也很难达到这么高的价格,毕竟华北地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而且也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域。但是明年以后玉米的价格会出现上涨,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有望能达到1.1元/斤,这需要到明年的三、四月份,一旦5月份以后库存的5000万吨玉米进行拍卖,玉米的价格会进一步回调,华北地区玉米的价格总行情在1元/斤,个别玉米加工企业收购玉米能达到1.05元/斤。再过十几天就到了2020年了,目前各大玉米的收购企业或者是玉米的种植户 都在大量的回笼资金,这也使得玉米深加工企业减少了玉米的收购量,玉米的种植户加大了玉米的出售量,导致了现在玉米市场上销售过慢的主要因素,当然还有我国的玉米的储存收购计划还没有开启,这都是影响玉米出售慢并且价格不高的主要因素。


三农一姐


根据12月12日发出的粮食收购价格周报看,主产区玉米收购进度整体是明显偏慢的,截止12月5日,玉米产区累计收购2209万吨,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82万吨。从各地的玉米价格来看,东北、华北两大产区,玉米价格存在着小幅度下跌的趋势,12月9日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0.88元/斤,山东和河北地区表现相对较好,平均收购价分别为0.97元/斤和0.95元/斤,个别地区玉米收购价达到1.02元/斤。12月12日山东、河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为0.91—1.02元/斤,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为0.82—0.88元/斤,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为0.92—0.93元/斤。秋粮收购偏慢,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斤?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需求企业开始节前备货,有利于玉米价格小幅度上涨

  当前玉米市场多空博弈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因为雨雪天气增多,基层出售潮粮节奏加快,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另一方面物流成本增加,加上天气因素影响交通,公路运输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华北地区需求企业厂门口到货量减少,企业为了完成收购量,只能通过上调收购价来控制收粮节奏。由于前期市场行情不太明朗,很多需求企业对玉米的采购量较为保守,大部分企业的库存量偏低,而眼下已到12月中旬,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节前备货,后期随着备货企业增多,又没有出现集中售粮的话,玉米价格会迎来一定的上涨空间。

  二、华北地区玉米粮源供应相对充足,使得当地玉米价格难突破1.2元/斤

  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为6.19亿亩,比2018年减少了1269万亩,这主要是东北主产区玉米转种大豆增多,仅黑龙江地区大豆增加的面积就达到了1068万亩。产量方面,2019年玉米产量为5215亿斤,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72亿斤,玉米平均亩产量为842斤/亩,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28.2斤/亩。从前期基层反馈的情况看,黑龙江地区今年产量有一定的下滑,但吉林、辽宁等地同比产量有所增加,山东、河北等地产量变化不大,从宏观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并不缺玉米,整体供求关系相对平衡,产区待售粮源充足,再加上临储玉米、进口玉米等粮源可补充,华北产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自然不会将收购价提高至1.2元/斤。

三、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偏低,对华北产区玉米价格有一定抑制作用  一直以来,国内的玉米价格呈现3个档次,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相对较高,大部分地区在1元/斤以上;华北黄淮地区次之,玉米价格在0.9—1元/斤;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种植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玉米价格却在0.9元/斤以内。当前东北主产区玉米粮源主要集中在农户手中,流通到贸易商手里的不到20%,这也意味着东北地区待售粮源较多,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年前难突破1元/斤,如果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达到1.2元/斤,那么东北粮源就会流入华北,低价粮源的冲击,会直接拉低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

四、进口玉米价格不足0.8元/斤,对国产玉米价格有一定影响

  2019年玉米的关税进口配额为720万吨,从前10个月的进口量来看,进口量已经达到396万吨,累计进口金额也突破59亿元,但如果按平均价格来看,比国产玉米价格还是低不少,平均进口均价只有0.75元/斤,比东北地区的均价还低了0.15元/斤,与华北地区低了0.25元/斤。如果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达到1.2元/斤,那么内外价格差突破0.4元/斤,玉米进口量必然大幅度增加,进口粮源真正冲击大的是玉米替代品进口,很多需求企业会用成本更多的替代品,这对于国内的玉米价格来说不是好事,会拉低整体价格。虽然玉米进口量明显增多时,不会导致玉米供求关系明显失衡,但产生到心理因素是比较明显的,粮贩收粮时会用这样的消息进行压价。

