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你可能不認識李誕,但一定聽過這句出自李誕的至理名言。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又懶又喪的李誕,好像對一切都不關心,勵志“做一條鹹魚”,但是這條“鹹魚”,活的通透。

“嘴上胡說八道,行動上卻按部就班”,高度概括了“誕式佛系”,他曾經是清華北大的苗子,拒絕南方都市報,之後到世界500強奧美實習,多檔熱門綜藝的成員,嘉賓,策劃人,編劇,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股東,和王思聰成為“同事”,在“不值得”的人間建立了自己的“李誕帝國”。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喪,只是外包裝,燃,才是他的底色。

誕式成長

李誕,原名李瑞超,89年生人,家鄉在內蒙古錫林郭勒。他自述住在一個礦場,那裡的水源受到了汙染,這造成了他不的牙齒狀況。

小的時候很淘氣,捱過的打都成了後來脫口秀中吐槽父親的梗。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中學時期是李誕學習生涯的巔峰,考試總是第一,得到了老師家長的認同,自己卻覺得挺沒勁的。

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平平淡淡過奮鬥的一生,他覺得挺土的,也挺累的。

高中獨自到外地讀書,約束減半,讓李誕做起了自己想做的事。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他讀書,讀王小波,讀米蘭·昆德拉……

寫詩,聽音樂,沉浸在文藝青年的世界中。

以至於,高考失利,無奈再戰一回,只是考到了廣州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學,學習社會學。

李誕吐槽過在大學架一口火鍋取暖,吃火鍋裡上週的丸子,在戲謔中也可以體會到他翹課躺在宿舍的“鹹魚”生活。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後來在《十三邀》中面對北大畢業的許知遠時也承認,“自己最大的遺憾是沒上過名校”。

“找不到方向還有點擰巴的年輕人”,李誕是個典型的例子。

大四找工作接到了《南方人物週刊》的實習,卻看到春運記者輕鬆拿到了自己辛苦排隊才買到的火車票,

心中懷抱的對新聞事業的憧憬破滅了。

一瞬間突然看懂了人情世故,“這世上能給人選的都是假象,其中最假的就是讓人以為”。

還是接受現實吧。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他堅持著讀書的習慣,開始在網上寫段子,有趣的靈魂總不會遲,蛋蛋的段子吸引了很多粉絲,並且受到單條微博廣告一兩千的邀約。

畢業之後進入世界500強的奧美廣告公司,實力就是實力,永遠不會被埋沒。

2012年,經朋友介紹,進入《今晚80後脫口秀》,成為王自健口中的蛋蛋,頂著“美髮愛好者”的紅髮,在臺上臺下發散著自己的搞笑光輝。

他自嘲沒了紅髮,大家就靠小眼睛來記住他了,雙眼皮與他無緣。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其實,我們記住的,就是他的才華啊!

2014年,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李誕作為股東之一,事業蒸蒸日上。

笑果文化旗下有《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週六夜現場》等多檔深受好評綜藝節目,包括李誕、池子、史炎、王思文、程璐、王建國等眾多優秀脫口秀演員。

李誕和他的事業一起蒸蒸日上,併入選福布斯中國2018年“30位30歲以下的精英”。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此外,李誕深耕寫作,先後創作了《笑場》、《宇宙超度指南》、《冷場》等書籍,

雖然他自稱“滯銷書作家”,但是他的書確實給人以溫暖和啟發。

一方面看透,一方面繼續奮鬥,他可真是李誕呢。

開口即震撼

在《奇葩說》“奇葩星球博物館著火了,一幅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的辯題中,李誕終於不情願的打起了辯論。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大家都質疑他不會打辯論,連李誕自己都這樣認為!

面對鏡頭,他絲毫不掩蓋自己的焦慮:“我誰都怕,我覺得誰都比我厲害”。

之前被詬病吊兒郎當,經常被傅首爾催稿的李誕要發力了。

作為反方三辯,在幽默搞笑的言語中,闡明救貓的的觀點,反擊黃執中“遙遠的哭聲”的論述,一舉將比分拉到87:13,贏得一眾奇葩的讚賞。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他打的超級好”;

“他才是BBking”;

“說活的時候感覺他在發光”;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如此高的評價,李誕一笑而過。

“嬉皮利己主義者”

把這個詞拆解,嬉皮,只是外皮。

在它的表皮下,隱藏著太多的努力與追求。

傅首爾曾問:“李誕,你給觀眾那麼多笑聲,你看著他們大笑,但是你總是把自己喝多,你真的快樂嗎?”。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他曾經說過當鹹魚是一種很瀟灑的人生態度,自己也想做一條鹹魚,

但是他是一個為了實現鹹魚夢想而不懈努力的鹹魚。

哪有什麼不勞而獲,都是拼盡全力後的曙光。

李誕曾經說過:

“人生在世,你只需要知道兩件事:一,這世上絕對存在不需要讀書也很聰明,不需要努力也過得很好,甚至不需要錢就很快樂的人;二,這個人絕對不是你”;

“大部分人都有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幻覺,認為只要換換環境,人生就會有起色”。

說出這樣話的人,絕對不是一個不努力的人。

李誕始終標榜自己淺薄,自私。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能拆解“遙遠的哭聲”的人,活的是有多通透啊!

《吐槽大會》思文就吐槽過李誕: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你看,說什麼都行的的內個人,明明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努力。

《十三邀》中毫不留情的拆穿許知遠,他說,

“你在自我裡,陷得太深,糾纏得太深,你對讀者極其不友好。而我就是想活在淺薄裡,活得流於表面,給大家帶來快樂,不想給人添堵。”

戲謔的同時給對方留下空地,又表明了自己。

為什麼要有意義?

“人間不值得”本來就是李誕的名言。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馬東曾在節目裡說到李誕的價值,是和佛系這個詞共同成長的,在他身上,看到了我們的目標和希望,但其實,是一種焦慮的對沖。李誕永遠是我們左向人生的一盞右邊的明燈。

人生就是這樣矛盾,憧憬的和前進的不總是一邊,我們希望像李誕一樣坦然地說出自己的喪、懶、無知、淺薄,卻也像他一樣,不斷地努力拼搏。

李誕:未曾開口,我先笑場;笑場之後,聽我訴一訴衷腸

“人間不值得”說的從來都不是對世界失去信心,而是“開心點,人間不值得你不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