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愛發脾氣的孩子,與家長的正確引導有關

有些家長經常被孩子弄得焦頭爛額,和他講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不管他吧,在旁邊哭鬧的越兇。如果屈服於孩子,又怕縱容這種行為。但事實上,孩子發脾氣屬於正常行為,家長的正確引導才是關鍵。

愛發脾氣的孩子,與家長的正確引導有關

有朋友經常倒苦水:自家孩子很喜歡發脾氣,亂摔東西,還大哭大鬧的,誰的話都聽不進去。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朋友就會把孩子拽到一邊,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沒有小朋友像你這個樣子亂髮脾氣,一點也不講道理。”孩子聽完媽媽這麼一說,往往愈發哭鬧。最後還是爸爸拿出小戒尺,寶寶這才暫時學乖了。

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逐漸發育的表現。有相關研究表明,孩子5歲之前時,心理就會有落差感,極易發脾氣來發洩自己的心情。那麼該如何改善這一情況呢?

1.讓孩子描述情感

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像是“寶寶是不是很難過呢,要是媽媽遇到這事也會跟寶寶一樣難過的”。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從而輔助理智腦的運作,當孩子慢慢通過理智思考時,他的情緒也往往減弱了,理智區域和情感區域也慢慢形成交互作用了。


愛發脾氣的孩子,與家長的正確引導有關


2.引導孩子分析緣由

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為什麼發脾氣的緣由,這可以加強孩子腦中理智區域的激活,緩解他們發脾氣的情況。比如寶寶感到難過是因為沒有拼好拼圖,此時媽媽應該幫主他分析緣由,並且給予一些鼓勵:“你看還差幾片就拼完整了,相信下次你一定能再進一步。”

3.引導孩子思考行為

要讓孩子知道發情緒不能夠對自己的目的起到幫助。像是“寶寶,你看你這樣發脾氣,又哭又鬧,還摔東西,還是不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東西啊,下次要是再碰到難道還是發脾氣嗎?”家長要漸漸讓孩子認識到發脾氣起不到任何作用,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


愛發脾氣的孩子,與家長的正確引導有關


父母的態度與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我懂你”“我也是”“我明白”這幾句話勝過嘮叨與強迫。孩子發脾氣,耐心的溝通與平和的態度最重要。家長甚至可以抓住孩子每次發脾氣的機會來引導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