  总之,华北地区虽然有不少玉米深加工企业,区位优势也较为明显,但整体上粮源供应量是比较充足的,特别是目前大部分粮源还在基层农户手中,后期一旦出现集中售粮,玉米价格还有一定下跌的空间。自从2016年取消了玉米收储制度后,玉米价格的高低跟市场需求变化有着很大关系,深加工企业目前的利润空间,很难支撑原粮价格达到1.2元/斤,如果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达到1.2元/斤,那么大部分企业就陷入亏损,短时间可以接受,长时间如此,企业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麦穗的vlog


秋粮收购进度同比偏慢,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斤?
别想了,肯定不会!1元/斤对于华北平原上的农民卖粮来说就是一大关,就不要奢望那么多了。

实话不好听,但是我还是得负责任的告诉各位,不管是春节前还是春节前,华北平原上的山东,河北亦或是河南地区,玉米价格都不可能达到2400元每吨,也就是1.2元每斤。

如果客观一点来说,钟情三农个人以为,年前华北玉米均价1950元每吨上下徘徊,年后现货价格最高逼近2100元每吨这一天花板价格还是比较理性且符合我国当前玉米市场动态走向的。而且我还要提前说的是,这一价格只是符合国标等级的较为优质玉米的企业进场价格,要显著高于农民手中的原粮价格。这也就意味着,农民朋友想要卖掉自家产出的玉米,价格肯定比以上价格水平还要更低一些。

主产区玉米收购进度明显滞缓!
如今已经是2019年年底,按照往年的惯例,现在正值主产区玉米购销的旺季,新产玉米收购进度逐步加快的时期。但是以目前官方给出的数据以及来自一线的调研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秋粮收购进度整体慢于去年,而且玉米收购进度明显低于往年。

钟情三农翻阅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12的第一周,全国秋粮收购总量已经超过了7500万吨,而今年,这一数据仅为不足6300万吨,少了将近1200万吨。
与此同时,去年同期的玉米收购总量高达2800万吨之多,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百分之12左右,而截至上周,主产区玉米收购总理仅为2200万吨出头,仅仅只有今年全国玉米总产量的9%还不到。

年前,玉米价格仍有继续下探可能。
近期有不少国内玉米市场业内人士把春节前我国玉米市场买卖双方之间的博弈当作是一场战争。简单来说就是:
买方(企业和大粮贩子),想让玉米价格再低一些卖方(普通老百姓),肯定是玉米价格再高一些
由此产生了博弈好比是战争一般,双方都试图用各自的方式来逼迫对方就范,得到自己的目的。在此,钟情三农斗胆预计:春节前买方得逞的概率明显大于卖方,简言之,年前玉米价格继续小幅下探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不要指望短期内华北玉米现价由当下的不足2000元每吨暴涨至2400元每吨,现实一些吧。
山东玉米价格涨不到5年前的历史最高水平了,同理,河北,河南,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等主产区和主要销区也是如此。
属于华北玉米,属于东北玉米,属于中国玉米的黄金美好时代早就随着2016年国家取消东北地区玉米临储收购资产的一声令下而灰飞烟灭了。


钟情三农


根据12月12日发出的粮食收购价格周报看,主产区玉米收购进度整体是明显偏慢的,截止12月5日,玉米产区累计收购2209万吨,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82万吨。从各地的玉米价格来看,东北、华北两大产区,玉米价格存在着小幅度下跌的趋势,12月9日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0.88元/斤,山东和河北地区表现相对较好,平均收购价分别为0.97元/斤和0.95元/斤,个别地区玉米收购价达到1.02元/斤。12月12日山东、河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为0.91—1.02元/斤,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为0.82—0.88元/斤,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为0.92—0.93元/斤。秋粮收购偏慢,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斤?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偏低,对华北产区玉米价格有一定抑制作用

一直以来,国内的玉米价格呈现3个档次,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相对较高,大部分地区在1元/斤以上;华北黄淮地区次之,玉米价格在0.9—1元/斤;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种植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玉米价格却在0.9元/斤以内。当前东北主产区玉米粮源主要集中在农户手中,流通到贸易商手里的不到20%,这也意味着东北地区待售粮源较多,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年前难突破1元/斤,如果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达到1.2元/斤,那么东北粮源就会流入华北,低价粮源的冲击,会直接拉低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

二、需求企业开始节前备货,有利于玉米价格小幅度上涨

当前玉米市场多空博弈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因为雨雪天气增多,基层出售潮粮节奏加快,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另一方面物流成本增加,加上天气因素影响交通,公路运输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华北地区需求企业厂门口到货量减少,企业为了完成收购量,只能通过上调收购价来控制收粮节奏。由于前期市场行情不太明朗,很多需求企业对玉米的采购量较为保守,大部分企业的库存量偏低,而眼下已到12月中旬,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节前备货,后期随着备货企业增多,又没有出现集中售粮的话,玉米价格会迎来一定的上涨空间。



三、华北地区玉米粮源供应相对充足,使得当地玉米价格难突破1.2元/斤

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为6.19亿亩,比2018年减少了1269万亩,这主要是东北主产区玉米转种大豆增多,仅黑龙江地区大豆增加的面积就达到了1068万亩。产量方面,2019年玉米产量为5215亿斤,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72亿斤,玉米平均亩产量为842斤/亩,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28.2斤/亩。从前期基层反馈的情况看,黑龙江地区今年产量有一定的下滑,但吉林、辽宁等地同比产量有所增加,山东、河北等地产量变化不大,从宏观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并不缺玉米,整体供求关系相对平衡,产区待售粮源充足,再加上临储玉米、进口玉米等粮源可补充,华北产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自然不会将收购价提高至1.2元/斤。

四、进口玉米价格不足0.8元/斤,对国产玉米价格有一定影响

2019年玉米的关税进口配额为720万吨,从前10个月的进口量来看,进口量已经达到396万吨,累计进口金额也突破59亿元,但如果按平均价格来看,比国产玉米价格还是低不少,平均进口均价只有0.75元/斤,比东北地区的均价还低了0.15元/斤,与华北地区低了0.25元/斤。如果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达到1.2元/斤,那么内外价格差突破0.4元/斤,玉米进口量必然大幅度增加,进口粮源真正冲击大的是玉米替代品进口,很多需求企业会用成本更多的替代品,这对于国内的玉米价格来说不是好事,会拉低整体价格。虽然玉米进口量明显增多时,不会导致玉米供求关系明显失衡,但产生到心理因素是比较明显的,粮贩收粮时会用这样的消息进行压价。



总之,华北地区虽然有不少玉米深加工企业,区位优势也较为明显,但整体上粮源供应量是比较充足的,特别是目前大部分粮源还在基层农户手中,后期一旦出现集中售粮,玉米价格还有一定下跌的空间。自从2016年取消了玉米收储制度后,玉米价格的高低跟市场需求变化有着很大关系,深加工企业目前的利润空间,很难支撑原粮价格达到1.2元/斤,如果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达到1.2元/斤,那么大部分企业就陷入亏损,短时间可以接受,长时间如此,企业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秋粮收购偏慢,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2元/斤”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很明白的来说:到不了。

1.2元,从深加工收购的角度入不敷出。淀粉的价格不温不火原料价格上涨将挤占加工利润空间。从2200一路下滑,目前的深加工均价1940-2000左右,对于年前市场来说,保持这个价格稳中不变已经难能可贵,2400确实有点难。

不过,从整年度角度来看,可以吗?可以。上半年的饲料需求严重阻碍了玉米的消耗,同时阻碍了深加工的发光,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明年饲料逐渐回复,深加工继续稳中走强,玉米价格将稳步回升。






粮小花


秋粮收购进度同比缓慢,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一斤?

今天是12月13日,还有半个多月就进入2020年了。而现在的秋粮收购进度相比前两个月出现滑坡,出现了“高开低走”的模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近玉米的收购情况:

根据玉米周期行情规律:每年的这个时候因为秋粮需求平淡、道路结冰等原因,致使现在的玉米价格出现走弱,秋粮收购进度缓慢。而今年也是这样,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现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卖粮进度和往年比仍然较慢,加上今年春节前卖粮时间缩短,近期物流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得现在的农民出现扎堆卖粮的现象。



根据国家粮食储备库统计:截止到上个月末尾,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等11个玉米主产区的秋粮收购缓慢,这11个省市累计收购玉米1889万吨,同比减少606万吨。其中来看,东北地区售粮进度21%,同比持平,华北地区售粮进度29,同比偏慢1%。

而现在物流也是比较紧张,最近两天,由于华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山东,河北地区大雾严重,高速几乎全部封闭,大大影响了粮食物流的运输。因此导致东北玉米外运更加不利,如果收购的玉米外销受限,势必会增加库存,导致收购企业会放缓收购,而玉米销售则会更加困难,其玉米的价格还要在弱势运行一段时间。

上面就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秋粮的收购情况。那么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在未来能不能到达1.2元一斤呢?我们一起分析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在的玉米价格: 今天,全国的玉米均价约1940元/吨,较9、10月的玉米价格回落了约50~70元/吨。从全国30个省份的玉米价格来看,今天有13个省份出现上涨,有13个省份出现下降,另外还有4省出现持平。

现在玉米价格最高的省份是云南省,玉米价格是2252元一吨,较昨日下跌64元一吨,较上周上涨60元一吨。玉米价格最低的省份是黑龙江,其玉米价格是1727元一吨,较昨日下跌3元一吨,较上周下跌36元一吨。从现在的玉米价格来看,玉米离1元一斤的价格还很远,因此笔者认为,华北地区的玉米产区在今年玉米价格达到1.2元一斤是不可能的,至于什么时候,认为在明年的6月份。


第一,现在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降低。

临近元旦原因,粮农们为了能使手里的玉米尽快变现,就在这段时间加紧了售粮的速度,导致现在华北地区的玉米供应量充足。而玉米加工商在短时间内吃不完现有的玉米量,因此就对现在的玉米进行压价收购。

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现在玉米淀粉市场的疲软,使得现阶段的玉米消费有限,则导致了玉米的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有所降低。


第二,现在进口玉米低于本地玉米的价格

我国今年的玉米产量相对来说是比较丰收的,在我国玉米充足的情况下,现在的玉米需求也接近饱和状态,使得玉米价格的上涨比较困难。再加上进口玉米的冲击下,国内的玉米价格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了解,在南方沿海某些港口,进口的玉米到港价才1800~1900元,而实际当地的玉米价位每吨约2000元,因此可以看出同样的玉米,而进口的玉米价低于我国的玉米价格。在进口玉米的带动下,现在进口的玉米价格也拉低了国内的玉米价格。


总上来说

由于前段时间,很多粮农们呈现观望状态,还有玉米的市场需求平淡,因此导致现在的秋粮收购进度同比缓慢,而北方的这11个玉米主产省相对下滑600多万吨左右。但是来说,在临近年底的时候,粮农手里的玉米也急需变现等原因,以及进口玉米的价格便宜,所以导致在年底的时候玉米价格还会以跌落为主,更不能达到1.2元一斤了。至于1.2元一斤的玉米价格在何时,笔者认为会在明年青黄不接的6~8月份。


李子说农


今年的玉米销售确实比往年要慢一些,主要原因就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天气低温多雨,导致玉米采收上市延后,秋粮销售进度要迟于2018年2周左右。有最消息显示,由于近几天玉米上量,截止12月9日,东北地区售粮进度追赶至21%,接近2018年同期,华北地区卖粮进度为29%,比去年同期下慢1%。从目前的售粮形势看,进度有所加快。

回到问题,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斤呢?分析来看,要达到这个价格是比较困难的,预计春节前仍将维持在每斤0.95元上下波动,春节后达到每斤1.0-1.05元的可能性较大。截止12月10日,全国玉米均价1936元/吨。下面分三个方面分别解释一下:

1、为什么华北地区玉米价达不到1.2元/斤。一是国际因素,目前国际上玉米价格多集中在0.8-0.9元之间,并且世界上80%以上的粮食经营在四大粮商手中,我国玉米价格很难走出独立行情。二是生产因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玉米总产2.554亿吨,虽有1556万吨的市场缺口,但平均到华北地区后,数量也只有几百万吨,对玉米价格提升有限,无法达到1.2元一斤。三是消费因素,从山东、东北、华北三地玉米加工企业来看,山东最多,华北最少,对当地玉米需求的拉动非常有限,价格上没有优势。

2、为什么春节前玉米价格上涨难度较大呢。主要是因为春节前这段时间里,60-65%的玉米要在这个时间段出售,卖压较大,玉米收储企业也不会大量存储玉米,一般来讲够年前生产的就行了。而从农民角度说,年末资金比较紧张,大部分农民都有卖粮兑现需求。从消费角度讲,年前这段时间,工业加工、深加工企业开工率偏低,再加上近期淀粉、洒精、DDGS等价格连续走低,玉米加工量呈下滑趋势;还有就是目前生猪存栏虽然触底回升,但是存栏量仍然比去年同期下降40%以上,饲料玉米消费明显偏低。

3、看好春节后玉米行情的原因。春节之后,情况会有一定好转,特别是近期玉米销量追的不错,已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如果春节前能销售65-70%的玉米,春节后涨价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再加上春节企业备料、一次性轮换收储、生猪养殖回暖等多种因素,3月下旬之后,玉米价格会有一个明显的上行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华北产区、乃至其他产区玉米是不会达到1.2元一斤的,从行情发展的情况看,春节前玉米价格仍会维持低位运行,春节后会有迎来上涨的拐点,大家可以根据玉米数量、质量、储存条件、资金等因素,适时出售。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三农广讯)


三农广讯


秋粮收购进度同比偏慢,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斤?

秋粮的收购的行情可以用 “高开低走” 来形容。九月、十月各地新玉米刚上市时价位偏高(华北等地每吨均价上2000元,吉林等地每吨均价超1800元),现如今同等质量的玉米(14--15个含水量)较秋季均回落了50--80元/吨,这就是各地的基层玉米种植农户积极售粮有关系。

当前12月10日,编者了解到东北某些玉米种植产区售粮进度能达到2成左右,根据时间计算这个售粮进度算是比较靠前的。当然地区不一样其玉米的售量进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玉米的售粮进度与地区有关键性。

本次的玉米价位回调可以说有一定的规律可遵: 山东历来有玉米行情的风向标之称,9月份山东地区的玉米价格率先回落,当时其它地区还未有波动。后期全国其它地区的玉米也陆续回调。可以说在这一波玉米波动行情中山东玉米价格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华北某些地区玉米的售粮比较积极,有些地区的玉米售粮进度在3成左右。正是售粮的积极市场中供应玉米大大增加,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玉米价格陆续回落。另外,需求端的玉米需求旺盛局面不存在,这也是致使玉米价格回落的又一因素。正常情况下玉米供应量大增,而实际需求旺盛,玉米价将比较平稳波动。而当前玉米的供应积极,实际的需求疲软,所以玉米回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关于华北地区玉米的价格能否突破1.2元/斤,编者认为今年年底以及明年也不会突破1.2元/斤。当前华北地区玉米价位约1.0元/斤,距离1.2元/斤还有20%的涨幅才能实现。纵观历年玉米的行情能发现,一年涨20年的可能性不大,这是从波动走势分析的。另外,当玉米收购价达到1.1元时,玉米的收购商和贸易商会加速玉米的出库速度,进而通过供的增加而抑制价格。所以说华北产区的玉米年底以及明年不会突破1.2元/斤。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秋粮收购进度同比偏慢,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2元/斤?

截至2019年12月上旬末,正是主产区秋粮上市购销的旺季,南北产区的玉米、中晚稻、大豆等秋粮作物收购工作正在进行中,但因为下游需求偏弱、供需阶段性宽松及用粮企业等收购主体心态偏谨慎影响,秋粮收购进度同比明显偏慢,特别是玉米的上市进程延后表现较为明显。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计,截至11月3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2019年产中晚稻、玉米和大豆5614万吨,同比减少1017万吨。其中,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1889万吨,同比减少606万吨。与此同时,随着新玉米上市量的逐渐增大,阶段性供应压力增强,其收购价格也呈现偏弱回落态势。如12月10日锦州港新玉米主流收购价1805-1815元/吨,鲅鱼圈港主流价1795-1805元/吨。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挂牌价0.98元/斤,邹平西王1.015元/斤。

短期来看,尽管近日因为大雾等天气影响到货量,部分华北的深加工厂家到货量下降,这两天价格略涨,但随着天气的好转,以及主产区基层售粮压力的逐渐增加,本地粮源、东北粮源的供应量都将呈现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春节之前的这段时间,毕竟北方产区基层的售粮高峰还没有到来,客观上存在着卖粮的需要和压力。与此同时,尽管下游需求比如生猪养殖在复养等逐渐回暖,但力度不足,难以改变这期间的供需阶段性宽松态势,玉米的价格自然也难有上涨的动能,预计将围绕在现在的水平总体略有回落。

长期来看,进入新年度,国内玉米的供应能力持续下降,无论是新增产量,还是临储库存, 以及进口量等,都不如前几年;但因为需求层面出现了养猪存栏的大幅下降,进而影响了饲料需求,深加工产能虽然不断增加、投产,但利润受限总的增量也不大,这使得2019/20年度的国内玉米供需关系虽然长期会保持偏紧态势,特别是随着生猪养殖的逐渐恢复,产需之间的缺口也可能会拉大,但还不足以带动玉米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综上所述,在新的市场年度,玉米市场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多变,购销双方的心态都较为谨慎,供需关系的变化不确定性等等,都将使得玉米价格的走势更加“理性”。当然,粮小咖对于春节后特别是明年二季度后的玉米行情比较看好,预计持续性走强的行情会到来,但幅度不会太大,华北地区超过1.2元/斤的新高的可能性不大,一如春节前后卖粮高峰期预计玉米价格也不会出现多大的跌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